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概述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也属于我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含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五行学说的形成五行学说起源于殷周,成熟于春秋战国。"五行"二字,始出于《尚书·洪范》:"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各有其特性,它是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五行的产生可能…  相似文献   

2.
从五行学说引入中医学的背景、五行学说的内容、五行学说对解剖方法的抑制效应、方法论和自然观的关系、五行互藏、五行与五材的关系等方面论证了五行的概念,认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相似文献   

3.
论五行学说     
1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所构成。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作为中国古代的方法论运用于我国古代至近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并一直作为中医学的说理工具而沿用至今。五行学说引入医学,主要用于说明脏腑之  相似文献   

4.
<正>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这五种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元素,并以这五种物质之间的关系说明宇宙的变化。中医学用五行相生相克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现象[1]。中医五行学说的核心不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具体的要素,而是万物相生相克并普遍联系的哲学思想。由于五行术语文化内涵深刻,文化负载沉重,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术语。国内外对于五行术语的翻译至今仍有分歧,不确切的翻译直接影响异域读者的理解和  相似文献   

5.
五行识要     
木、火、土、金、水本是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企图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便以木、火、土、金、水五者为核心,创造出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较早的资料见于《尚书·洪范》。  相似文献   

6.
论五行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问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所构成。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作为中国古代的方法论运用于我国古代至近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并一直作为中医学的说理工具而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7.
五行学说属于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人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特性及"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解释和探索世界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秦汉时期,五行学说被应用于医学,与医学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医五行学说。《黄帝内经》中就详细记载了五行、五气、五脏、五味、五体、五志、五色、五声、五音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浅论月经周期与五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构成,五行学说具有普适性.将五行学说应用到月经周期中,根据月经周期中各期的生理、病理特性,将月经周期的四个时期与传统中医的五行学说相配属,得出其理论:行经期-金、经后期-水、经间期-木、经前期-火、月经全周期(中央)-土.根据该理论提出从本脏、五行相生相克关系着手来调治妇科病的新思路,并希望能从该理论中找到寻求最佳治疗方案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新五行学说"相生"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资生、助长、延续等含义,且特别强调"延续"这种关系;相生顺序是木、土、火、金、水五种物质的递次相生,即木生土、土生火、火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指五行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克制、制约、监视等作用,新增了"监视"属"克"的范畴;相克的顺序是木克金、金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木。文献引用:肖文冲,简燕进,徐联,等."新五行学说"生克制化规律浅见[J].中医学报,2015,30(3):380-382.  相似文献   

10.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发展,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以及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影响下而逐渐形成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学习中医必须了解五行,懂得五行学说,前人说:“不通五行,难为中医”。1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及其运动变化。“行”指“行列”,排列顺序及其变化。五行最初叫五才,即五种有用之才。前人说:“五行组成万物,亦组成人”,人有五指、有头、上肢、躯干、下肢;有胚胎期、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死亡期。《灵枢·阴阳二十五》曰:“天地之间…  相似文献   

11.
算命先生在给人掐指推算吉凶祸福时,口中念念有词的便是五行生克的一套,于是有人认为,中医说的“五行学说”也属于唯心论,毫无科学性可言。其实,五行学说本身是用来说明宇宙万物生成、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哲学思想、一种方法论,属于唯物的自然观和辩证法,绝不同于算命先生的一套说辞。五行的“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则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认识到,这五种物质是人类所必需的基本元素,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以产生出新的事物。在这种朴素的认识基础上,一些具有唯…  相似文献   

12.
前言我认为五行说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哲学概念,从它的历史发展和具体内容来看,还包含着古代天文,气象以及医学气象学的概念。哲学概念的五行说,是以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为代表,它导源于古代生活概念的“六府”(《夏书》:“水、火、  相似文献   

13.
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殷商时期, 古中国人就意识到 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事物可以用木、火、土、金、水 五种基本的元素加以概括, 所谓“ 水火者, 百姓之所饮食 也; 金木者, 百姓之所兴生也; 土者, 万物之所资生, 是为人 用”。之后, 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 他们发现了这五种基本 元素之间具有的“ 生克乘侮”关系, 建立了五行学说, 并且 采用“ 比类取像”的思维方法, 将五行学说用以说明人体 脏器组织之间的生理、病理及其外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 在近代中医学的发展历史中, 五行学说曾遭到了仅 仅以某种哲学思维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五行学说被认为是从观察自然现象所得出的基本概念,用木、火、土、金、水五种不同的物质来解释和推演事物变化的一种方法。在我看来,五行学说是从阴阳组合传递都在一个有限的5的量度上,产生了较明显的变化(或者说产生了新的组合),从而就用5作算群建立起来的一门学说。它的真实含义应当翻为数的和谐。按此理解,就不要囿于只用木、火、土、金、水表示,可用各种符号表示,如字母A、B、C、D、E,方位东、南、中、西、北,等等符号表示五行,含于五行中的两种属性不同的数,(表示阴阳互抱进退的数)是很和谐的,翻为哲学用语,既是对立的,又是  相似文献   

15.
3.1五运的含义:五运,指五行之气的运动,包括一年五个季节气候变化的运动规律,和统主一岁的五种气象的运动规律。一年四季可以用五行归类,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循环运转不已,实质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循环运转不已故又称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等五运。五行之气的产生来自五方的气流,它反映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五行是早期阴阳家的创说,其来源众说纷纭,目前主要认为以其与生产实践的关系考察五行的起源较为科学,即<尚书·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1]."在古代农业生产社会,土即稼穑,是最重要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而农业生产活动必以水为首,重视灌溉;次为火、木、金,即火种、耒耕、刀耕等生产活动.<管子·四时>中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五行相生思想,并将阴阳理论和五行理论有机地融为一体,建立了完整的阴阳五行说体系[2].而<黄帝内经>则吸取了阴阳五行说的思想,并用以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等医学问题,形成了中医学的五行脏腑观.  相似文献   

17.
五行、八卦与四元素学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学说与易经八卦体系,有着明显的不同:八卦代表的天、地、水、火、山、泽、雷、风属于自然物质,而五行则把人类劳动创造的“金”也纳入了自然万物之中,使人类的活动与自然万物形成了有机的联系,促成了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因为没有人的参与,土不能生金,金不能克木,金也不能生水.可以说,五行是改良的八卦,它与元气一元论、阴阳二元论一起,给了中医学摆脱巫术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医学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五行学说与西方的四元素学说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五行学说创立了万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论,是系统科学的胚基;四元素学说,属于构成论,是分析科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   

18.
二、五行(一)五行的概念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洪范》篇。“五”,指木、火、土、金、水;“行”,即运动变化。五行,也就是木火土金水的变化。木火土金水,原来是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五种日常用品,所以又称为“五材”。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  相似文献   

19.
我们这里对五行的讨论 ,和当代流行的一些看法有所不同 ,主要从气的运动形式这一角度 ,来阐述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的属性和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胜复、乘侮规律。一、五行的基本概念所谓五行 ,尽人皆知乃是木、火、土、金、水。但若将这五字按其字义理解为五种具体的物质或材料 ,充其量只能叫“五材”而不能称五行。“五材”的概念 ,古已有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就有“天生五材 ,民并用之 ,废一不可”的说法 ,《尚书大传》也有“水火者 ,百姓之所饮食也 ;金木者 ,百姓之所兴作也 ;土者 ,万物之所资生 ,是为人用”的记载 ,指的都是…  相似文献   

20.
《灵兰秘典论》与心配土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古代曾出现过两种五行配五脏,即心土、脾木、肺火、肝金、肾水,还有一种是心火、肝木、肺金、脾土、肾水之说。经考证认为,《灵兰秘典论》的心配土说很隐晦,表面上毫不带五行气息,故得以保留在《素问》中,否则早被心配火说修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