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Ⅰ—Ⅲ级的学龄前期脑瘫儿童接受普通学前教育的康复效果。方法:将GMFCS分级为Ⅰ—Ⅲ级的学龄前期脑瘫儿童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医学康复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医学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普通学前教育3个月。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和儿童功能独立评定量表(WeeFI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儿的GMFM-88评分和WeeFIM评分分别为(76.84±6.45)分和(78.52±5.37)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GMFM-88评分和WeeFIM评分分别为(98.29±5.07)分和(101.32±4.85)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Ⅰ—Ⅲ级的学龄前期脑瘫儿童接受普通学前教育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医教结合健康管理对学龄期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48例学龄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医教结合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康复手段进行训练,医教结合组在采用教育康复基础上增加医学康复手段进行训练。康复疗效评价采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测量表(FMFM),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6个月后对两组脑瘫儿童进行评估。结果训练6个月后,医教结合组精细运动能力训练后FMFM得分高于训练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FMFM中精细运动能力训练后得分高于训练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训练前医教结合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训练后医教结合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针对视觉追踪、上肢关节运动、抓握、操作及手眼协调等5项能力的FMFM测评结果显示,医教结合组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α=0.05)。结论与常规教育康复手段相比,医教结合健康管理更有利于改善学龄前脑瘫儿童的精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坐姿矫正系统对脑瘫患儿坐姿功能异常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配备坐姿矫正系统对脑瘫患儿坐姿功能异常康复的效果。方法:坐姿功能异常的脑瘫患儿62例,年龄8-36个月(20.0±9.2个月),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同时配备坐姿矫正系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临床症状发送情况进行运动、言语能力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GMFM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言语能力提高有效率为90.6%,对照组言语能力提高有效率为66.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言语能力提高好于对照组,结论:配备坐姿矫正系统更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在社区进一步康复的模式和途径。方法:45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5例;观察组采取由医院康复医学科直接参与和指导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社区康复治疗。结果:干预3个月后,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GMFM和WeeFIM 评分均较干预3个月末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2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较干预3个月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由医院康复医学科直接指导模式下进行社区康复的新模式,更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康复指导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康复指导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医院进行综合康复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116例,能配合家庭康复训练的56例为治疗组,不能配合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的60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运动训练,针刺、低频电治疗、智力训练,治疗组还由治疗师或医师根据患儿病情指导家长进行康复指导;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测试.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各项得分和总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GMFM各项得分和总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家庭康复训练能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住院康复治疗的脑瘫高危儿患儿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早期干预治疗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任务导向性训练。干预治疗前及12周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的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评定儿童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GMQ、FMFM、FM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MFM、GMQ、FMFM、FM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OT能更好提高脑瘫高危儿的运动功能,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助力电刺激训练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核心稳定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11月—2012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瘫患儿中选择1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10例接受包括助力电刺激在内的康复治疗,对照组9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患儿入组后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和表面肌电图仪对患儿进行评估,分析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中B区(坐位)、D区(站立位)、E区(行走、跑和跳)及腹直肌、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88、B、D、E区)及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值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GMFM88、B、D、E区粗大运动评分、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GMFM88、B、D、E区粗大运动评分、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值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88、B、D、E区粗大运动评分、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助力电刺激训练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核心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WeeFIM)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无不良反应。观察组WeeFIM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能促进运动疗法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的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以检验GMFM的效度、信度和反应度等标准化指标.方法应用GMFM对31例7个月-7岁的脑瘫患儿和17例3个月-5岁2个月的健康儿童在入选时及3个月后进行两次测量,并以神经肌肉系统缺陷程度、美国脑瘫学会障碍分级、治疗性分级作为疗效标准进行效度研究;应用GMFM对10例脑瘫患儿在入选时和1周后进行2次测量以研究组内信度;由2个测量者应用GMFM同时进行测量对10例脑瘫患儿以研究组间信度.结果对照组中,3岁以上儿童第一次GMFM结果较3岁内组高(P<0.05),而两次GMFM改变量则较低(P<0.05);脑瘫组第一次GMFM测量结果及两次GMFM改变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脑瘫组第一次GMFM测量结果及两次GMFM改变量与神经肌肉系统缺陷程度、美国脑瘫学会障碍分级、治疗性分类均呈负相关(P<0.05).组内和组间信度研究均具有很高的相关性(ICC>0.90).结论GMFM用于测量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状况、随时间出现或由于干预而出现的运动功能改变,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和反应度,能定量地反映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状况和改变,适合在临床康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志芳  黄卫平 《中国康复》2001,16(3):190-191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对30名4-8岁脑瘫患儿采用引导式教育原则和方法进行训练6个月,记录并比较训练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的得分情况.结果训练6个月后,所有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均比训练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得分明显增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TH〗结论引导式教育原则和方法对改善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社区10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社区康复干预,观察1a。于干预前后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人组患者中87.16%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轻度精神残疾患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度以上精神残疾患者(P〈0.05或0.01)。康复干预1a后,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系统化的社区康复干预和家庭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改善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慢性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维持治疗和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进行有计划的康复训练。观察6个月。训练前后采用阴性症状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康复训练6个月末,研究组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激惹、迟缓、总消极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社会能力、个人整洁、总积极因子、病情总估计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则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卓婧  何国平 《护理研究》2014,(7):2509-251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外伤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完成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包括肢体运动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注意力训练、定向力训练及记忆力训练。于病情平稳后72 h、实施护理干预第4周末和第8周末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况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进行调查。[结果]实施护理干预第4周末和第8周末观察组MMSE 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外伤病人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研究组56例完成研究,对照组54例完成研究。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干预,干预6个月后改为电话随访。观察1a。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同期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a末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康复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社会功能,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5.
陪护式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医院内陪护式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康复组实施医院内陪护式康复训练,观察6mo。于康复训练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康复训练6mo末,康复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及思维障碍、缺乏活力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阳性症状量表怪异行为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总分,总积极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消极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院内陪护式康复训练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其怪异行为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计划在骨折病人康复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住院骨折病人10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采用康复评定量表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Barthel指数法),比较其肢体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并以询问方式收集病人对两种护理治疗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增高,且干预组增高幅度更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病人对护理的总满意度高达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1)。[结论]个性化康复计划应用于骨折病人的康复过程中,可提高病人对骨折的康复认识,显著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并且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对社区康复中老年康复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人口老龄化作为全球性问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发展 ,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和规范的运作程序 ,确保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而我国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认识不足 ,解决方法基本还停留在政府对“三无”、“五保”户施行单纯救济的层面 ,虽然城镇职工有退休金、享受公费医疗 ,但广大农村老人则完全由子女赡养。改革开放 ,不仅给中国社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而且也使中国社会变化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 ,这场深…  相似文献   

18.
19.
20.
A self-medication program (SMP) has been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s part of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rehabilitation. The four stages of the program, coordinated by a pharmacist, are: (1) patient assessment and introduction, (2) self-medication (SM) at the bedside, (3) SM at the nursing station, and (4) discharge assessment. Twenty-four patients, representing 52% of the patients introduced into the program, hav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all stages. Severe physical impairment was not usually a deterrent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gram. All patients benefitted from the program by acquiring some skills in SM and by receiving additional motivation for improvement. The rehabilitation team received assurance that some patients could comply with their medication regimen after dischar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