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森田疗法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将NIHSS评分为<15分的70例中度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森田疗法与常规疗法联合治疗(心理干预组20例)和单用常规疗法治疗(未心理干预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的NIHSS、mRS、BI、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上的差别.结果 与常规治疗相比,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用森田疗法进行心理治疗可以使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心理干预组:(10.5士2.7)d,未心理干预组:(15.4±2.1)d,(P<0.05)],平均住院费用降低[心理干预组:(14 885.5士3 687.5)元,未心理干预组:(22 773.4±4 221.7)元,(P<0.05)],而对△NIHSS、△mRS、△BI评分无明显影响.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5-03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的hs-CRP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BI)评价预后。结果(1)2组治疗前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项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能显著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助模式在脑卒中静脉溶栓诊疗中的应用,为急性脑梗死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1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流程改进后(2018年1~12月)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分析就诊至完善影像学检查时间、就诊至溶栓开始时间(DNT)时间、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有无出血并发症等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CT至完成头颅MRI时间、MR至静脉溶栓时间、DNT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 05);两组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溶栓后7、30和90 d 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静脉溶栓过程中牙龈出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学科团队协助模式可有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就诊时间、检查时间及DNT时间,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院前抢救模式对提高卒中抢救效果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前抢救模式分为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院前抢救分别采用卒中单元模式和常规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抢救后的NIHSS评分、ADL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P<0.05);治疗后卒中单元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单元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8.47±7.48)d,平均住院费用(12.45±4.37)千元,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卒中单元院前抢救模式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脑卒中的有效抢救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凯洛欣(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1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中心随机方案分成2组:治疗组210例,给予凯洛欣静脉滴注(12ml/d,14d);对照组191例,给予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0ml/d,14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7、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实验室生化指标、不良反应等指标及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14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明显改善(NIHSS评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4.13±3.56分及6.27±8.52分,P<0.05;BI评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74.16±23.26分及66.48±23.47分,P<0.05)。90d治疗组(n=183例)有效率91.25%,对照组(n=147例)有效率82.99%,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90d的生活能力明显改善(P<0.01)。治疗前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未发现与凯洛欣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凯洛欣治疗缺血性卒中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3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180例以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210例加用氯吡格雷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总残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BI较前有所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mRS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及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抗感染组(n=77)与对照组(n=79)。比较2组SAP发生率、住院时间、出院时NIHSS评分以及30 d病死率。观察并记录所有S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90 d的神经功能转归,预后良好为mRS评分0~2分,比较2组90 d预后良好比例。出院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2组生存率。结果抗感染组S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4%vs 44.8%,P0.05)。病原菌分布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抗感染组住院时间、出院NIHSS评分、30 d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感染组90 d预后良好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1.8%vs 25.4%,P0.05)。6个月随访结束时12例(9.6%)死亡,其中抗感染组4例,对照组8例。Kaplan-Meier分析表明,2组6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减少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AP发生率且能增加预后良好比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03-2016-06我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IHSS(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BI(Barthel指数)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实验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在第14~90天的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P0.05)。(2)2组在14d时BI评分不存在较大的差异,90d时2组BI评分存在较大差异(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3)实验组在治疗14d时肝肾及血常规项目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状况得到较大程度改善。(4)实验组出现肺部感染1例,无梗死灶出血,对照组出现肺部感染4例,梗死灶出血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出血59例,脑梗死137例)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101例)和普通病房组(95例),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的差值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卒中单元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12.6± 5.5)分,普通病房组降低(8.9 ±4.1)分;卒中单元组BI升高24.3±14.8,普通病房组升高15.1±10.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卒中单元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27.7%、97.0%、10.9%及2.0%)与普通病房组(15.8%、88.4%、23.2%及8.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卒中单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收住卒中单元和神经内科普通病房急性脑卒中合并感染病例的治疗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卒中后合并感染(肺部/尿路感染)患者165例,其中卒中单元组67例,普通病房组98例。分析两组感染特点及病原体检查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转归:1主要转归为90 d病死率;2次要转归为第21天NIHSS评分和90d改良Rank(m R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住院天数和药占比。结果两组患者均以合并肺部感染为主,感染病原体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卒中单元组90 d病死率明显低于普通病房组(P=0.009);第21天NIHSS评分和90 d m RS评分均显著优于普通病房组(均P=0.000)。卒中单元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病房组(P=0.000)。卒中单元组住院天数和药占比均低于普通病房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相对于普通病房,卒中单元在减少住院天数和药品费用的前提下,能降低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尤瑞克林注射液对内囊预警综合征后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连续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是否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Lp(a)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标准分为心源性脑栓塞(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小动脉卒中(SAA)、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和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以同期入院的非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磁共振排除)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Lp(a)及其他各项血脂指标,并于入院及病程两周时分别行NHI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Lp(a)与卒中类型及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Lp(a)浓度及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p(a)进入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病因素的回归方程Lp(a)水平与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浓度Lp(a)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并且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早期功能修复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接受标准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 e c o m b i n a n t t i s s u 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连续收治入院的2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分析,分为老龄溶栓组118例(60<年龄≤80岁,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溶栓组62例(年龄>80岁, 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非溶栓组74例(年龄>80岁,非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3组入院前的 一般情况,溶栓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评分,溶栓后出血转化率及治疗7 d内致死性出血率,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和90 d的病死率。 结果 老龄溶栓组、高龄溶栓组和高龄非溶栓组治疗前NIHSS评分(13.0±5.3、15.1±6.6、14.1±6.6; P =0.523)无显著差异,3组的急性期事件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6.9%、20.9%和21.6%,P =0.675;3组 7 d内致死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3%,9.6%,7.4%,P =0.20。90 d内的病死率分别为11.0%,22.6%, 16.2%,P =0.12。老龄溶栓组和高龄溶栓组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 0~2比值分别为56.8%和38.7%, 两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2.0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11~3.86,P =0.021;两 组治疗后90 d mRS评分中位数比较:2 vs 3,P =0.025。高龄溶栓组和高龄非溶栓组90 d的mRS评分 0~2比值分别为38.7%和21.6%,OR 1.81,95%CI 0.80~4.06,P =0.098;90 d mRS评分中位数比较:3 vs 5,P =0.008。 结论 与未溶栓的高龄患者相比,急性缺血性卒中老龄和高龄患者接受rt-PA治疗不增加急性期 出血转化率和病死率。老龄组比高龄组rt-PA治疗获益大,高龄溶栓组比非溶栓组获益大。高龄组 rt-PA治疗可以改善患者90 d生活自理能力且不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75岁)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年龄≥75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尤瑞克林组(100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尤瑞克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每天0.15 PNA U尤瑞克林(100 ml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qd,共14 d),对照组给予空白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qd,共14 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 d,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下降(尤瑞克林组:4.55±2.89 vs 2.54±1.96,t=7.261,P=0.002;对照组:4.11±2.56 vs 3.49±2.55,t=7.439,P=0.013),治疗后尤瑞克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2.093,P=0.023),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4% vs 55%,U=2896,P=0.001)。 结论 尤瑞克林能促进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基层医院应用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辅助中医药和针灸等康复方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2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组织化卒中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牛津残障评分(OHS)、短期临床疗效、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组织化卒中组患者治疗第21和90天时,NIHSS评分为11.28±4.25和4.76±3.16,BI评分为78.00±22.50和84.00±20.10,OHS评分为1.85±1.40和1.30±0.98,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社会功能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组织化卒中组患者治疗第21和90天总有效率分别为80.99%(98/121)和88.43%(107/121),高于对照组的61.74%(71/115)和72.17%(8射115;第21天:Z=6.207,P=0.013;第90天:Z=8.302,P=0.004);但常见并发症发生率(37例,30.58%)低于对照组(80例,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851,P=0.000)。结论基层医院以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管理和治疗脑卒中,并在康复治疗中辅助中医药和针灸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无甲状腺疾病史的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按血清甲状腺素水平(T_3、T_4、TSH)和临床特点、血液检验指标进行分类及分析,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低]T_3组患者血清T_3值[(0.65±0.17)nmol/L]低于正常T_3组血清T_3值[(1.34±0.28)nmol/L](P〈0.01);T_4、TSH值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低T3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正常T_3组(P〈0.01),血清T_3水平与人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负相关。低]T_3组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低于正常T_3组(P〈0.05)。结论血清低T_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严重程度及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具有相关性,严重低T_3水平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较差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 disorder,PSD)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PS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以上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时分别对2组患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NIHSS评分及BI指数测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4周、12周时HAMD评分、NIHSS评分、BI指数较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PSD疗效显著,且能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提高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异质性。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1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与98例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同时采用 Barthel 指数(BI)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卒中组睡眠障碍发生率(45.83%)明显高于对照组(16.32%%)(P 〈0.001);脑卒中组 PSQI 总分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五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年龄〈50岁脑卒中组 PSQI 总分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年龄、性别、Barthel 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显著的睡眠障碍,年龄〈50岁伴神经功能缺损的女性脑卒中患者更明显,而且不同脑卒中患者 PSQI 各因子方面存在明显的临床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