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6~67岁,平均43岁。病程11个月~22年。L4滑脱12例,L5滑脱21例。观察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和疼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3~4个月复查X线片,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均达骨性愈合,所有病例下肢疼痛症状均消失。有18例达解剖复位,10例Ⅱ度滑脱复位达90%,5例Ⅲ度滑脱复位达80%。结论GSS内固定对腰椎滑脱复位后提供了早期稳定性,为椎体间的植骨融合提供了力学支持,从而达到更高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3.
三种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组35例(A组)、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组32例(B组)、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组29例(C组),分别采用Suk标准及Nakai评分方法来分别判断临床疗效及骨性融合,并进行比较。结果 Nakai评分下A、B、C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2.9%、81.3%、79.3%(P〉0.05),Suk标准评判下融合率分别为71.5%、91.8%、89.0%,B、C组的椎间隙高度要优于A组(P〈0.05)。结论三组近中期随访疗效未见明显差异,但前路及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法在椎间隙高度维持及融合率优于后外侧植骨融合法,但腰椎滑脱症的病因和症状呈多样化,宜具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介绍开普勒在慧星特征、万有引力理论以及光学和数学等一些领域的科学成就,对他的“宇宙谐和”的观点作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其科学成就在科学发展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应用RF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05~2010-05间对32例腰椎滑脱病人术中采用RF内固定系统杠杆原理使椎体复位、固定,椎管减压后行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0~36个月,临床优良率为90.1%,腰椎滑脱复位率为90.6%,X线片复查显示椎间、横突间植骨融合良好,螺钉无折断、松动,无其他远期并发症。结论:应用RF内固定系统对滑脱腰椎复位内固定加上椎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技术对腰椎前中后柱均起稳定作用,滑脱椎体复位、融合效果确切,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自体附件结构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10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术中后路椎管减压切除腰椎棘突、椎板及关节突等附件骨,并将其回植椎间隙,作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随访1~10年(平均6.5年),随访患者症状缓解程度、椎间植骨融合情况、JOA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并作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102例患者症状均有缓解。术后、术后1年及最终随访时临床恢复率分别为80.30%、85.80%和85.10%。在术后3、6、12月患者融合率分别为26.5%、81.2%、97.9%。患者满意率达97.9%。结论腰椎附件结构性植骨生物融合能力及支撑能力可以满足临床需要,腰椎附件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9.
10.
ARRIF-Ⅲ型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行设计的ARRIF Ⅲ型内固定器对 15例不同程度的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切开复位融合内固定 ,从滑脱复位结果、融合的成功率、术后下肢根性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发现 ,ARRIF Ⅲ型内固定器术中操作方便 ,椎间植骨时不需调节内固定器的螺丝帽 ,滑脱复位率为 94 % ,椎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率为 87% ;术后平均随访 2年 2个月 ,86 7% (13/ 15 )的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内固定器无断裂、弯曲及松动。说明该内固定器能方便地对不同程度的腰椎滑脱症进行复位和融合固定 ,是一种使用方便、固定确实的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自行设计的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ARRIF)、AF及Dick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治疗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从复位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ARRIF与AF、Dick钉的临床差异。结果 ARRIF的手术时间较AF、Dick钉短,术中出血量也较少,没有出现断钉、断杆及拔钉等并发症。结论 ARRIF与AF、Dick钉虽都能对不同类型的胸腰段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但ARRIF的使用较为方便,是一种固定较为确实的经椎弓根内固定器;其他两种内固定器以AF的使用较为方便。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并评估其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8年3月采用单边超踝关节T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22例(Ruedi-Allgower分型)患者。外固定支架远端螺钉固定于跟骨,近端螺钉固定于胫骨骨折近端,根据伤口软组织情况在术后2~3w开始每2w踝关节屈伸活动15min,让关节得到锻炼。结果:2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10~18个月,平均13个月。临床效果满意,无切口、伤口及钉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骨不连等并发症。根据Teeny等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本组22例,良1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结论: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可避免伤口并发症和骨不连的发生,能更好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有利于踝关节早期活动,避免关节僵硬,是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内固定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肘关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内固定治疗复杂肘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复杂肘关节骨折患者46例,26例行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外固定支架组),其中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2例,后孟氏骨折6例,经鹰嘴骨折脱位8例;20例行内固定结合可调节支具外固定治疗(可调节支具组),其中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0例,后孟氏骨折5例,经鹰嘴骨折脱位5例。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支架组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可调节支具组术后采用可调节支具外固定。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术后10~24个月(平均16.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外固定支架组愈合时间为(12.6±2.4)周,可调节支具组愈合时间(13.8±3.6)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支架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29.98°±12.59°,前臂平均旋转范围为142.15°±15.35°,MEPS评分平均为91分(58~96分),优2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可调节支具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06.98°±10.36°,前臂平均旋转范围为121.32°±17.67°,MEPS评分平均为82分(55~92分),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4例,优良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架可以使肘关节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回顾性研究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0年11月~2015年9月采用克氏针对骨折端进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22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按AO/ASIF分型,C1型4例,C2型10例,C3型8例,通过术后随访检查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影像学资料(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评定该方法的疗效。结果本组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6个月,按Gartland等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4%。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钉-棒内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钉-棒内支架治疗的12例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3~63岁,平均43.8岁。骨盆骨折按照Tile分类:B3 4例,C1 4例,C2 3例,C3 1例。后环损伤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2例,髂腰固定1例,钢板固定6例,其中M张力带钢板固定4例。结果前环固定平均出血70m L(50~90m L),平均手术时间65min(50~85min)。单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5例,均恢复正常;随访4~15个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疗效满意。结论经皮钉-棒内支架是治疗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微创舒适、简便、安全的方法,疗效好,但术中应警惕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0.
加强型单环与单臂Hybrid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使用加强型单环与单臂Hybrid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本组男15例,女6例;年龄22~75岁,平均38.9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坠落伤7例,重物砸伤3例。采用Schatzker分型:Ⅴ型骨折13例,Ⅵ型骨折8例。 结果 随访10~24个月,平均15.9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根据Merchant的评分标准,优7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达81%。结论 加强型单环与单臂Hybrid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技术能减少并发症,避免膝关节僵硬,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