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高糖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核因子NF-кB p65表达及转位的影响,探讨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25mmol·L-1葡萄糖加0.6nml·L-1胰岛素诱导3T3-L1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以小檗碱进行干预,同时阿司匹林作为阳性对照,以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推算葡萄糖的转运率,用Western blot检测3T3-L1脂肪细胞总NF-кB p65蛋白及核NF-кB p65蛋白的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CLSM)对NF-кB p65蛋白进行定位显示.结果:25mmol·L-1葡萄糖加0.6nmol·L-1胰岛素作用18h后使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率抑制60%, Western blot显示核NF-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CLSM显示NF-кB p65核转位增加;同时加入小檗碱或阿司匹林则可逆转上述效应.但高糖、小檗碱、阿司匹林对3T3-L1脂肪细胞总NF-кB p65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小檗碱可以改善高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小檗碱抑制NF-кB p65的核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梓醇与小檗碱及其配伍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及这一过程中葡萄糖转运子-4(Glut-4)、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丝氨酸307(IRS-1Ser307)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联合高胰岛素诱导3T3-L1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分别给予小檗碱、梓醇、小檗碱+梓醇、盐酸罗格列酮进行干预,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消耗量,以WesternBlot法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能增加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P〈0.01),但对Glut,4蛋白的表达无影响;梓醇、小檗碱+梓醇均能显著增加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P〈0.01),并使细胞中Glut-4蛋白的表达增强(P〈0.05),且小檗碱+梓醇组的效应优于梓醇组及小檗碱组;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与梓醇及其配伍对IRS-1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能降低IRS-1 Ser307磷酸化蛋白表达。结论:小檗碱、梓醇及其配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机制与罗格列酮不同。  相似文献   

3.
体外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在体外建立肝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和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并初步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胰岛素抵抗活性筛选中。方法采用高胰岛素诱发HepG2细胞建立肝胰岛素抵抗模型,地塞米松诱发3T3-L1脂肪细胞建立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研究不同药物对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结果将HepG2细胞置于10-6mol·L-1的胰岛素中36h,HepG2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作用最为明显,该特性可维持48h,但未发现细胞形态学变化;地塞米松作用3T3-L1脂肪细胞后,96h空白组与模型组葡萄糖消耗量差值最大,此时为胰岛素抵抗的最高状态;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成立后,撤掉地塞米松,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能够在24h内稳定。某些中药提取成分(如水苏糖、小檗碱和人参皂苷等)能促进HepG2胰岛素抵抗模型和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葡萄糖消耗。结论高胰岛素诱导培养法可以复制出稳定可靠的肝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地塞米松诱导3T3-L1脂肪细胞也可建立稳定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的有机羧酸氧钒配合物双(α-呋喃甲酸)氧钒(BFOV)对正常及胰岛素抵抗的3T3-L1脂肪细胞糖摄取的影响。方法采用地塞米松诱导3T3-L1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研究双(α-呋喃甲酸)氧钒对正常及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结果双(α-呋喃甲酸)氧钒(2.5μmol·L-1~40μmol·L-1)对正常的3T3-L1脂肪细胞仅有增加葡萄糖消耗量的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能明显增加地塞米松诱导的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改善模型细胞的胰岛素抵抗状态。结论双(α-呋喃甲酸)氧钒能促进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 "鸡尾酒"法培养诱导3T3-L1成纤维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形态;利用棕榈酸(300μmol/L)诱导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采用液体闪烁法检测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检测褪黑素对FFA处理的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影响。结果 3T3-L1细胞经诱导分化成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呈圆形,脂滴呈典型的"戒环样"形态;用FFA处理上述细胞6 h后,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明显降低;褪黑素可以促进FFA处理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结论 FFA可以降低胰岛素诱导的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病因之一。褪黑素可以干预FFA的作用,增加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地塞米松诱导3T3-L1脂肪细胞形成胰岛素抵抗细胞,以1×10-6mol·L-1罗格列酮为阳性对照,DMY(1×10-51×10-8mol·L-1)与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共培养72 h,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含量,计算葡萄糖消耗量;采用RT-PCR检测脂肪细胞的GLUT4、Akt 2和脂联素基因的表达量。DMY(1×10-51×10-8mol·L-1)与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共培养72 h,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含量,计算葡萄糖消耗量;采用RT-PCR检测脂肪细胞的GLUT4、Akt 2和脂联素基因的表达量。DMY(1×10-51×10-8mol·L-1)加入正常3T3-L1脂肪细胞中培养48 h,检测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结果 DMY(5×10-71×10-8mol·L-1)加入正常3T3-L1脂肪细胞中培养48 h,检测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结果 DMY(5×10-71×10-8mol·L-1)明显增加地塞米松诱导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并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罗格列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51×10-8mol·L-1)明显增加地塞米松诱导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并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罗格列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51×10-8mol·L-1DMY处理正常3T3-L1脂肪细胞48 h后,葡萄糖消耗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PCR结果显示,DMY作用于胰岛素抵抗的脂肪细胞72 h后,脂肪细胞的GLUT4、Akt2和脂联素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与地塞米松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MY能改善3T3-L1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GLUT4、Akt2和脂联素基因的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丹参注射液致肝损害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5岁。既往无肝炎病史,无食物过敏史,有青霉素过敏史,有高血压病史5年,2型糖尿病病史1年,一直坚持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理想。今年3月初体检肝功能正常,3月19日,因头晕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加入中性胰岛素411后ivd,qd,3d后出现厌食、口干、多饮,查肝功能:ALT 79.8μ·L^-1,AST70.3U·L^-1,疑为丹参注射液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故立即停用丹参注射液,继续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4月11日因症状加重至我院就诊,查肝功能:ALT218.2U·L^-1AST 142.3U·L^-1,随机血糖:大于27.8mmol·L^-1,为进一步诊治,于2007年4月16日收住我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吡啶羧酸铬(CrPic)对3T3-L1脂肪细胞脂肪酸转位酶CD36转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3T3-L1脂肪细胞作为模型,通过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CrPic及胰岛素对CD36转位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CrPic对CD36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rPic和胰岛素可促进3T3-L1脂肪细胞的CD36从胞质转位到胞膜;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脂肪细胞胞膜上CD36的含量也增多。给予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抑制剂compound C之后,CrPic促进CD36转位的作用消失,但胰岛素的作用却不受影响。结论 CrPic通过AMPK信号通路促进3T3-L1脂肪酸转位酶CD36的转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荭草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及对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传统鸡尾酒法诱导分化3T3-L1前脂肪细胞,MTT法检测荭草素对前脂肪细胞活力的影响,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质积累,酶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含量。地塞米松诱导成熟的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荧光标记2-脱氧葡萄糖(2-[N-(7-nitrobenz-2-oxa-1,3-diaxol-4-yl)amino]-2-deoxyglucose,2-NBDG)摄入法观察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 A carboxylase,ACC)的磷酸化水平及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 transporter type 4,GLUT4)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GLUT4的向膜转位能力。结果荭草素可浓度依赖性地减少细胞脂滴的积累及细胞内TG的含量,但对细胞活力无明显的影响(P>0.05)。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荭草素明显增加脂肪细胞对2-NBDG的摄取(P<0.05),明显上调AMPK、ACC的磷酸化水平(P<0.05),促进GLUT4的向膜转位及表达。结论荭草素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同时,荭草素通过上调AMPK/GLUT4信号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达到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三黄汤(SHD)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高糖高胰岛素(含地塞米松)诱导3T3-L1脂肪细胞发生胰岛素抵抗,给予对照药物罗格列酮(Ros)或不同浓度SHD干预24 h,检测培养上清中葡萄糖减少(消耗)量、甘油和游离脂肪酸(NEFA)浓度以及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以2-脱氧-[3H]-葡萄糖摄入法观察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率;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mRNA表达水平,以Western blot检测GLUT-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HD的中高剂量(5、10、20、40 g·L~(-1))能使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和葡萄糖的转运率增加(P<0.01)、脂肪细胞内TG降低(P<0.01),细胞上清液中甘油的浓度不同程度增加(P<0.01),并明显减少NEFA的溢出,以上变化在三黄汤5~20g·L~(-1)范围内呈现量效关系;同时,Ros增加葡萄糖消耗、葡萄糖的转运率和细胞内TG积累(P<0.01),对培养上清中甘油、NEFA无明显影响(P>0.05)。SHD中、高剂量与Ros都能不同程度明显上调GLUT-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SHD能明显增加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和消耗,促进细胞内TG分解,并减少NEFA溢出,通过调节糖代谢和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脂联素的球状结构域(gAd)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模型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用软脂酸制备脂肪细胞IR模型,3个浓度的gAd干预已产生IR的3T3-L1脂肪细胞。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用RT-PCR法,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脂肪酸分解代谢关键酶肉碱脂酰转移酶I(CPT-I)基因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 Thr-172磷酸化水平。结果 gAd可促进3T3-L1脂肪细胞IR模型葡萄糖摄取,可增加3T3-L1脂肪细胞AMPK、CPT-I基因的表达,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均P=0.000);gAd可增加3T3-L1脂肪细胞AMPK Thr-172磷酸化水平,且与剂量呈正相关(P=0.000)。结论 gAd经AMPK途径,可改善3T3-L1脂肪细胞的IR。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及合成新型苯氧异丁酸类抗糖尿病化合物。方法关键步骤采用亲核取代反应或Mitsunobu缩合反应把亲脂性片段和酸性片段连接成一体,共合成了8个新目标物。用核磁共振、红外、质谱进行结构确认。结果体外胰岛素增敏活性测试(3T3-L1脂肪细胞)结果显示,分别将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目标物A和B加入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培养液中,用GOD-POD方法分析得到上清液葡萄糖浓度分别为5.942,6.339,6.226和6.512 mmol·L-1。结论目标物A在胰岛素抵抗实验(3T3-L1脂肪细胞)中抗糖尿病活性介于市售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之间,而目标物B的活性略低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3.
邓源  许秀平 《医药导报》2010,29(3):393-393
患者,女,66岁。因糖尿病肾病及低蛋白血症就诊。入院体检:体温36.5℃,脉搏82次&#183;min^-1,血压130/60mmHg(1mmHg=0.133kPa),血糖11.8mmol&#183;L^-1,尿素氮9.8mmol&#183;L^-1,尿蛋白5.0g&#183;L^-1,总蛋白47.2g&#183;L^-1,清蛋白23.4g&#183;L^-1。患者双下肢中度指凹性水肿。在进行常规治疗时发现,输入血清蛋白时,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制备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衍生多肽RDB并初步研究其改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选用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以重叠延伸PCR方法合成RDB基因序列,定向插入到高效表达载体pKYB-MCS中,用大肠杆菌ER2566进行表达,融合蛋白经Chitin-Beads柱纯化后,利用β-巯基乙醇诱导蛋白内含肽的N端自剪切,释放目的肽,再用HPLC制备纯度较高的PACAP衍生多肽RDB,实现RDB的高效制备;利用制备的重组肽RDB研究其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的改善作用及初步机制。制备的重组肽RDB的Mr为3.990 k,纯度大于95%,其产率为17.3 mg/L发酵产物;制备的RDB可明显促进胰岛素抵抗的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利用及信号分子IRS-1的表达。结果表明在确立的优化条件下可高效制备纯度较高的PACAP衍生多肽RDB(纯度≥95%),RDB能改善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机制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DL对3T3-L1细胞葡萄糖转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对3T3-L1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3T3-L1脂肪细胞。通过葡萄糖消耗实验和~3H标记的2-脱氧葡萄糖的摄取实验,研究HDL对葡萄糖转运的影响,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探讨其机制。结果 HDL可以促进3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和摄取。3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和摄取过程中,蛋白在RNA转录水平上没有增加,而是发生了AKT、AMPK蛋白的磷酸化。结论 HDL促进3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是通过AKT和AMPK两种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连素对胰岛素抵抗细胞3T3-L1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连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T3-L1脂肪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胰岛素抵抗、黄连素3组,应用地塞米松诱导细胞胰岛素抵抗,黄连素组同时加入黄连素。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3组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消耗量,观察黄连素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技术测定脂肪细胞AKT和GLUT4的蛋白水平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脂肪细胞AKT和GLUT4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抵抗组的AKT和GLUT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经黄连素干预后,AKT和GLUT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一定升高,但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素通过上调AK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进而增加GLUT4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健康志愿者口服盐酸小檗碱片后小檗碱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建立以氯苄律定为内标的LC—MS测定方法,测定1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服用盐酸小檗碱片0.4g后血浆中小檗碱的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单次口服盐酸小檗碱片0.4g后,小檗碱的t1/2为(35.5&#177;11.8)h,tmax为(8.50&#177;4.60)h;Cmax为(0.30&#177;0.15)μg&#183;L^-1;AUC0-96h为(6.68&#177;2.56)h&#183;μg&#183;L^-1,AUC0-∞为(8.05&#177;2.87)h&#183;μg&#183;L^-1。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测定方法灵敏、准确,并成功地应用于人体口服盐酸小檗碱后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小檗碱半衰期长达30小时以上,其一日3次的服药方法长期使用是否会在体内产生蓄积值得进一步探讨,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QS)对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葡萄糖转运、葡萄糖转运子-4(GLUT-4)转位和c-cb1结合蛋白(CA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用游离脂肪酸(FFA)制备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模型,液闪仪测定3H标记的葡萄糖的摄取率,免疫荧光法检测GLUT-4转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培养细胞中CAP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胰岛素刺激下的葡萄糖转运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PQS大/中剂量组葡萄糖转运率明显增加(P<0.01、P<0.01、P<0.05),但PQS小剂量组作用不明显。正常对照组在胰岛素刺激前,GLUT-4大部分位于胞质内,胰岛素刺激30min后,胞质内的分布较刺激前明显减少,胞膜周围的分布相对增加;而模型组在胰岛素刺激前后,GLUT-4在细胞内的分布无变化;但在二甲双胍组和PQS3个剂量组的结果显示,胰岛素刺激后,胞质内GLUT-4分布减少,胞膜周围的分布相对增加。模型组CAPmRNA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和PQS大、中剂量组CAPmRNA水平明显上升(P<0.01),PQS小剂量未见明显效果。结论PQS可改善脂肪细胞IR,这可能与其促进脂肪细胞CAP基因转录、GLUT-4转位和葡萄糖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檗碱及其4个主要的Ⅰ相代谢产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首先本研究采用高浓度葡萄糖刺激人肝癌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2-NBDG法检测小檗碱及其代谢产物在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中葡萄糖摄取的情况;分别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实时-PCR技术检测小檗碱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对于葡萄糖转运及糖异生关键蛋白GLUT1、GLUT2和PEPCK表达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考察小檗碱及其代谢产物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浓度葡萄糖刺激HepG2细胞后,葡萄糖摄取显著降低,提示本研究条件可以建立体外胰岛素抵抗模型。小檗碱及其代谢产物M1,M2和M3可以显著增加葡萄糖摄取(P<0.05)。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在高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中,BBR,M1和M2不影响GLUT1的表达,而BBR和M1明显上调GLUT2的膜上蛋白表达(P<0.05);同时,BBR,M1和M2抑制PEPCK的mRNA表达(P<0.05)。此外,BBR和M2上调PI3K和Akt蛋白磷酸化的水平(P<0.05)。结论小檗碱及其代谢产物M1,M2和M3在体外可以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其中,小檗碱和M1可以通过促进葡萄糖转运缓解胰岛素抵抗,而小檗碱和M2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糖异生进而发挥缓解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测定芍连胃乐片中芍药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芍药苷含量测定采用C18(200mm&#215;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mol&#183;L^-1磷酸二氢钾溶液(15:85),检测波长为230nm。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采用C18(250mm&#215;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33mol&#183;L^-1磷酸二氢钾溶液(32:68),检测波长为265nm。结果:芍药苷在3.0—48.3μg&#183;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8.1%,RSD为0.5%;盐酸小檗碱在1.0~16.4μg&#183;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1.0%。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