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桑叶、桑枝、桑白皮均来自桑树,是临床常用的清热降糖通络小方。仝小林教授认为,桑叶可散中焦及上焦郁火,临床常用剂量为15~60 g;桑白皮清肺胃之热,有"小白虎汤"之美誉,临床常用剂量为15~30 g;桑枝散四旁经络、皮腠之郁火,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兼有血糖高者尤宜,临床常用剂量为15~30 g。三药各30 g,其降糖力度大约相当于阿卡波糖50~75 mg,3次/d的效果。三味药组成糖尿早期中满内热阶段的态靶同调小方,既能针对"热态",又具有明确的降糖疗效,同时桑叶、桑枝为芳香茎藤类通络药物,在糖络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亦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会霞  王涵 《吉林中医药》2020,40(9):1128-1130
仝小林教授认为,风湿热蕴结于皮肤是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的主要病机,治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热的阶段合并皮肤瘙痒症时常用的的三味小方。方中苦参清热燥湿,常用量为6~15 g,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常用量9~30 g,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量为15~30 g。湿热重时可加黄芩、黄连,湿邪偏胜可加生苡仁、茯苓、陈皮等。  相似文献   

3.
以葛根、黄芩、黄连为主药的葛根芩连汤,是仝小林教授临床辨治2型糖尿病胃肠湿热证的效方,用于以大便粘臭、舌苔黄厚腻为主要表现的肥胖2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病人,亦可用于腹泻、结直肠炎等其他疾病辨证为胃肠湿热证的患者,药证相合,往往能在短期内迅速调节体内湿热环境,缓解患者症状,大量基础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以上3味单药及其组成的复方均有显著的降糖效果,为糖尿病患者通过中医手段控制血糖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4.
仝小林院士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是其主要治则。常用黄芪、川桂枝、鸡血藤三味小方进行治疗,方中黄芪益气行滞通痹,补经络之气,用量多为24~45 g。川桂枝温经散寒止痛,用量范围为9~30 g,以15 g居多;鸡血藤活血养血,舒筋活络痛,用量常为15~45 g,多为30 g。  相似文献   

5.
仝小林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的核心病机为虚、瘀、浊,益气活血降浊是其主要治则。临床上,常用黄芪、水蛭粉、大黄合成的三味小方进行治疗。方中黄芪益气扶正,固涩精微,水蛭破血通络,大黄祛瘀泄浊,三药合用,益气活血降浊,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之病机。其中黄芪常用剂量为30~90 g,水蛭粉常用剂量3~6 g,大黄常用剂量为3~15 g。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仝小林院士认为眼络病出现在糖尿病病程发展的"虚损阶段",气虚络瘀为主要病机,基本治法为益气活血通络,临床常选用黄芪、夜明砂、潼蒺藜三味药物配伍治疗。方中黄芪补气通络,气行则血行,夜明砂、潼蒺藜均入肝经,夜明砂散瘀明目,潼蒺藜养肝明目,还需要结合肥胖型糖尿病和消瘦型糖尿病病理基础进行加减。黄芪常用剂量为9~30 g,夜明砂常用剂量为6~15 g,潼蒺藜常用剂量为9~15 g。  相似文献   

7.
张莉莉  金籽杉  于同月  王蕾 《吉林中医药》2020,40(12):1553-1555
仝小林院士认为鼻炎的治疗当辨涕之脓清,辨过敏之有无。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精选三味药物——辛夷、鹅不食草、苍耳子合成三味小方,总结鼻炎的治疗要点为1)脓涕合凉膈散,清涕合麻黄附子细辛汤,过敏加过敏煎,头痛合都梁丸。2)季节倾向明显者,在季节来临之前,预防性服用,效佳。3)对冷空气敏感者,晨起以冷水洗鼻。该小方临床常用剂量分别为辛夷3~9 g,鹅不食草10~30 g,苍耳子6~15 g。  相似文献   

8.
杜林  顾成娟 《吉林中医药》2020,40(7):854-857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仝小林院士认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主要病机为肾阳亏虚,气滞、湿热、瘀血等蕴结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治疗上行气、利水、祛瘀三方兼顾,重在行气。橘核、荔枝核、沉香粉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行气的常用药对,橘核、荔枝核入肝经,长于理气通络,沉香粉疏膀胱郁气。夹瘀配伍琥珀粉、生大黄散瘀止血,利水通淋,无论寒热虚实,皆可作为基础之药。常用剂量橘核为15~30 g,荔枝核为15~30 g,沉香粉为1~3 g分冲。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既往临床实践已证明,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椎间盘退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导师仝小林教授认为肝肾亏虚是其内在基础,督脉寒湿是其关键因素。盐杜仲、独活、威灵仙三味小方是导师治疗该病态靶同调的靶方,其中盐杜仲补肝肾、强督脉,独活祛寒湿、通督脉,威灵仙祛寒湿、消骨质增生。三者临床常用剂量均为15~45 g。  相似文献   

10.
武梦依  王佳 《吉林中医药》2020,40(9):1125-1127
在冠心病的诊疗过程中,中医发挥着巨大优势,可与西医互为补充。仝小林教授临证数十年,结合态靶因果理论,辨证得出胸痹患者中痰瘀互阻证居多,此为疾病之主态,辨证要点为胸闷痛,唇舌暗等。仝小林教授主方以瓜蒌、薤白、丹参三味配伍治疗,方中瓜蒌豁痰清痰热,薤白通阳散痹结,丹参活血归心经。三药寒热并用,气机合调,血络通达。剂量配伍方面,多用瓜蒌30 g,薤白15 g,丹参15 g,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同时,秉承制因疗病之原则,调主态打因靶,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充分发挥中医之多靶点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彦汶  郑仲华 《吉林中医药》2020,40(10):1264-1266
葛根、松节、威灵仙是仝小林院士临床治疗痹证的常用药。在诸多导致颈椎病的邪气因素中,以风、寒、湿尤为重要。葛根舒利太阳经气,治疗项背强紧疼痛,临床常用剂量为15~60 g;松节祛风燥湿,舒筋通络,临床常用剂量为15~30 g;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临床常用剂量为15~30 g,三味药同用可共奏通阳散寒、祛风燥湿、柔筋通络之效,为治疗颈椎病的靶方靶药。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迁延不愈。此病属于中医"癥瘕"范畴,以"郁"为核心病机,痰气瘀交结,致使瘀血阻滞胞宫,治以活血化瘀,消痰散结之法。仝小林教授认为,直径<3 cm的子宫肌瘤用中药治疗,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莪术乃消女性癥瘕的活血靶药,用量多为15 g,最大可用至30 g;三七为抑制肌瘤增生的要药,常用6~15 g;枯矾善消痰散瘀,常用1.5 g。  相似文献   

13.
在功能性心律失常以及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的心律失常中,中医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仝小林教授认为,心动过速实证者居多,心血热性,搏动亢进,宗气过扬,故心火难收,当以苦寒清火,重镇宁心为治疗原则,常选用黄连、苦参、紫石英三味配伍治疗。方中黄连、苦参清热泻火,稳定心率,紫石英重镇宁心,全方寒温相宜,清心重镇。在配伍剂量方面,方中黄连常用剂量为9~30 g,苦参常用剂量为9~30 g,紫石英常用剂量为30~60 g,若合并心神不宁甚者,可加生龙齿15~30 g,或生龙骨与生牡蛎各30~60 g先煎。  相似文献   

14.
林家冉  王新茹  顾成娟 《吉林中医药》2020,40(12):1547-1549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仝小林教授认为,在诸多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因素中,寒、湿、瘀为本,内外阴邪勾结引动为因,临床应大力温阳散寒除湿、活血通络,可选用露蜂房、鹿衔草、豨莶草三味小方配伍治疗。方中露蜂房祛风止痛,常用剂量为9~15 g;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常用剂量为15~30 g;豨莶草祛风湿、利关节,常用剂量为15~30 g。  相似文献   

15.
仝小林院士认为,血尿酸升高是由膏人中满,气血运行不畅,积聚成浊,或进一步流注经络而成,治疗重心在脾与胃肠,利湿去浊是治疗高尿酸血症基本治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用土茯苓、威灵仙、萆薢三味小方。针对"湿浊态",三药均能利湿去浊,通利关节;针对血尿酸升高,三药均具有明确的降尿酸作用,态靶同调。方中土茯苓常用剂量为15~60 g,威灵仙常用剂量为9~30 g,萆薢的常用剂量为15~30 g,应定期复查血尿酸水平,随其施量。  相似文献   

16.
顾成娟  吴学敏  王涵 《吉林中医药》2020,40(11):1417-1419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为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关系。仝小林院士认为,改善血运,调节局部的血管神经的功能状态是关键。本病有虚实之分,标实者以气滞血瘀为主;本虚者以肾虚为主,行气活血化瘀应贯穿治疗的始终。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川芎、白芍、蜈蚣粉为基础,配伍淫羊藿治疗阳痿,方中白芍酸甘化阴,养血柔肝,荣养络脉,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通经逐邪,畅通经络,川芎甘辛温通,为行气活血之要药,佐蜈蚣以养血活血。三药配伍,补肝柔肝,荣养宗筋,养血益精,调和阴阳,行气通络,活血起痿。方中白芍常用剂量为9~30 g,川芎常用剂量为9~15 g,蜈蚣粉的常用剂量为1.5~3 g,打粉冲服。  相似文献   

17.
大血管不通主要是指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为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及外周动脉闭塞症,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危害严重。此病属于中医脉络损伤的范畴,主要病理基础为体内膏、脂、痰、浊堆积,致使瘀血阻滞脉中,导致痰瘀互结,需治以化瘀消癥,祛痰散结之法。莪术是活血破瘀的要药,用量多为9~30 g;三七为预防血管老化的要药,三七粉冲服一般1~3 g,三七块煎汤,用量最多可至30 g;浙贝母是消坚散结的要药,用量多为9~30 g。  相似文献   

18.
仝小林院士认为,泄泻可分为暴泻与久泄,"暴泄属实,久泄属虚",临床表现多有腹痛与否的差异。泄泻可因素体亏虚,或情志不畅,或饮食壅滞,或劳倦耗伤所致,病机以脾虚湿盛为本,大小肠不固为标。脾胃运化失常,聚而生湿,泄泻日久,可秘结,可痞满,可化热,可湿聚,治法可为辛开苦降畅气机、清热燥湿利湿热、温阳散寒助脾肾等。久泄易耗散精微,故脾虚泄泻当健脾渗湿,兼以涩肠止泻,标本兼施。常用薏苡仁、莲子、芡实三味小方配伍治疗。方中常用剂量,生薏苡仁为30~120 g,莲子为15~30 g,芡实为15~45 g。  相似文献   

19.
风热咽炎为门诊常见疾病,中医药在急慢性咽炎的治疗上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仝小林教授认为,呼吸道黏膜喜润,易感受各种热邪而发病,常表现为咽炎,常见的热邪包括外感风热之邪或是吸烟、吹热风空调等,均可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仝小林教授认为,临床中风热咽炎患者,治疗需要疏风清热,透邪出表,可选用蝉蜕、藏青果、胖大海配伍治疗外感风热、长期抽烟、吹热风空调引起的急慢性咽炎。方中蝉蜕味甘质轻药性升浮,其功能疏散宣透,能引邪上行发表而散郁火;青果擅消咽喉肿痛,胖大海清肺热散上焦郁结。仝小林教授常用剂量为蝉蜕9 g,藏青果15 g,胖大海30 g。  相似文献   

20.
神曲、半夏曲和红曲是仝小林教授治疗高脂血症的常用配伍。临床辨治高脂血症应抓住脾虚不运,邪实结聚的核心病机,标本兼顾。治疗时当辛开苦降,消膏降浊,调和脾胃寒热。在临床用量方面,神曲常用9~15 g以健脾和胃,消导调中;半夏曲常用 9~15 g以通泄消导,燥湿化痰而协助病理产物排除体外;红曲作为降血脂的靶药,其临床用量范围为3~15 g以健脾燥湿,消膏降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以上三味药可促进胃肠动力,调节肠道菌群,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胆固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