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发现,卒中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不仅取决于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更重要的因素是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特别是不稳定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和(或)血栓栓塞[1-2]。因此,斑块不稳定性对血栓或栓塞可能是重要的预警[3]。颈动脉的颅外段是硬化斑块形成的常见部位,是脑缺血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成为当前科研工作的一个热点。......近年来,无创或微创影像学检查技术,如超声、CT 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发展迅速,这些新技术不仅能清楚显示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而且可以显示管壁和斑块的病变,为准确测量硬化斑块的范围和评估斑块成分、易损程度提供了有效手段[4]。。。。。。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雌激素、维生素D和骨形态发生蛋白质(BMP)与骨质疏松症及心脑动脉钙化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在PubMed和中国知网中以雌激素、维生素D、BMP、骨质疏松和动脉钙化斑块为关键词检索1995年1月—2015年9月有关雌激素、维生素D缺乏和骨形成相关蛋白与骨质疏松、心脑动脉钙化斑块的关系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对骨质疏松与心脑动脉钙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及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雌激素缺乏、维生素D缺乏均导致骨质疏松和心脑动脉钙化发生的风险增加。骨保护素、脂联素、BMP、骨桥蛋白等骨形成相关蛋白参与骨质疏松的形成而且是心脑动脉钙化发病的重要调控因子。结论 雌激素、维生素D和骨形成相关蛋白与骨质疏松症及心脑动脉钙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可能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该理论对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颈动脉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279例疑诊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以95例同期体检老年人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作对照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及斑块数量、形态、大小,管腔狭窄阻塞程度,颈动脉血流速度等,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CT证实的发生脑卒中患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脑血管疾病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形成率(65.2豫)、crouse积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峰值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老年人心脑疾病的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这种无创技术可对老年人群进行筛查,提高对老年人心脑疾病的预诊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猝死率明显增高,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高脂血症是国内外研究最多,且较肯定和公认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当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而上述血脂升高的幅度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以及病变的严重程度呈相关关系。有文献报道血胆固  相似文献   

5.
肥大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大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着多重作用 ,特别是在不稳定斑块中起着关键作用。肥大细胞通过多种机制被激活后释放各种介质 ,促进泡沫细胞形成 ,影响动脉粥样斑块内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 ,促使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 ,这些过程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狭窄或阻塞所致的眼前后节缺血表现,称为"眼部缺血综合征"(OIS),OIS作为潜在的致盲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第一个分支.任何引起颈内动脉闭塞的疾病都可能会造成眼部的缺血.颈动脉狭窄及阻塞是引起OIS最常见的原因.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引起视力骤降相对容易做出诊断.眼动脉慢性缺血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体动脉及脉络膜血管供血障碍,由于临床症状多样,容易被误诊.当OIS合并有颈动脉狭窄等疾病时,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就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早期对OIS患者进行适当的干预,不但有利于挽救视力,而且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据1980年29个省市自治区抽样调查,平均高血压患病率为4.67%(不包括临界高血压),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以40~50岁以上者多见。长期高血压易造成动脉血管硬化,动脉硬化加剧血压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高血压动脉硬化由什么原因引起,人们经过多年的研究,没有发现单一的确切病因。临床发现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是一种复杂的累及大、中动脉的血管壁病变,其病理特征包括脂质蓄积、炎性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迁移进入内膜及增殖,并最终导致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或者斑块破裂是引起心血管事件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斑块数量、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易损性( vulnerab...  相似文献   

9.
目的和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雌激素替代疗法 (HRT)可以降低女性绝经期后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对其作用环节的研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 :1 应用雌性家兔双侧卵巢切除 (OVX)后 ,给予Cho造成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观察雌激素对动脉脂质斑块沉积的影响以及对血酯的影响作用 ;2 用ox-LDL刺激体外培养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VSMC) ,研究雌激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3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雌激素对体外培养兔VSM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中老年人脑中风患者颅内及颈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应用2.5MHz线阵探头分别观察155例不同类型脑中风患者和80例正常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情况及颅内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 (1)各型脑中风组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厚,斑块有109例出现(70.3%),而对照组仅4例(5.0%)出现斑块;(2)各型脑中风组颈内动脉时间平均流速(TAVICA)较正常组减低、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较正常组明显升高;(3)脑梗死组大脑中动脉时间平均流速(TAVMCA)较正常组低,脑出血组TAVMCA较正常组明显升高,混合性中风组可出现TAVMCA升高或降低两种情况。结论 中老年人各型脑中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斑块出现率高及斑块所引起的颈动脉狭窄,对脑中风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联合检查颅内动脉和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协助诊断不同类型脑中风,对其疗效观察,预防复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载脂蛋白a[Lp(a)]的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确诊的ACI患者116例(ACI组)、选取年龄及性别与ACI组基本匹配的58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CysC、Hcy和Lp(a)水平,将ACI患者根据NIHSS评分、梗死病灶大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ACI组的血清CysC、Hcy和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ACI患者的血清CysC、Hcy和Lp(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组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及大梗死组的ACI患者的血清CysC、Hcy和Lp(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组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ACI患者的血清CysC、Hcy和Lp(a)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病灶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小板(platelet,PL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淋巴细胞绝对值(absolute lymphocyte value,Lym#)、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情活动性关系。方法随机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风湿免疫科SLE病人样本37例,根据SLE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分为活动组与非活动组,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2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样本的血常规相关指标Lym#、MPV、WBC、RBC、HB、PLT及血清补体3(serum complement 3,C3),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比较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LE活动组与对照组比较,Lym#、C3、MPV、PLT、RBC、HB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WBC无差异(P>0.05)。SLE非活动组与对照组间比较,Lym#、RBC、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间WBC、PLT、C3、MPV无差异(P>0.05)。SLE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活动组MPV、Lym#、C3、WBC、PLT、HB均低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高于非活动组(P<0.05),两组间RBC无统计学差异(P>0.05)。WBC、RBC、HB、PLT、Lym#、MPV与SLE活动性指标SLEDAI、ESR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结论 WBC、RBC、HB、 PLT、Lym#、MPV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 OH Vitamin D,25(OH)D]、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C反应蛋白/白蛋白(C- reactive protein/Albmin,CRP/ALB)比值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相关性的临床分析。方法 生化法等测定了126例ACS患者,其中6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和59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106例SAP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s,NC)血清25(OH)D、TSH、CRP/ALB和PCT水平并进行对比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评估了ACS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 126例患者较之100例NC、106例SAP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 P <0.01),血清TSH、CRP/ALB和PCT水平明显增高( P 均<0.01)。ROC曲线显示:血清25(OH)D、TSH、CRP/ALB和PCT的临界值分别为15.36ng/mL、7.64mIU/L、4.36和0.45ng/mL,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53、0.608、0.887和0.918,灵敏度83.0%~88.5%,特异性87.4%~ 92.4%。结论 血清25(OH)D、TSH、CRP/ALB和PCT水平具有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ACS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有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年龄大于55岁的20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伴2型糖尿病组及同期对照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伴2型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均为绝经后女性,伴2型糖尿病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伴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晚,Ⅱ期患者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子分型及组织学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2型糖尿病组的乳腺癌患者,年龄偏大,临床分期偏晚,伴2型糖尿病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凝血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PLT)计数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第一次烧伤并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3例烧伤患者,根据其烧伤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特重度烧伤组,对各组凝血指标包括PT、APTT、FIB、TT以及DD和PLT进行检测,比较各组患者同类指标水平的差异;根据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入院以后是否发生DIC将患者分成DIC组和非DIC组,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的FIB、PLT及DD水平,比较两组结果是否有差异。结果随着烧伤程度的加重,从轻度组到特重度组烧伤患者凝血指标及DD水平逐步增高,PLT水平逐步降低。其中特重度组的凝血指标及DD水平最高,轻度组最低,特重度组的PLT水平最低,而轻度组的PLT水平最高。四组之间两两比较结果如下:轻度组与中度组相比,DD结果有显著差异,其他指标不存在差异;与重度组比较,PT、APTT、TT、DD以及PLT有差异,FIB无差异;与特重度组相比,PT、APTT、FIB、TT、DD以及PLT均有差异;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DD有差异,其他指标无差异;与特重度组相比PT、APTT、FIB、TT、DD以及PLT均有差异;重度组与特重度组相比,FIB、DD结果有显著差异,其他指标无差异。DIC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低于非DIC组(P<0.05),而FIB及DD水平高于非DIC组(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烧伤患者的凝血指标、DD及PLT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尤其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烧伤面积较大,及时监测患者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指标,对患者病情判断、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膀胱癌患者和正常对照尿液中的差异蛋白进行鉴定和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应用swiss-prot、ProtParam、Uniprot、Gene Ontology、KEGG等数据库对前期研究中筛选出的膀胱癌尿液差异蛋白分别从蛋白、基因、核酸水平进行基本理化性质、分子功能、参与生物进程、细胞组分、代谢途径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果前期研究中筛选出的30个差异点鉴定出22个蛋白质,合并去重后共得到14个蛋白质,分别为:β2微球蛋白;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凝溶胶蛋白;凝溶胶蛋白亚型1;肌红蛋白;纤维蛋白原α链;载脂蛋白A-I;前列腺素合成酶;AMBP蛋白;转甲状腺素蛋白;角蛋白1;角蛋白8;推测蛋白白蛋白;推测蛋白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丝氨酸蛋白酶2。其中KRT8、KRT1、FGA、APOA1、FABP4、ALB、GSN、B2M、MASP2、TTR10个基因均具有蛋白结合的分子功能;PTGDS、ALB、TTR3个基因均具有转运蛋白活性的分子功能;ALB、MB2个基因具有氧结合功能,ALB还具有抗氧化活性。筛选的差异蛋白中大部分具有相似的本体注解,APOA1参与了膀胱癌分子通路途径中的PPAR信号通路。结论14个膀胱癌尿液差异蛋白具有各自不同的理化属性,其基因产物具有蛋白结合、转运蛋白活性、氧结合及抗氧化活性的分子功能;参与了转运和细胞骨架合成等生物进程。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大量文献检索,为下一步的靶蛋白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近年来云南省男性生殖力的变化。方法使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技术,按照WHO技术规范,对自2012至2016年到我生殖中心就诊的4479例不孕症夫妻男性患者的精液进行精液常规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4479位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岁;2012~2016年间我省男性精液常规中精液量、快速前向运动精子、前向运动精子及精子活动率4项参数变化不明显;精子密度及精子总数2项参数下降趋势明显。结论我省男性患者精液部分参数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尿液与血液多项生物监测指标的差异,分析其内在相关性,为该人群的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浓度;采用酶标仪比色法测定受检者尿液中吡咯加合物的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检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均数t检验、秩和检验、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正已烷职业接触组和对照组车间空气中正己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分别为32.6±6.9mg/m^3和<0.15mg/m^3,两组工人尿液中吡咯加合物水平为1.91±0.29nmol/mL和1.17±0.18nmol/mL,两个指标在两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接触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碱性磷酸酶(ALP)、钾离子(K^+)分别是15.76±5.29μmol/L、11.87±4.14μmol/L、64.1±14.9U/L、4.34±0.33mmol/L,对照组上述4项指标分别为11.89±4.1μmol/L、8.36±3.92μmol/L、43.34±9.68U/L、4.49±0.41mmol/L,两组比较(t检验),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MCHC)、大血小板比例(P-LCR)、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嗜酸性细胞绝对值(EOS)指标分别为337.3±9.37g/L、(28.93±1.17)%、(0.35±0.09)×10^9/L、(0.163±0.079)×10^9/L,与对照组指标341.7±13.58g/L、(27.45±0.99)%、(0.39±0.11)×10^9/L、(0.129±0.083)×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尿液中吡咯加合物水平与TBIL、IBIL、AL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77、0.566、0.431;与MCH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433;与EO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517。结论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尿中吡咯加合物水平,血清TBIL、IBIL、ALP、K^+水平与非接触人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建议作为正己烷职业接触者健康监护的监测指标;其中尿液吡咯加合物水平与血液多项功能指标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纤支镜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全身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纤支镜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并检查记录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情况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1.11%( P <0.05)。观察组PaO2 和SaO2 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 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FEV1、FEF和DLC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HMGB- 1和sTREM- 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BAL联合振动排痰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状态及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50例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影响DC-CIK治疗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1年10月至2017年10月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收治的50例黑色素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DC和CIK细胞,DC通过多肽组合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给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50例黑色素瘤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67%,2年生存率为58%,3年生存率为52%,5年生存率为41%,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2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为23个月。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26 3),CD3+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0.012 3),CD3+CD4^+、CD3+CD8+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无显著变化(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细胞治疗疗程、TNM分期、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以及血清LDH水平为DC-CIK辅助治疗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清LDH水平与DC-CIK辅助治疗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DC-CIK细胞治疗可以延长黑色素瘤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