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绵马贯众为鳞毛蕨科埴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具有清热解毒.驱虫的功效。绵马贯众为不常用中药.但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由于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所以用量特别大,以致造成供不应求.于是各种非正品贯众大量流人本市,造成绵马贯众的用药混乱.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我们严格进行监督俭查.现化工怍中对绵马贯众与其非正品贯众的鉴别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贯众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海  吴纯洁  万军  韩萍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806-1808
贯众始载于《神农本苹经》,列为下品,味苦、性微寒、有小毒,有驱虫、止血、清热解毒的功能,临床上用于虫积腹痛、热毒疮疡、痄腮肿痛、崩漏及防治流感等。综述了贯众品种、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贯众研究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贯众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味苦、性微寒、有小毒,有驱虫、止血、清热解毒的功能,临床上用于虫积腹痛、热毒疮疡、痄腮肿痛、崩漏及防治流感等.综述了贯众品种、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贯众研究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4.
中药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波谱特征鉴定结构。结果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二十六烷酸(Ⅰ),二十五烷醇(Ⅱ),nerolidol(Ⅲ),东北贯众素(Ⅳ),黄绵马酸AB(Ⅴ),蔗糖(Ⅵ)。结论Ⅰ,Ⅱ,Ⅲ,Ⅵ为首次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得到,Ⅴ为首次从绵马贯众中分离得到单体。  相似文献   

5.
绵马贯众贮存时间与药材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绵马贯众在2年贮存期中东北贯众素的含量;用面积归一法计算总间苯三酚衍生物的含量。结果提示以绵马贯众鲜品为对照,贮存1年和2年的贯众药材东北贯众素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2%和27%,总间苯三酚衍生物含量分别降低了2%和8%。  相似文献   

6.
汪敏  赵凯  汪瑞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9):1337-1340
作者通过对古籍文献中记载的中药材贯众的形态特征、分布及生境等描述的考证,认为紫萁是中药材贯众的原植物,同时分析了古籍中对贯众的毒性、花果、附图、毛被和鳞片等不符合紫萁特征的描述的原因,并分析了出现其他几个主要药源植物的原因。建议将紫萁Osmunda japonica列为中药材贯众唯一的药源植物,与其他市场上常见的药源植物加以区分,对药性较好的绵马贯众和狗脊蕨单独开展药效和活性成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雄黄为临床常用中药,因含有砷元素而易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中对其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雄黄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雄黄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雄黄为临床常用中药,因含有砷元素而易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中对其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雄黄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雄黄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天仙子为临床常用中药,过量易导致中毒甚至死亡。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中对其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天仙子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天仙子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贯众是较常用中药之一。历代本草说它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血、活血散瘀、预防时疫等功效。近几年来,我省有些地方曾使用贯众配合紫苏煎汤内服预防流行性感冒,单用贯众汤剂驱钩虫,不同地区对其功效评价不一,有的认为贯众有一定的驱虫作用,有的则持相反的看法。这些不同的评价表明,贯众的药性在实际应用中的客观反映跟文献记载有不相符合的地方。贯众品种复杂,使用混乱。有好多种蕨类植物的根茎,都当作贯众入药,这是各地临床观察贯众性味功能得出不同结论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其同名异物品种作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