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查阅近20年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护理学基础》,教科书对试验操作中规定的观察试验反应的开始时间,存在明显的文字错误。以青霉素皮内试验为例,教科书规定:取青霉素试验液0.1 ml(含20U)作皮内注射,待20 min后观察结果,20 min后评价皮试结果,20 min后观察并判断皮试结果。  相似文献   

2.
降低儿童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芳 《护理研究》2010,24(7):1841-1842
[目的]探讨降低儿童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方法。[方法]将100例门急诊进行青霉素皮试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后进行皮内试验。对照组按照常规操作,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进行皮内试验,阳性病人在对侧手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行对照试验。[结果]观察组皮内试验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加用生理盐水擦拭能降低患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低儿童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方法.[方法]将100例门急诊进行青霉素皮试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后进行皮内试验.对照组按照常规操作,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进行皮内试验,阳性病人在对侧手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行对照试验.[结果]观察组皮内试验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加用生理盐水擦拭能降低患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传统皮内注射法与快速过敏皮试仪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差异。[方法]174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快速过敏皮试仪的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皮试效果。[结果]两种皮试方法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皮试仪与传统皮内注射法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中的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5.
刘昌林  廖容 《全科护理》2008,6(34):3148-3150
[目的]比较传统皮内注射法与快速过敏皮试仪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差异。[方法]174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快速过敏皮试仪的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皮试效果。[结果]两种皮试方法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皮试仪与传统皮内注射法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中的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6.
夏冬梅 《护理研究》2004,18(6):527-528
青霉素是临床常用抗生素类药物 ,以其高效、低毒、价廉的特点受到重视[1] ,但使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教科书上规定过敏试验 (皮内注射 )部位为前臂掌侧下段内侧 ,但这种皮试法疼痛剧烈 ,加重了病人的痛苦。在临床实践中 ,选择手腕掌侧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处为皮试部位 ,与腕横纹皮纹平行进针的方法做过敏试验 ,显著减轻了病人的疼痛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月 ,来我院注射输液中心接受青霉素过敏试验的病人 498例 ,其中男 2 46例 ,女 2 5 2例 ,年龄 13岁~ 68岁 ,平均 44 .7岁。随机将单日皮…  相似文献   

7.
皮内注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 ,70 %酒精因刺激作用 ,可使部分患者消毒部位皮肤发红 ,影响试验结果判断。我们在实践中应用 1%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局部皮肤后 ,皮肤上的色素 5min基本消褪 ,15min后皮肤上无色素存留痕迹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4月在我院注射室做皮内试验的患者 30 0 0例 ,男 16 5 7例 ,女 1343例 ,年龄 10个月~ 91岁。疾病种类为 :内、外、妇、儿科各科疾病。1 2 方法 将 30 0 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5 0 0例 ,所用皮试液为青霉素皮试液、先锋霉素皮试液和…  相似文献   

8.
破伤风抗毒素的安全使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凡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等病例.为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常用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U肌肉注射。按照教科书规定,TAT使用前须做皮内过敏试验,即用TAT 15U/0.1ml皮内注射,15min后观察皮试结果,如局部无红肿皮丘,红晕直径<1cm为阴性;有红肿、伪足、发痒,皮丘直径>1cm或有其他过敏症状为阳性。如果皮试结果为阳性,则须行脱敏注射疗法。  相似文献   

9.
青霉素皮试假阳性与酒精过敏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富爱芬 《现代护理》2002,8(10):799-799
我院一分院注射室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7月 ,进行青霉素皮内试验 42 40例 ,其中 32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试处酒精过敏反应 ,占 0 .75 %。本文对青霉素皮肤试验全过程中发生皮试处酒精过敏反应进行了鉴别观察与处理 ,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女性 2 0例 ,男性 12例 ,其中婴幼儿及儿童 2 8例 ,占 87.5 %,成人 4例 ,占有 12 .5 %。1.2 方法 在前臂掌侧下 1/ 3处 ,以 70 %酒精消毒皮肤 ,待干 ,常规皮内推注青霉素皮试液 0 .1ml,局部可见半球形隆起 ,2 0分钟后观察结果 ,32例都出现了皮肤消毒处红晕现象 ,…  相似文献   

10.
陆咏华 《全科护理》2011,9(26):2372-2373
[目的]探讨降低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的方法。[方法]将955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96例和观察组559例。观察组采用直接皮内注射法皮试,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皮试,观察皮试结果。观察组皮试后3 d内观察局部炎性反应。[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皮试阳性率分别为3.94%、1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一例出现局部炎性反应。[结论]小儿青霉素皮试直接皮内注射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对含碘造影剂皮试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各型含碘造影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在心血管造影方面,非离子型造影剂以其不良反应小、应用安全,越来越受青睐。但就不同型造影剂(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使用前的皮试方法,按照基础护理学[1 ] 教课书中的规定与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差距,现就此问题与同行商榷。几种碘过敏试验法1.皮内试验法。取碘造影剂0 .1ml做皮内注射,2 0min后观察结果,局部有红肿、硬块、直径大于1cm为阳性。2 静脉注射试验法。按静脉注射法将碘造影剂1ml缓慢注入静脉,5~10min观察结果,有血压、脉搏、呼吸和面色等改变者为阳性。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前,必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次性头皮针在婴幼儿青霉素皮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10月~2009年5月需做青霉素皮试的3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将皮试日期为偶数日的18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1 ml一次性注射器及5号头皮针作皮内注射;将皮试日期为奇数日的18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1 ml一次性注射器及针头作皮内注射.两组均按常规皮试20 min后观察结果.对照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注射效果、操作时间、皮试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儿皮试注射效果及皮试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皮试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头皮针行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安全有效,可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严秋芳 《全科护理》2010,(11):970-970
[目的]探讨碘过敏试验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920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皮试,观察组采取皮内注射加静脉注射试验法,并对两组病人碘过敏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皮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皮试阳性病人伴随全身症状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注射加静脉注射试验法是安全有效的碘过敏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碘过敏试验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920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皮试,观察组采取皮内注射加静脉注射试验法,并对两组病人碘过敏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皮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皮试阳性病人伴随全身症状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注射加静脉注射试验法是安全有效的碘过敏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知识角     
青霉素皮内试验的剂量是多少?如何判断皮试结果?答:青霉素皮内试验液的剂量,以每毫升100~500 U青霉素G生理盐水溶液0.1 ml(含10~50 U)注入皮内为标准。皮试阴性时才能注射青霉素。更换青霉素批号时应重新皮试。皮试结果判断: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6.
药物皮内过敏试验是将拟应用而又可能出现过敏的药物 ,将其微量注射于皮肤内 ,然后观察反应以判定是否可应用。目的是为了防止过敏反应 ,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1 青霉素过敏试验青霉素皮内过敏试验 (皮试 )的标准药物浓度为2 0 0u/ml青霉素G ,标准注射量为青霉素G2 0u。1 1 皮试液的配制 取青霉素G1支含 80万u ,注入生理盐水 4 0ml(或 1支 4 0万u加生理盐水2 0ml)溶解成为 1 0ml含 2 0万u。抽上液 0 1ml ,加生理盐水至 1 0ml,则 1 0ml含2万u。再抽上液 0 1ml,加生理盐水至 1 0ml,则 1ml含2 0 0 0u。最…  相似文献   

17.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965-965
答:青霉素皮内试验液的剂量,以每毫升100~500U青霉素G生理盐水溶液0.1ml(含10~50U)注入皮内为标准。皮试阴性时才能注射青霉素。更换青霉素批号时应重新皮试。  相似文献   

18.
药物皮试皮丘直径对结果准确性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护理教科书上讲皮内注射法时 ,均将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用等渗盐水稀释配制每毫升含规定单位后 ,注入皮内 0 1ml,应形成的皮丘直径却未说明。如将 0 1ml的皮试液注入皮内 ,可相应得到直径接近或达到 1cm的皮丘。在临床工作中 ,形成的皮丘直径一般为 0 5cm ,所需皮试液均为0 0 5ml。比教科书上的注入量 0 1ml少一半。 1cm与 0 5cm皮丘在判断皮试结果上是否一致 ,对此我们做了观察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方 法需做皮试的 12 3例门诊患者 ,征得患者同意后 ,消毒前臂内侧下段 ,右手持皮试针管将现配好的皮试液分别注…  相似文献   

19.
两种稀释液配制青霉素试敏液进行皮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庆杰  包敏 《现代护理》1996,2(4):16-17
在临床工作中,青霉素因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是目前首选的抗生素,其缺点是它是一种半抗原,对有些病人可发生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故使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皮内试验,但我们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采用不同的稀释液配制青霉素试敏液进行皮试,其反应是不同的。这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判断,而有关教科书只叙述了用生理盐水配制青霉素试敏液进行皮试的判断方法。目前,尤其门诊,用于配制试敏液的500ml生理盐水,已陆续被5~10毫升的灭菌注射用水所取代,用注射用水配制的试敏液,皮试后可使皮丘及周围皮肤发红,这给结果的判定带来一定困难,为了使同行能准确地判断皮试的结果,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而早日康复,我们使用了两种稀释液配制青霉素试(?)液做皮试观察其结果。 1.1 临床资料 随机将我院门诊需注射青霉素的病人  相似文献   

20.
评价快速过敏皮试仪在青霉素药物过敏试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本院门诊 5 0 0例欲使用青霉素类制剂的患者左右手同时行皮试仪法与传统皮内注射法过敏试验。皮试仪法与皮内注射法阳性率分别为 3 8% (19/ 5 0 0 )和 5 2 % (2 6 / 5 0 0 )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合并阳性率为5 6 % (2 8/ 5 0 0 ) ,与单项试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 11例可疑阳性病人中 ,皮试仪法与皮内注射法假阳性分别为 9% (1/ 11)和 6 4 % (7/ 1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皮试仪法过敏试验是一种无痛、快速、安全、准确的方法 ,优于皮内注射法 ,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皮内注射药物过敏试验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