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应用甲磺酸氨氯地平前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高血压药物时间治疗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年来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按类型进行时间给药,随访2个月进行分析。结果入选病例中,正常血压节律87例,占43.5%;异常血压节律113例,占56.5%,其中非杓型占34.5%,反杓型占20%,超杓型占2%,中青年以正常血压节律为主,老年人以异常血压节律居多,治疗2个月,血压达标率72.5%,有71.68%的异常血压节律转为正常血压节律。结论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节律的检测,强化高血压药物的时间治疗学。  相似文献   

2.
苏焱伦  吴庆莹 《淮海医药》2010,28(5):417-418
目的总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方法 157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结果所有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者占21.66%(34/157),异常血压节律者占78.34%(123/157)。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的监测,选用合理的降压药物及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3.
马秀芬  王义围  冯玉梅  王烨  平芬 《河北医药》2012,34(15):2303-2304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脉压指数(PPI)、踝臂指数(ABI)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3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监测曲线分为杓型组(n=68)、非杓型组(n=100)、反杓型组(n=79)、超杓型组(n=36),分别计算各组动态PPI及测量ABI,并将其他各组结果与杓型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PI:反杓型组>非杓型组>超杓型组>杓型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杓型组=超杓型组>非杓型组>反杓型组,杓型组与非杓型组、反杓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PPI及ABI的重要因素,恢复老年高血压患者正常血压节律对防治动脉硬化及保护靶器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4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分为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计算各型患者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重度脑白质疏松患病率均与杓型患者有显著性差异,而非杓型、反杓型分别与超杓型比较有差异,非杓型与反杓型比较无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夜间血压较白昼明显下降的患者对脑白质疏松的程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王黎  马兰  祝艺虹  韩卫星 《安徽医药》2012,16(12):1818-1821
目的初步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的特点,提供临床诊疗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obile-O-graph动态血压监测仪对3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高组)及42例正常单胎妊娠孕妇(正常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Pressure Monitory,ABPM),并于ABPM检查同期测量偶测血压(Causal Blood Pressure,CBP)。结果 (1)妊高组患者的血压昼夜波动节律多异常,出现心率与血压日节律性不同步的特征;(2)正常组昼夜节律以杓型、非杓型为主要表现类型,妊高组则以非杓型、反杓型为主要表现类型;(3)妊高组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4)妊高组夜间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均明显增高,白天舒张压(DBP)血压负荷值高于收缩压(SBP)血压负荷值;(5)妊高组DBP的血压变异性(BPVI)高于正常组,SBP则无此变化。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是双期高血压,具有夜间血压不降或增高、舒张压升高较为明显、昼夜血压波动节律呈非杓型和反杓型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0例动态血压监测者进行临床及结果回顾总结,并按昼夜节律分为4型:杓型、非杓型、反杓型、极度杓型。结果门诊测高血压患者中"白大衣"高血压17例,占10.8%;杓型高血压56例,占35.7%;非杓型血压42例,占26.8%;反杓形高血压35例,占22.3%;极度杓型7例,占4.5%。门诊可疑高血压患者19例,其中11例为隐蔽性高血压。高血压药物治疗检查者104例,血压控制达标62例,达标率59.1%。结论动态血压有利于发现白大衣高血压、隐蔽心高血压,有利于根据昼夜规律用药控制血压,在基层医院中应用动态血压检查手段对于高血压规范管理、提高达标率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1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在调整了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质指数( BMI)、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以及血糖水平等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杓型的患者,昼夜节律为反杓型、非杓型和超杓型的患者患有心肌缺血的风险都明显升高,其OR值和95%CI分别为1.38(1.15~1.61)、1.24(1.09~1.39)和1.57(1.36~1.78)。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预防并发心肌缺血的关键除控制血压外,还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是否异常。  相似文献   

8.
俞玲  陈慧  林慧中  吴小盈  杨柳青 《海峡药学》2009,21(12):112-11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α-内收蛋白((α-adducin)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将23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型与非杓型两组,分析ACE、CYP11B2、α-adducin基因不同基因型在杓型血压组和非杓型血压组的分布;统计学处理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杓型组与非杓型组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杓型组以II型的分布频率为主,而卡方分割表明非杓型组ID+DD基因型的分布高于杓型组(P〈0.01);而CYP11B2、α-adducin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无关联。结论ACE(I/D)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化有关,携带D等位基因的患者可能更易发生夜间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的关系。方法:62例高血压病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根据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10%以上或以下的标准将患者分为杓型组(34例)与非杓型组928例),以20例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浆Ang Ⅱ浓度。结果:非杓型高血压组血浆Ang Ⅱ水平显著高于杓型组,且血浆Ang Ⅱ水平与动态血压值正相关。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调节血压节律的重要系统,Ang Ⅱ可能参与夜间血压升高,提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Ang 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陈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768-1771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对2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 ABPM,观察其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P)、白昼平均收缩压(dMSP)、白昼平均舒张压(dMD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P)、夜间血压下降率。结果 2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100例为杓型血压,78例为非杓型血压,35例为反杓型血压。随年龄增长反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其中老年组(≥60岁)患者反杓型血压发生率较中青年组(<60岁)高,而老年组患者杓型血压发生率较中青年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患者反杓型血压发生率较男性高,但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时血压波动情况通过24 h ABPM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不断增高,提示增龄可明确影响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用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经动态血压监测,选取非杓型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晨起服药组(n=42)和睡前服药组(n=42),分别于7:00~9:00和20:00~22:00服用氨氯地平5 mg,连续治疗12周.给药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晨起服药组和睡前服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结果 晨起服药组与睡前服药组在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与晨起服药组相比睡前服药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睡前服药组对非杓型高血压的血压模式明显改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16.7%和47.6%(P<0.01).结论 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取睡前服用氨氯地平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还可以改善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从而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12.
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昼夜节律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了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的作用,结果表明,与硝苯地平片相比,硝苯地平缓释片能选择性降低非构型高血压病人的夜间高血压,而对构型的夜间血压无显著影响。认为硝苯地平缓释片有改善高血压昼夜节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纪莎  胡雯玲  林钧 《中国药房》2011,(12):1077-1079
目的:观察复方龙葵胶囊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即每日早餐前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5mg,q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复方龙葵胶囊,每次4粒,tid。2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24h监测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治疗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恢复杓型节律,并且有效降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龙葵胶囊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方法 对32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A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B组),36例非糖尿病高血压患者(C组)及30例正常对照人群(D组)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其数据。结果 A组、B组及C组的昼夜平均动脉压差值明显低于D组(P〈0.01),尤以B组为甚。B组昼夜平均动脉压差值也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糖尿病组失去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并且这种异常在出现高血压之前已经存在,提示该异常的产生机制有别于非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血压异常,甚至在患者仅出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时即进行干预,阻止或延缓其进一步发展,从而有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study, using the two-step truncated Fourier series with four harmonics, we analysed the diurnal blood pressure profile in 13 mild-moderate essential hypertensive patients during isradipine long-term therapy. Circadian parameters such as the amplitudes and phases of the four harmonics and the overall amplitude and phase were obtained from the model. The total duration of the study was 26 weeks.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was measured at 15-min, intervals using a Takeda TM 2420 device after 2 weeks of placebo and after 6 and 26 weeks of isradipine (5 mg daily) respectively. After 6 and 26 weeks therapy the blood pressure values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although the daily blood pressure curves obtained from Fouri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ircadian rhythm was not altered by isradipine treatment. Both the night/day differences and the overall amplitude/acrophas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0,6 and 26 weeks. According the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fall, we found that long-term therapy with isradipine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fall and reducing the early morning blood pressure rise.In conclusion, the two-step method Fourier analysis represents a novel and useful statistical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presence of a significant diurnal blood pressure rhythm and to provide the circadian parameters of the 24-h blood pressure profile during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相似文献   

16.
杨黄 《东南国防医药》2013,15(4):349-351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血压节律与水钠负荷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IgA肾病103例,收集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和血浆B型钠尿肽(BNP)测定观察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和夜间水钠负荷情况。结果本研究中高血压发生率为53.4%。高血压组中89.0%的患者呈非勺型血压节律,有10例(18.2%)甚至出现反勺型血压节律。正常血压组中54.2%的患者呈非勺型血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组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90.9%的患者存在动脉内膜增厚,显著多于正常血压组(P〈0.05)。两组患者的尿蛋白量、血清肌酐(Scr)、白蛋白(Alb)、胆固醇(Chl)、肾小球滤过率(GFR)、CKD分期、HASS分级、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射血分数(EF)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IgA肾病在较早阶段即可出现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该节律变化与血浆BNP水平相关,提示水钠负荷异常是IgA肾病发生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重要因素。限钠和临睡加用相应降压药可能有益于IgA肾病血压控制和血压节律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赵静  韩卫星  胡华青 《安徽医药》2013,17(12):2089-2090
目的 分析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性.方法 选取40~91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18 例进行24 h态血压监测,其中男性68 例,占57.6%;女性50 例,占42.4%.并将年龄分为中年(40~64岁)、老年(65~79岁)和高龄(80~91岁)三组.结果 男性24 h、白昼和夜间平均舒张压都高于女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收缩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年组、老年组和高龄组高血压病人收缩压随年龄组增高而上升,舒张压则表现为下降趋势.中年组、老年组和高龄组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65.1%、75.0%和93.5%,随着年龄组增高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呈增高趋势(趋势χ2 =7.759,P〈0.01).结论 高血压病人昼夜节律异常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昼夜节律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123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根据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杓型组和反勺型组;分别测量3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24h动态血压结果表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杓型血压类型占5%(6例),非杓型血压类型占58%(71例),反杓型血压类型占37%(46例)。②心脏功能和结构指标观察,杓型组、非构型组与反杓型组间比较:主动脉根部内径(mm)(22.4±2.45,26.5±4.49,31.3±5.16)、室间隔厚度(mm)(9.4±1.10,10.6±1.13,11.2±2.50,)、左室后壁厚(mm)(9.0±0.91,9.3±1.02,9.7±1.41)、每搏量(ml)(61.1±16.24,55.2±13.21,45.1±17.36)射血分数(%)(58.21±10.13,52.33±9.81,46.26±12.66)、左室质量(g)(182.7±61.02,202.1±44.51,224.5±43.32,)、左室质量指数(g/m2)(101.3±32.62,110.4±25.71,124.1±22.54)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反杓型血压较杓型及非杓型血压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更为显著;而非杓型血压较杓型血压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反杓型血压节律者中,日间血压控制是否达标的影响因素、用药选择以及对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老年内科住院的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筛选出反杓型血压节律患者共300例,根据日间手测血压结果是否达标分为达标组148例和未达标组152例。比较2组患者的特征及药物使用的差异,通过超声心动图方法比较血压控制是否达标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2组日间手测血压比较,未达标组收缩压更高,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PM结果显示,2组间除舒张压外,不同时段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脉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中,年龄、性别、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共患病率、血脂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共患病率、体重指数(BMI)、氮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在血压未达标组中明显高于达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治疗方面,绝大多数患者(272例,90.67%)为联合用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以及α受体拮抗剂的应用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噻嗪类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在日间血压达标组较未达标组明显增多。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功能,2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室间隔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心房内径、E/e’值在血压未达标组均高于达标组(均P<0.05)。结论在老年反杓型节律高血压患者中,噻嗪类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更有利于血压降至目标值。血压控制未达标患者的NT-pro-BNP水平升高,且室间隔厚度、LVMI、左心房内径和E/e’值均明显升高,显示即使同为反杓型血压节律患者中,血压控制未达目标值对心脏重构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