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患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及表皮生长因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以评价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了13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PICP及ECF水平.结果表明急性肝炎组两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慢性肝炎轻中型组、慢性肝炎重型组及肝硬化组两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其中慢性肝炎重型组两指标水平最高.以上结果说明,测定血清PICP及EGF水平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及慢性肝病的活动度,是临床上判断肝病进展及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重型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分析四项参数初步观察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传染科采用SysmexF-800型血细胞计数仪对4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患者进行了血小板4项指标的测定,设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显示重肝患者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病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血液循环变化.方法:将10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急性(21例)、慢性轻度(22例)、慢性中度(22例)、慢性重度(20例)及肝硬化(20例)五组.正常对照组20例为本院健康职工.空腹、平卧、平静呼气末屏气检测,存盘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病期肝炎形态异常率和各定量指标由急性、慢性轻度、慢性中度、慢性重度、肝硬化,差异逐渐明显(P<0.05,P<0.01).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由急性肝炎到肝硬化,随着病情进展,肝阻抗血流图异常渐明显,表明肝脏血液循环障碍渐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甘胆酸(CG)和胆汁酸(TBA)联合DeRitis比值(AST/ALT)水平在肝脏系统相关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回顾模型,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收治的肝脏系统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性质分为病毒性肝炎组60例,肝纤维化组60例、肝硬化组60例、肝癌组60例,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组人员均进行血清的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DeRitis比值(AST/ALT比值)、血清Ⅳ型胶原(CIV)、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多肽(PCⅢNP)、白蛋白(ALB)以及甲胎蛋白(AFP)等指标水平测定,比较各指标水平在肝脏系统相关疾病中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慢性肝脏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癌组的CG、TBA、AST、AFP和DeRitis比值水平均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肝癌组外,肝硬化组CG、TBA、AST和DeRitis比值水平均高于其他组,而ALB水平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的CG水平高于病毒性肝炎组,AST水平低于病毒性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在鉴别肝癌和肝硬化、肝纤4项在鉴别肝癌和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的ROC下面积(AUC)高于其他单一指标.血清CG、TBA、DeRitis比值、肝纤4项、ALB和AFP联合检测在诊断肝癌、肝硬化、肝纤维化以及鉴别肝癌和肝硬化、肝癌和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纤维化中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和灵敏度、特异性.结论 血清CG、TBA、DeRitis比值、肝纤4项、ALB和AFP联合检测在肝脏系统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观察血浆置换、内科治疗对中晚期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生存率的影响,探索中晚期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患者的肝功能、并发症及疾病的转归,与同期仅予内科综合治疗的患者相比较,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了解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血浆置换组36例,18例好转、18例死亡,内科治疗组32例,13例好转、19例死亡,两组之间患者生存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肝功能指标(ALT、AST、SB、ALB、TC、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内科治疗相比较,在其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并不能提高中晚期重型病毒性肝炎生存率;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决定于其肝功能衰竭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表观遗传调控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ELISA法检测外周血TNF-α的表达,并与患者的肝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重亚硫酸盐处理后,用针对改变后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根据修饰后DNA序列的不同,运用在线MethPrimer软件设计引物,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检测标本中TNF-α扩增产物,分析TNF-α启动子甲基化与血清TNF-α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甲基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组外周血TNF-α蛋白水平(44.9260±26.48523)均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18.92505±9.04461)和健康对照组(11.9172±5.04612),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组外周血清TNF-α水平与血清TBIL及终末期肝脏病模型(MELD)评分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与PTA呈明显的负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健康对照组TNF-α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甲基化组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非甲基化组(P<0.05).结论 TNF-α与肝炎活动及肝细胞损害有密切关系,DNA甲基化在慢加急肝衰竭患者中参与调控细胞因子的表达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内科综合治疗对中晚期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生存率的影响,探索中晚期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观察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患者的肝功能、并发症及疾病的转归,与同期仅予内科综合治疗的患者相比较,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了解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血浆置换组36例,18例好转、18例死亡,内科治疗组32例,13例好转、19例死亡,二组之间患者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指标(ALT、AST、SB、ALB、TC、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内科综合治疗相比较,在其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并不能提高中晚期重型病毒性肝炎生存率;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决定于其肝功能衰竭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108例肝病患者分为五组, 其中急性肝炎13例, 慢性肝炎轻度17例, 慢性肝炎中度30例, 慢性肝炎重度25例, 肝炎肝硬化23例, 设对照组30名.EGF检测采用RIA分析方法.同时观察HA、LN、PCⅢ、C-Ⅳ与EGF的关系.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EG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药物治疗后其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 血清EGF水平与各肝纤维化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动态观察EGF水平, 对了解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状况、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不同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乙型重型肝炎240例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20例,2组内科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262次,比较2组临床症状、肝功指标及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早期及中期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肝功能指标好转、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患者,治疗组晚期患者部分肝功能指标好转,但症状及生存率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有助于提高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而对于晚期患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0.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不同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240例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20例,2组内科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262次,比较2组临床症状、肝功指标及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早期及中期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肝功能指标好转、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患者,治疗组晚期患者部分肝功能指标好转,但症状及生存率无明显改变。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有助于提高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而对于晚期患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西藏阿里地区表观健康人群尿碘水平,以及尿碘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16年9至11月随机整群抽取的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葛尔县509名表观健康志愿者,对其中的466名志愿者同时检测尿碘以及尿生化。结果男性和女性尿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各年龄组不同性别的尿碘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间尿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里地区碘营养缺乏占31.5%,碘营养充足占59.0%,碘营养过剩占9.5%。总人群尿碘的中位数为141.6(83.7,210.4)mg/L。尿碘水平与FT3、FT4、TSH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藏阿里地区碘营养状态存在一定程度缺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骨髓细胞学检查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的资料。结果 10例患者染色体异常为+8者有2例,结构异常有3q-、5q-、20q-、 t(X;17 ),及1例ider(20)。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报告结果主要包括血小板偏少,粒系比例增高伴成熟障碍,巨幼贫血,增生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慢性再障及感染性骨髓像。结论提示染色体异常的出现可能早于形态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能更早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并早期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00例藏族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标本乙肝病毒(HBV)DNA定量与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结果。方法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检验科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接收的300份藏族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 PCR)法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免疫学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即两对半检测],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①HBV- DNA定量分析显示160例(53.33%)HBV- DNA阳性,HBV- DNA含量平均值2.94×10^3 IU/mL;②免疫学标志物检测显示,大三阳89例,小三阳167例,HBsAg+、HBcAb+18例,HBsAg+、HBeAg+1例,HBsAb+、HBeAb+、HBcAb+9例,HBeAb+、HBcAb+5例, HBsAb+、HBcAb+3例,HBsAb+5例,全阴3例;③HBsAg+、HBeAg+中HBV- DNA阳性率最高(100.00%),其次为大三阳及HBsAg+、HBcAb+(88.76%、61.11%),经Kappa一致性检验,免疫学标志物两对半模式检测HBsAg+、HBeAg+与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一致性最佳(Kappa=1.000),其次为大三阳(Kappa=0.917)与HBsAg+、HBcAb+(Kappa= 0.747 ),另3例两对半检测全阴患者中1例HBV- DNA阳性。结论对藏族慢性乙肝患者,或应同时开展血清标本HBV- DNA定量及免疫学标志物检测,可为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提供更高价值诊断治疗信息,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对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acid,TBA)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ide,TG)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先单独检测20次混合血清标本TBA及TG的含量;之后检测免疫球蛋白E(IgE)、糖化血清蛋白(GSP)、肌酸激酶(CK)、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试剂对TBA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持续时间;再检测肌酐(CR)、总胆红素(TBIL)、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试剂对TG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持续时间。结论RBP试剂对TBA检测,Hcy试剂对TG检测均有明显的交叉污染。结论合理安排检测顺序和把存在干扰的项目放在不同检测单元能有效地消除RBP试剂对TBA及Hcy试剂对TG检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和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液中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定量检测的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血样及尿样,除检测PCX外,并检测其他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SBUN)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中,SCysC为1.37±0.19mg/L、Uα1-MG为30.12±8.55mg/L、URBP为85.72±10.29mg/L、UmALB/UCr为40.19±4.02mg/gCr、PCX为31.26±15.17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18.879、21.653、25.250、39.935、13.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SCr、SBUN、URBP检出异常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中,SCysC异常检出率为61.67%、Uα1-MG为58.33%、UmALB/UCr为58. 33%、PCX为71. 67%,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PCX指标相差最为显著。结论 PCX应用于糖尿病肾小球早期损害鉴别诊断中,取材方便、异常检出率高,具有较高鉴别诊断价值,可视为一项理想检查指标。但PCX检测极易受运动、饮水等因素干扰,在实际鉴别诊断过程中,应加以规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骨折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0HD)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1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骨密度检查,根据骨密度T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骨质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测定骨质疏松四项标志物即血清250HD、PTH、血清1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结果正常组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P<0.05);骨量减少组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量正常患者血清250HD显著高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P <0. 05);血清PINP、PTH水平均显著低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P <0. 05);相关性分析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0HD与腰椎1-4、全髓关节及股骨颈骨密度值呈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250HD明显下降,与患者骨密度呈正相关,PTH水平虽在骨质疏松患者中明显上升,但其与骨密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糖、血脂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50例DR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视力分级标准分为三个组:盲组(n=28),低视力组(n=80),低视力以上组(n=142)。比较各组患者FPG、HbAlC、TC、TG、LDL-C、HDL-C、LDL-C/HDL-C、ApoB、ApoA1、ApoB/ApoA1水平,对FPG、HbA1C、LDL-C/HDL-C及ApoB/ApoA1与DR患者视力损害进行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TC、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视力以上组相比,盲组和低视力组FPG、HbAlC、LDL-C、LDL-C/HDL-C、ApoB、ApoB/ApoA1更高,HDL-C、ApoA1更低(P<0.05);盲组FPG、HbAlC、LDL-C、LDL-C/HDL-C、ApoB、ApoB/ApoAl显著高于低视力组,HDL-C、ApoA1显著低于低视力组(P<0. 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FPG、HbAlC、LDL-C/HDL-C、ApoB/ApoA1比值与DR患者视力损害均呈正相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FPG、HbAlC、LDL-C/HDL-C、ApoB/ApoA1均是DR患者视力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PG、HbAlC、LDL-C/HDL-C、ApoB/ApoA1与DR患者的视力损害有密切关系,通过监测这些指标有利于DR患者视力损害的预测,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腹水乳铁蛋白(LF)及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水平变化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并发SBP分为SBP组(55例)和非SBP组(55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PCT、CRP、腹水LF及LBP水平。运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SBP的诊断价值。结果 SBP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及ALB与非SBP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BP组PCT、CRP、腹水LF及LB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SBP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CT、CRP、腹水LF及LB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35、0.831、0.706及0.812,四项指标联合检测AUC最大为0.926,显著高于其他各单项指标(P <0. 05)。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4.54%、阴性预测值为93.88%,均显著高于各单项指标的检测结果 (P <0.05)。结论 PCT、CRP、腹水LF及LBP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31I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Graves甲亢合并肝损害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4年使用131I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156例患者,根据肝损害原因分为甲亢性肝损害(A组)、抗甲状腺药物性肝损害(B组)、其他疾病致肝损害(C组)三组,每组根据肝损害程度分为中和重度肝损害,收集对比三组之间一般资料、病史、治疗过程、治疗前后肝功能、甲状腺功能变化及转归等数据,数据资料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①三组病例依次为93例、25例、38例,三组之间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②治疗前(T0)与治疗6个月后(T6)各项指标(FT3、FT4、ALT、AST、ALP、GGT、TBI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依次为100%、92.0%、89.2%。结论Graves甲亢合并中-重度肝损害者进行131I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疗效确切,临床治疗应把握治疗时机,一般在2~4次血浆置换治疗后3~5天进行131I治疗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microRNA-21(miR-21)在乳腺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1990年至2018年在Pubmed、Embase、Medline等英文数据库及1990年至2018年在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收录的所有有关miR-21用于乳腺癌诊断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原始有效数据后,利用Med-Disc1.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1篇文献纳入相关临床研究,11个独立的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包含乳腺癌患者761例,健康对照组652例。miR-21用于诊断乳腺癌的合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66(95%CI0.63~0.70)和0.82(95%CI0.79~0.82),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4.12(95%CI2.60~6.52)和0.33(95%CI0.21~0.52);其DOR为13.31(95%CI5.59~31.68);SROC-AUC为0.898。亚组分析显示miR-21对于血清标本和非亚洲人的诊断优势高于非血清标本和亚洲人。结论评价结果提示miR-21在乳腺癌诊断中有一定的精确性,可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