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剂量硫酸镁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Mg^2 是天然的钙离子拮抗剂,同时作为一种非竞争性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拈抗剂,具有阻断NMDA受体,减轻兴奋性毒性损伤的作用。本研究以不同剂量的MgSO4,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和梗死体积的影响,探讨MgSO4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金胺对脑缺氧缺血新生大鼠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来报道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胺(Memantine)对缺氧缺血损伤(HI)具有脑保护作用。在对HI新生大鼠先行进行了HSP70基因表达的研究基础上,对新生大鼠在HI前后对照应用美金胺,通过观察HSP70基因表达的变化,进一步从分子水平评估美金胺的脑保护效果。结果,HSP70mRNA在正常情况下仅有极微弱表达,HI后可引起其表达明显增加。应用美金胺后,其HSP70基因表达虽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但显著弱于HI组,提示美金胺的应用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可能减轻了HI的脑损伤,因而使作为一种敏感的脑缺氧缺血标志的HSP70基因的表达降低。数据显示美金胺在HI前应用较之HI后应用似有更明显的脑保护效果,尽管统计显示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合已完成的脑病理研究和病理量化评分,初步证实美金胺作为较安全有效的NMDA受体离子通道非竞争性拮抗剂,对由NMDA受体所介导的神经兴奋毒作用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脑红蛋白是血红素蛋白家族的新成员,与氧具有高度亲和力,主要表达于代谢活跃、耗氧剧烈的脊椎动物神经细胞。在缺血缺氧、氧化应激、毒物损伤等广泛的病理状态下,脑红蛋白作为一种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协助氧的转运、清除自由基、抑制凋亡、与细胞色素C等蛋白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增强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伤的耐受,发挥了神经保护作用,是一种备受期待的神经元损伤修复介质,为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缺血前后应用聚合牛血红蛋白(PBHb)对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递质和钙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缺血再灌组和白蛋白对照组相比,脑保护PBHb组能明显减少谷氨酸(Glu)释放,而脑复苏PBHb组此作用不显著。脑保护及复苏PBHb组均能有效地抑制钙超载的发生。上述结果提示PBHb能通过减少EAA释放等途径来阻断钙超载发生,在脑保护及复苏中发挥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红蛋白脑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红蛋白是一种新发现的主要位于神经元内、能够可逆性结合氧的球蛋白。目前多数研究表明脑红蛋白对脑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这方面的实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缺血缺氧条件下观察到在体或离体神经细胞脑红蛋白的表达升高,因此推测它起到脑保护作用;另一类是缺血缺氧条件下,人为增强或降低脑红蛋白的表达,观察到在体或离体神经细胞损伤减轻,这类实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关于脑红蛋白的生理作用机制,目前有几个假说。一是储存氧,协助氧在细胞内向线粒体扩散;二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和氮自由基;三是做为信号转导中的调节子。目前的研究提示第三种方式可能是它发挥生理作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肖力  何俐 《中国卒中杂志》2008,3(6):460-464
酪氨酸激酶A(TrkA)和酪氨酸激酶B(TrkB)是神经营养因子的高亲和力受体,通过与其 特异性配体(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结合,发挥对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它们与脑缺血缺氧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TrkA和TrkB在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后的 表达、作用及其保护机制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糖蛋白,主要产生于胎儿的肝脏和成人的肾脏,EPO和它的受体主要存在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并刺激它向红细胞分化。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功能性的EPO受体在许多的组织和器官中都有表达,包括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EPO和它的受体在脑缺血、缺氧和贫血时表达上调,暗示它有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回顾了EPO对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文献,对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信号传导途径的调节以及EPO可能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期严重的临床疾患,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大量研究证实,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胺(Memantine)可以有效地减少缺氧缺血所导致的脑损伤。应用膜片钳技术的研究进一步从细胞水平证实了美金胺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示美金胺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小鼠脑匀浆液提取液对大鼠鼠胚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神经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在96孔培养板中将大鼠鼠胚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至8 d,将培养细胞按照处理的不同分为以下5组:(1)正常对照组(仅加入PBS)、(2)H<,4>R<,48>组(缺氧4 h/复氧48h后加PBS)、(3)H0组(缺氧4 h/复氧48 h前加正常小鼠脑匀浆提取液)、(4)H1组(缺氧4h/复氧48h前加急性低氧对照小鼠脑匀浆提取液)、(5)H4组(缺氧4 h/复氧48 h前加低氧预适应小鼠脑匀浆提取液),分别用酶标仪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神经细胞活性和凋亡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H<,4>R<,48>组,H0、H1和H4组分别与H<,4>R<,48>组相比,细胞活性明显增加,且H4组细胞活性又明显高于H0、H1组;正常对照组仅有极少量的凋亡细胞,而H<,4>R<,48>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H0、H1和H4组分别与H<,4>R<,48>组相比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且H4组又分别明显少于H0、H1组.结论低氧预适应小鼠脑匀浆液提取液可能通过增加大鼠鼠胚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神经细胞活性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起到抗缺氧性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17β-雌二醇能发挥对缺氧缺血大脑的神经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表达、抑制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抗氧化作用、抑制钙离子超载等机制,但是17β-雌二醇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剂量范围及作用方式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GW501516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PPARδ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GW501516预处理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模型。GW501516预处理组大鼠在致伤前30min给予颅内注射10μg/μL的GW501516。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h,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监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通过干湿重法检测脑水含量;通过TUNEL方法观察各实验组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h,GW501516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脑梗死面积(P<0.05)、脑水含量(P<0.01)和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P<0.0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PPARδ激动剂GW501516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抗凋亡作用可能是GW501516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认知功能的损伤机制及人参皂甙RS2干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脑中动脉阻断法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0min后再灌注24h.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定大鼠认知记忆能力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1-40)、其前体蛋白(APP)和NMDA受体蛋白(NR1)的表达.结果 人参皂甙Rg22.5~10ms/kg及尼莫地平50μg/kg,使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Aβ1-40及APP、NR1表达减弱(P<0.05,0.01).结论 缺血再灌注可以通过上调β淀粉样蛋白(Aβ1-40)、其前体蛋白(APP)和NMDA受体蛋白(NR1)而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人参皂甙Rg2对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缺血预适应(IPC)指机体预先经过一次或多次短暂非致死性刺激后,提高抵御未来严重甚至致死性缺血打击的耐受能力.其作为一种激活机体自身内源性保护机制来对抗脑缺血损伤的手段,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兴趣.肢体缺血预适应(LIP)是通过反复捆绑止血带间断阻断其血流供应来实现的,虽然LIP的保护作用在心肌缺血领域已较为清楚[1],但其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研究较少,现就LIP的脑保护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低氧预适应小鼠海马Bcl-2表达和Caspase-3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氧预适应”即预先短时间非致死性重复缺血/缺氧后,机体组织细胞获得对随后长时间致死性缺血/缺氧损伤的高度耐受性。早在1963年吕国蔚即提出缺氧适应的“组织机制”,直到1986年Murry等才提出“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概念,目前低氧预适应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皮质EA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雄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建立后5min内腹腔注射雌激素。相应时间断头取脑。然后测定脑梗死体积、脑组织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及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 脑梗死体积治疗组较缺血对照组明显缩小,缺血对照组脑组织GLU、ASP含量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 雌激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干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EAA代谢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脑缺血预处理与脑缺血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90年Kitagawa等发现全脑1次短暂缺血即缺血预处理后并未引起明显的脑神经损伤,但对再次致死性缺血损伤产生了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即为脑缺血耐受:这一现象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通过其他方法也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弱的损伤如轻度低氧、低温、高压氧、扩散性抑制等刺激均可引发神经细胞对缺血产生耐受。现对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海风藤提取物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海风藤提取物对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与传统的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相比较。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和TUNEL方法,观察各实验组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的凋亡,并结合电镜观察缺血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假手术组仅有极少量神经细胞凋亡;缺血90min再灌注12、24h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多;海风藤提取物、银杏苦内酯治疗组于相同时限内细胞凋亡较缺血/再灌组显著减少。结论:海风藤提取物与传统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均能明显减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的凋亡数量,减缓缺血区神经元损害,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其在常氧状态下降解,低氧状态下稳定,并从细胞质向细胞核转移,参与对低氧的多种生理应答,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在缺氧神经细胞培养及脑缺血缺氧损伤模型中表达增加,不同药物干预及高压氧预处理对其表达变化影响不同,产生神经保护或者损伤作用,通过研究其表达特点,为临床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NMDA受体亚单位NR2A在脑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凝血酶组,凝血酶+阿加曲班组.各组在手术后48 h采用不同方法观察其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NMDA受体亚单位NR2A在72h达高峰,阿加曲班可以减少其在72 h时的表达.阿加曲班可以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轻脑水肿.结论 NMDA受体亚单位NR2A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阿加曲班通过抑制NMDA受体亚单位NR2A的激活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NMDA受体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4-VO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将3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15 min)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15 s/15 s,3cycle)(IP组)、NMDA受体阻滞剂MK-801预处理组(IP+MK-801组)、NR2B选择性受体阻滞剂ifenprodil预处理组(IP+ifenprodil组),以水迷宫、旷场实验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其对行为学的影响,以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存活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全脑缺血组大鼠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增加,旷场试验评分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更低,病理形态学改变减轻,每250μm存活神经元数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改变均被MK-801阻断,与缺血后处理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IP+ifenprodil组的表现与缺血后处理组未见差异。结论 NMDA受体可能参与缺血后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