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仝小林教授从"态靶因果"方略出发,根据高血压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将高血压病划分为"病气血、病脉络、病脏腑"三期及"壅、水、郁、寒、老"五态。本文主要论述仝小林教授对于"壅态"高血压病的辨治思路及用药经验。"壅态"高血压病常见于中青年患者,常合并超重或肥胖、糖脂或尿酸代谢异常、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其核心治法为通腑降气、决渎壅塞。调节"壅态"的常用方为厚朴三物汤、大柴胡汤,而决明子、莱菔子、大黄针对"壅态"高血压病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其中决明子常用剂量为15~60 g,莱菔子常用剂量为15~60 g,大黄的常用剂量为6~15 g。  相似文献   

2.
唐爽  柳红芳  李修洋 《吉林中医药》2020,40(4):428-430,433
仝小林教授将高血压病分为"三期六态",指出热壅态中的肝热证具有"四红二干"的临床表现,"四红"指面(目)红、唇红、舌红、掌红,"二干"指便干、口干。常处以靶方夏枯草、黄芩、钩藤清肝降压,一般用量为夏枯草30~60 g,黄芩15~30 g,钩藤15~30 g,根据兼证配合使用清热、降火、散火、行气、利湿之品。该小方治疗肝热型高血压病时,降压效果显著,并可以明显减轻头晕、头痛、目赤等症状,临床疗效良好,但需注意不可长期大剂量使用。  相似文献   

3.
仝小林教授将高血压分为"三期六态",认为水液代谢异常是导致水态高血压的直接原因,临床表现主要为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减小。该病致病因素中,水湿尤为重要,常见体胖、下肢水肿等症状,针对病因及辨证予以靶方茺蔚子、茯苓、车前子利水降压,可根据临床高血压分级及下肢水肿程度调整用量,一般以茺蔚子15~45 g,茯苓30~90 g,车前子15~30 g靶向降压,同时减轻水肿,共奏活血、渗湿、利水之效,必要时配合益母草、泽泻等药。该小方降压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舒张压、减小脉压差,有效治疗水肿,针对水态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稳定,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葛根、川桂枝、白芍是临床上治疗寒凝经脉型高血压病的常用小方。仝小林院士认为,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脉管拘挛不舒,管壁压力增加是寒凝经脉型高血压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并提出以葛根、川桂枝、白芍为代表药物的葛根汤是治疗此类高血压病的靶方靶药。葛根为解肌之要药,能升阳舒筋,条达督脉,使拘挛得解,气机得畅,常用剂量为30~60 g;桂枝辛甘而温,透达营卫,驱散表寒,又兼能解肌发表,常用剂量为15~30 g;白芍能化阴敛营,柔肝缓急,助葛根解肌舒筋,常用剂量为15~30 g。三药合用,组成高血压病寒凝经脉证的态靶同调小方,在临证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仝小林教授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痛的核心病机为肾精亏虚,治法当以补肾强骨为主,精裁三味小方补骨脂、骨碎补、杜仲,三药合用补肾强骨解痛,临床效果满意。现代研究显示,三药均有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现浅述仝小林教授经验如下,并附验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既往临床实践已证明,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椎间盘退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导师仝小林教授认为肝肾亏虚是其内在基础,督脉寒湿是其关键因素。盐杜仲、独活、威灵仙三味小方是导师治疗该病态靶同调的靶方,其中盐杜仲补肝肾、强督脉,独活祛寒湿、通督脉,威灵仙祛寒湿、消骨质增生。三者临床常用剂量均为15~45 g。  相似文献   

7.
张莉莉  金籽杉  于同月  王蕾 《吉林中医药》2020,40(12):1553-1555
仝小林院士认为鼻炎的治疗当辨涕之脓清,辨过敏之有无。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精选三味药物——辛夷、鹅不食草、苍耳子合成三味小方,总结鼻炎的治疗要点为1)脓涕合凉膈散,清涕合麻黄附子细辛汤,过敏加过敏煎,头痛合都梁丸。2)季节倾向明显者,在季节来临之前,预防性服用,效佳。3)对冷空气敏感者,晨起以冷水洗鼻。该小方临床常用剂量分别为辛夷3~9 g,鹅不食草10~30 g,苍耳子6~15 g。  相似文献   

8.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迁延不愈。此病属于中医"癥瘕"范畴,以"郁"为核心病机,痰气瘀交结,致使瘀血阻滞胞宫,治以活血化瘀,消痰散结之法。仝小林教授认为,直径<3 cm的子宫肌瘤用中药治疗,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莪术乃消女性癥瘕的活血靶药,用量多为15 g,最大可用至30 g;三七为抑制肌瘤增生的要药,常用6~15 g;枯矾善消痰散瘀,常用1.5 g。  相似文献   

9.
刘彦汶  郑仲华 《吉林中医药》2020,40(10):1264-1266
葛根、松节、威灵仙是仝小林院士临床治疗痹证的常用药。在诸多导致颈椎病的邪气因素中,以风、寒、湿尤为重要。葛根舒利太阳经气,治疗项背强紧疼痛,临床常用剂量为15~60 g;松节祛风燥湿,舒筋通络,临床常用剂量为15~30 g;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临床常用剂量为15~30 g,三味药同用可共奏通阳散寒、祛风燥湿、柔筋通络之效,为治疗颈椎病的靶方靶药。  相似文献   

10.
武梦依  王佳 《吉林中医药》2020,40(9):1125-1127
在冠心病的诊疗过程中,中医发挥着巨大优势,可与西医互为补充。仝小林教授临证数十年,结合态靶因果理论,辨证得出胸痹患者中痰瘀互阻证居多,此为疾病之主态,辨证要点为胸闷痛,唇舌暗等。仝小林教授主方以瓜蒌、薤白、丹参三味配伍治疗,方中瓜蒌豁痰清痰热,薤白通阳散痹结,丹参活血归心经。三药寒热并用,气机合调,血络通达。剂量配伍方面,多用瓜蒌30 g,薤白15 g,丹参15 g,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同时,秉承制因疗病之原则,调主态打因靶,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充分发挥中医之多靶点治疗。  相似文献   

11.
在功能性心律失常以及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的心律失常中,中医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仝小林教授认为,心动过速实证者居多,心血热性,搏动亢进,宗气过扬,故心火难收,当以苦寒清火,重镇宁心为治疗原则,常选用黄连、苦参、紫石英三味配伍治疗。方中黄连、苦参清热泻火,稳定心率,紫石英重镇宁心,全方寒温相宜,清心重镇。在配伍剂量方面,方中黄连常用剂量为9~30 g,苦参常用剂量为9~30 g,紫石英常用剂量为30~60 g,若合并心神不宁甚者,可加生龙齿15~30 g,或生龙骨与生牡蛎各30~60 g先煎。  相似文献   

12.
林家冉  王新茹  顾成娟 《吉林中医药》2020,40(12):1547-1549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仝小林教授认为,在诸多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因素中,寒、湿、瘀为本,内外阴邪勾结引动为因,临床应大力温阳散寒除湿、活血通络,可选用露蜂房、鹿衔草、豨莶草三味小方配伍治疗。方中露蜂房祛风止痛,常用剂量为9~15 g;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常用剂量为15~30 g;豨莶草祛风湿、利关节,常用剂量为15~30 g。  相似文献   

13.
仝小林院士认为,血尿酸升高是由膏人中满,气血运行不畅,积聚成浊,或进一步流注经络而成,治疗重心在脾与胃肠,利湿去浊是治疗高尿酸血症基本治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用土茯苓、威灵仙、萆薢三味小方。针对"湿浊态",三药均能利湿去浊,通利关节;针对血尿酸升高,三药均具有明确的降尿酸作用,态靶同调。方中土茯苓常用剂量为15~60 g,威灵仙常用剂量为9~30 g,萆薢的常用剂量为15~30 g,应定期复查血尿酸水平,随其施量。  相似文献   

14.
大血管不通主要是指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为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及外周动脉闭塞症,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危害严重。此病属于中医脉络损伤的范畴,主要病理基础为体内膏、脂、痰、浊堆积,致使瘀血阻滞脉中,导致痰瘀互结,需治以化瘀消癥,祛痰散结之法。莪术是活血破瘀的要药,用量多为9~30 g;三七为预防血管老化的要药,三七粉冲服一般1~3 g,三七块煎汤,用量最多可至30 g;浙贝母是消坚散结的要药,用量多为9~30 g。  相似文献   

15.
神曲、半夏曲和红曲是仝小林教授治疗高脂血症的常用配伍。临床辨治高脂血症应抓住脾虚不运,邪实结聚的核心病机,标本兼顾。治疗时当辛开苦降,消膏降浊,调和脾胃寒热。在临床用量方面,神曲常用9~15 g以健脾和胃,消导调中;半夏曲常用 9~15 g以通泄消导,燥湿化痰而协助病理产物排除体外;红曲作为降血脂的靶药,其临床用量范围为3~15 g以健脾燥湿,消膏降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以上三味药可促进胃肠动力,调节肠道菌群,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胆固醇。  相似文献   

16.
仝小林院士认为,泄泻可分为暴泻与久泄,"暴泄属实,久泄属虚",临床表现多有腹痛与否的差异。泄泻可因素体亏虚,或情志不畅,或饮食壅滞,或劳倦耗伤所致,病机以脾虚湿盛为本,大小肠不固为标。脾胃运化失常,聚而生湿,泄泻日久,可秘结,可痞满,可化热,可湿聚,治法可为辛开苦降畅气机、清热燥湿利湿热、温阳散寒助脾肾等。久泄易耗散精微,故脾虚泄泻当健脾渗湿,兼以涩肠止泻,标本兼施。常用薏苡仁、莲子、芡实三味小方配伍治疗。方中常用剂量,生薏苡仁为30~120 g,莲子为15~30 g,芡实为15~45 g。  相似文献   

17.
风热咽炎为门诊常见疾病,中医药在急慢性咽炎的治疗上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仝小林教授认为,呼吸道黏膜喜润,易感受各种热邪而发病,常表现为咽炎,常见的热邪包括外感风热之邪或是吸烟、吹热风空调等,均可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仝小林教授认为,临床中风热咽炎患者,治疗需要疏风清热,透邪出表,可选用蝉蜕、藏青果、胖大海配伍治疗外感风热、长期抽烟、吹热风空调引起的急慢性咽炎。方中蝉蜕味甘质轻药性升浮,其功能疏散宣透,能引邪上行发表而散郁火;青果擅消咽喉肿痛,胖大海清肺热散上焦郁结。仝小林教授常用剂量为蝉蜕9 g,藏青果15 g,胖大海30 g。  相似文献   

18.
湿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仝小林院士认为湿疹发作时多为湿热瘀毒所致,常用黄柏、生薏苡仁、白鲜皮三味小方态靶结合治疗湿疹,黄柏、生薏苡仁调湿热态,白鲜皮为治疗皮肤病之靶药。方中常用剂量黄柏为9~30 g,生薏苡仁为30~120 g,白鲜皮为9~30 g,若瘀重者,可加牡丹皮、赤芍,湿毒重者加土茯苓、苦参。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腹水与中医学中的"鼓胀""肝水"密切相关,仝小林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腹水作为本病的病理产物,乃有形之邪,为治病之标,是本病突出的特征,故治疗当以利水为先,常将商陆、葶苈子、车前子组成三味小方,功专利水,在消减腹水方面取得一定了效果。其入煎剂常用剂量为商陆9~15 g,葶苈子15~30 g,车前子15~30 g。  相似文献   

20.
王涵  顾成娟 《吉林中医药》2020,40(5):574-576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过食寒凉冷饮成为了现代人生活的常态,寒湿直中中焦,脾胃则首当其冲,先受其害。寒湿中阻,脾胃气机运行不畅,日久气耗阴伤而成瘀。仝小林院士提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既要追根溯源,抓住寒湿之始动因素,又要活血化瘀,从瘀论治。针对该病机,桂枝、茯苓、桃仁三味小方为治疗寒湿瘀的基础方,方中桂枝能化气而消其本寒,茯苓渗脾湿,桃仁以之破恶血,消积癖,诸药合用,"调其寒温,扶其正气",共奏散寒除湿、活血消癥之效。临床常用剂量为桂枝9~15 g,茯苓9~30 g,桃仁9~15 g,均较安全,未见不良反应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