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压测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压测脉法 ,是在“血压与举、按、寻三部脉法关系初探”一文 (《辽宁中医杂志》1993年 6期 )的基础上 ,不断总结和完善而成的。血压测脉和三指寸口诊脉法之间有较强的参照性 ,尤其是以血压测脉 ,其结果是用数字表示的 ,按照数字的高低判断脉位 ,病位和病情的程度。对指导临床辨证 ,处方用药和观察病情的消长较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孙大志  秦志丰 《中医杂志》2003,44(2):155-156
“知常达变”在望、闻、问、切中显得尤为重要。正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云:“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现以紧脉为例加以探讨。紧脉,脉数而弦急,其象来时劲急,按之长,左右弹指。举之若牵绳转索之状。主寒证,痛证。李时珍日:“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又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云:“胁下  相似文献   

3.
牢脉详解     
古代各医家和现代医家对牢脉的认识不尽相同,笔者参考古代文献和个人体会认为牢脉极沉而坚实,举寻不可得,左右推寻动而不移是其诊断的关键.牢脉是实邪深入在里,里实表虚,虚实并见,寒气外束,寒热错杂之象,主内积、气结、血瘀等症.  相似文献   

4.
血压与举按寻三部脉法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血压与举(浮)、按(中)、寻(沉)三部脉法有着内在关系,笔者临床实践证明,收缩压相当于沉取脉;舒张压相当于浮取脉;脉压差相当于中取脉。按照上述血压与浮、中、沉三部脉法相对应的原则,用测量血压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浮、中、沉三部脉象,从而使浮、中、沉三部定位脉象有了量化的标准。临床中  相似文献   

5.
濡脉     
濡脉属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濡脉由浮、细、无力、软的特征要素组成。濡脉的客观形象描述较多,比喻有“如帛衣在水中”“如以指按水中绵”“如按漂绵”“如绵絮之浮水中”“如水上之浮帛”“如水上浮沤”“如絮浮水面”“如晴丝”“如水浮绵”等。濡脉脉形描述性语言有“水面浮绵力不禁”“应手散细,如棉絮之浮水中,轻手乍来,重手即去”“指下寻之似有,再再还来,按之依前却去”“怏怏不前”“随手而没”“微弱不振”等,可供理解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智能脉诊技术探讨健康人寸口脉与天地四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基于智能脉诊技术——动态标准化的脉诊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对健康人双手的寸、关、尺6部脉进行连续2年的脉学观察。结果 193个脉图参数中有63个脉图参数与天地参数呈现出相关性,包含左寸脉7个参数、左关脉15个参数、左尺脉13个参数、右寸脉9个参数、右关脉15个参数、右尺脉4个参数。结论 脉图多个参数数据,可以为中医学“人应天地四时”的理论提供客观证据支持,为“四时脉”的客观存在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7.
举按寻诊脉定病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举、按、寻三部诊脉法,是在气口部采取浮、中、沉候脉的方法。前人以往总结出浮取候上焦之气,中取候中焦之气,沉取候下焦之气。并指出左侧气口按浮、中、沉三部,依次候心、肝、肾三脏之气;右侧气口按浮、中、沉三部,依次候肺、脾、命门三脏之气。在定病位的基础上,配合定性脉象,便可作出脉诊诊断。前人对诊脉定病位比较重视,今人用诊  相似文献   

8.
寸口三部脉诊是中医传统的脉诊方法。医者通过手指的施压,在寸关尺三部进行"举按寻"的脉诊过程,从而获取需要的脉象信息。以往的脉诊客观化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的关部脉象,而三部脉诊客观化研究尚处在起始阶段,还没有成熟统一的硬件及软件解决方案。寸关尺三部与脏腑有对应关系,获取三部脉象信息是脉诊客观化重要环节。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研究者们已研发出几种三部脉象获取装置,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一临床使用的压脉带、湿化瓶集中清洗消毒后进行效果观察、分析,说明实施集中清洗消毒能规范压脉带、湿化瓶的临床使用,可节省一定的卫生资源,并保证临床使用的压脉带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湿化瓶24小时必须更换,切断因这两种物品为传播我体的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方法:将临床科室使用的压脉带、湿化瓶集中在供应室清洗消毒,由供应室护理人员严格按流程进行清洗消毒,并负责下收下送,现将实施前后一年的使用情况,人力物力成本和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集中清洗消毒压脉带、湿化瓶对节约护理人力物力资源,把护理工时还给病人,可有效地降低因压脉带、湿化瓶引起的院内感染,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可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脉痹     
<正> 马某,女,21岁,工人,1980年8月22日初诊。左臂无脉伴发凉、麻木和疼痛2月余。查:神疲、面色萎黄、形寒,虽值酷暑,仍着长衣(入夜加被)。舌淡稍胖、苔薄白而滑润,右手寸口脉沉迟细弱,左臂寸口及反关、斜飞、尺泽、云门等脉位,举按寻三取皆无脉应指,左手尺脉部皮温及左手握力均低于右侧。血压:右臂11.97/7.32kPa(90/55mmHg),左臂0.左下肢为23.28/12.64kPa(160/95mmHg)。胸部X线透视、化验、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异常。病属阴盛阳虚、寒湿滞脉之证。治宜温阳散寒、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中的“侠脊之脉”的病变部位,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浮脉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脉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脉象 ,一般浮脉多主表证 ,亦主里虚。但就目前临床所见的浮脉来看 ,属于表证者较少 ,可能与一般的表证患者因病情较轻不来就诊有关。而属于里证者居多 ,应予注意。现就浮脉的形态及所主疾病论述于下。1 浮脉的形态关于浮脉的形态 ,历代医家做过许多论述 ,其中以《脉经》所论最为准确 ,即 :“举之有余 ,按之不足”。这一论述比较详细地说明了浮脉的形态。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也做过许多描述 ,但大多是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而没有提出相反的意见。如《濒湖脉学》“浮脉唯从肉上行”亦是指脉象表浅而言。《医灯续》“…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复杂性科学理论的脉诊研究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脉诊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复杂的巨系统,笔者在复杂性科学理论指导下,引进“复杂一简单一复杂”的理念,对中医脉诊信息数字化后按“位、数、形、势”4种特征属性进行多维的提取、降阶分析与升维升阶整合。按此机理进行新型脉诊仪的研制,实现脉诊数字化、可视化。  相似文献   

14.
一、四时平脉产生的机理《素问·咏要精微论》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蜇虫周密,君子居室。”这里的“春日浮”是指气血外浮引起昧象变化的一种机理,不能理解为春咏即是浮脉,这是因为春季阳气生发,气血亦浮动于体表之故。夏日天气炎热,气血更趋于表,故咏在皮肤上一触即得,气血涌盛,则举之有余,故日“夏日在肤”、按之“有余”。秋日天气转凉,气血逐渐内收,故用“下肤”而形容之。冬日气候寒冷,气血在里,脉需重按至骨始得,故曰“冬日在骨”。可见,本段原文所阐述的主要是指气血随四时气候变化而浮沉所引起  相似文献   

15.
“脉”在经脉理论的早期阶段是指“血脉”,即血管。“刺脉”是古典针灸中的经典刺法,“诊脉、刺脉”曾经是毫针疗法的核心,只是在传承中使用逐渐减少。笔者结合现代解剖,改良操作方法,将其整合为“结构针灸刺脉术”,用于治疗临床多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介绍其挖掘、整理、改进这项技术的过程,以及部分临床应用,从交感神经角度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并附临床病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胞脉是从心发出,下行分布于子宫的一条杂脉,有人认为胞脉是迄今未曾被后人归纳在经络系统中的11条络脉之一,其他10条分别为“胞络”、“散脉”、“会阴脉”、“衡络”、“解脉”、“会厌脉”、“昌阳脉”、“飞阳脉”、“肉里脉”以及“同阴脉”,这些经脉同称为“杂脉”、“杂络”[1]。胞脉既有名称、循行分布以及所属脏器,又有相应病候,在经络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的意义。《素问·评热病论》篇中最早指出了胞脉的循行和病理表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  相似文献   

17.
脉诊浮、沉、虚、实的客观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傅骢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603-605,581,582
对具有浮、沉、虚、实等脉象的受试者,测定其在一系列取脉压力下的寸口桡动脉压力脉搏图,并绘制成取脉压力-主波幅关系曲线。发现这四种脉的该曲线特点完全与各自的中医判定标准相符合,故可将该曲线用来作为判别浮、沉、虚、实等四种脉象的客观指标。并对测定脉搏图时的浮、中、沉取标准提出初步建议如下:5~10kPa 为浮取,20~25kPa 为沉取,而以15kPa 左右为中取。  相似文献   

18.
弦脉属于阳中之阴,其形应于指下端直较长,如按弓弦,或如寻长杆末端.在脏为肝,在经为少阳,病位为半表半里,主病为寒、痛、痰、疟、肝郁气滞、痉证、痫证等.  相似文献   

19.
单部脉数的论述首见于《脉经》,此后众多医籍亦有论述。在寸口脉诊中,寸、关、尺三部脉率应为一致,为何会出现“单部脉数”的脉象?对此鲜有医家进行探讨。故本文从“脉势”与“病机”两个角度进行探微。从“脉势”理解,认为“至数”与“脉势”均是构成数脉脉象的基本要素,而“脉势”是判断单部脉数的决定因素;从“病机”理解,认为单部脉数之脉象揭示了疾病的病位病机,是为了更好地辨证论治。然而在临床中察觉到单部脉数时,应脉、症相结合判断病位病机,做到“当随其部而察其证”。  相似文献   

20.
紧脉     
紧脉是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紧脉的脉形是在弦而有力的基础上,再加上某些因素,使脉管产生紧束有力的感觉。紧脉紧张度高的客观形象有“如转索无常哆誓数如切绳状”““如按绳缴指”“如纫单线”“形如索绷”“如切绳而转动”“若牵绳转索之状”“形似线索”“左右弹人”“切绳极似”等。紧脉有脉形多以“索”绳“线”来形容,只是程度的不同,这些形容对于理解和掌握脉形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