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2):186-189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化浊解毒方的作用机制,为浊毒理论在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拉坦五味丸,每日2次,每次1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一剂,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情况变化,以及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HGF、c-Me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和胃黏膜组织H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治疗组胃黏膜组织c-Me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明显改善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其作用机制是化浊解毒方可能通过调控HGF、c-Met的表达水平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HIF-1α,VEGF,PTEN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化浊解毒方的作用机制,为浊毒理论在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7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拉坦五味丸,每日2次,每次1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1剂,2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情况变化,以及2组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HIF-1α,VEGF,PTEN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IF-1α,VEGF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血清PTEN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胃黏膜组织HIF-1α,VEGF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胃黏膜组织PTEN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化浊解毒方能明显改善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其作用机制是化浊解毒方可能通过降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黏膜组织HIF-1α,VEGF的表达水平,提高PTEN表达水平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罗英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型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63例予罗英化浊解毒方;对照1组31例予三九胃泰胶囊;对照2组30例予黄连温胆汤.治疗前后详细记录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证候、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1组、2组(P<0.05);胃镜疗效:治疗组颗粒增生、血管透见及糜烂均优于对照1组、2组(P<0.05),充血水肿优于对照1组(P<0.05),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出血斑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罗英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型胃癌前病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和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2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0例)。治疗组口服化浊解毒和胃方,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电子胃镜及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8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镜下疗效以及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和胃方能够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并兼具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糜烂性胃炎(CEG)胃镜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河北省中医院经电子胃镜诊断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133例,病变部位做病理检查,中医辨证分为浊毒内蕴组和肝胃不和组,对胃镜表现及其病理组织学改变与两组证型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两组证型胃镜像及病理表现的差异性。结果:CEG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浊毒内蕴组胃镜像出现隆起型较肝胃不和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表现为肠上皮化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浊毒内蕴组中胃镜像中隆起型病理表现为肠化较平坦型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以中年男性居多,中医证型属浊毒内蕴患者中胃镜像为隆起糜烂型,患者病理表现大多伴有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受试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对照组予吗叮啉口服,每次10mg,每日3次。两组均为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胃镜下黏液湖及胃黏膜炎症情况积分、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5%,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胃镜下黏液湖黄染程度治疗后分别为(0.74±0.51)、(1.78±0.68)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胃黏膜炎症情况治疗后分别为(0.48±0.41)、(1.42±0.71)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疗效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68.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改善浊毒内蕴型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镜下黏液湖黄染程度及胃黏膜炎症情况以及病理组织学疗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9例和对照组110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日3次,饭前服用.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镜像、血红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76%,对照组6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镜像改善、血红蛋白升高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血流变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浊解毒方能改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贫血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化浊解毒方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浊毒内蕴证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IL-4、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2例浊毒内蕴证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1例。对照组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组加用自拟化浊解毒方,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治疗前后胃黏膜糜烂的分级情况,监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记录用药的安全性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其胃黏膜糜烂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IL-4显著降低,而IFN-γ水平则显著升高,其水平变化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11.3%、7.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18.3%(P0.05)。结论:自拟化浊解毒方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浊毒内蕴证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胃黏膜,其机制可能与调控IL-4、IFN-γ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解毒化浊方治疗早期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4例患者按照病变时间分为早期120例、中期86例、晚期58例。同时服用解毒化浊方3个月后观察证候、胃镜、病理疗效。结果早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期和晚期的总有效率。结论解毒化浊方对早期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22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9例给予化浊解毒方口服,对照组110例给予胃复春片口服,3个月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胃镜、病理表现及治疗前后微量元素Se、Zn、Fe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76%,病理总有效率68.1%,同时Se、Zn、Fe的含量显著提高。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有效的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症状、胃镜、病理,并提高血中微量元素Se、Zn、Fe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12.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4.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5.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通过肿节风植物基源、源流考释,为更名草珊瑚提供依据。考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草珊瑚”作为本草正名的依据。现代有关中药著作中“肿节风”既未遵照古代本草命名原则,也未依据植物分类命名,以“肿节风”命名欠妥。根据植物分类命名原则,依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并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需要、中医药文化发展及时代需求,应将其更名为“草珊瑚”更为妥当。“草珊瑚”应替代“肿节风”作为本草正名。  相似文献   

17.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8.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9.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20.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