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病变程度关系,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eAg的关系。方法: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67例慢性乙型肝炎,45例肝炎肝硬化,52例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结果:血清HBV DNA水平,肝硬化,肝癌患者均显著高于慢性乙肝患者(P<0.05),肝癌患者中HBsAg( ),HBeAg( )组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HBsAg( ),抗-HBe( )组(P<0.05),结论:与乙肝相关的肝硬化,肝癌存在HBV高水平复制,部分抗-HBe( )者HBV复制水平仍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eAg、抗-HBe与HBV DNA检测结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慢性乙肝与3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定量测定HBeAg、抗-HBe及HBV DNA量。结果:慢性乙肝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HBV DNA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它们间的HBeAg及抗-HBe阳性率,抗-HBe量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的抗-HBe较高;77例患者中HBeAg阳性组与抗-HBe阳性组间HBV DNA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V复制是否活跃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病期无明显关系,慢性乙肝患者发生HBeAg向抗-HBe转化并非均提示病情好转,反而有可能是预示向肝硬化发展的一个前期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31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31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予拉米夫定(100mg qd)治疗12个月。疗效评估包括血清HBV病毒学,血清HBV免疫学,血清生化学应答。结果 治疗12个月末,血清HBV DNA总的转阴率为72.32%,治疗第9个月末的HBV DNA转阴者占转阴者总数的98.98%,一度转阴后再转阳的反跳率为24.40%,从未转阴的发生率为7.23%,HBeAg血清转阴率为33.96%;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9.75%,治疗第9个月末的血清转换者占转换者总数的90.32%;ALT恢复正常率为67.61%,反跳率为26.98%。综合疗效评价:完全应答9.43%,部分应答83.33%,无应答7.23%。治疗前血清ALT不同水平组间 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前9个月的拉米夫定治疗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后期;机体免疫状况对拉米夫定治疗疗效有较大影响,治疗前ALT水平是预测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观察其对慢性乙肝病人HBV复制和变异的影响。方法:(1)用一种以拉米夫定为基础的拉米夫定+干扰素α-2β+黄芪注射液+“三联叠加疗法”,对慢性乙肝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与单独应用拉米夫定的抗HBV效果进行比较;(2)疗效观测指标:①ALT复常率;②HBV-NDA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③血清HBV-DNA浓度;④HBV-DNA的YMDD变异率和前C区BCP变异率。结果:(1)三联叠加药组ALT复常率在治疗后第4、12及48周显著高于拉米夫定单药组(P<0.05),特别在治疗第36周,单药组ALT复常率为63.38%,而叠加组达84.21%;(2)两组的HBV-DNA阴转率在第12、36及48周有显著差异(P<0.05),HBeAg阴转率在36、48周亦有显著差异(P<0.05),而抗HBe阳转率仅在第48周出现差异(P<0.05);(3)治疗后第4周,两组患者的血清HBV-DNA浓度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治疗12周时叠加组HBV-DNA滴度下降较对照组显著,至36.48周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4)治疗后12周,叠加组出现前C区BCP变异,疗后24、36和48周,两组均出现YMDD和前C区变异。但48周时,单药组YMDD变异率明显增加,前C区变异率降低,而叠加组YMDD变异略有增加,前C区变异无变化。结论:与拉米规定单独用药比较,三联叠加疗法可增加慢性乙肝患者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移率,进一步降低血清HBV-DNA浓度和减少YMDD变异,故其抗HBV疗效优于拉米夫定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5.
肝癌患者HBV血清学标志和HBV-DNA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树林  邹菊贤 《医学争鸣》2002,23(3):258-260
目的 为了探讨肝癌患血清中HBV标志物与HBV-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同时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和HBV-DNA。结果 在427例肝癌患的血清中,HBV-M(+)为74.0%,HBV-DNA(+)为44.0%,与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与复制仍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干拢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拉米夫定及拉米夫定联合干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设立空白对照。结果发现单用拉米夫定HBeAg转阴率为26.5%,HBV-DNA转阴率为91.2%;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HBeAg转阴率为34.3%,HBV-DNA转阴率为96.7%。两治疗组HBeAg和HBV-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HBeAg转阴率(34.3%)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26.5%),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2例HBV-DNA在治疗中阴转,随后又跳复阳均发生在单用拉米夫定组,提示联合用药能减少HBV-DNA反跳或YMDD变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标志物及乙肝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血清斑点杂交、PCR和PCR产物斑点杂交方法对100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及抗-HBc阳性的老年慢性乙肝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66.67%、96.67%、100%;在HBsAg、抗-HBc及抗-HBe阳性患者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27.78%、46.30%、51.85%;在抗-HBs、抗-HBc或抗-HBe阳性患者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0%、12.50%、18.75%。结论:在HBsAg、HBeAg同时阳性时,HBV复制最为活跃;在HBsAg、抗-HBc、抗-HBe同时阳性时,HBV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抗-HBs并伴有其它抗体阳性时HBV仍有复制。用杂交方法来判断PCR产物的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8.
廖霄玲 《华夏医学》2003,16(1):46-47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6月我院用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肝的患者进行统计,并对其阴转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阴转率HBV-DNA为59.1%;HBe-Ag为54.5%;HBs-Ag为4.5%,结论:干扰素(α-1b)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和直接抗病毒作用。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阴转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9.
拉米夫定治疗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身前后对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疗效。免疫学状态(HBeAg血清转换)、HBV DNA水平及YMDD耐药株(YIDD/YVDD)的影响。方法;观察50例乙肝病人口服拉米夫定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24周,36周,48周的肝功能(ALT)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含量和YMDD耐药变异株。结果:治疗前50例病人中有3例抗-HBe阳性,47例HBeAg阳性。治疗后12-24周有9例(19%,9/47)HBeAg转阴,其中3例出现抗-HBe,有1例HBeAg和HBsAg先后消失,治疗前病人血清YMDD变异检测结果为YMDD4例,YVDD22例,YMDD+YVDD11例,其他尚不明确,在治疗后36-48周时,14例(14/50,28%)出现反跳,HBV DNA升高超过两个数量级,其中只有3例伴ALT升高但未超过治疗前的基线值,并在36周时由YMDD变异为YIDD,结论:拉米夫定用药9-12个月后28%出现HBV DNA升高,但不伴严重的临床改变,治疗前野生型YMDD仅是少数,而YVDD占多数,个别IDD诉出现常伴ALT的和HBV DNA的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简便易行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基因(P基因)上YMDD变异株的方法,评价运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对此变异的影响,方法:采用套式/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对108例治疗前HBV DNA(PCR)阳性正在拉米夫定治疗中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YMDD变异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运用上述技术能有效区分HBV YMDD野生株和变异株,上述108例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HBV DNA阴转者63例(58.3%),HBV YMDD野生株和变异株分别为23例(21.3%)和22例(20.4%),结论:建立的套式/错配PCR-RFLP分析技术可用于HBV YMDD变异株的临床监测,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导致部分患者的HBV多聚酶基因上YMDD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IQ—PCR)检测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采用FO—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637例患者血清中的HBV—DNA拷贝数和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HBV—DNA在“大三阳”组(HBsAg+HBeAg+抗HBc+和HBsAg+HBeAg+)和“小三阳”组(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LHBc+)可检出,在“单纯抗体阳性”组(抗HBs+抗HBe+抗HBc+、抗HBs+抗HBc+、抗HBs+抗HBe+、抗HBs+、抗HBe+抗HBc+及抗HBc+)未捡出。“大三阳”组患者血清中HBV—DNA检出率为92.13%。且82.68%的患者HBV—DNA拷贝数在105copies/ml以上;“小三阳”组患者血清中HBV—DNA检出率为44.39%,HBV—DNA拷贝数分布范围广。结论HBeAg的存在可间接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态,而HBV—DNA的检测更客观地反映了HBV复制的程度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2.
拉米夫定配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宫内感染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  曾义岚  胡蓉 《四川医学》2002,23(12):1295-1296
目的 观察前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孕期应用HBIG能否进一步降低宫内感染。方法 对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的育龄期准备妊娠的妇女,予以拉米夫定100mg/d,连续口服3个月,停药3个月后妊娠成功者在孕中、晚期予以HBIG肌注;设立未服用拉米夫定,仅在孕中、晚期股注HBIG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股静脉血HBVM。结果 观察组孕中期HBI-DNA滴度都有下降,但下降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股静脉血中仅有7例抗HBe( )、抗HBc( ),而对照组有1例新生儿HBsAg(+)、HBeAg( )、HBV-DNA(-),有12例(60%)新生儿抗HBc( )、抗HBe( )。结论 拉米夫定配合HBIG可降低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各型乙型肝炎(乙肝)中HBV-DNA的含量与HBs特异性免疫复合物(HBs-IC)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共检测172例血清标本。用定量PCR测HBV-DNA及ELISA法测HBs-IC。结果:(1)、各型乙肝患HBs-IC阳性率和含量都明显升高,但HBV-DNA阳性组的乙肝患升高更为显;HBs-IC与HBV-DNA的测定结果无明显相关;(2)、HBV-DNA阳性率在不同肝病有所不同;在HBV-DNA阳性组中,DNA复制量在各病型无明显差异;(3)、HBs-IC检出率在无症状携带最低(59%);慢性乙肝轻度、中度和原发性肝癌检出率中等(60%、75%及80%);慢性乙肝重度,乙肝后肝硬化及急性乙肝检出率最高,均为100%。结论:在免疫应答功能正常的机体中,HBV-DNA的扩增常伴有HBs-IC的升高。推测:HBs-IC产生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对HBV-DNA的复制及清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随机开放性应用苦参素(600mg/d)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69例,疗程3个月。疗效评价包括症状,肝功能和HBV复制指标。结果 苦参素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对慢性乙肝病人HBV—DNA及HBeAg的阴转率为48.33%和31.67%。结论 苦参素可改善慢性乙肝病人的症状及肝功能,且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应用过程中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对干扰素无应答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治疗3个月无反应,经停药半年后改用拉米夫定100mg/d,连用1年。观察治疗前后ALT和HBV-m水平的变化。全部病例HBsAg,HBeAg和HBV DNA均为阳性,其中治疗组36例ALT>100U/L,对照组20例ALT≤100U/L。结果 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两年最终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6%和75%,ALT复常率分别为75%和60%,抗HBe转阳率为33%和15%,HBeAg(ELISA法)阴转率为67%和35%,而应用IMX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HBeAg阴转速率比常规ELISA法阴转率更加显著。结论 对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改用拉米夫定治疗仍有较满意疗效,表明拉米夫定可抑制HBV复制,ALT复常,安全和耐受性良好,显示应用MEIA法测定HBeAg可作为抗HBV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与HbsAg,抗msAg,HbeAg,抗HbeAg和抗HBc检测以及肝穿免疫组化HbsAg和HbcAg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方法临床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173例,经ELISA测定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后,采用HBV DNA PCR分子杂交定量检测技术,测定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肝穿免疫组化HbsAg和HbcAg测定。结果 173例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定量结果,阳性率为83.24%。其中:(1)HbsAg(+),HbeAg(+),抗HbcAs(+)患者78例,HBV DNA定量检1测结果〉10E4拷贝/L 76例,总阳性率97.44%。(2)HbsAg(+),抗HbeAg(+)和抗Hbc(+)27例,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10E4拷贝/L 16例,总阳性率59.25%。(3)HbsAg(+),抗Hbc(+)16例,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10E4拷贝/L 8例,总阳性率50.0%。(4)HbsAg(-),其他均阳性10例,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总阳性率100%。(5)HbsAg(+),抗Hbs(+),和抗HBc(+)26例,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10E4拷贝/L 22例,总阳性率84.62%。(6)抗Hbs(+),其余均阴性11例,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10E4拷贝/L 7例,总阳性率63.64%。(7)其他5例。其中共20例患者进行了肝穿免疫组化HbsAg和HbcAs检测,结果阳性率为90%,与HBV DNA定量结果吻合率90%。结论乙肝患者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可以直观的反应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可以作为慢性乙肝患者发病情况和治疗效果观察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观察拉米夫定(3CT)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用拉米夫定(3CT)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同时设对照组50例。结果治疗组HBeAg转阴率为18%,HBV-DNA转阴率为78%,抗-HBe阳为42%,而对照组分别为6%、10%、1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此外治疗组ALT下降幅度及复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3CT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9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78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苦参素治疗(治疗组)92例,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86例,疗程4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ALT、AST、HBV-DNA水平,ALT、AST复常率,HBeAg及HBV-DNA24周、48周阴转率。结果:治疗后两组ALT、AST、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LT、AST、HBV-DNA下降更为明显(P〈0.05),ALT、AST复常率显著升高(P均〈0.05),HBeAg和HBV—DNA24周、48周阴转率也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0例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单一治疗组(拉米夫定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联合胸腺α1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4周检测患者的HBV DNA水平、ALT值和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比较不同基线HBV DNA患者经单一治疗和联合治疗后HBV DNA下降值,HBV DNA〈10^4拷贝/ml患者的比例和HBV DNA低于检测值(HBV DNA〈10^3)的比率,比较血清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结果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分别为40.0%(16/40)和82.5%(33/40),HBeAg阴转率分别为27.5%(11/40)和72.5%(29/40),HBeAg/抗-HBe转换率分别为25.0%(10/40)和35.0%(14/40),ALT复常率分别为62.5%(25/40)和77.5%(31/40)。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α1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近期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值率、HBeAg阴转率与单用拉美夫定治疗比较疗效明显提高。ALT复常率、HBeAg/抗-HBe转换率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用药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比较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背景:恩替卡韦是一种强效选择性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具有显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在该项Ⅲ期双盲临床试验中,作将715例以前未用过核苷类似物且HBV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随机分组,分别给予恩替卡韦0.5mg,1次/d,或拉米夫定100mg,1次/d,至少治疗52周。主要疗效终点为治疗48周时组织学改善(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至少减少2分,无纤维化出现);次要终点包括血清HBV—DNA水平降低、HBeAg消失和血清转换,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恢复正常。结果:48周后,恩替卡韦组314例患中有226例(72%)组织学获得改善,拉米夫定组314例患中有195例(62%)组织学改善(P=0.009)。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清HBV—DNA,恩替卡韦组中HBV—DNA降至不可测水平的患明显多于拉米夫定组(67%vs36%;P〈0.001),ALT水平降至正常也多于拉米夫定组(68%vs60%;P=0.02)。48周时血清HBV—DNA与基线期相比的平均下降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