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不同孕妇外周血小板活化分子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 3种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CD6 2p、CD6 1、CD4 1标记 5 0例正常孕妇和 4 6例妊高征患者外周血小板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正常孕妇血小板CD6 2p、CD6 1及CD4 1的检测值分别为 7 16 %± 3 10 %、5 6 0 %± 2 78%及 8 31%± 4 31% ;妊高征随程度的加重 3种分子呈增高趋势 ,且重度组检测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轻、中度组 (P <0 0 5、P <0 0 1)。轻度组产前及产时与正常妊娠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重度妊高征者剖宫产后CD6 2p、CD6 1及CD4 1水平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妊高征外周血小板CD6 2p、CD6 1及CD4 1检测值显著增加 ,标志着血小板活化程度和凝血能力明显增强 ,重度妊高征者剖宫产后外周血小板活化更加增强 ,应采取的适当的抗凝措施防止血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妊高征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内钙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妊高征患者血红细胞内钙含量 (IECa2 + )、病理机制、危害 ,并与正常妊娠对照。方法 应用Fluo - 3/AM导入红细胞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结合 ,经流式细胞术检测IECa2 + 的方法 ,对 4 2例不同程度的妊高征患者IECa2 + 进行定量测定 ,并研究与疾病程度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关系。结果 轻度妊高征产前 (10 93.5± 90 .4 )及产时IECa2 + 含量 (12 0 3.5± 87.9)与正常妊娠产前 (110 1.7± 89.2 )及产时 (1173.5± 86 .2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中、重度妊高征者 (产前 :中度 1195 .3± 72 .4、重度 12 0 6 .1± 95 .7;产时 :中度 12 5 6 .1± 81.2、重度 130 7.9± 83.8)明显增加。具体表现为 :妊高征患者IECa2 + 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 ,且产时较产前显著性增多 (P <0 .0 5 ,P <0 .0 1) ;IECa2 + 含量与妊高征患者平均动脉压 (MAP)呈正相关系 (P <0 .0 5和 0 .0 1)。结论 采取有效的降压措施能够使IECa2 + 含量趋于正常水平 ,减低其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胎盘血管的结构和临床价值 ;检测不同程度妊高征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内Ca2 + 含量 (IECa2 + ) ,联合应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硝苯地平和硫酸舒喘灵三种药物 ,对降低妊高征患者IECa2 + 、改善胎盘灌注功能和提高新生儿质量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血管铸形技术 ,对其中 87例胎盘血管铸形 ;应用流式细胞术 ,对 86例正常足月妊娠及 15 8例不同程度妊高症IECa2 + 测定 ;并对 5 6例妊高征患者采用三联药物治疗。结果 ①展现了人胎盘血管三维结构和双胎胎盘血管系统之间的“血脉相连现象” ;计算了正常妊娠和妊高征胎盘血管系统容积 ,重度妊高征显著性小于正常组 (P <0 .0 1)。②正常孕妇产前及产时IECa2 + 分别是 110 1 7± 89 2和 1173 5± 86 2 ,重度妊高征较正常妊娠和轻度者IECa2 + 显著性增加 (P <0 .0 1)。③本资料 χ2 检验显示三联用药组重度妊高征包括先兆子痫中新生儿重度窒息、IUGR和死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自然组和单用硝苯地平组 (P <0 .0 5 )。结论 胎盘血管三维铸形 ,对研究胎盘功能有重要价值 ,也为临床教学提供了直观模型 ;联合应用硝苯地平、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和硫酸舒喘灵 ,具有协同降低妊高征患者IECa2 + 、改善妊高征胎盘灌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一氧化氮 (NO)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化学比色法对妊高征孕妇 2 8例 (妊高征组 )、正常妊娠孕妇 32例 (正常妊娠组 )和 2 5例正常未孕妇女 (对照组 )血浆中NO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妊高征患者、正常非孕妇女与正常孕晚期妇女相比 ,血中NO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重度妊高征患者产前外周血中NO水平显著低于产后 ,亦显著低于轻度妊高征患者。结论 :NO合成的减少 ,可能是妊高征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含量与孕妇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检测 6 7例正常晚孕妇女和 4 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孕妇血浆Hcy的含量 ;采用全国统一标准对妊高征病情进行综合评分。结果 正常晚孕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 (12 .0 0± 4 .5 9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 (7.89± 3.2 7μmol/L ,P <0 .0 0 1) ;妊高征孕妇血浆Hcy含量与妊高征综合评分指数呈正相关 (r=0 .35 7,P <0 .0 5 )。结论 :血浆Hcy含量可以作为判断妊高征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妊高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血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测定 32例妊高征患者 (妊高征组 )及 30例正常妊娠妇女 (对照组 )血清瘦素水平 ,分析瘦素与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的相关性。结果 ⑴妊高征组血清瘦素水平为 (16 .5 1± 4 .4 7)ng/mL ,高于正常妊娠组的 (14 .14± 3.79)ng/mL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2 )产后妊高征组瘦素水平为 (8.6 2± 2 .2 3)ng/mL ,较产前明显降低 (P <0 .0 1) ,与对照组产后瘦素水平 (7.97± 2 .2 2 )ng/mL相比 ,差异无显著 (P >0 .0 5 ) ;(3)正常妊娠组与妊高征组产前血清瘦素水平与SBP、DB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5 8,0 .0 74 )及 (0 .0 91,0 .0 6 5 ) ,均无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 ,它与血压不相关 ,妊高征血压升高与血清瘦素水平间无明确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50例正常晚孕妇女及74例任高征患者产前、产后6小时、72小时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g)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发现:产前妊高征患者血小板膜结合Fg明显高于正常晚孕妇女,且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小板膜结合Fg含量呈递增趋势。产后6小时,妊高征组及正常晚孕组血小板膜结合Fg均明显增加。产后72小时两组均降至产前正常晚孕组水平。提示:血小板聚集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测定胎盘部位子宫静脉血中一氧化氮 (nitricoxide,NO)及内皮素 (endothelin ,ET)的浓度 ,并与外周血中同类物质的对比 ,了解妊高征时胎盘血管的病变程度及其与外周血中血管活性物质浓度改变的关系。方法 分别于剖宫产手术前及手术中抽取胎盘部位子宫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 ,应用硝酸根还原酶与Griess反应相结合的方法测定NO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ET。结果 妊高征组胎盘部位子宫静脉血中NO2 -/NO3 -为 (70 2 6± 12 6 0 ) μmol/l,外周血清NO-2 /NO-3 为 (6 5 5 2± 14 88) μmol/l,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妊高征组外周血浆ET水平为 (5 3 72± 15 2 8)ng/L ,胎盘部位子宫静脉血浆ET水平为 (5 2 80± 14 19)ng/L ,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与正常晚孕组比较 ,妊高征组血中ET、NO-2 /NO-3 水平均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妊高征患者的子宫、胎盘循环系统血管舒、缩物质平衡失调 ,血管内皮系统的功能亦遭到破坏 ;妊高征患者胎盘血循环ET、NO水平升高 ,但与外周血中ET、NO水平的升高无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50例正常晚孕妇女及74例任高征患者产前、产后6小时、72小时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g)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发现:产前妊高征患者血小板膜结合Fg明显高于正常晚孕妇女,且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小板膜结合Fg含量呈递增趋势。产后6小时,妊高征组及正常晚孕组血小板膜结合Fg均明显增加。产后72小时两组均降至产前正常晚孕组水平。提示: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在妊高征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膜结合Fg可作为监测病情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妊高征待产孕妇45例(妊高征组),正常妊娠待产孕妇45例(正常妊娠组),正常非妊娠期妇女45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3组妇女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浓度、全血及血浆粘度。结果:(1)妊高征组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比率高于对照组及正常妊娠组(P<0.05);(2)妊高征组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正常妊娠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高征孕妇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较正常妊娠组及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参与了妊高征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用北京普利生LBY N6A自清洗旋转式粘度计测定正常孕妇 32例 (对照组 )和妊高征患者 78例 (轻度组 33例、中度组 2 0例、重度组 2 5例 )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轻度组只有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 (P <0 .0 5 ) ;中度组的HCT、ESR、血沉方程K值、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1 ) ,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下降 (P <0 .0 5 ) ;重度组的HCT、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粘度 (低切、中切、高切 )均明显升高(P <0 .0 5~ 0 .0 1 ) ,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下降 (P <0 .0 1 )。结论 :各期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重度妊高征改变最显著。因而对妊高征的病情监测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rhTPO对巨核系的定向分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rhTPO)对外周造血干细胞中巨核系祖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能力。方法 :经化疗及G CSF动员后分离的外周造血干细胞 ,进行液体和集落培养 ,研究rhTPO单独及与IL 3、IL 6、SCF的协同作用。结果 :液体培养后 ,TPO组单个核细胞数 (MNC)扩增了 ( 1.73± 0 .49)倍 ,IL 3 IL 6 SCF组MNC比种植时增加 ( 4.2 0± 1.14)倍 ,IL 3 IL 6 SCF TPO组MNC增加了 ( 4.5 3± 1.2 7)倍。单独应用TPO及TPO与IL 3、IL 6、SCF合用产生高比例的CD41a 细胞 ,TPO组培养前CD41a 细胞为 11.70 %± 5 .2 3% ,培养后CD41a 细胞为 19.17%± 6 .2 6 % ( P <0 .0 5 )。CD41a 细胞数在TPO组扩增了 ( 3.5 2± 1.18)倍 ,IL 3 IL 6 SCF组扩增了 ( 5 .32± 1.79)倍 ,IL 3 IL 6 SCF TPO组扩增了 ( 6 .94± 2 .19)倍。结论 :TPO可以定向诱导巨核系细胞的分化 ,IL 3、IL 6、SCF可以协同TPO的作用 ,这在造血调控研究 ,体外定向扩增外周血干细胞 ,促进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的恢复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探明妊高征血液流变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12 5例妊高征患者的 13项血流变参数进行检测。结果 :(1)妊高征晚期与中期妊娠比较 ,纤维蛋白原、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血小板粘附率明显升高 (P <0 .0 5 ) ;(2 )重度妊高征较轻度妊高征血球压积明显降低 ,而血小板粘附率明显升高 (P <0 .0 5 ) ;(3)治疗后血球压积和血沉方程K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发生改变 ,与不同孕期、不同程度及是否治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一种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系统紊乱的妊娠期疾病 ,发病率为 5 %~ 10 %。其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我们对妊高征患者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含量的放射免疫分析 ,以期发现细胞因子TNF -α与妊高征间存在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一、对象 :病例全部来自 2 0 0 1年 1月~ 2 0 0 1年 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及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产前检查或住院孕妇 ,其中对照组 30例 ,平均年龄 2 8± 3 75岁 ,平均孕周37 5± 0 90周 ,妊高征组 4 2例 (中度 2 0例 ,重度 2 2例 ) ,平均年龄 2 8± 4 0 9岁 ,平均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高征剖宫产术后并发大量腹水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5例妊高征剖宫产术后大量腹水(腹水组)和21例妊高征剖宫术后无腹水病例(对照组).结果 腹水组总蛋白、白蛋白、血色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腹水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术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高征剖宫产术后大量腹水与患者术前病情(术前大量腹水、低蛋白血症、贫血)、潜在感染及术中清除大量腹水加重低蛋白血症有关.因此,补充白蛋白、控制感染、孕期纠正贫血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患者血清体液免疫状况和一氧化氮 (NO)含量在妊高征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 随机选择妊高征 4 9例 (妊高组 )、正常晚期妊娠 32例 (晚妊组 )、正常非孕 2 2例 (非孕组 ) ,用免疫比浊法和Greiss反应法测定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补体 (C3 、C4)和NO .结果 晚妊组NO明显高于非孕组(p <0 .0 1) ,体液免疫各指标间无差异 (p >0 .0 5 ) ;妊高组NO较晚妊组明显下降 (p <0 .0 1) ,其下降程度与妊高征严重程度呈正比 ,体液免疫指标中IgG、IgM下降非常明显 (p <0 .0 1) ,C3 亦呈下降趋势 (p <0 .0 5 ) ;妊高组NO和IgG、IgM呈高度正相关 (p<0 .0 1) ,与C3 亦呈正相关 (p<0 .0 5 ) .结论 妊高征的发病可能与NO合成释放减少及机体体液免疫状况密切相关 ,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和影响着妊高征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胎盘异铁蛋白的表达异常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正常孕妇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胎盘组织中胎盘异铁蛋白的表达 ,从分子免疫学角度探讨妊高征的病理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30例妊高征胎盘组织 (妊高征组 )和 10例正常妊娠胎盘组织 (正常组 )中PLF的表达 ,通过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其定量分析。结果 PLF在中、重度妊高征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轻度妊高征和正常组 ,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胎盘组织中PLF表达降低 ,导致母胎的免疫耐受的破坏 ,其异常的免疫反应可能是妊高征发病的重要机制。诱导PLF的产生或调节母胎的免疫耐受 ,将为临床治疗妊高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在妊高征孕妇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在妊高征孕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997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住院分娩并接受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检查的妊高征孕妇 2 6 4例为妊高征组和同期随机抽取正常孕妇 12 0例为对照组 ,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 ,研究其脐动脉血流收缩末速率和舒张末速率峰值的比值 (S/D)和搏动指数PI与围产儿之间的关系。结果 妊高征组的S/D值和PI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妊高征组伴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的S/D值和PI值均高于妊高征组不伴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组。在妊高征组内当S/D≥ 3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S/D <3者 (P <0 .0 5 ) ,结论 妊高征S/D值和PI值均高于正常妊娠 ,S/D值和PI值异常者围产儿预后不良明显增高 ,因此脐动脉血流分析是了解妊高征胎盘功能 ,预测围产儿预后敏感而实用的监护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常妊娠妇女凝血、抗凝与纤溶指标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期机体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改变及其生理和病理意义。方法 :凝固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凝血酶时间 (TT) ;发色底物法测定纤维蛋白原 (Fib)、抗凝血酶Ⅲ (AT Ⅲ )、蛋白C(PC)和蛋白S(PS) ;ELISH法测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和D 二聚体 (D D)。结果 :5 0例妊娠 2 8~ 32周的孕妇 (妊娠组 )与 5 0例正常非孕妇女 (对照组 )相比 ,妊娠组凝血指标PT、APTT、TT时间 ( 9.6 0s± 2 .5 4s、2 8.90s± 3.75s、11.6s± 3.5 4s)显著缩短 (对照组分别是 12 .10s± 2 .15s、31.5 0s±4 .4 6s、4 .2 0s± 2 .18s) ;孕妇组抗凝指标AT Ⅲ、PC、PS活性 ( 88.75 %± 13.4 7%、91.85 %± 2 5 .32 %、89.6 4 %± 19.88% )明显降低 (对照组分别是 99.5 5 %± 11.2 4 %、10 4 .33%±32 .88%、10 3.5 6 %± 2 2 .5 8% ) ;Fib、FDP、D D含量均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妊娠期妇女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发生改变 ,表现为凝血功能增强 ,抗凝功能降低 ,出现所谓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 ,但也可能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脂蛋白(a)[Lp(a)]的增高与妊高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妊高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29例非妊高征孕妇(非妊高征组)及19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的血清Lp(a)水平.结果(1)妊高征组血清Lp(a)水平为(394.5895±210.717)mg/L,高于非妊高征组(180.1896±123.221)m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Lp(a)最高值发生于子痫患者.结论Lp(a)与妊高征关系密切,Lp(a)的增高与妊高征之间很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