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布比卡因临床麻醉应用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方法以双盲随机方法分三组,分别应用0.375%,0.5%的罗哌卡因,0.375%的布比卡因行乳腺手术.分析两种不同浓度的药物对血压、心率、呼吸抑制、肌松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种浓度的罗哌卡因与0.375%的布比卡因比较,血压、呼吸抑制影响小,而且起效快.0.5%的罗哌卡因阻滞范围、肌松效果优于0.375%的罗哌卡因.结论两种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安全有效,麻醉效果呈剂量依赖性.不同的手术方法选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不同容量罗哌卡因对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甲状腺肿瘤术中喉返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和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拟施择期甲状腺肿瘤手术的成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0组),0.375%罗哌卡因组5mL组(R5组),0.375%罗哌卡因组10mL组(R10组)和0.375%罗哌卡因组15mL组(R15组)4组,每组20例。R0组患者不做任何神经阻滞,直接予以全麻诱导插管。R5、R10、R15组三组患者均在清醒状态下行超声引导下的双侧颈浅丛阻滞麻醉成功后,予以全麻诱导插管。记录患者入室(T0)、切皮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探查时(T3),4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HR)和指脉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如果T2,T3较T1时刻血压升高>20%或心率增快>20%,则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ug/kg。记录R5,R10,R15组双侧颈浅丛阻滞15min后SpO2的数值。观察所有患者对喉返神经电生理监测刺激的反应情况。对所有患者麻醉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后30min(T4)进行疼痛数字评分(NRS)。结果:R5组患者在T2和T3两个时点的 MAP 和 HR 均高于患者切皮前(T1)(P <0.05),R10组和R15组患者在 T2 和 T3 两个时点的 MAP 和 HR 与患者 T1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0组患者比较其他3组的舒芬太尼追加量最多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组患者均未出现对喉返神经电刺激无反应的病例;R15组患者颈丛神经阻滞15min后出现“胸闷”症状者最多。拔管后30min疼痛NRS评分R10、R15组较R0组降低且差异与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术后清醒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麻复合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双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10mL,对喉返神经电生理监测功能无明显影响。并能够有效抑制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的应激反应,可以显著减少术中舒芬太尼的使用量。并且更少患者发生“胸闷”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乳腺癌根治术胸段硬膜外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根治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0.18%罗哌卡因组(R1)和0.375%罗哌卡因组(R2),每组60例。T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5~4.0 cm,每组先经硬膜外导管注入相应浓度的麻药试验量5 ml,观察5 min,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R1组再注入0.18%罗哌卡因15 ml,R2组再注入0.375%罗哌卡因7~10 ml,用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15min后未能达到预期平面者再追加5~10 ml,麻醉间隔45~70 min追加5~15 ml。术中以切皮、电灼时患者的表情和主诉来判断镇痛效果。常规给氧、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呼吸及血气等。结果两组剂量无明显差异,麻醉镇痛效果相近;而阻滞范围R1组广于R2组、副作用R1组明显小于R2组。结论 0.18%和0.375%2种浓度和容量的罗哌卡因,对上胸段乳腺癌硬膜外麻醉可产生相同的镇痛作用,但0.18%低浓度大容量的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轻微,对呼吸和心交感神经抑制甚微,阻滞平面宽,其安全性明显优于0.375%罗哌卡因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丛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甲状腺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甲状腺癌30例随机分为二组:Ⅰ组颈丛+全麻组(n=15例);Ⅱ组全麻组(n=15例)。两组病人术前年龄,体重,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差异,全麻诱导和用药种类相同。结果:Ⅱ组手术探查时血压和心率高于Ⅰ组(P<0.05),术中全麻用药量均大于Ⅰ组。Ⅰ组还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结论:Ⅰ组比Ⅱ组对循环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更适合于甲状腺癌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0.375%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依据罗哌卡因的不同浓度将102例胃癌患者分为A组(n=50)和B组(n=52),A组患者给予0.375%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B组患者给予0.250%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静息及运动时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舒适度[舒适度量表(BCS)]、术后镇痛效果(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24 h内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8、16、24 h,A组患者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16、24 h,A组患者的BCS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24 h内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与B组患者的23.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75%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中的镇痛效果优于0....  相似文献   

6.
比较0=.7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对直肠癌根治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为罗哌卡因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30例直氖癌(ASAI-II级)随机分二级:1组0.75%罗哌卡因(n=15例);II组0.5%布比卡因(n=15例),取L2-3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4-5cm注入首次量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8-15ml,总量不超过20ml。结果:两组病人用药总量,感觉阻滞范围和总有效时间无明显差异,I组较II组止痛和肌松效果好,对血压和心率影响小,结论与0.5%布比卡因比较,0.75%罗哌卡因感觉阻滞完善,止痛和肌松效果良好,对循环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0.7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对直肠癌根治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为罗哌卡因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30例直肠癌(ASAⅠ~Ⅱ级)随机分二组Ⅰ组0.75%罗哌卡因(n=15例);Ⅱ组0.5%布比卡因(n=15例).取L2~3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4~5 cm,注入首次剂量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8~15 ml,总量不超过20ml.结果两组病人用药总量,感觉阻滞范围和总有效时间无明显差异.Ⅰ组较Ⅱ组止痛和肌松效果好,对血压和心率影响小.结论与0.5%布比卡因比较,0.75%罗哌卡因感觉阻滞完善,止痛和肌松效果良好,对循环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罗遥  景桂霞  谭敬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8):1018-1019
目的:比较0.375%罗哌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行乳腺癌根治术的阻滞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分别为0.375%罗哌卡因组(R组)和0.375%布比卡因组(B组)。观察两组用药后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阻滞范围、镇痛效果以及MAP、HR和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均满意,R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B组(P<0.05),阻滞持续时间及阻滞范围两组无显著差异。R组MAP只在给药后20 m in比基础值有显著降低(P<0.05),其他时段无显著变化(P>0.05),HR在给药后所有时段比基础值显著减少(P<0.05)。B组MAP、HR在给药后所有时段比基础值有极显著降低(P<0.01)。B组相比R组MAP和HR在给药后所有时段有显著降低(P<0.05)。SpO2两组都变化不大。结论:0.375%罗哌卡因用于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施行乳腺癌根治术可达到满意麻醉效果,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比0.375%布比卡因轻,更适用于高位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体瘤病人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定成 《肿瘤防治研究》2006,33(12):908-909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至2005年间我院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其中8例采用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行颈神经前支阻滞,2例采用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行颈神经前支阻滞。结果10例颈动脉体瘤选择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较小的颈动脉体瘤选择神经阻滞麻醉行外科手术是安全的,但充分行颈动脉压迫训练是手术麻醉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0.2%罗哌卡因用于上胸段硬膜外麻醉行乳腺癌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40例,T2~3或T3~4常规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3~5ml为试验量,随后给0.2%罗哌卡因15~20ml,观察镇痛效果与阻滞平面范围,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潮气量、分钟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血气、乳酸.术毕测麻醉平面和上肢运动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39例麻醉效果满意,1例因麻醉平面未能扩开而改全麻;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和最大通气量麻醉前后无明显改变;BP平稳,仅4例麻醉前后血压下降幅度大于25%.[结论]0.2%罗哌卡因低浓度高容积行上胸段硬膜外麻醉无痛、安全.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病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等效价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用于官颈癌病人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宫颈癌的病人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20例.术后分别采用0.12%左旋布比卡因(L组)、0.16%罗哌卡因(R组)、0.12%布比卡因(B组)复合2.5 μg/ml芬太尼,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各组术后48 h内的镇痛效果、排气时间、心率、血压和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病人在术后4 h,8 h,16h,24 h,48 h的VAS疼痛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最早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L组和R组明显多于B组(P<0.01).结论 0.12%左旋布比卡因,0.16%罗哌卡因与0.12%布比卡因用于宫颈癌术后硬膜外镇痛,均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0.12%左旋布比卡因与0.16%罗哌卡因较0.12%布比卡因更能有效地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麻与全麻下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利弊。方法:自1999年7月至2008年12月,对3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实施了VATS,其中8例采用全麻,31例在局麻下进行。对局麻及全麻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手术时间、疗效、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全组经术前胸穿及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均为转移癌性胸水,行VATS-滑石粉喷洒胸膜固定术。局麻平均手术时间20min。手术期间病人的心率较术前平均升高10—20次/min,血压平均升高5—10mmHg,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术后住院时间7—10天。随访1~8个月,平均5个月,胸腔积液均得到控制,未见复发。与控制积液有关的费用较全麻降低了50%。无死亡病例。结论:局麻下VATS治疗恶性胸腔积安全、有效,较全麻下更经济、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对术后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丁丙诺啡一咪唑安定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其镇静和消除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B组(丁丙诺啡0.15mg+咪唑安定4mg为IU)和F组(芬太尼0.1mg+咪唑安定4mg为IU),每组30例。手术开始前5min静脉缓慢注射辅助药物3/4—IU。在病人入室后和用药后10、30,in分别抽静脉血查皮质醇、血糖。观察并记录用药时和用药后5、10、30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患者镇静程度、术中发生的牵拉反应。结果:两组病人在用药后10min血浆皮质醇升高,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F组病人在麻醉后30min血浆皮质醇升高,与B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的血糖在用药后10min、30min均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B组镇静和消除内脏牵拉反应的作用明显强于F组(P〈0.05);两组对循环及呼吸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丁丙诺啡一咪唑安定能安全地辅助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术中应激反应较芬太尼轻.且能有效地增强镇静和消除内脏牵拉反应。对呼吸和循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食管癌(中段)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为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组:VT=6ml.kg-1,f=16次/min-1,加5cm H2O PEEP;B组为传统单肺通气组:VT=10ml.kg-1,f=12次/min。观察气管插管后切皮前(T1)、单肺通气后60min(T2)、恢复双肺通气后15min(T3)、拔管后30min(T4)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氧合指数(PaO2/FiO2)、平均动脉压(MAP)及术中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力(Pplat)、气道压力(Paw)。结果:T2时A组的Ppeak、Pplat及Paw明显低于B组(P〈0.05);T2,3,4时A组的Pa02、Pa02/Fi02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各时点PaCO2、PETCO2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减少肺部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是食管癌根治手术全麻安全、有效的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方法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30例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全麻,术中行双肺机械通气;B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术中行单肺机械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灌洗前及灌洗结束后心率(HR)、平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并检测血气,记录pH、PaO2、PaCO2,及灌洗时间、手术时间、灌洗液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灌洗前后A组及B组患者生命体征HR及MAP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灌洗后PaO2及pH值B组较A组有明显提高(P〈0.05),SpO2和PaCO2在两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灌洗液量B组较A组明显增加(P〈0.05),灌洗时间B组较A组增加,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全麻下行双腔管气管内插管双肺隔离后单肺通气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安全、效果明显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程度肿瘤相关性贫血对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120例,按照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三组:正常血红蛋白组(A组:n=40,Hb≥120 g/L)、轻度贫血组(B组:n=40,90≤Hb<120 g/L)、中度贫血组(C组:n=40,60≤Hb<90 g/L),各组再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S组,n=20)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P组,n=20)两个亚组。分别于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气腹建立时(T4)、拔除气管导管时(T5)和术后2 h(T6)抽取静脉血,记录各时点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气腹压、气腹时间、总出血量、输血量和总输液量;比较每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所需丙泊酚或七氟烷用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皮质醇、5-羟色胺(5-HT)的浓度。结果 S组内比较七氟烷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P组患者诱导及维持期丙泊酚用量较AP组明显减少(P<0.05)。S组睁眼时间比P组短(P<0.05),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P组高(P<0.05)。S组和P组患者T3、T5时点较T1时点的皮质醇与5?鄄HT浓度明显升高,较T2时点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与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较七氟烷吸入麻醉术后苏醒慢,但躁动及呕吐发生率低。中度贫血患者较正常血红蛋白患者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少,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ANIH)对肿瘤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Mile’s)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不输血组),Ⅱ组(输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组),Ⅲ组(ANIH组)。于麻醉诱导前采血400~600ml,全麻诱导时快速输入2倍采血量的羟乙基淀粉,并于手术结束前或Hct﹤24%时将自体血予以回输。分别于麻醉前1h(T1)、术毕即刻(T2)、术后第1d(T3)、第4d(T4)抽取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结果与正常人群比较,T1时三组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值(P〈0.01),CD8+水平增高(P〈0.01)。与T1时比较,T3时CD3+、CD4+和CD4+/CD8+水平三组均明显降低(P〈0.05),Ⅰ组和Ⅱ组降低较Ⅲ组更明显(P〈0.05);Ⅰ组和Ⅱ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三组均恢复至T1时水平,但Ⅰ组和Ⅱ组CD3+、CD4+和NK细胞均值较Ⅲ组低(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前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ANIH对免疫抑制轻微,且术后免疫功能恢复快。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可作为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液保护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过氧化还原蛋白1(peroxirodoxin1,PRDX1)抑制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人甲状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人甲状腺癌细胞,设立随机序列核酸siRNA、siASK1、siPRDX1和siASK1+siPRDX1组,分别用培养液、lactacystin和MG132培养细胞;用蛋白印迹法检测PRDX1、ASK1、p38、JNK1/2、p-ASK1、p-P38和p-JNK1/2在各组甲状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用微小RNA干扰技术转染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G132处理组中,p-ASK1是对照组的1.5倍(F=214.14,P〈0.001),其下游效应子p-p38和p-JNK1/2分别为对照组的1.34(F=216.75,P〈0.001)和1.94倍(F=1601.68,P〈0.001);siASK1下调MG132介导的p-ASK1为随机序列组的0.58倍(F=1136.82,P〈O.001),p-p38为随机序列组的0.73倍(F=507.00,P〈0.001),p-JNK1/2为随机序列组的0.51倍(F=6087.48,P〈0.001)。甲状腺癌细胞凋亡率降低为34.25%,显著低于于随机序列组的51.98%,F=18.39,P=0.013。MG132处理组中,siPRDX1组甲状腺癌细胞凋亡率为68.99%显著高于随机序列组的49.58%和siPRDX1+siASK1联合组的41.28%,而siASK1组的甲状腺癌细胞凋亡率为31.85%,显著低于上述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13,P〈0.001。结论:PRDX1通过负向调节ASK1活性及ASK1-p38和ASK1-JNK通路,抑制ASK1介导的细胞凋亡进而消减MG132对甲状腺癌细胞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液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期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01—2013—04—01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175例发生血液感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3例死亡患者分别从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及侵袭性操作、是否存在脏器功能衰竭、人工呼吸机、药物治疗、APACHEⅡ评分、肾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等方面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75例发生血液感染恶性肿瘤患者死亡23例,发生率为13.14%,其中年龄≥60岁(P=0.024)、脏器功能衰竭数目≥2个(P=0.024)、肾功能不全(P=0.019)、APACHEⅡ评分≥50(P=0.012)、凝血功能障碍(P=0.031)、有创操作(P=0.029)、感染性休克(P=0.035)和细菌种类≥3种(P=0.041)是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感染死亡的单危险因素,也是独立危险因素。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感染死亡发生与性别、基础疾病和放化疗无关,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为脏器功能衰竭数目≥2个、肾功能不全、APACHEII评分≥50、凝血功能障碍、有创操作、感染性休克和细菌种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l,HMGBl)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发生、发展及转移等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01—18—2012-11-23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50例临床确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病理蜡块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HMGBl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MGBl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甲状腺癌组织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HMGBl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0%(37/50)和15.0%(3/20),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MGBl蛋白阳性表达与年龄(x2=0.049,P=0.825)、性别(x20.002,P=0.486)、肿瘤大小(x2=0.485,P=0.968)及TNM分期(x2=1.006,P=0.316)均无关;与包膜浸润(x2=4.299,p--0.038)和淋巴结转移(x2=5.889,P=0.015)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包膜浸润危险度(OR)最大。结论:HMGBl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预示着HMGBl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