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炎症介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是其主要的降解酶,二者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宜娟  王丽娟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9):1097-1098,1101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磷脂,能够活化血小板和其他炎症因子,在变态反应及呼吸、消化等系统的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能够水解PAF和相关的氧化磷脂并使之失活,从而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本文对PAF-AH的结构特性以及对相关疾病的未来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本文对PAF在哮喘、急性胰腺炎、脑缺血性损伤等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近年来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本文对PAF在哮喘、急性胰腺炎、脑缺血性损伤等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近年来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闻颖  王岩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3):155-157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血小板活化与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1999~2002年我院确诊的129例HFRS患者采静脉血,应用生物活性法检测PAF、双抗体夹心固相ELISA法检测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抗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其动态变化。结果HFRS患者血中PAF、vWF、GMP-140均明显升高,且PAF水平与疾病严重性相关,PAF与vWF、GMP-140水平呈正相关。结论PAF参与了出血热血小板活化与内皮损伤的发病机制,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常亚丽  郭农建 《医学综述》2007,13(21):1612-1614
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一种内源性脂类介质,在血栓形成、急性炎症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因子作为最强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一种很强的炎性因子,在参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活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可以拮抗特异性受体,抑制其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活化作用。研究表明,血小板活化因子参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多种细胞因子、化学介质参与其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同配体-受体系统介导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重要的脂质介质,具有广泛的病理生理作用.自从60年代发现PAF以来,它的生理病理作用以及与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其在肾脏损害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发病率不断增高,已经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转移是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而肿瘤血管的形成是肿瘤发展、肿瘤转移首要条件.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1-烷-2-乙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质递质,1972年由Battlor等人发现[1].最初被认为与血小板的聚集和分泌有关,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过程不依赖于腺苷二磷酸(ADP)或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产物血栓素A2(TXA2)[2].后来有研究发现PAF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有关系.如银屑病、胃肠溃疡、休克、肝硬化、艾滋病、急性胰腺炎、心血管与肾脏疾病、部分肿瘤等密切相关[3].所以, PAF的研究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对PAF在乳腺癌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槲寄生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拮抗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槲寄生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拮抗作用。方法:应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以槲寄生的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分别给兔灌胃。观察灌胃前,灌胃后4h和8h各提取物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槲寄生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槲寄生水提取物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均有拮抗PA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磷脂酶与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关系. 方法 5%牛磺胆酸钠经胰胆管逆行推注复制SAP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磷脂酶A2活性抑制剂甘草酸干预治疗.测定各组血小板活化因子和磷脂酶 A2 (phospholipase A2, PLA2) 水平.结果 模型组和治疗组血清PLA2活化水平和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3.70± 8.06U、97.30±6.88U、 53.50±5.32U,P<0.01;378.00±42.64、310.00±17.00、252.00±30.39 P<0.01),模型组血清PLA2活化水平和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均高于治疗组( P<0.05).经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模型组血清PAF水平与血清PLA2活化水平成直线正相关.结论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PAF的产生可能受PLA2活化水平影响.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活化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标志物P-选择素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探讨血小板活化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ELISA法检测62例AP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PAF水平,以放射免疫法法检测受试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结果:AP患者血清PA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与M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在AP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肾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希艳  刘惠 《医学综述》2004,10(2):109-111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1972年由Benveniste等在IgE诱导的家兔嗜碱性粒细胞中发现的一种脂质,具有许多生理和病理作用。PAF作用于多种细胞,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和血小板功能的关系上,近年来随着对PAF的深入研究,还发现它和炎症、过敏、抑制物排斥等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在细胞免疫调节中起着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质递质,1972年由Bemreniste等发现.最初被认为与血小板的聚集和分泌有关,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过程不依赖于腺苷二磷酸(ADP)或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产物TXA2,被认为是诱导血小板聚集的第三条途径,但进一步研究表明,PAF特殊的受体与G蛋白耦联发生作用,PAF受体还与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有关,发挥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功能[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芦丁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受体结合的拮抗作用。方法 以放射配基结合试验观察[3H]PAF与家兔血小板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作用;体外以分光光度法测定PAF介导血小板黏附的强度;以Fura- 2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PAF介导的兔多形核白细胞(PMNs)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结果 芦丁可浓度依赖地抑制1、2、4 nm ol/L [3H]PAF与血小板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其IC50 分别为7.3、8.7、17.2 mm ol/L ;芦丁可明显抑制PAF介导的血小板黏附,IC50 为1.5 1mm ol/L;芦丁浓度为6 8.2~5 4 6 μm ol/L 时可浓度依赖地抑制PAF介导的PMNs内游离钙浓度的升高。结论 芦丁具有抗PAF作用,为一种新的PAF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15.
哮喘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哮喘是一个复杂的气道感染过程哮喘的发生不但与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有关,也与微血管漏出、血浆蛋白渗出、水肿、气道反应性增高和上皮细胞损害有关。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参与了哮喘发作,近来认为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复习文献就PAF在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高生理活性的磷脂介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参与体内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近年来发现,PAF系统参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功能和皮肤炎性反应,与许多皮肤炎症有密切联系。同时人体角质形成细胞能够表达功能性的PAF受体,并参与诱导表皮细胞因子网络,与其他炎性介质相互作用,对皮肤炎症的发生起协同放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用SRI63-441和BN52021两种结构不同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研究其对整体大鼠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HPV)的影响及对PAF舒血管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两种PAF受体拮抗剂均可抑制由PAF诱导的舒血管反应,并增加基础状态下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但对HPV无明显影响。提示PAF的舒血管反应通过受体起作用,内源性PAF在维持肺动脉低张状态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而在HPV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常见临床疾病 ,发病机制及其复杂。近年来 ,国内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了研究 ,包括临床分型、多系统损害、影像诊断、酶学以及动物疾病模型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 ,发现许多细胞因子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有关。1 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在各种致炎因子刺激下合成的一种磷脂类化合物 ,是一种炎症介质 ,其分子结构为 1 -烷基 - 2 -乙酰基 -Sn -甘油 - 3-磷脂胆碱 ,分子量为 1 1 0 0Kda,于 1 972年由Benven ste等首先报道。PAF主要来源于血…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与炎症及过敏有关的脂类介质。应用PAF受体结合实验检测近20种自中草药海风藤、山蒟、樟叶胡椒、石南藤分离的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其中14种为新结构。总结了波谱鉴定的一些规律。首次证明双环辛烷类、8,O,4’、8,3’三种新木脂素的结构骨架有PAF受体拮抗活性,第一类具强活性。并探讨了立体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IgA肾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的变化,探讨PAF及PAF-AH与IgA肾病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IgA肾病患者60例设为实验组,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PAF及PAF-AH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两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D-二聚体、24 h尿蛋白、血肌酐水平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PAF及PAF-AH与各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外周血PA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AF-AH水平不同程度下降,PAF与PAF-AH水平成负(r=-0.568)相关,与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肌酐、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PAF水平明显升高,PAF-AH下降,提示PAF、PAF-AH与IgA肾病的进展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