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窥镜辅助的颅底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在颅底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鼻内窥镜下颅底区域手术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鼻内进路颅底手术25例,传统进路的颅底手术19例。结果 44例颅底手术中,1例紧嵌于斜坡内金属异物未能取出;1例垂体瘤患者鞍底开窗外穿刺均为血性,仅做鞍底扩大开窗和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后视力有所改善;1例复发性颅咽管瘤并发梗阻性脑积水,术后颅高压未完全改善;1例蝶窦腺癌侵犯鞍底及鞍旁,仅行部分切除术加激光治疗,随访2年半无复发,其余病例均一次手术治愈。并发症:脑脊液鼻漏2例,尿崩症1例,均经保守治疗短期内治愈,鼻中隔穿孔1例,未做特殊处理。结论 ①经鼻内窥颅底区域的手术是可行的,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可充分体现该手术进路直接、创伤小、无颜面切口等优点;②和手术显微镜结合使用,可弥补手术显微镜只能观察物镜直线正前方结构,不能窥视弯曲的通道或较深隐窝的局限性,在达到彻底清除病变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针形内窥镜对小儿鼻颅底疾病进行探查与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在外径1.9mm的进口针形内窥镜及电视同图像系统监视下,对8例小儿(7d ̄12岁)鼻颅底有关疾病进行探杳与手术。结果:先天性后鼻孔闭锁3例中,1例好转,3例痊愈。外伤性脑脊液鼻漏1例,经修补痊愈先天性脑膜脑膨出2例,确诊后1例暂缓治疗。另1例行内窥镜手术痊愈。颅底神经母细胞瘤2例取材作病理检查确诊。结论:在电视图像监视下应用  相似文献   

3.
包务业  姬广茜 《耳鼻咽喉》1998,5(3):189-190
在前颅底,蝶鞍及鞍旁区,眶或鼻窦手术中,前视路易受损伤,术中对视路监护较困难,视神经损伤往往术后才被发现,视诱发电位可以提供早期视觉系统可逆性变化指标,因此术中监测技术得到应用,尽管该技术目前使用不便,监测的结果变异较大,结果尚不太可靠,但有着良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鼻内窥镜进行颅底外科手术。方法:利用鼻内窥镜结合显微神经外科器械对5例鞍区肿瘤,3例听神经瘤,1例脑桥和1例丘脑肿瘤,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手术。结果:10例占位性病变全切7例,囊内大部分切除3例,3例听神经瘤2例保留面神经,所有病便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应用鼻内窥镜进行颅底手术可扩展对颅底结构的显露,减少术中误判,从而增加了手术安全性和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5.
内窥镜鼻窦手术 (ESS)是治疗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并得到广泛应用。但是 ESS并发症的相关报道也日渐增多。有时甚至出现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如前颅底穿孔 ,硬脑膜、前额叶脑组织、眼眶、视神经及颈内动脉的损伤等。术中出血 ,术野不清晰是造成并发症的主要因素。该作者回顾了 1994年 5月至 1999年 5月间在内窥镜下治疗鼻息肉术中出现前颅底损伤的资料 ,共计12例 ,其目的是探讨在内窥镜鼻窦手术操作时出现前颅底损伤的好发部位。 12例均在内窥镜下进行了颅底修补手术 ,术中确定损伤的部位是 :10例位于筛顶的前部 (额隐窝后部 ) ,1例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颅底进路手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证范围。方法 分别采用经鼻内镜前颅底进路和蝶窦后上壁进路完成前颅窝异物取出术、前颅窝嗅神经母细胞瘤和脑膜瘤切除术、侵入前颅窝的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侵入中颅窝的巨大蝶窦囊肿切除术、原发性中颅窝鞍旁岩尖部胆脂瘤切除术、侵入鞍区的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共 9例。结果  9例手术均获成功 ,未发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除 1例低分化鳞癌鞍区占位性病变术后 2年死于其他非相关性疾病外 ,另外良性 ( 5例 )和恶性 ( 3例 )占位性病变随访 1~ 7年未见复发。结论 紧靠颅底的颅内占位性病变有经鼻内镜手术的可能性 ,但是适应证选择应非常严格 ,术者必须具备熟练的解剖学知识、手术技巧和经验 ,并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对范围局限的恶性病变 ,应强调手术后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颅底占位性病变的微创手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在颅底占位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6年9月42例颅底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中颅底恶性肿瘤13例,脊索瘤8例,侵袭性垂体瘤向蝶窦、蝶鞍颅底破坏者5例,蝶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4例,翼腭窝、颞下窝神经纤维瘤3例,纤维血管瘤3例,前、中颅底骨化纤维瘤3例,其他病变3例。结果42例患者中,肿瘤完全切除36例,病变次全切除6例,2例因出血过多分两次完成手术,其余病变均1次完全切除。术后1例患者右眼失明,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耳漏,保守治疗1周后痊愈。42例均进行随访,随访6—81个月,其中5例失访,8例复发,6例死亡,其余患者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颅底占位性病变外科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微创,但需根据一定的技术、设备条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借助于先进的影像技术和导航系统,目前的鼻内镜手术技术和设备已能安全、有效地进行颅底区域的精细手术,并显现出较颅外径路、经蝶窦显微手术更大的优势[1~4]。目前,经鼻内镜垂体瘤、脑脊液鼻漏等手术治疗技术已相当成熟,已成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5~12]。随着手术经验的不断积  相似文献   

9.
随着鼻内镜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除用于治疗颅底鞍区的垂体瘤病变外,已逐渐向鞍上、海绵窦、斜坡等颅底其它区域广泛延伸。本文就该技术的相关解剖,手术径路及治疗方法等进展情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颅底解剖复杂,分为中央部与侧部。从颅底观,自翼内板根部与后方枕骨髁突外侧画一直线,中央部是位于两侧该线之内部分,该线之外侧为侧部。中央部结构主要有垂体窝、蝶窦、鼻咽部、翼腭窝及部分斜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底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保证颅底手术的安全性并彻底根治肿瘤。方法对我院 10年来 2 9例不同颅底手术进行回顾性总结 ,分析颅底的鸡冠、翼突和颞骨棘、茎突和颈内动脉及其各自的毗邻解剖结构在术前诊断、不同手术进路切除肿瘤时的应用情况。结果 本组初期3例手术中有 2例术后颅底有部分肿瘤残留 ;其余 2 6例颅底手术中 ,皆在直视下完全切除肿瘤 ,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本组 2 9例中 ,侵犯颅底的恶性肿瘤行不同的颅底手术 19例 ,其 3年生存率为 72 2 % (13/ 18) ,5年生存率为 35 7% (5 / 14 )。结论 鸡冠、翼突和颞骨棘、茎突和颈内动脉及其各自的毗邻解剖结构分别是不同的颅底手术重要标志 ,正确认识这些临床解剖标志是颅底手术安全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颅底病变手术处理与缺损修复的疗效分析 ,总结其病变类型、部位、特点及其手术处理与修复的方法 ,为临床提供有益经验。方法 对 1982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科住院手术的颅底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30例颅底病变患者中 ,男 2 6 5例 (6 1 6 % ) ,女 16 5例(38 4 % ) ;患者平均年龄 36 1岁 (2 5~ 76 0岁 ) ;左侧颅底病变 173例 (4 0 2 % ) ,右侧 178例(4 1 4 % ) ,累及颅底中部和两侧者 79例 (18 4 % ) ;累及前颅底 116例 (2 7 0 % ) ,中间颅底 5 7例(13 3% ) ,侧、后颅底 174例 (4 0 5 % ) ,有 83例 (19 5 % )累及颅底 2个或 2个以上的区域。 4 30例病变中肿瘤 2 83例 (6 5 8% ) ,外伤 76例 (17 7% ) ,先天性病变 4 2例 (9 8% ) ,感染性病变 18例(4 2 % ) ,原因不明 11例 (2 6 % )。 2 83例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 15 4例 (35 8% ) ,恶性 12 9例(30 0 % )。全部病变均经手术处理 ,其中 2次手术 4 3例 ,3次手术 5例 ,4次手术 4例 ,5次手术 1例 ,6次手术 3例 ,共行手术 5 14例次。行颅底骨缺损修复 95例 (2 2 1% ) ,行脑膜修补 117例 (2 7 2 % ) ;发生术后并发症 2 7例 (6 3% )。 2例因病变累及颈内动脉 ,手术时血管破裂 ,行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结扎后引起脑疝而死亡 ,无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颅底额眶筛区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采用扩大鼻外额窦进路术式对28例累及前颅底额眶筛区的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结果:经随访,8例良性肿瘤至今无复发或死亡,20例恶性肿瘤中,1年生存率95.0%(19/20),3年生存率61.5%(8/13),5年生存率57.1%(4/7)。结论:该术式术野暴露充分,手术时首先自前颅底剥离肿瘤阻断瘤体在颅底的血供,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操作便捷,切除肿瘤彻底,重建颅底方便,手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该术式是切除前颅底额眶筛区肿瘤的较好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颅底肿瘤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对37例前颅底肿瘤进行了相应的手术切除,颅面联合入路21例,其中额颅合并鼻侧切开1例,上颌骨内侧部分切除或暂移开切除肿瘤7例,上颌骨切除8例,上颌骨或(和)眶或(和)颌面皮肤切除5例;上颌骨部分或全外旋合并鼻锥转位13例;鼻额翻瓣、额眶入路及面中揭翻各1例。结果:10例良性肿瘤患者均健在,恶性肿瘤患者3、5年存活率分别为81.9%(22/27)、62.9%(17/27)。9年以上无瘤存活1例。结论:除鼻侧切开外不同类型颅面联合入路均能提供良好的肿瘤显露,有利于鼻颅沟通瘤的整块切除。部分或上颌骨全外旋合并鼻锥转位适于切除累及颅底尚未侵及颅内的肿瘤。额鼻共同翻开适于切除额窦发育良好的鼻颅沟通瘤。颅眶入路适于颅眶沟通瘤。面中揭翻应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中窝 侧颅底沟通性晚期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6例颅中窝 侧颅底沟通性恶性肿瘤分别采用了 :①耳后“C”形切口 ,颞骨次全切除进路与高位颈侧切开联合进路行颅中窝 侧颅底和腮腺区肿瘤切除 6例 ;②颞侧舌形切口 ,颅中窝进路颅内外肿瘤切除 4例 ;③颞 耳 下颌骨外旋进路行咽旁、颞下窝、颅中窝肿瘤切除 6例。其中 13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结果16例中 11例术后存活 3年以上 ,5例术后 3年内死亡。按寿命表法统计 ,3年生存率为 6 9%。结论本组所采用的三种手术方式 ,能较好地暴露颅内外病变 ,并进行肿瘤切除。对颅底区晚期恶性肿瘤采用手术及术后放射治疗等积极措施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分析 1993~ 2 0 0 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处理侵及颅底肿瘤 84例的经验 ,讨论侵及颅底不同部位病变手术入路特点 ,以求选择最好的手术入路彻底切除肿瘤 ,同时尽量保护颅底、颅内重要结构 ,减少并发症。结果 患者年龄 6~ 78岁 ,平均 4 3 8岁。良性肿瘤 14例 ,恶性肿瘤 70例。采用各种手术入路切除累及咽旁颅底肿瘤 38例 ;同时有前、中颅底破坏 7例 ;肿瘤同时累及中、后颅底 13例 ;侧颅底颞下窝肿瘤 2 6例。用各种组织瓣修复颅底缺损或填充 6 0例。 6例并发脑脊液漏 ,2例迟发脑脓肿 ,修复组织瓣部分坏死 3例 ,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恶性肿瘤 3年生存率 6 7 5 % (2 7/ 4 0 )。结论 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相对于颅底不同部位的肿瘤 ,针对特殊的解剖结构而选择 ,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因素综合考虑 :①肿瘤部位及累及的范围 ;②安全、充分地切除肿瘤 ;③正常功能结构及外观影响小 ;④便于可靠有效地修复  相似文献   

17.
10例前颅底肿瘤的术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锥体下翻额正中进路前颅底肿瘤切除术在前颅底肿瘤中的应用。方法:颅面联合进路前颅底肿瘤切除术2例;经额下进路颅-眶-鼻沟通性肿瘤切除术3例;鼻侧切开术3例;鼻锥体下翻额正中进路前颅底肿瘤切除加额骨膜、髂骨瓣颅底修复和重建2例。结果:10例患者均完全切除瘤体,经1~5年随访,良性肿瘤6例无复发。恶性肿瘤4例中,1例随访1年生存良好;余3例中生存3年2例,5年1例。结论:前颅底肿瘤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性质选择最佳的手术进路。鼻锥体下翻额正中进路前颅底肿瘤切除术可在明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对额叶损伤轻,颅底修复方便,是一有价值的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适宜切除巨大侧颅底肿瘤的手术途径。方法 应用额 耳前 颈联合入路 ,制作眶颧骨瓣及颅骨骨瓣 ,结合下颌骨脱位下移 ,获得了充分暴露肿瘤的术野 ,治疗 2例占据咽旁间隙、颞下窝穿颅底达颅中窝的巨大侧颅底沟通性肿瘤。结果  2例肿瘤均获得全切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均未发生脑脊液漏等任何颅内并发症 ,面部无明显畸形 ,咬合正常。结论 额 耳前 颈联合入路是用于切除巨大咽旁间隙、颞下窝、侵入颅中窝的侧颅底良、恶性肿瘤较理想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处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0年3月~2005年7月36例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的手术入路分别是:经颈侧切开入路15例,经颈-腮腺入路10例,下颌骨外旋入路4例,上颌外旋入路5例,眶颧入路2例.结果:36例肿瘤中,5例为恶性肿瘤,其余皆为良性肿瘤.31例良性肿瘤皆完整切除.5例恶性肿瘤中有2例为鼻咽黏膜下型鳞状细胞癌颅底咽旁间隙转移,经颈侧切开探查病理确诊后放射治疗,1例随诊3年无复发;1例随诊5年,复发带瘤生存;1例侵犯颅底的恶性神经纤维瘤术后3年复发,放弃治疗死亡;1例侵犯颅底的恶性神经鞘膜瘤术后已随诊3年余,健在;1例腮腺深叶黏液表皮样癌,已随诊2年余,健在.36例中,术后声嘶者3例伴呛咳1例,4例发生Horner综合征;2例发生舌偏斜,3个月后好转.结论:不同的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应根据各自的临床特点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侵犯颅底的头颈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侵犯前、侧颅底的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入路5例,颅-面联合入路3例,上颌骨切除入路15例,口腔硬腭入路1例,经下颌入路1例,颈侧-下颌骨切开入路2例,耳后-颈联合入路1例,额颞入路2例,经面入路2例。结果:4例鼻窦黏液囊肿仅作开放引流,1例脊索瘤作次全切除,其余27例患者均全切肿瘤,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8例良性肿瘤患者随访6个月~8年情况良好,无肿瘤复发及死亡。24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3年以上19例,生存12例;随访5年以上12例,生存5例;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2%(12/19)和41.7%(5/12)。结论: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及范围设计手术入路,力求全切肿瘤并保护重要结构,采用适当的颅底修复方法,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