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治 《河北医学》2007,13(10):1203-1204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用12导同步心电图记录,测定90例房性心律失常的Pmax和Pd,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Pmax和Pd对房性心律失常诊断的相关性。结果:房性心律失常组的Pmax和Pd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当Pmax≥110ms,Pd≥40ms时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Pmax和Pd值是一个可靠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房性心律失常(AR)的相关性.②方法 通过12导联心电图同步测定80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wd),并与6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 房性心律失常组的Pmax和Pw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当Pmax≥110ms,Pwd≥40ms时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④结论 测量P波离散度(Pwd),尤其是将P波离散度(Pwd)与P波最大时限(Pmax)结合观察,对房性心律失常(AR)的预测具有很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4.
P波离散度(P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P波持续时间变异的程度,它反映心房复极的不均匀性[2].即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最短时限(Pmin)的差值(Pd=Pmax-Pmin).最大P波时限常与房内和房间传导阻滞有关.近年来,研究较多是预测房颤价值比较肯定的指标,房内传导时间正向或逆向传导时间均在50 ms左右,当房内或房间传导阻滞时,体表心电图出现最大P波时限增加(≥110 ms)或P波双峰,峰间距离>40 ms.有房内或房间传导阻滞时,激动容易发生折返,并引发房性心律失常,该指标对预测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发生的敏感性高达85%.本文通过分析测量10例房颤组10例房性频发性早搏(含多源性房早伴或不伴房性心动过速)及15例正常人群P波离散度P波最大值,探讨P波离散度与房颤、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含特发性)心房颤动及房性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或多源性房性早搏伴/不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的关系。方法:观察测量3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和30例阵发性房律失常患者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并与34例正常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和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两组患者中多数患者P波离散度≥4ms。  相似文献   

6.
P波离散度 (Pdisp或Pd)是指同步纪录的 12导联心电图中 ,不同导联测定的P波最大时限 (Pmax)与P波最短时限的差值。当Pd >4 0ms时 ,提示心房内存在非均质性电活动。现普遍认为Pd是预测心房颤动或房性心律失常可靠的心电图指标[1- 3 ] 。本文探讨各种不同类型房性心律失常的P波离散度差异及其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全部病例分为 4组 ,Ⅰ组 10例 ,为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指发作持续时间 <1mon ,并自行终止者 )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3岁~ 5 8岁。本组均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心房颤动 ,并均经心…  相似文献   

7.
P波离散度Pdisp或Pd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测定的P波最大时限与P波最短时限的差值。当Pd>40毫秒时,提示心房内存在非均质性电活动。现普遍认为Pd是预测心房颤动或房性心律失常可靠的心电图指标。本文探讨各种不同类型房性心律失常的P波离散度差异及其意义。1临床资料资料选择全部病例分为4组:I组10例,为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是指发作持续时间<1个月,男7例,女3例,年龄23~58岁。本组均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心房颤动,并经心脏电生理、心脏B超、胸部X线片、临床检查排除各种器质性心脏病。Ⅱ组阵发性…  相似文献   

8.
9.
牛开亚  裴艳  林捷  陈义汉  徐文渊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2):744-745,740
目的 探讨心电图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预测特发性房颤(IAF)、继发性房颤(SAF)和房性早搏(APC)的价值。 方法 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28例IAF、37例SAF、17例APC和22例健康对照组的Pmax、Pd值进行比较,并以Pmax≥110ms,Pd≥40ms为阳性指标,评估Pmax和Pd对IAF、SAF和APC的预测价值。 结果 IAF组的Pmax和Pd值为121.80±15.65和50.36±18.55;SAF组为126.41±7.22和50.54±18.85;APC组为110.01±6.2和48.24±22.98,而健康对照组为108.4±1.33和28.00±14.24。IAF组、SAF组和APC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结论Pmax、Pd是预测阵发性房颤和APC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与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于动态心电图检查前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P波时限,计算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根据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情况.分为4组即房早组,房速组。阵发性房颤组.正常组,比较各组病人之间的Pmax、Pd。结果房颤组及房速组与正常组Pmax、Pd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房早组与正常组之间Pmax及P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max、Pd不仅可预测器质性心脏病者的房颤、房速的发生,亦可以预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房颤、房速的发生,其价值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和房性早搏患者的P波离散度(Pd)?左房内径(LAD)和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共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40例(A组),频发房性早搏患者50例(B组),正常对照组50例(C组),分别查窦性心律时的12导联心电图,测量最大P波时限(Pmax)及最小P波时限(Pmin)并计算P波离散度(Pd=Pmax-Pmin),超声心动图测量LAD;并取空腹静脉血用放免法测ANP水平?结果:阵发性房颤及频发房性早搏组的LAD?Pmax?Pd?ANP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延长(P < 0.01);阵发性房颤组与频发房性早搏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 < 0.05);LAD与Pmax?Pd?ANP均呈正相关(r=0.366,r=0.299,r=0.388,P < 0.01),ANP与Pmax?Pd也呈正相关(r=0.330,r=0.215,P < 0.01);而 Pmax与Pd相关性最好(r=0.706,P < 0.01)?结论: LAD?Pmax?Pd?ANP均与房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心房纤颤(AF)的关系。方法81例AF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的AF患者36例为A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AF患者45例为B组,测量其体表心电图的Pwd、P波最大时限(Pmax)并与45例健康对照组(C组)对比分析。以Pmax≥110ms和Pwd≥40ms为阳性标准,评估Pmax、Pwd和Pmax+Pwd对AF的预测价值。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Pmax、Pw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max≥110ms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85.6%,特异性为84.5%,阳性预测值为82.7%;Pwd≥40ms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88.4%,特异性为89.7%,阳性预测值为85.9%:2个指标结合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78.7%,特异性为91.5%,阳性预测值为90.2%。结论体表心电图Pwd是预测房颤的有效指标,而当Pmax与Pwd相结合时预测房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施志雄  覃世坚 《右江医学》2004,32(2):114-115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对老年高血压病并发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 观察 5 0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观察组 )的最大P波时限 (Pmax)、P波离散度 (Pd) ,并与 5 0例老年高血压病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max分别为 12 4.3 1± 10 .11ms和 10 6.12± 8.16ms ,Pd分别为 48.98± 7.81ms和 3 5 .69± 5 .0 6ms ,前者均大于后者 (P <0 .0 1)。在观察组 ,Pmax≥ 110ms时 ,预测敏感性为 76% ,特异性为 77.5 % ;Pd≥ 40ms时 ,预测敏感性为 96% ,特异性为90 %。结论 Pd可能是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敏感心电图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测定8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观察组)的Pmax、P波最短时限(Pmin)和Pd,同时与66例原发性高血压不合并PAF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上述指标对高血压合并PAF发作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Pmax和Pd分别为(120.5±10.0)ms和(47.6±9.0)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1.5±6.5)ms和(28.5±7.5)m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预测PAF的敏感度为84.5%,特异度为72.0%,阳性预测值为82.4%;Pd预测PAF的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86.1%;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为79.3%,特异度为89.0%,阳性预测值为91.7%。结论 Pmax和Pd是预测高血压合并PAF的两个简便可靠的心电图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5.
曾亚琴 《宁夏医学杂志》2002,24(12):719-720
目的 探讨房颤的发生与P波离散度 (Pwaredispersion ,PD)的关系。 方法  10 5例房颤分为两组 ,Ⅰ组为≤ 6 0岁组 4 4例 ;Ⅱ组为 >6 0岁组 6 1例。无房颤的正常对照组 ,Ⅰ组为≤ 6 0岁组 30例 ,Ⅱ组为 >6 0岁组5 0例。 2 4小时Holter检查出房颤 ,在其窦律时 ,采用武汉同仁光电公司的心电工作站 ,ECGLABTM心电综合分析系统 ,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测量出P波的最大时限 (Pmax)和最小时限 (Pmin) ,分别记录最大与最小P波时间参数 ,计算出P波离散度 =Pmax -Pmin。结果 房颤病人≤ 6 0岁组与 >6 0岁组组内Pmax与PD两项分别比较无显著差异 ;无房颤正常对照组≤ 6 0岁组与 >6 0岁组组内Pmax与PD两项分别比较无显著差异 ;房颤组 (Ⅰ、Ⅱ组 )与正常对照组 (Ⅰ、Ⅱ组 )组间比较 ,Pmax与PD两项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房颤的发生与P波离散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及P波离散度(Pdisp)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ICM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服药4周)44例。冠状动脉造影并计算SYNTAX评分,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房性心律失常并计算Pdisp,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快速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结果两组SYNTAX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3±7.7)分比(25.5±8.1)分,P〉0.05];治疗组对房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5%比65.0%,P〈0.05),血清NT-proBNP水平和Pdisp显著下降[(675.5±288.6)ng/L比(876.3±345.8)ng/L,(23±10)ms比(38±15)ms,均P〈0.05],LVEF和FS显著高于对照组[(52.5±12.2)%比(44.3±6.6)%,(37.4±11.3)%比(25.4±5.7)%,均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显著缓解ICM患者房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降低Pdisp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及相关指标对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揭示代谢综合征的促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选取代谢综合征患者86例,对照组102例,均行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描记,分别测量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及P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代谢综合征组Pd明显增高(47.31±12.18 vs 33.08±11.04,P=0.001),但Pmax和Pmin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Pd与体质量指数(BM I,P=0.001)、总胆固醇(TC,P=0.038)、甘油三酯(TG,P=0.001)、载脂蛋白B(Apo B,P=0.027)、收缩压(SBP,P=0.036)及舒张压(DBP,P=0.015)呈正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P=0.001)与Pd存在明显的关联性。结论 BMI是影响Pd大小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代谢综合征及体质量指数为心律失常防治提供一种新的策略,尤其是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8.
P波离散度对甲亢患者并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对甲亢患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03例甲亢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根据是否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4组:A组(对照组)即单纯甲亢无房性心律失常组;B组为房早组,C组为短阵房速组;D组为阵发性房颤组。在为窦性心律时,依据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测量P波时限,计算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d。结果:A、B两组Pmax、P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C、D组与A组Pmax、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预测房颤敏感性80%,特异性80%,阳性预测值77%;Pd≥40ms预测房颤敏感性84%,特异性83%,阳性预测值81%;Pmax≥110ms及Pd≥40ms合并预测房颤敏感性72%,特异性90%,阳性预测值88%。结论:Pmax、Pd可预测甲亢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Pmax与Pd结合预测房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P波离散度对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房性心律失常(AR)的关系。方法无器质性心脏病的AR患者26例分为A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AR患者30例分为B组,测量其体表心电图的Pwd、P波最大时限(Pmax)及左心房舒未直径(1Ad)并与30例健腺对照组C组对比分忻。以Pmax≥110ms和Pwd≥40ms为阳性标准,评估Pmax、Pwd和Pmax+Pwd对AR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Pmax、Pwd、LAd均前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max≥110ms时,预测AR的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82.5%,阳性预测值为81.8%;Pwd≥40ms时,预测AR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6.2%,阳性预测值为85.9%:当Rmax≥110ms+Pwd≥40ms时,预测AR的敏感性为78.7%,特异性为89.5%,阳性预测值为88.2%。结论 体表心电图Pwd是预测AR的有效指标,而当Pmax与Pwd两者相结合时预测AR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