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依据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匹配的原则,分别选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行TACE治疗,同时干预组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应用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LC V2.0)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评价疗效.结果经综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生存质量呈明显提高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在眼外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03名眼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合并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用汉密而顿焦虑量表分别对其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进行心理状态测定。结果:治疗前焦虑平均分:研究组为11.09分,对照组为10.94分;治疗后焦虑平均分:研究组为4.11分,对照组为9.67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眼外伤患者的心理测定及综合性心理干预,可以解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综合性心理干预在眼外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在眼外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03名眼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合并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用汉密而顿焦虑量表分别对其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进行心理状态测定。结果:治疗前焦虑平均分:研究组为11.09分,对照组为10.94分;治疗后焦虑平均分:研究组为4.11分,对照组为9.67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眼外伤患者的心理测定及综合性心理干预,可以解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心理行为干预在小儿厌食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食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 ,病因较多 ,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为探讨更好地治疗方法 ,我们进行了心理行为干预的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全部病例来源于 1997年 1月~ 1999年 8月在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 ,共 370例 ,其中男 2 0 9例 ,女 171例。年龄 1~ 12岁。病程 1~ 6个月。厌食诊断标准 [1 ] :1食欲不振或偏食。 2体重减轻 ,低于同年龄组标准儿童体重。 3并非由器质性病变引发。 4排除儿童神经性厌食。随机抽取治疗组 2 80例 ,对照组 90例。二、方法1.自编问卷了解患儿饮食及生活习惯。要求与其共…  相似文献   

5.
卢美云 《中外医疗》2012,31(26):154+156-154,156
目的对应用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5例。常规组在产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改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常规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结论应用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的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辅助效果。[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内容包括支持疗法、音乐疗法、行为矫正、体活动康复训练及生活基本技能训练;对照组30例,仅作常规治疗。应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OGI-GI)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评定,并作3年的随访。[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ADL及OGI—GI评分有明显下降,在治疗后6个月MMSE评分也有明显下降,3年内再住院率为16.7%;而对照组各量表评分在治疗后均无显下降,3年内再住院率为53.3%。[结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辅助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疗效,可提高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心理干预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自愿参与的原则分为2组,干预组64例,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同时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SCL-90评分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敌对等6项因子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血压,对提高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在胃镜检查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184例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寻找、分析干预目标,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插镜时血压及心率变化,紧张焦虑程度,恶心、呕吐次数和检查完成时间.结果插镜中干预组心率、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胃镜检查前10 min干预组紧张、焦虑明显较对照组减轻,插镜中出现恶心、呕吐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检查完成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缩短检查完成时间,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使患者顺利地配合医生完成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治疗儿童哮喘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诊断为儿童哮喘,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患儿,分为干预组60人,对照组56人,给予同样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干预前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等。结果干预组在临床疗效、复发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降低儿童哮喘的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唐英姿   《中国医学工程》2008,(4):317-318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在采用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患者中的价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微波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在入院、术前、术后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结果通过心理干预和疏导,本组36例患者,症状缓解34例,肿瘤缩小30例,生活质量提高33例,生存6个月以上30例。结论心理干预和疏导在治疗肿瘤病人的过程中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饮食指导与心理行为干预对高脂血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校2011年9月健康体检血脂异常的46例患者给予为期8周的干预措施,包括高脂血症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行为方式的干预,干预后复查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肝肾功能,同时测体重,与健康体检的结论相比较。结果血脂TC、TG、LDL-C水平干预后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指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是高脂血症首要的基本的治疗措施[3],只有长期坚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有效控制血脂水平,预防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肺癌一侧全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30例肺癌行一侧全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检测相关免疫学指标。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1天NK细胞活性、CD^4 、CD^4 /CD^8 、IgG、IgM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其中对照组降低较实验组明显。实验组术后NK细胞活性、CD^4 、CD^4 /CD^8 、IgG、IgM水平术后恢复较对照组快。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能减轻一侧全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146-14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分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评分及干预组与对照组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9):85-88
目的探讨个体化行为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康复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行肝癌行介入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与康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个体化行为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情绪角色、社会功能四个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行为干预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评定者单盲、随机投币法,选取符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71例,分为心理行为干预组31例,给予系统心理行为干预;抗抑郁药物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不给予心理行为干预.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AI)进行评定,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心理行为干预组治疗后FAI各因子中,疲劳严重程度(S)、疲劳的环境特异性(SS)、疲劳的结果(PC)、疲劳对休息、睡眠的反应( RTR/S)分数均有明显改善[ S:(3.20±1.72)分,SS:(4.01±1.32)分,PC:(4.95 ±1.82)分,RTR/S:(6.02±1.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对照组治疗后FAI3个因子分数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个因子分数改善不明显[S:(5.39±1.33)分],总分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依从性结果比较显示,心理行为干预组随访无脱落,对照组有8例脱落.心理行为干预治疗效果与病程有关,<12个月的患者效果好.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均有效,但前者效果更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82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仅仅给予常规化疗。在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患者分别都填写生活质量表(QLQ-C30),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功能量表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认知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情绪功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症状量表中恶心、睡眠障碍和疲乏项目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某些功能指标,减少化疗副反应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心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支持治疗效果。方法:对150例病人应用药物+心理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应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SCL-90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较明显(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抑郁及躯体化在子分增高(P<0.05),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降低(P<0.05),其余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均有差异(P<0.05或P<0.01)。肝功能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一种良好的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3例化疗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接受常规化疗及护理外还进行为期8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化疗及护理,以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为指标,评价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综合性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总的生存质量以及功能领域和情感领域[分别为(89.49±10.64)分,(15.73±5.50)分,(19.48±5.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9.68±16.75)分,(12.01±5.81)分,(14.38±4.13)分](P<0.05),干预后乳腺癌患者的恶心及睡眠状况得到改善(P<0.05),疼痛程度干预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29.03±4.79)分,(30.67±6.12)分]与对照组[分别为(36.15±5.73)分, (42.88±9.45)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综合性的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抑郁中的应用及方法。方法:对97例乳腺癌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患者抑郁情绪减轻,增强了自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机体康复。结论:应用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抑郁患者中可使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得到调整,促进机体的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