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盆底功能障碍(PFD)是指盆底支持结构损伤、退化导致的盆腔解剖和功能异常。盆底超声可进行盆底成像、量化分析、盆底植入材料成像,为PFD的诊断提供解剖和功能的依据。超声在PFD成像中有多种检查技术和方法,本文通过复习盆底超声进展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包括经阴道超声、经肛管超声、经会阴超声在内的盆底超声技术在PFD的应用现状、成像特点、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经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结构的检查成像,分析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结构变化,探讨超声对于SU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SUI的患者214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就诊于本院排除SUI的患者11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行经会阴超声检查,比较相关超...  相似文献   

3.
会阴体是位于阴道和肛门之间的纤维肌锥形软组织结构,会阴体及其周围肌肉和结缔组织对盆底的支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会阴体解剖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之间的关系,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类由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PFD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盆腔器官位置下降并引发脏器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成年女性的身心健康。明确女性盆底解剖结构是研究POP发病机制的必经之路,女性盆底的解剖结构是一个以骨盆为依托,由神经、肌肉、结缔组织和盆底器官共同构建的复杂的三维结构。学者们利用各种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探索复杂的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如:POP-Q评分、超声检查、排粪造影、磁共振成像等。近年来,动、静态磁共振成像因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无辐射、多平面成像、无骨伪影干扰等多种优势在盆底三维重建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比较磁共振成像在女性盆底影像学中与其他检查方法的优劣,综述磁共振成像探索盆底疾病的检查方法、应用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5.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常表现排便障碍,但临床对该类疾病患者肛管直肠的功能评估尚缺乏有效的检查方法。肛管直肠测压(ARM)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测技术,可以了解肛管直肠压力、直肠壁的感觉功能和顺应性,系肛管直肠功能检查和疾病诊疗的必备指标之一。本文就国内外肛管直肠测压在女性盆底学领域的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掌握盆底的解剖结构是诊断、治疗和预防盆腔器官脱垂的前提。通常影像学检查是临床上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其主要包括X线盆腔器官造影、超声、磁共振技术,而三维重建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评估手段在盆腔器官脱垂诊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文章综述了各种影像学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在盆腔器官脱垂诊疗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选择盆腔器官脱垂的评估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肛提肌及其裂孔是女性盆腔器官支持结构的重要部分,对女性盆腔器官起支撑作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心理和生理健康。POP病因复杂,与肛提肌损伤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密切相关。因超声具有价廉、可重复性高、无辐射、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所以目前在女性盆腔器官检查中,经会阴超声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应用经会阴超声技术评价肛提肌及其裂孔等盆腔结构的水平也逐渐提高。现主要从肛提肌及其裂孔的解剖结构、与POP的关系及经会阴超声技术在女性肛提肌及其裂孔检查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肛提肌及其裂孔是女性盆腔器官支持结构的重要部分,对女性盆腔器官起支撑作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心理和生理健康。POP病因复杂,与肛提肌损伤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密切相关。因超声具有价廉、可重复性高、无辐射、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所以目前在女性盆腔器官检查中,经会阴超声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应用经会阴超声技术评价肛提肌及其裂孔等盆腔结构的水平也逐渐提高。现主要从肛提肌及其裂孔的解剖结构、与POP的关系及经会阴超声技术在女性肛提肌及其裂孔检查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女性盆底疾病诊疗中心将于2014年10月13—17日举办第8期盆底手拉手学习班,计划招收学员12名。培训主要内容:①理论授课:包括盆底解剖、POP-Q分期、尿动力学、盆底超声、影像学在PFD中的应用、非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常用手术讲解、并发症处理、OAB的治疗、直肠前突的诊治等;  相似文献   

1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UI),在中老年妇女中发病率达到40%.近年研究发现,胶原蛋白作为盆底支持组织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在维持盆底结缔组织的弹性和韧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含量、比例、形态结构及其代谢异常均会减弱盆底结缔组织及尿道周围组织的支持力,使盆底组织松弛发生器官脱垂,吊床结构不能充分挤压尿道导致SUI,因此胶原蛋白的代谢异常与PFD密切相关.就盆底结缔组织中胶原状态在女性PF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UI),在中老年妇女中发病率达到40%。近年研究发现,胶原蛋白作为盆底支持组织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在维持盆底结缔组织的弹性和韧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含量、比例、形态结构及其代谢异常均会减弱盆底结缔组织及尿道周围组织的支持力.使盆底组织松弛发生器官脱垂,吊床结构不能充分挤压尿道导致SUI,因此胶原蛋白的代谢异常与PFD密切相关。就盆底结缔组织中胶原状态在女性PF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的排尿情况,并分析尿流动力学对子宫脱垂与尿失禁合并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因PFD在我院接受诊治的463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POP-Q评分,记录排尿情况,并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完善排尿日记。回顾分析PFD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点,以及子宫脱垂和尿失禁的关系。结果:463例PFD患者中272例POP-Q I~II级,191例POP-Q III~IV级。POP-Q I~II级患者中,84例有尿失禁症状,14例排尿困难,69例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存在尿失禁;POP-Q III~IV级患者中,43例有尿失禁症状,106例排尿困难,95例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存在尿失禁。结论:子宫脱垂患者容易合并排尿困难和尿失禁,这些排尿异常的现象可单独或合并出现,还可隐匿表现。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分析患者排尿状况,但因检查误差,有假阴性的可能,还需借助排尿日记综合分析患者排尿情况。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女性盆底结构及功能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组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各个年龄阶段、各种社会文化背景女性生活质量的疾病.大量文献报道及流行病学调杳研究表明,PFD与妊娠密切相关,初次妊娠即町对盆底结构及组织造成损伤.在妊娠期,随着子宫的不断增大、盆底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加,盆底组织发生了一系列重塑(remodeling)过程以维持盆底结构的整体性和功能的完善性,该重塑过程贯穿于整个围产期,并且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一旦这种稳定状态失去平衡,就会表现为PFD.  相似文献   

14.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梗阻型便秘和性功能障碍等,经阴道分娩是其高危因素。盆底超声检查安全、方便、廉价、动态和高分辨率,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盆底功能及疗效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包括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粪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等。PF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PFD的主要目标是恢复盆腔器官的解剖和功能,手术是PFD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当前盆底重建手术中应用的聚丙烯合成材料在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同时,也存在排异、侵蚀等并发症,学者们仍然在探索组织相容性更好的盆底重建材料。纳米材料直径通常介于数十纳米至数微米之间,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高度类似细胞外基质,利于细胞的黏附、分化和增殖,在女性盆底重建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综述纳米材料的分类、特性、制备技术及其在女性盆底重建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I)和粪失禁(FI),是妇女常见病,也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五大疾病之一.PFD病因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PFD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妊娠与分娩对盆底结构和功能影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及其目前常用的康复技术,如盆底肌肉锻炼...  相似文献   

17.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解剖学静动态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静动态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及正常女性盆底解剖结构改变,探讨盆底特定解剖学异常是否与PFD有关,为盆底重建手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确诊为PFD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PFD组),其中盆腔器官脱垂(POP)24例,压力性尿失禁(SUI)10例,POP合并SUI12例;同期选取正常女性14例为对照组。采用静动态MRI进行盆底扫描。比较两组髂尾肌、耻尾肌及耻直肌静动态面积、肛提肌裂孔静动态宽度、膀胱尿道后角、LH线及M线长度、肛提肌角等参数值的变化。结果:PFD组患者静态髂尾肌、耻尾肌、耻直肌的面积大于动态,肛提肌裂孔宽度在静态时小于动态(P<0.05)。而对照组以上参数值在静动态下无明显改变(P>0.05)。PFD组患者膀胱尿道后角、LH线、M线均大于对照组,肛提肌角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MRI能清楚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肛提肌的形态及功能异常与PFD有关。  相似文献   

18.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u L  Lang J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2):793-794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表现为子宫脱垂等盆腔器官膨出(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等一系列盆底损伤与缺陷的疾病。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PFD的发病、预防及修复与重建逐渐受到关注。盆底支持和缺陷组织基础研究的深入、新的理论的建立、盆底组织修复观念的更新,女性PFD的治疗策略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I)和粪失禁(FI),是妇女常见病,也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五大疾病之一。PFD病因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PFD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妊娠与分娩对盆底结构和功能影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及其目前常用的康复技术,如盆底肌肉锻炼、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诊治进展等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为促进女性盆底疾病诊治新理论及新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女性盆底疾病诊疗中心定于2015年5月11日至15日举办第九期女性盆底疾病手拉手学习班,计划招收学员12名。培训主要内容:1理论授课:由本中心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包括:盆底解剖、POP-Q分期、尿动力学、盆底超声、影像学在PFD中的应用、非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常用手术讲解、并发症处理、OAB的治疗、直肠前突的诊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