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8)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在治疗肺动脉分支狭窄后对右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7例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残余肺动脉狭窄的患儿接受了经导管应用支架置入的介入治疗。年龄4~18岁,平均年龄8.7岁,体质量13~56kg,平均28.4kg。结果:法洛四联症(TOF)术后残留左肺动脉或右肺动脉狭窄者6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 TGA)1例,分别置入右肺动脉支架4例,左肺动脉支架3例。随访至1年:支架置入后,肺动脉狭窄处内径明显增加;狭窄处压差(ΔP)较术前明显降低;三尖瓣瓣环收缩位移明显增大,右心室TDI提示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后患儿活动耐量增加,心功能分级提高。结论:肺动脉支架置入术目前已成为肺动脉分支狭窄理想治疗方法,可解除狭窄并显著改善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3.
肺动脉狭窄是指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以及周围肺动脉有单发或多发性狭窄,狭窄的形式有局限性、节段性以及弥漫性,可为单侧、也可为双侧,其原因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Morgagni在1761年首先描述了本病。由于肺动脉狭窄而造成狭窄近心端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高压,肺血流分布不均,狭窄上下游形成压力阶差,可因狭窄近端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而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Wingspan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4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经血管内Gateway球囊扩张成功后,再行Wingspan支架置入术,分析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形态、Mori分型、狭窄程度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6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管腔狭窄率从术前84.7%±6.9%降至术后21.2%±14.4%(P<0.05);术中出现并发症者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者9例,M1段形态为S型、Mori C型及极重度狭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近期疗效差.结论 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右位主动脉弓伴右侧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 男,59岁,主诉头痛,头晕1年伴左上肢麻木无力6个月就诊,确诊为“左颈内动脉狭窄、脑梗死”,于2004年9月13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年,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6个月前右眼视物模糊,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沈卫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3):235-235
经皮球囊导管扩张和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胸主动脉狭窄一例沈卫峰应用经皮球囊导管扩张和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1例胸主动脉狭窄伴长期严重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体会,并就其注意点作一讨论。患者,男性,32岁,因高血压20余年伴心前区收缩期杂音而住院。体检发现: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23)
目的探究球囊扩张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疗效对比及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球囊扩张支架组接受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药物洗脱支架组接受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的狭窄率和狭窄血管程度。分别在术前、术后1 w、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检测患者椎动脉起始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和随访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狭窄率和狭窄血管长度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2个月药物洗脱支架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EDV)显著低于球囊扩张支架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组间、交互的PSV、EDV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12个月药物洗脱支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球囊扩张支架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组间、交互的NIHS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药物洗脱支架组狭窄率显著低于球囊扩张支架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支架和药物洗脱交架对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药物洗脱支架在术后1年内具有更好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81岁,因"体检发现腹主动脉夹层1 d"于2013年6月17日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患者2013年6月15日于外院体格检查接受胸腹部CT时,发现腹主动脉夹层,当时患者无腰背部撕裂样疼痛,无头晕、意识丧失,无腹痛、少尿,无双下肢乏力等不适。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血压控制良好;有右腹股沟斜疝病史7年,未治疗; 相似文献
9.
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常易漏诊或误诊,其死亡率较高,大多早期夭折。现将找院收治的1例伴对侧动脉导管未闭的患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前降支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 ,62岁。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前降支中段 ,它是一种罕见的左单支冠状动脉畸形。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左单冠状动脉畸形更是非常罕见,发生率为0.025%,可分为L-1型及L-2型,L-1型系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L-2型系右冠脉开口异常。本文报告2例左单冠状动脉畸形病例系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均分别对其左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行PCI术,报告如下:1例1男,70岁,住院号0224987,因突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在外院溶栓治疗后3 d转来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入院后第5天于2010年9月4日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LAD近段30%狭窄,中段90%狭窄,D1口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4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了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结果本组病例治疗均成功,踝肱指数(AB I)由术前的0.35±0.17升高为术后的0.81±0.13,手术前后相比,P〈0.05。64例术后随访6-52个月,闭塞血管通畅率89.07%。结论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70岁,因反复胸闷1个月于2010年10月18日入院,10月20日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近段20%偏心型狭窄,左前降支近段60% ~ 90%偏心型狭窄,远端有侧支循环供应至右冠状动脉远段,左回旋支开口起70% ~ 99%偏心型狭窄,右冠状动脉开口起50% ~ 70%偏心型狭窄,近中段99%偏心型狭窄.10月22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D-二聚体(D-D)为依据二期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对髂静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髂静脉狭窄或闭塞伴血栓形成患者3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计算机软件产生随机数字,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患者18例,一期置管溶栓术后,若3d内D-D升高缓慢(极差<10mg/L),第4天行下肢静脉造影并行8cm球囊行髂静脉扩张术。对照组患者15例,一期置管溶栓术后,第7天均行下肢静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考虑是否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6天D-D、膝下小腿周径、静脉反流时间、支架个数和使用率、出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62±6.21)和(14.39±7.21)mg/L,P>0.05)];术后第6天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37±7.01)和(20.54±5.78)mg/L, P<0.05)];出院时膝下15cm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6)和(1.3±0.8)cm,P>0.05)];出院时静脉反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1.4)和(2.4±1.6)s,P>0.05)];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5±1.51)和(9.41±2.36)d,P<0.05];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750.6±12387.8)和(65217.2±13585.7)元,P<0.05];支架置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例(16.7%)和5例(33.3%),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如消化道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通过D-D水平对髂静脉狭窄伴血栓形成进行监测,可在早期达到同样效果时,提高溶栓效率,降低支架使用率和手术费用,并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周国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0,18(2)
患者,男,71岁.因"活动时胸痛2个月"于2009年7月2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高脂血症史10年,吸烟史40年,否认糖尿病史.否认既往心肌梗死.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入院后查肝肾功能正常,总胆固醇5.6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 mmol/L,甘油三酯3.01 mmol/L.心超提示左室不大,未见明显运动异常;LVEF 0.61.冠状动脉CTA提示:左主干钙化;左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严重狭窄,右冠状动脉(RCA)钙化严重,显示不清晰. 相似文献
16.
对于Medina 0,1,0和0,0,1分型的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目前标准化的支架置入策略存在争议。本文报道1例左前降支开口病变患者,术中采用药物涂层球囊联合缩进式(距开口1~2 mm)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方法进行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及随访时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结果满意,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单纯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胃近端癌、贲门失弛缓症和自发性食管破裂等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目前内镜下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探条式扩张器扩张术、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等.本研究前瞻性探讨了单纯探条扩张和置入覆膜支架持续扩张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8岁,“反复劳力性呼吸困难2年,再发加重2周冶。心电图:窦性心律,I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150 ms。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径84 mm,左室射血分数0.2,二尖瓣返流面积6 cm^2。入院后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因靶静脉血管狭窄而行球囊扩张后成功完成,术后1年随访患者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9.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3岁,1个月前常规体检超声发现右肾巨大动脉瘤,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不吸烟,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65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2 mmHg(1 mmHg=0.133kPa),未发现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钾4.4mmol/L,血钠143.1 mmol/L,血肌酐82.0μmol/L,尿素氮6.0 mmol/L,空腹血糖4.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 mmol/L,血沉6 mm/L,C反应蛋白2.0 mg/L。同步四肢血压监测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