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海口新港中老年人脂肪肝患病情况。方法2000年12月对新港45岁以上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进行B超检查,然后对脂肪肝患者进行特别录入和数据分析。结果 脂肪肝总患病率达25.87%,各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以45~50岁为高峰。结论 患者应进行护肝治疗,注意低脂饮食,同时提倡人们从日常做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宁市人群脂肪肝的分布情况,探讨现代生活的健康问题及B超检查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月期间来我院健康体检人群按性别、年龄分为12组,每小组取100人,抽样选取被调查对象1200名,回顾分析B超检查脂肪肝患病情况。[结果]1200人中脂肪肝患病者347名(28.92%)。男性患病率(32.50%),女性患病率(25.33%),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1)。男性40-49岁年龄组为脂肪肝患病率高峰,女性60~69岁年龄组为脂肪肝患病率高峰。50岁以前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高于男性。[结论]B超检查能及时发现脂肪肝,在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和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脂肪肝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青壮年的男性、更年期妇女应列为预防脂肪肝疾病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3.
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脂肪肝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肝内脂肪积蓄过多的病理状态,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脂肪肝的金标准,但因其具有创伤性,不能作为流行病学的普查方法。国内外多以B超作为无创伤手段用于健康人群脂肪肝的普查。本研究于1998年至2002年利用黑白B超检查对南京市8202人进行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探讨脂肪肝的群体发病情况及近年来在人群中的发病趋势。  相似文献   

4.
561例体检干部脂肪肝发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柳州市干部群体中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柳州市561名体检干部均进行身高、体重、血脂及肝脏B超的检查。结果脂肪肝的检出率为20.14%。其中男性脂肪肝检出率(22.81%)高于女性(11.02%),P<0.01;单项TG增高与TG、总胆固醇同时增高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单项总胆固醇增高和血脂不高(P均<0.01);脂肪肝患病率随体质指数的增高而明显增高(P<0.001);各年龄组脂肪肝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肥胖、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导致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因此控制体重增加和降低血脂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关键。特别是男性个体,应定期体检和行肝、胆B超检查,一旦发现应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5.
腹部B超在健康人群体检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兴娟 《黑龙江医学》2007,31(4):271-272
目的 探讨腹部B超检查在人群健康体检中的作用,为社会个体的健康保健提供参考。方法从健康体检者中,筛选出1483例非单位组织的自愿就诊者,对其B超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1483例体检者中检出有病变者556例,检出率为37.49%;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肾囊肿的检出率较高。不同疾病在各年龄组之间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不同性别的胆囊息肉检出率,差异也存在显著性;不同性别脂肪肝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腹部B超检查无创伤性,操作简便,耗时短,结合病史对绝大多数病例可做出正确诊断,对大面积体检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6876人进行健康体检、B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玉溪地区脂肪肝平均患病率为13.03%(896/6876).其中45岁以下组男性脂肪肝患病率为12.55%,女性为8.07%,两组比较P<0.01;46~55岁组男女脂肪肝患病率剧增,两者比较P>0.05;而56~65岁组男女患病率较接近,分别为15.84%、13.95%.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脂肪肝的发生可能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7.
1 387例脂肪肝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尿酸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红玲  宁加玲 《广西医学》2006,28(10):1601-1603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血糖、血脂及并存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参加健康体检的3956名机关干部、职工进行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尿酸、肝肾功能等生化检查和腹部B超、心电图、胸部X光检查,把脂肪肝与非脂肪肝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脂肪肝患病率为35.06% ,其中男性25.46%(1007/3956),显著高于女性的9.60%(380/3956)(P<0.001).40~49岁组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最高为9.91%(392/3956),>60岁的老年群体脂肪肝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脂肪肝组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均高于非脂肪肝组.脂肪肝组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01).结论 高血糖、高血脂是脂肪肝发病的重要因素,纠正血糖、血脂异常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B超检查作为脂肪肝的诊断手段之一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以中老年干部群体脂肪肝发生率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报道尚少,本文对我院近2年来1528例体检者B超检查中发现脂肪肝结果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9.
482例脂肪肝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脂肪肝的病因变迁、诊断方法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B超检出的 482例脂肪肝患者的病史及血脂、血糖、肝功能结果等 ,并比较分析 1990~ 1993年和 1997~ 2 0 0 0年两时间段的变化。结果 :31~ 5 0岁两个年龄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P <0 .0 5 ) ,且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P <0 .0 5 ) ;1997~ 2 0 0 0年时间段的肥胖、高脂血症性、糖尿病性和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病率明显增高 (P <0 .0 5 ) ;B超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活检符合率 88.89% ;脂肪肝患者的肝脏损害程度以轻度为主 ;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结论 :脂肪肝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 ,肥胖、高脂血症 ,糖尿病和酗酒逐渐成为脂肪肝的主要病因 ,B超是诊断脂肪肝最适宜的检查 ,控制肥胖、高脂血症及戒酒是预防治疗脂肪肝的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徐其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6,(14):1949-1950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中经B超诊断的脂肪肝检出情况。方法将5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B超脂肪肝检查,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B超检查,在500例体检者中脂肪肝阳性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段男女性的脂肪肝阳性检出率各不相同,其中以50岁~59岁年龄段的男女性脂肪肝阳性检出率最高,而男性不同年龄段的脂肪肝阳性率均高于女性。结论使用B超对健康体检者进行脂肪肝检查,可有效检查出体检者中的脂肪肝阳性情况,且检出率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 718例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婉玲  郑婉君 《中国热带医学》2006,6(6):1085-1086,1095
目的了解1 718例体检者各年龄段空腹血糖、血尿酸、血脂水平及无症状脂肪肝患病情况. 方法检测1 718例体检者空腹时的血糖(GLU)、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血尿酸(UA),脂肪肝以B超为诊断依据. 结果 1 718例体检者不同年龄段之间空腹血糖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女各年龄组比较无差异,但总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29,P<0.01),平均血糖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TC、TG除小于30岁组与30~岁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UA在男性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女性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脂肪肝检出率峰值见于40~59岁组,检出率呈正态分布. 结论年龄、不良生活行为等是糖尿病、高血脂、痛风、脂肪肝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现代人生活行为等的健康教育,提倡平衡膳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脂肪肝发病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将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来我院进行消化系"B"超健康体检的3 963例作为调查对象,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脂肪肝检出阳性率17.11%.其中男性检出率30.88%,女性检出率9.60%,轻度脂肪肝占86.73%,中度占13.27%.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肝检出率有所增加,50岁以下年龄组同一年龄段脂肪肝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阳性者大部分为轻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企业职工脂肪肝检查情况及相关因素,为防治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在银川市疾病制预防控中心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某企业1955名职工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腹部B超,血压测量,实验室检查: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FBS)、谷丙转氨酶(ALT)、血尿酸(Sua),内科检查等。结果某企业职工脂肪肝总检出率为18.1%,其中男性检出率为22.1%、女性检出率为8.5%,男女性别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脂肪肝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但30岁以下组也达到了10.1%的较高值,各年龄组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高甘油三酯、高血压、高血糖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论某企业职工脂肪肝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血糖、高血压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并呈发病年龄提前及年轻化趋势,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腹部B超在健康人群体检中的作用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B超影像检查在健康人群中的作用及是否适合作为常规健康体检项目,为社会及个体的健康保健提供参考。方法 对2387例健康体检者的B超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387例健康体检者中阳性872例,阳性率36.53%;不同疾病在各年龄组之间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脂肪肝、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肝囊肿、肾结石、肾囊肿的检出率较高。结论 腹部B超检查安全无创伤性,操作简便,耗时短,结合病史对绝大多数病例可做出正确诊断,因此此检查是体检中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适合作为常规健康体检项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确定B超检查在脂肪肝疹疗中的价值,探讨脂肪肝与血脂增高的内在联系.方法 2011年1月-12月3011例来我院健康体检者,通过B超检查发现脂肪肝患者216例,对其声像图进行分析、分型,并对其治疗进行监测,随访.结果 216例脂肪肝患者按其程度分为轻、中、重3度,其中轻度139例(64.35%),中度56例(25.9%),重度21例(9.72%),其声像图表现为弥漫浸润型172例(79.6%),非均匀型39例(18%),三酰甘油增高187例,脂固醇增高17例,正常12例.结论 B超检查在脂肪肝诊疗中有肯定的价值,对其程度判断及分型比较准确,对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B超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脂肪肝中的效果.方法:在使用B超的基础上,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两年期间收治的114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总结一般资料的基础上,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血脂跟肝功能分析,进一步掌握精神分裂症伴发脂肪肝患者的肝脏情况.最后分析B超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脂肪肝中的效果.结果:脂肪肝患病率最高的就是氯氮平服用患者,脂肪肝患病率高这48.00%,脂肪肝患病率最低的就是利培酮服用患者,脂肪肝患病率为20.00%.脂肪肝患病率最高的就是服药时间超过三年时间的患者,脂肪肝患病率高达48.00%,脂肪肝患病率最低的就是服药时间为1年时间的患者,脂肪肝患病率为16.00%.结论:如果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治疗就会存在非常高的脂肪发生率,使用B超检查可以很清楚掌握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某厂区员工体检,了解其健康状况,对脂肪肝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天津市某企业员工4 912人进行体检和实验室检查,采用B超进行脂肪肝筛检,分析结果与健康人群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性别人群差异。结果 4 912名接受检查职工中,有4 845人接受B超检查,占总人数98.6%,67人拒绝做B超检查,占总人数1.4%。B超检查结果有2 916人检查正常,1 929人结果异常,其中,检查出患脂肪肝832人,占实际检查人数17.2%(832/4 845)。男性脂肪肝检出率高于女性(χ2=146.4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脂异常对脂肪肝患病有影响。结论应加强脂肪肝的健康教育宣传,促进生活方式改善,以预防和控制脂肪肝。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B超检查确诊的脂肪肝患者34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得出结论:B超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以判断脂肪肝浸润程度及范围,是大范围体检和一般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肪肝的B超检出情况及血脂改变.方法 对3 0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常规肝脏B超和血脂检查,抽取服用抗精神病药5年以上患者300例(研究组),服药5年以下患者300例(对照组1)及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0名(对照组2)的肝脏B超和血脂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两个对照组间的脂肪肝B超异常检出率及血脂增高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间的脂肪肝B超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增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中不同病程、年龄者脂肪肝的B超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精神分裂症类型脂肪肝B超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的B超与血脂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B超异常检出率高于血脂增高检出率(P<0.05).结论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5年以上者脂肪肝发生率显著增高;肝脏B超能明确显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中脂肪肝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46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肝脏B超检查,根据脂肪肝情况分为脂肪肝组249例,非脂肪肝组214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较脂肪肝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各相关成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