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低温心脏跳动中行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浅低温心脏跳动中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中行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2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4例,换瓣时采用连续缝合;12例保留二尖瓣装置,25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严重低心排及心律失常;术后6个月复查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浅低温心脏跳动中行瓣膜置换术,有利于心肌保护,对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效果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适宜的分娩方式以及抗凝剂的应用。方法:对1998年1月~20HD8年1月心脏手术后妊娠与分娩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组2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法洛四联症矫治术1例,动脉导管结扎术2例,心脏瓣膜病手术组18例:二尖瓣扩张术4例.二尖瓣置换术14例。结果:剖宫产26例,阴道分娩16例,42例孕产妇及新生儿无1例死亡,新生儿无畸形。结论:心脏手术后心功能Ⅰ~Ⅱ级,能够妊娠及分娩。  相似文献   

3.
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们为149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置换术,置换心脏瓣膜162枚,其中二尖瓣141枚,主动脉瓣21枚。二次手术10例。术中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35例,三尖瓣行Devega成形术7例。术后早期死亡9例,总死亡率6%,初次手术死亡率4.3%,二次手术死亡率30%。与我们1992年的报告相比,手术成功率有明显的提高。作者认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心内操作方法的改进,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人工流产问题的探讨王以新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妊娠妇女,如何作好吸宫及钳刮术,我们对其临床处理的特殊性作了初步探讨。一、临床情况1.对象:7例患者的年龄18~37岁,平均27岁。2.心脏手术及心功能:二尖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  相似文献   

5.
再次心脏手术二尖瓣替换术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再次心脏手术二尖瓣替换术77例的治疗经验。方法:77例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再狭窄56例,生物瓣替换术后瓣膜毁损15例,机械瓣替换术后瓣膜功能障碍4例,部分房室管畸形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房间隔缺损术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1例。55例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手术,22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5.2%)。晚期死亡2例。随访存活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病人术前心功能是导致再次手术二尖瓣替换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可简化手术过程,改善心肌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的女性患者能否安全度过妊娠期及分娩期。方法:对1994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分娩的心脏手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中先天性心脏病15例,心脏瓣膜病5例。所施手术有房间隔缺损修补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8例,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狭窄分离术1例,二尖瓣扩张术1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过心衰,妊娠及分娩期心功能Ⅰ~Ⅱ级19例,妊娠13周心功能Ⅲ级1例,行大月份人流终止妊娠。分娩方式:剖宫产13例,胎吸助产3例,正常产3例。娩出新生儿均存活。结论:心脏手术后能否妊娠与妊娠前心脏矫治术有关,术后心功能分级亦是能否耐受妊娠的另一因素。若术后心功能Ⅰ~Ⅱ级多能妊娠,妊娠后心功能Ⅰ~Ⅱ级多能安全度过妊娠及分娩期。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1987年4月对1997年3月进行心脏瓣膜替换术173例,其中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76例,本组病列包括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2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替换及三尖瓣Devega成形术10例;二尖瓣闭式扩张后再次换瓣术3例,生物瓣衰败失功后再次换瓣术3例。本组术后死亡11例,死亡率主6.3%,其中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死亡10例,死亡率为13.1%,手术死亡率以多瓣膜替换术及再次手术组偏高分别为18%  相似文献   

8.
分析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就诊于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的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心脏病病种的治疗方式、心功能分级、产科检查情况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0.49%。内科药物治疗14例,新生儿死亡1例。心脏手术治疗11例,其中孕前行瓣膜置换术5例,孕期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6例。结论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严重危害母儿健康。心脏手术有效治疗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对比孕前行瓣膜置换术、孕期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对母儿预后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能否正常妊娠,迄今仍有争论,本文报告5例患者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其中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者2例,机械瓣置换术后1例,患者术后心功能Ⅰ级,由医生密切观察,直至分娩。妊娠期经过良好。2例剖腹产,1例阴道分娩,术前曾服用抗凝剂及维生素K。分娩过程及产后母婴无并发症,24小时后再予抗凝剂,产后正常。另2例为机械瓣置换术后,心功能Ⅱ级,其中1例曾患有严重并发症,她们不宜继续妊娠,均及时施行了手术终止妊娠。作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妇女是否能妊娠、妊娠期的监护及抗凝药的应用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80例重症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桦  童亚西 《重庆医学》2001,30(4):343-344
我院自1990年5月~2001年1月共实施重症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80例,现将体外循环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2~36岁,平均41.7±12.9岁;体重29~96kg,平均52.0±12.6kg.生物瓣衰败再次瓣膜置换术14例,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瓣膜置换术15例,瓣周漏3例,二尖瓣裂及主动脉瓣裂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行换瓣术14例,Ⅲo房室传导阻滞安置起搏器后双瓣置换术2例,心衰合并肝功能减退8例,心衰合并肾功能减退4例,合并冠状动脉轻度狭窄2例,术前呼吸、心跳骤停经复苏成功后瓣膜置换术4例,马凡式综合征2例,巨大心脏、心衰12例.其中经历再次手术32人次,其中4次手术2例,3次手术2例,2次手术28例.全组双瓣置换16例,主动脉瓣置换4例,二尖瓣置换58例,三尖瓣置换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同期手术治疗心脏病和非心脏疾病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方法: 自1999年7月至2018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联合胸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对111例同时患有心脏病和非心脏疾病的患者同期行心脏手术和其他外科手术,其中男性83例(74.8%)、女性28例(25.2%),年龄41~84岁,平均(64.64±8.97)岁。心脏疾病的构成包括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脏肿瘤、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和先天性心脏病;非心脏疾病的构成包括肺部良恶性疾病、胸腺瘤和胸腺囊肿、乳腺癌、胸壁巨大血管瘤、消化道良恶性疾病、泌尿系恶性肿瘤和妇科疾病。观察手术的短期和长期效果。结果: 2例患者术后死亡,住院死亡率为1.8%,其中1例为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膀胱癌根治术后第153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1例为心包剥脱术+肺癌手术后第10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109例患者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手术并发症共13例,发病率为11.7%,包括术后出血2例(1.8%),肺部感染及低氧血症3例 (2.7%),上消化道出血1 例(0.9%),切口感染3例(2.7%),膈下脓肿1例(0.9%),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血液滤过3例(2.7%)。109例出院患者中,108例完成随访,所有患者都存活6个月以上,21例患者在随访1~5年期间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无心脏源性死亡。随访期间心功能不全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术后抗凝过度导致脑出血1例,切口疝1例。结论: 同期手术治疗心脏病和非心脏良性或恶性疾病安全可行,短期和长期生存率均满意。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1990年3月至1998年7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44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心内膜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男30例,女14例,平均年龄31.2岁,血培养28例,阳性12例,37例在感染控制后手术,7例于感染活动期手术。所有病例均彻底清除了感染灶,纠治瓣膜病变及先心病。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心脏病44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水娟  邵延龄 《重庆医学》1995,24(3):134-135
本文通过对我院1958-1990 33年中447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例分析,发现孕产妇心脏病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比例升高;近年来心肌炎后遗症、各类心律失学及心脏病术后病列增多。对心功能不良或孕早期心功能Ⅲ-Ⅵ级者应控制心衰后及早中止妊娠,剖宫产术对于心脏病孕产妇尤急慢性心功能不全者控制后在有良好技术、输血、麻醉条件理下是可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孕期处理、分娩时机的选择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6例妊娠期心脏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心衰的发生率、治疗效果,分娩方式与时机等资料。结果:356例妊娠期心脏病中有136例(38.20%)发生心衰,其中中重度心衰76例(55.88%);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较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易发生心衰;孕前未行心脏手术治疗的风心病患者较先心病易发生心衰,孕前已行心脏手术治疗的风心病孕妇中重度心衰发生率明显较孕前未行手术治疗者下降(P<0.05);孕期心衰控制良好组与不良组比较,前者对妊娠、分娩的耐受性好,能顺利度过妊娠、分娩、产褥期。结论:风心病和先心病是妊娠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孕前特别是风心病患者行心脏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妊娠期心功能,妊娠期密切监视心功能,妊娠晚期控制心衰后及时终止妊娠。有利于孕妇和围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18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脏复跳情况:先天性心脏病145例,后天性心脏病35例。心功能Ⅲ级或Ⅲ~Ⅳ级者占1/3。体外循环时间最短30分,最长192分,其中>100分26例。主动脉阻断时间最短20分,最长139分。其中>30分者35例。心脏复跳成功率99.45%。自动复跳117例(65%),电击除颤复跳63例(3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4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以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13例,28.89%),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12例,26.67%)。②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病死率为4.44%(2/45),死亡专率为27.81/10万(2/7190)。③心功能Ⅳ级患者与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患者比较,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P〈0.01)。④分娩方式:经阴道自然分娩8例,占18.18%;阴道手术助产2例,占4.55%;剖宫产34例,占77.27%。结论:4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心功能Ⅳ级患者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剖宫产为主。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我院手术治疗的41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22.6%,术前27例进行了血细菌培养,其中阳性11例(41%)。34例在感染控制后手术,7例于感染活动期手术。所有病例均彻底清除感染灶,纠治先心病及瓣膜病变。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2.4%,其余远期效果良好。结果:先心病并发IE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超声心电图在诊断上有重要作用;常规血培养有假阴性结果;对先心病并发心内膜炎患者的手术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37例妊娠合并心脏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最高,占83.6%,先天性心脏病占13.5%;发生产后流血2例,75.7%发生在30岁以下,除剖宫产剖宫取胎各3例外,其余均经阴分娩.重点讨论了产前监护的重要性,分娩中注意缩短第二产程.并对强心剂宫缩剂等药物的应用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异常心血管表现,以提高对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心血管异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诊治的50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心脏结构异常的发生率高达21.6%,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8.4%,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5.6%,瓣膜病的发生率为15.2%,以二尖瓣病变为主。心电图主要异常为PR间期缩短(发生率为39.8%)、电轴右偏(发生率为14.6%)、QRS波增宽(发生率为6.4%)、QTc延长(发生率为4.7%)。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52.2%的患者在脊柱手术前早期接受心脏手术。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心脏结构异常常见,可能存在心电活动的异常。建议某些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骨科脊柱侧凸矫型术前接受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