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梅是常用的收敛药,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其炮制品有净乌梅、乌梅肉、醋乌梅、乌梅炭。《中国药典》1985年版规定用量为6~12克,当代许多中药书籍所载的也是这个剂量。根据中医用药的传统习惯,乌梅历代都是去核使用的,如《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用之当去核,微熬之。”《得备本草》:“去核煅炭,敷疮蚀恶肉主效。”《本草  相似文献   

2.
对乌梅炮制方法和目的的历史沿革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乌梅在炮制上应多指标、多学科予以研究,以便科学地继承其精华和改进其工艺,使乌梅的炮制质量标准统一。  相似文献   

3.
乌梅历代炮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乌梅炮制方法和目的历史沿革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乌梅在炮制上应多指标,多学科予以研究,以便科学地继承其精华和改进其工艺,使乌梅和炮制质量标准统一。  相似文献   

4.
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乌梅具有以下特点。1)用量范围为5~80 g,其中常用剂量为10~30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治疗息肉(直肠、鼻、声带、宫颈等部位),用量多为5~10 g;治疗泄泻、溃疡性结肠炎、小儿脾胃失调等病,用量多为10~30 g;治疗2型糖尿病,用量多为15~2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敛肺止咳配伍五味子、半夏、橘红,苦酸制甜治疗糖尿病配伍黄连,治疗各种增生、息肉配伍僵蚕、象牙屑、鳖甲等。乌梅丸苦酸并进、寒热并用,用治寒热错杂诸证。  相似文献   

5.
乌梅为一传统的收敛固涩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由蔷薇科植物梅Prunusmume(Sieb .)Sieb .etZucc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经熏制或烘制等方法加工而成。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等功效 ,常用于肺虚久咳、虚热消渴、久痢滑肠、尿血、便血、崩漏、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胆囊炎 ,外治疮疡久不收口、鸡眼、牛皮癣等[1 ] 。其炮制方法历代文献记载纷繁 ,多散见于医方本草中 ,而演变至今只沿用乌梅、乌梅肉、醋乌梅、乌梅炭等炮制品。对乌梅进行炮制文献整理研究 ,以探讨乌梅传统炮制的历史沿革、发展轨迹、特点和炮制的原始意图、适用范…  相似文献   

6.
山豆根为临床上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物,被誉为“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但临床上用此药时经常有呕吐、胸闷、心悸、腹泻等中毒现象发生,其中以呕吐、胸闷最为常见。临床上医生处方,山豆报用量在10~15克的不在少数,且大多有上述中毒现象出现。我曾以玄麦甘桔汤加山豆根5克治疗一咽喉肿痛的患者,处方二剂。患者服第一剂时,即出现呕吐、胸闷等中毒现象。服第二剂时,患者将家中常备的藿  相似文献   

7.
柴胡用量小议广东省罗定市中医院(527200)陈敏时柴胡性微寒,味苦微辛,功用有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笔者在临床使用中,根据要求其发挥哪方面的作用的不同,用量有所不同,以充分发挥其药理作用,同时防止药过病所,达到治疗目的。现对柴胡用量小议...  相似文献   

8.
世有“辛不过钱”之说,考此说始见于宋代陈承,他说:“细辛……若单用来,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痞塞不通而死。”后世医家大多承袭其说而不敢逾越这个界限。但亦有不少有识之士持有异议,如陈修园就认为:“宋元祐陈承,谓细辛单用来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用。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学者不善详察而遵信之,伊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近  相似文献   

9.
柴胡用量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时 《江苏中医》1996,17(2):37-37
  相似文献   

10.
苏峰 《新疆中医药》2002,20(6):51-52
苍术为菊科植物苍术或北苍术的根茎.性味辛、苦、温,功能健脾、燥湿、散郁、辟秽.主治寒湿、吐泻、心腹胀痛、雀目夜盲、水肿胀满、风寒湿痹、湿痰留饮等.成份含挥发油、主要为苍术醇、苍术酮.  相似文献   

11.
半夏以白研炮制,沿谬已久。临床名家痛责其弊,屡见典籍。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相制太过,毫无辛味,转多研味,令人呕吐,以之利湿痰犹可,若以止呕吐及吐血、翩血,殊为非宜。张氏用之必用微温之水淘洗数次,然后加量用之。《本草经读》谓白矾煮之乃制法相沿之陋。而近代实验研究证明:半夏有毒成份难溶于水,经久加热可以破坏,不能单纯被姜计所破坏,而能被白矾所消除。因此,炮制半夏恣用白研(每100kg半夏用白研20kg或1}skgD)几成千古铁案,不容疑异,习俗移人,可为洁叹!究其错谬之因,大致如下。其一,不明中医用药妙…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炼石补天非人所能及,凭药活人是术以为然”。药之功效,重在炮制。中药历史悠久,炮制方法繁多,炮制药物,如同培养精兵良将,用之得当,效则昭著,故有用药如用兵之说。1 中药炮制合法,药效方能神速 炮制药物,必知炮制之法,各有所宜。如用酒炒则升提,姜炒则温散,用盐炒可入肾而软坚,用  相似文献   

13.
<正> 加热炮制是中药炮制的基本技术之一,作用广泛。通过系统查阅历代本草及现代研究资料,笔者对加热炮制的方法演变、原始意图、现代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加热炮制的方法演变加热炮制,早期多是利用直火加热和简单的蒸煮等方法。如《内经》中有头发“烧灰”,《神农木经》中有“炼,烧、熬、蒸”等记载。后世因不易控制温度,不易观察炮制的程度,又创造了多种介质加热的方法。如《金匮玉函经》中始有乌梅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现代医学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发展中医药事业日趋淡漠,已到了中医后继乏人、中药后继无人的边缘,临床疗效也有下降之趋势。下降原因何在?目前,中药材的炮制不规范是下降原因之一。因为,中药的功效实际上是中药饮片的功效,炮制得当可直接影响中医的临床疗效。为此,本人就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对中草药炮制的认识和体会与同道们共同探讨。现代研究表明,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有的生物活性成份,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受水、辅料、温度或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成份理化性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如物理性…  相似文献   

15.
<正> 乌梅,《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中原名梅实,称其能“主肢体痛”。近年来各家中药学对此一功效弃而不载,遂以“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称著,笔者从实践中认识到,《本经》所载乌梅主肢体痛之功效,确系前人宝贵经验,不容忽视。我方民间有一治疗产后肢体疼痛验方,由乌梅24g,红花15g,益母苹15g,葱胡(为  相似文献   

16.
关于乌梅炮制历史的沿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药乌梅的炮制历史沿革及不同炮制品的临床运用等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据统计,乌梅的各种炮制方法散见于40多部历代文献中,归纳起来主要有:醋制、蜜制、炒焙盐制、煅炭、蒸等。通过对乌梅的研讨,为今后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观仲景方在汤剂用法之中,皆不厌其详地阐明原方数味,以水数升,煮取数升,服用数升,其中颇寓深刻之科学原理。以桂枝汤为例,医者公认桂枝与芍药之比须是1:1,反之则不是桂枝汤,如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一般忽略了此时溶剂之七升,煮取溶液之三升这个7:3的常数。在药量不变的情况下,正是7:3这个常数决定了桂枝汤的药液浓度。再如三承气汤,一般把此三方作为药物用量增减变化之典范,但三方之溶剂与煎取溶液之比都被忽视。考三方中大黄均为四两,但用水和煎取液之比却迥然不同:大承气汤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峻下热结;小承气汤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轻下热结;调胃承气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缓下热结。现代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18.
细辛具温经散寒,止痛化饮等功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就其用量,历来有“细辛不过钱”之说,但确切用量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细辛过量可抑制呼吸中枢,甚至可致呼吸麻痹。历代虽有“细辛不过钱”之说,但《伤寒杂病论》中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等方中,均用至2~3两;宋·陈承的《本草别说》曰“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  相似文献   

19.
20.
马钱子炮制目的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马钱子为马钱子科植物马钱的成熟种子,有大毒,一般需经砂烫、油炸、甘草水泡等炮制过程来降低毒性,便于粉碎和制剂。关于马钱子炮制去毒的原理,通常认为马钱子毒性大小与士的宁含量有关,通过加热处理减少士的宁的含量以降低其毒性。由于马钱子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又是士的宁,故有人建议按药典规定用量不加炮制,相应减少用量或生品粉碎后稀释使用。在教学中也常会遇到这类疑问。马钱子含总生物碱1.5~5%,其中主要是士的宁,约占总碱的35~50%,其次为马钱子碱,含量与士的宁大致相等;还有少量可鲁勃林,16-羟基可鲁勃林,伪番木鳖碱,番木鳖次碱等。马钱子碱的作用与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