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PHG和5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胃镜、病理检查和Hp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伴有PHG 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为23.07%,不伴有PHG者为25.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 轻度PHG患者Hp感染率为23.80%,重度为20.0%,差异无显著性(P>0.05)。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23.60%比72.0%,P<0.01),但门脉高压患者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发生与Hp的感染密切相关,活动性胃炎的Hp感染率(53.84%)比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16.94%)显著升高(P< 0.01)。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Hp感染率降低,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胃内环境不适合Hp的生存有关。门脉高压患者胃黏膜的活动性炎症,可能是由Hp感染引起,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肝硬化患者57例,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及抗Hp-IgG法测定来判断Hp感染。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组Hp感染率为31.3%,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65.5%,P<0.05)和消化性溃疡组(83.3%,P<0.05);Hp感染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无显著性相关(P>0.05);Hp感染率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而下降(无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57.1%,有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21.0%,P<0.05;轻度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32.4%,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10.75%,(P<0.05)。结论Hp感染不是PHG的主要致病因素;肝硬化门脉高压影响Hp感染率;Hp感染与患者肝功能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彩色B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89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B超检查门静脉情况,比较两组检查结果。将观察组患者根据门静脉内径是否超过1.4cm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观察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和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内径<1.4cm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彩色B超可以准确测定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及其分支血流动力学、内径改变,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诊断价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硬化门脉高压(PHT)患者胃黏膜的表达及其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集PHG、PHT和正常对照组胃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VEGF蛋白的表达。PHG程度按改良的McMrmark’s分级由有经验的消化科医师盲法评估。结果PHG组(49.56%±12.26%)和PHT组(48.56%±12.23%)胃黏膜VEGF表达较正常对照组(5.11%±2.14%)显著性增高(P<0.05),但前两组间VEGF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VEGF阳性表达主要见于胃小凹颈部黏膜细胞浆内。VEGF与PHG积分呈显著性正相关(H=10.592,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胃黏膜组织VEGF表达增高。PHT胃黏膜淤血、缺氧与VEGF增加存在互动关系,VEGF在PHG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肠道菌群失调及内毒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炎后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发病机制、门脉高压时肠道菌群的分布以及与内毒素之间的关系、药物治疗对肠道菌群和内毒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 0 2 - 0 2~ 2 0 0 3- 12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肝炎后肝硬化及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 ,均做电子胃镜、治疗前后大便菌群分析、鲎实验检测血浆内毒素 (LPS)。结果 门脉高压胃病组与肝炎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相比较 ,拟杆菌、双歧杆菌显著减少 ;而肠杆菌科细菌、酵母菌显著增加。门脉高压胃病组与肝炎后肝硬化组血内毒素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内毒素与肠道菌群产生异常变化可能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并发脾动脉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未并发脾动脉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肝炎史、Child-Pugh评分、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门静脉主干内径、肝动脉主干内径、脾动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脾动脉瘤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脾动脉瘤组与非脾动脉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肝炎史、Child-Pugh评分、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动脉瘤组患者的肝动脉主干内径明显小于非脾动脉瘤组患者,而脾动脉主干内径及脾静脉主干内径明显大于非脾动脉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肝动脉主干内径及脾静脉主干内径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脾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1.064、0.254,P均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脾动脉瘤的发生可能与肝动脉主干内径缩小、脾动脉主干内径及脾静脉主干内径增加有关,肝动脉主干内径及脾静脉主干内径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安络化纤丸联合五苓散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成安络化纤丸联合五苓散的治疗组(治疗组)20例、联合对照组20例及常规组16例。用药前后记录患者24小时尿量,于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时分别做彩色B超检测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脾厚度,晨起留空腹静脉血,用奥林巴斯AU400检测肝功能(ALT、GGT、TBil、A/G),用GC2016放免计数仪检测HA,用MP280发光仪检测PC-Ⅲ、LN、Ⅳ-C。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及脾厚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与对照组、常规组之间变化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肝功能的改善及尿量的增多明显好于其他两组,并且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好于治疗前,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五苓散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软肝冲剂对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软肝冲剂,对照级以西药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清NO、ET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ANT,TBil明显降低,Alb和A/G均明显升高,门静脉内径变窄,血流量增多,血流速度变快,同时NO及ET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软肝冲剂治疗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降低血清NO、ET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及胃泌素-17(G-17)的血清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8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和69例正常对照者PGⅠ、PGⅡ与G-17含量,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血清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体滴度≥35 EIU为阳性。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PGⅠ、PGⅡ、PGR、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G-17浓度水平在肝功能Child-Pugh B级高于A级(P<0.05)。肝硬化患者中H.pylori感染者PGR低于非H.pylori感染者(P<0.05),病毒性肝硬化患者G-17浓度水平高于酒精性肝硬化(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可能会影响PGⅠ、PGⅡ的血清水平,血清G-17的浓度与肝硬化肝功能分级有关,且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GR的改变可能与H.pylori感染有关。同时肝炎病毒可能参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资料完整、胃镜检查证实的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的住院患者196例(合并PHG109例)。将PHG的发生率与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作对照。结果食管静脉曲张轻、中、重度患者的PHG发生率分别为47.7%(21/44)、54.8%(23/42)及59.1%(65/110),比较相互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ChildPugh外分级A、B、C级的PHG发生率分别为56.0%(47/84)、53.3%(48/90)及63.6%(14/22),比较相互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未经任何手术治疗的PHG发生率为51.3%(61/119),切脾术后为50.0%(19/38),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切脾+断流术后为70.6%(12/17),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术后为85.0%(17/20),与未经任何手术治疗者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症中PHG的发生率与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无关。PHG发生率在切脾+断流术、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术后增加,而单纯作切脾术后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影响。方法采用Cook6连发结扎器对98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内镜下结扎治疗,直至曲张静脉清除或缩小为直线状或蚯蚓状。定期观察PHG的发生和加重程度。结果 98例患者中术前患有PHG者80例(80.1%),术后患有PHG者86例(86.1%),其中6例治疗前不存在PHG,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EVL术后2周重度PHG的发生率由术前10例(10.20%)上升为术后29例(29.5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EVL术后短期可使PHG程度加重,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凤婷 《山东医药》2005,45(25):65-65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首次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其与门静脉、脾静脉内径、肝硬化临床Child-Pugh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现对2001年12月~2003年6月本院收治的22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opathy, PHG)的胃镜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入选行胃镜检查的肝癌患者191例,观察其胃镜下表现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91例肝癌患者,镜下表现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137例(71.7%),其中轻症74例(54.0%),重症63例(46.0%);无PHG54例(28.3%)。PHG组患者消化道出血症状、食管胃静脉曲张、有食管胃静脉曲张术史、合并肝硬化、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大量腹水以及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比例均高于无PHG组,PHG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B、C级为主,门静脉内径大于无PHG组,而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低于非PHG组,ALT、AST、胆红素及PT则高于无PHG组(均P<0.05或0.01)。PHG严重程度随着食管胃静脉曲张和肝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加重,消化道出血比例随之增加。[结论]肝癌患者易合并PHG引起消化道出血,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和肝功能是主要影响因素,随着肝癌患者生存期延长,PHG应得到消化科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酒精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断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该院治疗的46例老年酒精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观察组进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行脾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生化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切口疼痛明显缓解时间和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断术治疗老年酒精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肝硬化门脉高压(PH)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TIPS组(n=39)、对照组(n=39)。对照组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TIPS组行TIPS术。分析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脾静脉内径、门脉压力、门脉内径、门脉主干血流速度、门脉压力梯度值(PSG)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顽固性腹水的疗效,并分析术后12个月内再出血、肝性脑病发生率,记录两组远期生存率。结果 TIPS组顽固性腹水缓解率为86.67%,与对照组的8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脾静脉内径、门脉压力、门脉内径、PSG低于术前,门脉主干血流速度高于术前(P0.05),且TIPS组脾静脉内径、门脉压力、门脉内径、PSG低于对照组,门脉主干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TIPS组术后12个月内再出血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P0.05)。TIPS组术后12个月内生存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结论肝硬化PH患者采用TIPS术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远期门静脉参数,降低再出血率,提高生存率,总体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引起胃粘膜损伤,发生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这种因门脉高压产生的胃粘膜病变称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re gastropathy,PHG)。随着急诊胃镜检查的广泛开展,发现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有相当部分是由PHG所致。我院自1990年1月~1997年底共收治40例经胃镜、B超检查确诊为PHG出血患者,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患者胃黏膜前列腺素E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及意义。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60例及慢性胃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各80例,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取胃窦及胃体各1块黏膜组织,用RIA法检测PGE2含量。结果(1)肝硬化组胃黏膜PGE2含量明显低于慢性胃炎及NUD组。(2)在肝硬化患者中,胃黏膜PGE2含量门脉高压胃病(PHG)组明显低于非PHG组,肝源性溃疡(HU)组亦明显低于非HU组,而与肝功能分级无关。结论(1)肝硬化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2)肝硬化胃黏膜PGE2的异常参与PHG及HU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肝硬变门脉高压性胃病 ( PHG)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相关疾病之一 ,为肝硬变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我们对 1 5 5例肝硬变门脉高压患者和 1 5 5例对照者进行胃镜下观察对比及组织学和幽门螺杆菌( Hp)检查 ,旨在进一步研究分析 PHG胃粘膜病变特点。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 997年 1月~ 2 0 0 2年 7月参照Bayraktar等[1] 标准诊断为肝硬变门脉高压的门诊及住院患者 1 5 5例 ,其中男 1 0 8例 ,女 47例 ;年龄 2 3~ 71岁 ,平均 5 8.8岁。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与之相仿的非肝硬变门脉高压的门诊患者 1 5 5例。1 .2 检查方法 :所有受…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 ( PHG)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有关幽门螺杆菌 ( 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已见诸多报道 ,而有关 Hp感染与肝硬化胃粘膜病变相关性的研究鲜见报道。为探讨 Hp感染在肝硬化胃粘膜病变中的意义 ,我们对 5 8例肝硬化患者行胃镜检查及 Hp检测 ,并与 2 9例非肝硬化患者进行对照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所选 5 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经临床确诊为肝硬化。其中男 45例 ,女 1 3例 ;年龄 2 8~71岁 ,平均 45 .2岁 ;肝硬化门脉高压组 38例 ,非门脉高…  相似文献   

20.
门脉高压症首次出血死亡率达30~50%,反复出血率可达80%。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迅猛发展,门脉高压症的内镜治疗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重视,笔者临床观察46例门脉高压症的内镜下硬化治疗(EVS),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9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均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病史,超声检查门静脉主干内径>15mm,脾静脉内径>9mm,电子胃镜检查可见食管静脉曲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25~67岁,病程10~26年,平均18年。对照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27~69岁。病程11~28年,平均19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