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生素A是指一组具有全反式视黄醇生物活性的β-芷香酮类衍生物,参与维持小儿呼吸、消化及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其缺乏可引起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及免疫系统疾病。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除调节钙磷代谢外,尚具有免疫调节、增加谷胱甘肽合成及基因稳态等功能,其缺乏可引起钙磷代谢异常、反复呼吸道感染、肥胖、川崎病、过敏性紫癜等免疫相关疾病。探讨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与小儿疾病的关系并适量补充可预防或减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活性维生素D[1,25(OH)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对机体免疫调节及钙磷代谢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通过延缓肾脏的纤维化、减轻炎症和减少尿蛋白来保护肾脏的功能。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将导致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减少,同时活性维生素D的缺乏又使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免疫调节及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继发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如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心血管事件以及感染等。本文着重论述活性维生素D对CKD患者继发相关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不仅是调节骨与钙磷代谢的重要激素,其还通过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从而对多系统产生影响。长期缺乏维生素D可导致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以及白血病、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皮肤癌等肿瘤疾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合理补充维生素D对儿童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最重要的作用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促进钙的吸收、重吸收和钙在骨骼的沉积[1]。维生素D在肝脏中被羟化为25羟胆骨化醇,然后在肾脏中进一步羟化为1,25-二羟胆骨化醇,后者作为一种激素发挥作用。维生素D受体广泛分布于各种细胞,不仅与钙代谢相关,在维持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近几年研究显示维生素D可能在降低许多慢性疾病风险中发挥作用[2]。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是评价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3]。为了解舟山海岛地区入园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我们对2011年07-09月入园(幼儿园)儿童进行25羟维生素D3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93)是维生素功经肝、肾代谢后的主要活性形式,有着重要的生理生化活性。研究发现,1,25(OH)2D3不仅参与钙、磷代谢与骨质钙化,还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等过程,其对机体的非钙调效应十分广泛,最重要的是调节免疫、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促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注重研究维生素D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因为其除了可以调节骨和钙、磷代谢以及对防治骨质疏松有一定的作用外,还能起到重要的免疫作用,调节免疫系统,影响T、B淋巴细胞等的增殖和分化。鉴于此,维生素D在一些免疫系统疾病中的作用逐渐被发现,尤其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及其他结缔组织病等。本文就维生素D与上述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示其不仅是一种营养的补充,并且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防也有重要意义。为不同疾病制定维生素D补充方案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常规补充维生素D应成为治疗策略的一部分,但仍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7.
近年的研究显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1-4].本文就维生素D与肥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维生素D的代谢与生物学功能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来源主要分为内源性及外源性两种.人体皮肤含有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化成维生素D原,然后再进一步转化为维生素D[5].一些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海鱼等是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维生素D无生物活性,必须首先在肝脏经25-羟化酶作用转化成25-羟维生素D[25(OH)D],然后在近端肾小管1α-羟化酶的催化下进一步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D][6].1,25(OH)2D是活性最强的维生素D代谢衍生物,通过作用于小肠、骨骼和肾脏,调节钙、磷代谢,维持体内钙、磷平衡,调节骨重建.维生素D通过与细胞质内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然后与细胞核的维生素D反应元件相结合,激活或抑制含有维生素D反应元件的基因,从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7].  相似文献   

8.
李晓云  王世玉 《重庆医学》2018,(21):2844-2845,2849
维生素D(Vit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钙平衡的最重要生物调节因子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体VitD水平的不足已成为全球问题.VitD不仅可以调节钙、磷的代谢,还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在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研究发现:VitD水平与免疫功能、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肝脏疾病、妇科疾病等密切相关,VitD缺乏或不足,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D是一个多功能信号分子,其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机体钙磷代谢和骨的矿物化。随着研究的深入,维生素D的靶器官增多,在睾丸、男性生殖道和人类精子均有维生素D受体和维生素D代谢酶的表达,提示维生素D对生殖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维生素D缺乏或者不足与男性生殖之间存在关联。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性激素水平、降低精液质量、参与生殖肿瘤发生、发展等有关。该文从维生素D代谢及生理作用、维生素D与男性生殖各方面的关系进行综述,以便探究应用维生素D预防和辅助治疗男性不育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D不仅调节体内的钙磷代谢,而且有多种生物学作用。近年来,维生素D缺乏与肿瘤、Ⅰ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1-2],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价指标和方法也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目前仍然公认血清25-(OH)D检测是最佳指标。根据测定原理的不同,25-(OH)D的分析方法有酶联免疫法(ELASA)、放射免疫法(RIA)、色谱法等。  相似文献   

11.
活性维生素D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激素前体,其与靶细胞上维生素D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它是体内钙磷代谢的重要参与者,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信号转导和免疫调节关系密切,其在感染、肿瘤甚至风湿病治疗中的作用也逐渐被认识和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活性维生素D水平普遍下降,低水平的维生素D与疾病的发生、疾病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均存在联系。早期筛查及对症补充活性维生素D可能有利于SLE患者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薛婧 《医学综述》2012,18(9):1391-139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脏疾病。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维生素D不仅可以调节钙磷代谢,而且可以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炎性因子的产生等作用,降低蛋白尿及减少肾小球硬化。因此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为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兰凯  罗群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2):238-240
活性维生素D3及其类似物在调节钙磷代谢、预防佝偻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其除了调节钙磷代谢作用外,还具有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和免疫细胞的增殖活化等肾脏保护作用;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维生素D通过与受体结合后,对机体钙磷代谢发挥重要作用,而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维生素D受体(VDR)除了存在于经典的靶器官如骨、小肠,还存在于呼吸系统。维生素D通过与受体结合,并通过免疫调节、炎性抑制、抗纤维化、诱导抗菌肽等对多种肺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肺结核。近来有文献报道,维生素D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保护作用,但对糖尿病肺病的保护作用目前报道较少,我们在此同时将维生素D在糖尿病肺病中的研究做一总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D除了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维持骨骼强壮外,还具有免疫调节、抗炎等作用,与慢性炎症性疾病、免疫疾病、肿瘤等有关。近年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通过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及凋亡、血管生成、细胞黏附及侵袭等方面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补充维生素D可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改善内膜容受性,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本文就近年来维生素D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逐年增加,但目前治疗并未取得良好效果。维生素D缺乏在CKD中普遍存在,活性维生素D在CKD进展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活性维生素D除了通过调节钙、磷代谢的经典作用外,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延缓CKD进展。通过研究活性维生素D与CKD的关系,可为现阶段CKD患者在临床上合理使用活性维生素D提供可靠依据,为CKD的治疗增加新途径,从而减少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维生素D(Vitmin D, VD) 也被称为骨化醇,是一种脂溶性固醇类衍生物,也属于一种类固醇激素[1]。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是一种亲核蛋白,是介导VD的活性代谢产物1,25(OH)D 发挥生物效应的核内生物大分子,在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组织细胞损伤修复、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免疫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近年来,VD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回顾了VDR基因多态性与常见儿童疾病的相关性,对现有的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Vit D)是脂溶性的类固醇激素,其经典作用包括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生长、调节细胞增殖、生长分化及调节免疫功能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普遍存在Vti D缺乏的现象。适量补充Vit D对延缓DPN病程可起到积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Vit D具有调节糖脂代谢、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抗炎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本文就Vit D在DPN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DPN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D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介导的生物效应参与调节体内多个病理生理过程,包 括钙磷代谢、免疫调控、抗炎、抗感染、肿瘤预防等。自噬是真核细胞溶酶体介导的一种分解代谢途径,分为巨自 噬、微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3种类型。自噬有助于维持细胞能量及新陈代谢,炎症、感染、肿瘤等多种病理过 程均与自噬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维生素D/VDR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影响自噬,调节自噬的不同阶段,在自身免疫性疾 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炎症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22年发现维生素 D 与佝偻病有关以来,一直认为它不经体内代谢而直接发挥作用。1966年Deluca 等证明维生素 D 是激素的前体,其活性型1,25-(OH)_2-D_3才是与钙磷代谢有关的真正维生素D。愈来愈多的事实证明,活性维生素 D 是一种激素,对它的作用机理也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本文简要介绍维生素 D 与钙磷代谢的关系。一、活性维生素 D 的生成维生素 D 是类固醇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