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粘蛋白1(MUC1)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和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0例VSCC、35例VIN、20例外阴上皮非内瘤样病变、10例正常外阴表皮进行研究,同时将MUC1的表达与外阴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MUC1蛋白在VSCC中表达及阳性细胞率高于VINⅢ、VINⅡ(P<0.05),在VINⅠ-Ⅱ和正常表皮无表达;MUC1阳性细胞率在高与中/低分化的VSCC中差异显著(P<0.05)。MUC1表达与VSCC病人的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UC1没有参与正常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无论细胞有无异型性,MUC1的表达与细胞的增殖活跃有关;MUC1的表达与外阴癌变有关,可能是外阴癌前病变的晚期事件;MUC1表达与外阴鳞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蛋白在外阴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外阴鳞癌(VSCC)、25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20例癌旁营养不良(VD)、15例尖锐湿疣(VCA)和5例外阴正常表皮中ILK蛋白的表达。结果:VSCC中ILK阳性表达及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VINⅢ和VCA(P<0.05),与增生型VD差别不显著。VINⅠ~Ⅱ、正常外阴表皮、硬化苔藓型VD中ILK无表达。ILK表达与VSCC组织分型有关(P<0.05),更强表达于高分化型中(P<0.05)。结论:ILK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高表达的ILK蛋白预示着VSCC的高度恶性、高侵袭性、高转移性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郭伟平  王泽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155-3158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抑制因子p27(k ip1)和周期素E(cyc lin E)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27、cyc lin E和HPV 16蛋白在48例宫颈癌(宫颈癌组)、1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 IN组)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中的表达。结果:p27蛋白在宫颈癌组阳性表达率为25.00%,显著低于正常组和C IN组(2χ=29.253,P<0.01),并与宫颈癌患者病理分化程度有关(2χ=7.704,P<0.01)。cyc lin E蛋白在宫颈癌组阳性表达率为77.08%,显著高于正常组(2χ=19.695,P<0.01),而与C IN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2χ=9.148,P<0.01;2χ=4.737,P<0.05)。HPV 16蛋白在宫颈癌组阳性表达率为70.83%,显著高于正常组(2χ=12.184,P<0.01),而与C IN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27表达与cyc lin E、HPV 16蛋白的表达均呈极显著性负相关(r=-0.563,P<0.01;r=-0.587,P<0.01),cyc lin E和HPV 16蛋白的表达呈极显著性正相关(r=0.566,P<0.01)。结论:p27的低表达或缺失和(或)cyc lin E的高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PV 16病毒可能通过激活cyc lin E、下调p27导致细胞的永生化从而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HIT和ki-67蛋白在外阴癌、外阴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FHIT和ki-67基因与外阴癌和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外阴鳞癌,39例外阴上皮内,瘤变及2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的FHIT,ki-67的表达. [结果]FHIT,ki-67在外阴鳞癌组和外阴上皮内瘤变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FHIT,ki-67在外阴鳞癌组和外阴尖锐湿疣组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外阴鳞癌中FHIT和ki-67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外阴鳞癌的组分化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系(P>0.05).FHIT蛋白与ki-67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 [结论]①FHIT和ki-67基因异常表达均与外阴鳞癌和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发展有关.②FHIT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可作为判断VIN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不同宫颈病变患者p16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疾病患者104例,其中HR-HPV阳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60例,HR-HPV阳性宫颈炎15例,HR-HPV阴性宫颈炎15例,HR-HPV阳性宫颈癌(CC)14例。检测患者宫颈活检病理组织中P1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3种高危型HPV分型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均≥50%,其中阳性率≥80%有7种,p16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84.3%;P16蛋白表达水平越高HPV感染率越高(P<0.05);不同宫颈病变者p16蛋白表达水平有差异(P<0.05),宫颈病变越严重p16蛋白表达水平越高,CINⅢ级患者p16阳性率(95.8%%)高于CINⅡ级患者(75.0%)(P<0.05)。结论:宫颈病变患者p16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程度及HR-HPV感染有关,检测p16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宫颈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是一组外阴上皮内病变,表现为外阴上皮非典型增生,具有进展为外阴癌的潜能。近年VIN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笔者拟就VIN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尹航  武昕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1221-1222
目的:探讨外阴真皮组织内血管形成与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及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关系。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结果:VEGF在外阴硬化性苔藓(LS)和VIN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正常皮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S组织中存在微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代偿性刺激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m23基因在卵巢上皮瘤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1例卵巢上皮瘤(其中39例为卵巢上皮癌,12例为卵巢上皮瘤)应用肿瘤侵袭抑制基因nm23和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增殖细胞核杭原(PCNA)进行检测。结果:nm23的表达在卵巢上皮癌组明显低于卵巢上皮瘤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nm23阴性表达组中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nm23阳性表达组(P<0.01)。表明nm23的表达与PCNA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nm23是反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良好标志物,与PCNA互补作为预测卵巢上皮癌复发,转移的客观指标。用于指导卵巢上皮癌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外阴上皮内非瘤变(nonneoplastic epithelial disorders of vulva,NNEDV)难治疗易复发的特点,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neu和p16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外阴白色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以了解外阴白色病变的发病和治疗机制。方法选择煤炭总医院妇产科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NNEDV组织36份为研究组,其中硬化性苔癣(lichen sclerosus,LS)10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squamous hyperplasia,SH)18例,SH合并LS 8例;另选择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者标本12份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ER-2/neu和p16蛋白质的表达,并分析其与NNEDV发病的关系。结果发现p16表达率在正常外阴皮肤为25%,高于外阴白色病变患者的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和SH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和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外阴皮肤组织HER-2/neu蛋白表达率为8.3%,外阴白色病变患者为55.5%,明显高于正常外阴者(P0.05)。LS和SH组织中,HER-2/neu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和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癌基因HER-2/neu和抑癌基因p16是调控细胞增殖周期进程的重要因子,其突变或缺失可能导致蛋白异常表达。它们参与了外阴异常增殖过程,在NNEDV甚至外阴上皮内瘤变及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宋晓环  高航  甘卉  何旭  朱莉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589-3590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中Survivin和p16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上皮性卵巢癌中Survivin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35例(66%),其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而与其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21例(39.6%),其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其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Survivin、p16蛋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临床判断卵巢癌病变程度及预测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p16、p5 3蛋白表达与胃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研究 10 0例胃癌 ,2 0例中、重度异型增生 ,16例萎缩性胃炎和 10例正常胃黏膜p16、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 p16阳性率为 80 % ,p5 3未表达。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 p16阳性率分别为 68 8%、3 5 %和 4 3 % ;p5 3阳性率分别为 12 5 %、2 5 %和 5 6%。p16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与预后明显相关 (P<0 .0 5 ) ;p5 3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Lanren分型有显著相关 (P <0 .0 5 ) ,与预后关系密切 (P <0 .0 1)。从正常胃黏膜到病变组织PCNA指数逐渐上升 ,以异型增生、胃癌细胞增殖显著 (P <0 .0 1) ,癌细胞PCNA指数p16阴性组 ,p5 3阳性组高于对照组 ,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5 )。p16、p5 3阳性表达具有协同性 (P <0 .0 5 )。结论 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有较高的增殖活性 ,基因水平上已表现出癌变特性 ,是癌变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p16、p5 3蛋白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1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初行放疗前鼻咽癌组织中PCNA和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63例鼻咽癌组织中PCNA和p16蛋白表达阳性者分别有62例(98.41%)和13例(20.63%),高表达者分别有22例(34.92%)和7例(11.11%);鼻咽癌组织中PCNA表达与p1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79,P〈0.01);PCNA及p16蛋白阳性表达水平越高,则鼻咽癌对放射治疗越敏感,放疗后鼻咽局部癌肿完全消退率越高(P〉0.05);PCNA和p16蛋白同时高表达者比单一指标高表达者,对放射敏感性更高(P〈0.05)。结论PCNA和p16蛋白是反映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和预测其放疗疗效的重要指标,在作为放疗敏感性的指标上,PCNA可能较p16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SPP2和PCNA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MC)组织中ASPP2和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52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ASPP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ASPP2 mRNA和PCNA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之间存在差异(P<0.05),并且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ASPP2 mRNA和PCNA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ASPP2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且与细胞增殖活性及复发明显相关,可用来评估肿瘤恶性程度、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作为评价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NACT)敏感性及疗效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6年4月~2012年4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56例IB2~IIB期宫颈鳞癌NACT前后组织标本及其中的2011年4月~2012年4月16例宫颈鳞癌NACT前后血清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SCCA的表达。结果:56例宫颈鳞癌经NACT治疗2~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临床总有效率为67.9%(38/56)。有效组NACT前组织PCNA指数及血清SCCA水平均高于无效组(P<0.01),有效组PCNA指数及血清SCCA水平化疗后明显下降(P<0.01)。NACT后组织PCNA降幅和血清SCCA降幅与肿瘤缩小比例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808,P<0.01;r=0.708,P<0.05)。结论:联合检测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及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可作为评价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和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胃黏膜癌变中的作用及对胃癌的预测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胃镜活检确诊为胃癌(胃癌组)及不典型增生(分为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的标本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6、bcl-2、raa、c—myc、p53基因的表达。结果p16、bcl-2、ras、c-myc和p53基因表达率在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分别为69.23%,30.77%,38.46%,23.08%,7.69%;50.00%,37.50%,81.25%,43.75%,18.75%:36.36%.63.64%.81.82%.72.73%,45.45%:27.50%,67.50%,95.00%。90.00%,60.00%。轻度不典型增生组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c—myc和p53基因表达率轻度不典型增生组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与c—myc基因表达率中度不典型增生组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bcl-2、ras、c—myc和p53基因表达存在相关性。细胞凋亡指数胃癌组最低,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与胃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不典型增生组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凋亡指数减少及ras、bcl-2、c—myc、p16、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为重要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组织中ER、PTEN和P16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变的关系和早期诊断及评判预后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60例内膜腺癌组织中ER、PTEN、P16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TEN及P16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PTEN蛋白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与腺癌、不典型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不典型增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与正常子宫内膜及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甾体激素受体ER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与不典型增生及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TEN、P1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有关(P0.05)。结论:ER、PTEN、P16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的癌变过程相关,三者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癌变及评判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