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吗啡慢性处理及戒断后不同时期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trkB的表达.方法: 实验组雄性成年SD大鼠以剂量递增的方法连续腹腔注射吗啡10d,每天2次.动物在戒断后0、1、7、14d和21d处死.对照组动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按同样方法处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检测海马CA1区BDNF与trkB的表达.用Motic 3.2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实验组BDNF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在戒断后0、1、7、14d和21d分别低于相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戒断后14d下降最为明显.实验组trkB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在戒断后0、1、7、14d和21d分别也低于相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慢性吗啡成瘾及戒断后不同时间点BDNF与trkB在海马CA1区的表达明显下降,这种下降可能与大鼠吗啡成瘾及戒断后不同时期的行为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后大鼠前额皮质、海马和杏仁核中parvalbumin(PV)的表达变化,为其功能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本实验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大鼠腹膜腔注射吗啡,2次/d,起始剂量为5mg/kg,逐日递增5mg,至第10d为50mg/kg;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末次注射后动物分别存活3h、3d和14d。用免疫组化方法和相对平均灰度值检测前额皮质、海马和杏仁核内PV的表达。结果显示:在生理盐水处理组各存活时间点,前额皮质、海马和杏仁核内PV的表达相同。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3h时海马和杏仁核内PV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但前额皮质内PV的表达减少。第3d时,海马CA1、CA3、CA4、齿状回和杏仁核内PV的表达减少,但CA2区PV表达继续增加,而前额皮质的表达开始恢复。至第14d时,CA2区PV的表达开始恢复,但CA1、CA4和杏仁核内PV的表达又开始增加,明显高于第3d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后PV的表达具有区域特异性和时相特异性;这种变化在戒断早期可能主要与躯体依赖相关,而戒断晚期主要与精神依赖相关。  相似文献   

3.
酒精处理影响青春期大鼠海马CA1区BDNF和TrkB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青春期饮酒致学习记忆力下降的可能机制,本研究观察了青春期大鼠酒精处理后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表达变化。实验选用30d龄SD雄性大鼠,以25%的酒精按8g/kg/d灌胃,连续灌7d,动物分别在停酒后0d,3d,7d和14d处死;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酒精按同样方法处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检测海马CA1区BDNF和TrkB的表达,Motic3.2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灰度值。结果显示,BDNF的表达在停酒后0d和14d,实验组与相应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d显著升高(P<0.05);7d明显下降(P<0.05)。TrkB的表达在停酒后0d,3d,7d,实验组与相应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14d显著下降(P<0.05)。以上结果提示,BDNF表达的相对不足可能是青春期饮酒致学习记忆力持续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观察慢性脑缺血时海马CA1区中BDNF的表达变化,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及修复机制。我们将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成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慢性脑缺血30d和120d组。分别于术后30d和120d处死动物,行BDNF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各组大鼠海马CA1区中的阳性神经元数。结果显示:(1)在对照组的海马CA1区可见BDNF较强的表达;(2)在慢性脑缺血30d时,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高于缺血120d组及对照组(P<0.05)。而120d时,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1)在正常大鼠海马CA1区有BDNF表达,能维持神经元的存活;(2)慢性脑缺血时,BDNF在海马CA1区的表达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青春期饮酒致学习记忆力下降并长期持续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选用30d龄大鼠,给予2%、5%和9%的酒精作为唯一饮料分别喂养3d,动物在停酒后0、3、7和14d处死;对照组动物以自来水代替酒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生长因子(NGF)和TrkA的表达,Motic3.2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值。结果显示,TrkA的表达在停酒后0d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7和14d均较对照组明显加强(P<0.05);NGF的表达在停酒后0d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d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7和14d两组与相应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上结果提示,CA1区NGF表达的相对不足可能是青春期饮酒致学习记忆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模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病特征,建立大鼠间歇性低氧(IH)模型,观察慢性IH早期大鼠海马CA1区低氧诱导因子1(HIF-1)、存活素(survivin)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间歇低氧(50mL/LIH)组,对照组向低氧箱内持续注入压缩空气,间歇低氧组分别暴露于间歇性低氧条件下(暴露时间每天7h,持续时间分别为3、7、14、21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CA1区HIF-1、survivin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在间歇低氧3d时无明显差异,间歇低氧7、14、21d组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于21d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间歇低氧组HIF-1、survivin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增加,14d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两者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36)。结论早期间歇低氧可诱导海马CA1区HIF-1、survivin蛋白的表达,二者在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大鼠海马区NF-κB和C-myc表达水平的调控及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经水迷宫实验筛选后的150只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分为空气对照组(NC组),CO中毒组(CO组),CO中毒+PDTC组(PCO组),每组50只。采用分次腹腔注射纯品CO气体法制备DEACMP大鼠模型,PCO组于首次注射CO气体后0.5 h腹腔注射PDTC稀释液,1次/d,直到处死。于染毒后1 d、3 d、7 d、14 d、21 d,从三组中分别选取10只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验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CA1区NF-κB和C-myc蛋白的动态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及TUNEL荧光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NC组对比,染毒后14~21 d CO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CO组海马CA1区NF-κB和C-myc蛋白表达增多(P0.05),在染毒后1 d即明显升高,于染毒后3~7 d达峰值(P0.05);CO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P0.05),在染毒后7 d达高峰(P0.05)。PCO组大鼠行为学改变介于NC组和CO组之间,海马CA1区NF-κB、 C-myc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在染毒3 d以后较CO组明显减少(P0.05),但仍高于NC组(P0.05)。结论:NF-κB、C-myc持续过量表达可加剧急性CO中毒所致的神经细胞凋亡,PDTC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减少凋亡因子C-myc的表达,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从而达到改善DEACMP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1(NR1)在精神分裂症小鼠海马CA1、CA3、DG区颗粒细胞层的表达及NMDA对其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实验组每日连续腹腔注射MK-801(0.6 mg/kg)14 d后侧脑室注射NMDA 1次,72 h后取材,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CA1、CA3、DG区颗粒细胞层NR1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小鼠DG区NR1阳性细胞的表达比实验组和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在CA1区,实验组NR1的表达与对照组及空白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在CA3区,对照组NR1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1)精神分裂症小鼠海马颗粒细胞层NR1阳性细胞的表达在DG区和CA1区显著升高,CA3区显著降低;(2)NMDA可调节精神分裂症小鼠海马结构颗粒细胞层NR1阳性细胞的表达趋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Bcl-xl表达的影响及应激后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Bcl-xl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应激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慢性强迫冰水游泳制作动物模型。运用open-field法观察大鼠行为学的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DG区、CA3区Bcl-xl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大鼠海马CA3区齿状回(DG)区Bcl-xl平均灰度值显著增加(t=4.69,P<0.05和t=3.77,P<0.01),实验组2平均灰度值与对照组2相比同样增加(t=3.35,P<0.05和t=3.30,P<0.05)。结论:慢性应激使大鼠海马Bcl-xl表达降低,应激三十天后,其表达仍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在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中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分成对照组(control)和癫痫组(epilepsy),利用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方法制备癫痫模型,分别在1、2、3、7、14 d和28 d,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利用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GPER1在海马的表达。结果:水迷宫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造模14 d的大鼠逃逸潜伏时间明显延长(P 0. 05),穿越目标象限区域的次数较Control组显著降低(P 0. 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造模1 d和2 d的大鼠CA1及CA3区锥体细胞层细胞及DG区颗粒细胞层细胞体积缩小,细胞间距增加,尼氏染色减弱;造模3和7 d的大鼠细胞体积明显缩小,细胞间隙明显增大,尼氏染色加深,CA1及CA3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造模14 d和28 d的大鼠神经元体积逐渐向正常恢复,但仍较Control组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PER1免疫阳性细胞以海马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为主,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与Control组相比,造模2 d和3 d的大鼠海马CA1及CA3区GPER1表达增加(P 0. 05),7 d后增加最明显(P 0. 01),14、28 d后表达下降;在DG区,造模3 d及7 d的大鼠GPER1表达增加(P 0. 05),14 d后表达下降(P 0. 05),28 d大鼠无显著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造模2 d和3 d的大鼠GPER1相对表达量开始增高,7 d后明显增高(P 0. 05),14 d及28 d的大鼠表达降低。结论:GPER1在海马神经元的表达随着神经元损伤的加重而增高,随着神经元损伤的恢复逐渐降低,提示其表达变化与神经元的损伤与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CA3 区突触体素的动态表达以及神经修复的可塑性。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和对照组 ,每组又分为术后 7、14、2 1、30天 4个时间点 (n =5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海马CA3 区突触体素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后各时间段突触体素阳性反应物表达的光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缺血后 7天至 2 1天突触体素表达逐渐回升 (P <0 .0 1) ,缺血后 30天又下降 ,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 突触体素可作为海马CA3 区神经元功能和损伤修复的标示物。  相似文献   

12.
mGluR7在氯化锂-匹罗卡品反复致癎大鼠海马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氯化锂-匹罗卡品反复致癎大鼠模型,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7(mGluR7)在癫癎发作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制作癫癎模型,将模型组中致癎成功鼠分为反复刺激组和静止期组,致癎不成功作为不成功组。制作冰冻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mGluR7光密度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静止期组大鼠海马各区表达均减弱,以齿状回差别最明显,反复刺激组各区表达均明显增强,不成功组无明显改变。结论:mGluR7表达上调提示癫癎多次发作可能增强了其对谷氨酸释放的负反馈调节和摄取作用; mGluR7在静止期表达下调提示其可能有助于慢性期癫癎环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注射海洛因对诱导大鼠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行为的影响及其海洛因依赖后大鼠VTA区CREB磷酸化的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四组:海洛因依赖8 d组及其对照组,海洛因依赖10 d组及其对照组,每组8只。海洛因依赖组连续腹膜腔注射海洛因每日10 mg/kg,8 d和10 d,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训练结束的次日进行CPP检测。模型建立成功后,8 d组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TA区CREB磷酸化的表达。结果:(1)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每日10mg/kg海洛因8、10 d组在伴药箱停留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而两组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8 d组更为省药、省时且大鼠无死亡。(2)与对照组比较,海洛因依赖8 d组大鼠VTA区CREB蛋白磷酸化增多(P<0.05)。结论:(1)两种时程均可成功建立大鼠CPP模型,但每日10 mg/kg海洛因8 d组建立的模型更为合适。(2)慢性海洛因给药大鼠VTA区CREB蛋白磷酸化增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通过影响海马区CREB含量及活性而产生的快速抗抑郁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睡眠剥夺组和水环境对照组。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MMPM)对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方法建立的抑郁大鼠模型进行睡眠剥夺。用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测试其行为变化,以及用免疫组化法测试海马CREB、P-CREB的含量。结果:①睡眠剥夺组大鼠与抑郁模型组相比旷场实验的水平得分与垂直得分均明显升高,潜伏期明显缩短。②海马CA1、CA3、DG区的CREB及p-CREB平均光密度值比较中,抑郁模型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睡眠剥夺组均显著高于抑郁模型组。结论:睡眠剥夺可明显改善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海马部位CREB含量及活性的增高可能参与了睡眠剥夺的快速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巨恩  李校坤  杨志平  梁祖鼎 《解剖学研究》2002,24(2):110-112,I00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庆大霉素 (GM)肾毒性防治研究中一些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实验分两部分 :(1)保护研究 :实验动物为豚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n =10 )。对照组按 80mg·kg·d-1肌注GM17d ,停药后继续注射生理盐水 (NS) 6d ;实验组注射GM的同时 ,加注 2 0 0 0U·kg-1·d-1bFGF 17d ,停GM后继续注射bFGF 6d。(2 )治疗研究 :实验动物为雄性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 n=10 ) ,两组动物均按 16 0mg·kg-1·d-1肌注GM 9d ;实验组于第 10d按 2 0 0 0U·kg-1·d-1肌注bFGF 9d ,而对照组则注射NS。所有动物均取肾皮质制片 ,电镜观察。结果 两部分研究中对照组电镜下均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染色较淡 ,细胞内脂滴、包含物增多 ;线粒体、溶酶体、微绒毛等细胞器或细胞微细结构改变。实验组电镜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基本正常 ,治疗实验组中还可见较多增生的近端和远端小管。结论 bFGF对庆大霉素毒性作用所造成的肾小管损伤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成熟大鼠反复惊厥后海马结构的变化及NF-κB 表达,探索未成熟脑癫痫发病机制。 方法: 对生后10 d、60 d(P10、P60)两实验组大鼠用戊四氮(PTZ)反复腹腔注射5 d,设P10、P60生理盐水对照组;硫堇染色对CA1、CA3、DG及门区神经元进行细胞计数, 观察海马神经元坏死及凋亡;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F-κB的表达;Timm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苔藓纤维发芽并评分。 结果: (1) P10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海马齿状回、CA1、CA3区无明显神经元丢失,DG区颗粒细胞数在实验组(23.25±3.06) 多于对照组(16.25±1.58);P60实验组CA1、CA3区神经元计数(8.22±1.88、5.62±1.68)明显少于对照组(6.31±1.50、3.62±1.40),DG区无明显差异;(2)两实验组CA3区锥体层苔藓纤维发芽均多于对照组,但P60(3.25±1.03)较P10(1.50±0.92)更明显;(3)P10、P60实验组NF-κB 表达高于对照组,且P10组较P60组更为明显(P<0.05)。 结论: 新生大鼠致痫后海马神经元无明显丢失,脑内NF-κB 表达增加,可能是未成熟脑对惊厥性脑损伤具有耐受性的重要神经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