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以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3+、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3+CD4+/CD3+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3+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4+/CD3+CD8+细胞比值及NK细胞数量越低,CD3+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宫颈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提示,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临床病理分期越晚,其免疫功能越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宫颈癌患者的免疫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分期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特点,以及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后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omplete cytogenetic reponse,CCyR)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4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急变期9例,慢性期3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初治慢性期、急变期CML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急变期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 +/CD8+比值下降尤为突出(P<0.01);初治慢性期患者NK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而急变期患者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对比,伊马替尼治疗首次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患者仅CD4+T细胞百分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后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大于12月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 +/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首次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而缓解后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大于12月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无改变(P>0.05);各组的NK细胞百分比无差异(P>0.05).初诊CML患者、急变期CD4+/CD8+的比值与BCR-ABLl/ABL1的比值呈负相关.结论 CML患者存在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且机体免疫功能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伊马替尼治疗初次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但长期应用抑制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影响,探讨以上治疗对MM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将36例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18例,给予合适的化疗方案;联合组18例,除接受适合的化疗外,还给予DC/CIK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结果显示,3周期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均比化疗组患者显著提高(P<0.05)。联合组CD3+CD8+比例、CD4+CD25+/CD4+、CD4+CD25+FoxP3+/CD4+CD25+比值均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CD3+CD4+/CD3+CD8+比值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提示联合治疗组对MM具有更有效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结果表明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MM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可能是通过免疫调节使MM患者Th2向Th1逆转,从而增强机体抗肿瘤效应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4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免疫功能。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ree on Cancer,AJCC)肿瘤分期为Ⅱb期(仅T3N0M0)和Ⅲ期(不包括N3),静脉血于第1周期新辅助化疗治疗前及第3周期化疗后21日抽取,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包括:T(CD3+,CD4+,CD8+),NK(CD56+,CD16+),经过3周期新辅助化疗CEF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和5-氟尿嘧啶),根据新辅助化疗临床效果评价分为2组,化疗有效组38例(CR和PR),化疗无效组16例(SD和PD),并与正常体检健康者(40例)作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治疗前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辅助化疗后,有效组总CD3+、CD4+、CD4+/CD8+、NK细胞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CD8+降低(P<0.05);无效组CD3+、CD4+/CD8+及NK细胞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CD8+升高(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效的辅助化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定期监测免疫功能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和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两者之间相关性及与HB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及CD3/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HBV DNA载量增加,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细胞的水平逐渐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也相应增高,且与CD4+CD25highTreg细胞的变化成正相关(r=0.890,P0.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降低,而CD3+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CD25highTreg细胞与HBV DNA取对数后成正相关(r=0.782,P0.001),与谷丙转氨酶(ALT)成正相关(r=0.432,P0.005);与CD3+、CD4+、CD8+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无相关性(P0.05)。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与HBV DNA载量之间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增高,且与HBV的复制水平及ALT增高具有一致性,而T细胞亚群是否可作为监测CHB患者免疫状态的指标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探讨该类患者免疫功能状况。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组(n=2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发患者(n=31)及完全缓解期患者(n=31)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TCRγδ+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CD16+CD56+NK细胞比例;通过细胞杀伤实验分析NK细胞和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以及与Treg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初发白血病患者和完全缓解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但CD4+CD25+Treg比例明显增高,TCRγδ+T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初发病患者NK细胞和γδT细胞具有杀伤活性,但Treg能明显抑制其杀伤活性。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γδT和NK细胞虽具有杀伤功能,但比例明显下降,Treg对其杀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监测卵巢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5例卵巢癌患者、3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3组样本血清Ig A、Ig G、Ig M含量。结果卵巢癌患者全血CD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血CD4+及CD4+/CD8+比值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g G、Ig 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Ig A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改变与卵巢癌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4+及CD4+/CD8+比值越低,CD8+、Ig G、Ig M水平越高,Ⅱ期与Ⅲ期、Ⅳ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判断卵巢癌患者的病情、预后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患者NK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不同年龄、不同病期、伴随症状患者外周血NK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先进的流式细胞仪(FCM)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47例PD患者外周血NK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健康人组进行对照与相关分析。结果:PD组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CD16+56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高龄、病情重及伴痴呆和抑郁的PD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PD发病过程中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NK细胞免疫平衡失调,高龄、病情重及伴痴呆和抑郁的患者NK、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降低更明显,此为PD病理生理基础赋予新的内涵,亦为PD的免疫干预性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 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CD4+ CD25+ CD127low/-Treg的水平及其与其他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采集68例未经抗HIV治疗的HIV/AIDS患者(长期不进展组即LTNP组29例、典型进展的HIV感染组27例、AIDS组12例)及20例健康成人的外周抗凝全血,经免疫荧光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及CD4+CD25+Foxp3+/CD127low/-Treg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CD8+T细胞外,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NK细胞、CD4 +/CD8+结果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疾病的进展,LTNP组、HIV组、AIDS组CD4+T细胞百分比、绝对值计数,CD8+T细胞绝对计数,NK细胞绝对计数,CD4 +/CD8+比值逐渐下降,而CD8+T细胞百分比逐渐上升.对CD4+ CD25+ Foxp3+ Treg与CD4+ CD25+CD127low/-Treg百分含量、绝对计数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各组间CD4+ CD25+ Foxp3+ Treg与CD4-CD25+ CD127low/-Treg所占CD4+T细胞百分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疾病的发展,CD4+ CD25+ Foxp3+/CD127low/ Treg细胞百分含量逐渐上升,LTN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HIV组和AIDS组之间CD4+ CD25+Foxp3+/CD127low/ Treg绝对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疾病的发展,CD4+ CD25+ Foxp3-/CD127low/-Treg绝对计数逐渐下降.结论:CD4+ CD25+ Foxp3 +/CD127low/-Treg在HIV持续感染的免疫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IL-10、TGF-β1、TGF-β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2例宫颈癌患者和24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比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TGF-β1、TGF-β2的含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宫颈癌组外周血中CD4+CD25+ Foxp3+ 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CD19+)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含量明显增高,TGF-β2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手术后、化疗后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血清IL-10、TGF-β1、TGF-β2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 CD25+ Foxp3+Treg与TGF-β1之间存在正相关(r=0.673,P<0.01).结论宫颈癌患者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值增高,且与TGF-B1含量呈正相关,可能在宫颈癌的肿瘤发生发展及肿瘤免疫逃逸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埃兹蛋白(Ezrin)和血管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经手术切除的110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作为NSCLC组。选取同期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基本资料、Ezrin、VASH-1表达及MVD,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NSCLC组Ezrin、VASH-1阳性表达率(51. 8%、70.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0%、16.3%)(P<0.05)。Ezrin和VASH-1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均无关(P>0. 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MVD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zrin、VASH-1及Ezrin+VASH-1阳性表达组的MVD值均明显高于Ezrin、VASH-1及Ezrin+VASH-1阴性表达组(P <0. 05),且以Ezrin+VASH-1均阳性表达组的MVD值最高(P <0.05)。经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Ezrin、VASH-1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MVD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Ezrin、VASH-1可能参与NSCLC患者肿瘤血管的形成机制,进而促进肺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鳞癌(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白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接诊的94例SCC患者纳入SCC组,均行手术治疗,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VEGF-C、IL-6、MMP-2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SCC组血清VEGF-C、IL-6及MMP-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CC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C、IL-6及MMP-2水平明显高于SCC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C、IL-6及MMP-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3、0.729、0.670,其中VEGF-C的AUC最大;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AUC 0.861)高于VEGF-C(AUC 0.793),即三者联合检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测;SCC患者术前、术后7d及术后30d的血清VEGF-C、IL-6、MMP-2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VEGF-C、IL-6及MMP-2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SC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动态监测SCC患者血清VEGF-C、IL-6及MMP-2水平有助于预后判断和指导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QT间期离散度(QTd)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AMI患者的资料,依据患者入院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n=42)、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n=60)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C组,n=48),分析QTd与老年AMI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观察QTd取不同截断值时对心律失常预测的价值。结果:各组间QTd和校正QTd(QTcd)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QTd和QTcd水平A组>B组>C组。QTd截断值取60 ms是最佳截断值,对AMI患者心律失常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51%、83.19%,约登指数为0.7370。结论:老年AMI患者QTd、QTcd越高则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越大,当QTd截断值取60 ms时对老年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骨折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0HD)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1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骨密度检查,根据骨密度T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骨质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测定骨质疏松四项标志物即血清250HD、PTH、血清1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结果正常组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P<0.05);骨量减少组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量正常患者血清250HD显著高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P <0. 05);血清PINP、PTH水平均显著低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P <0. 05);相关性分析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0HD与腰椎1-4、全髓关节及股骨颈骨密度值呈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250HD明显下降,与患者骨密度呈正相关,PTH水平虽在骨质疏松患者中明显上升,但其与骨密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anti nuclear antibody spectrum,ANAs)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间康复免疫科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NAs。比较两组ANA阳性情况,类风湿性关节炎ANA阳性核型分布情况,及两组ANAs各项阳性情况。结果研究组ANA阳性率(60.19%)明显高于对照组(5.00%),且有统计学差异(P<0. 05)。类风湿性关节炎ANA阳性核型分布中,以胞浆颗粒型、核均质型和核颗粒型为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3例中,ANAs阳性71例,阳性率为68.93%;对照组80例中,ANAs阳性0例,阳性率为0.00%。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以抗Ro-52、抗SS-A和抗SS-B为主。研究组抗Ro-52、抗SS-A、抗SS-B、抗nRNP和抗dsD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抗核小体、抗CENPB、抗Sm、抗Scl-70、抗Jo-1、抗Histone和抗PC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ANAs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明确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种类,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3)联合血清白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140 例轻中度COPD患者为病例组,与同期在我院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50 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肺功能检查与血清IL- 6、TNF-α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EV1/FEV3、IL- 6、TNF-α对COPD的诊断价值。依据患者纳入研究的时间依次进行40个月的随访,统计随访期间COPD急性加重(AECOPD)的发生次数与死亡人数,采用Kaplan- Meier法和对数秩检验(log- rank test)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COPD患者的FEV1/FEV3显著低于健康人群,而血清IL- 6、TNF-α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ROC分析结果表明,FEV1/FEV3、IL- 6、TNF-α诊断COP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95% CI :0.702~0.871, P <0.001)、0.518(95% CI :0.421~0.616, P =0.708)和0.684(95% CI :0.592~0.776, P <0.001);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6.1%/67.4%、58.1%/57.7%和58.4%/78.4%;联合三项指标的AUC为0.901(95% CI :0.840~0.963, P <0.001),在“并联”时,“PRE- 1值”约登指数为最大值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6%和64.2%,对应的FEV1/FEV3、IL- 6和TNF-α的判断值分别为73.95%、10.13 ng/L和2.26μg/L;在“串联”时,“PRE- 1值”约登指数为最大值时的灵敏度为78.2%,特异性为98.1%,对应的FEV1/FEV3、IL- 6和TNF-α的判断值分别为72.32%、9.73 ng/L和2.21μg /L。随访及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低FEV1/FEV3组及高IL- 6、高TNF-α组的COPD患者AECOPD的平均发生次数及发生率均增高,而低FEV1/FEV3组及高TNF-α组生存时间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FEV1/FEV3联合血清IL- 6、TNF-α检测对轻中度COPD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可考虑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氟脲苷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血清中miR-328、miR-499、HE4、CEA和POTE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另静脉滴注氟脲苷。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KP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miR-328和miR-499以及HE4、CEA和POTEE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KPS评分均显著提升(P<0.05),且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KPS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及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清中miR-328、HE4、CEA和POTEE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miR-499的水平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血清中miR-328、HE4、CEA和POTEE的水平较对照组下降的更显著,而miR-499的水平的上升更显著(P<0.05)。结论氟脲苷联合化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降低miR-328、HE4、CEA和POTEE的水平,提升miR-499的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Ne-羧甲基赖氨酸(CM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4例,进行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根据所评估血管是否发生钙化将其分为钙化组和无钙化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CML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影响因素和血清CM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患者53例,无钙化患者31例。钙化组年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ML水平均高于无钙化组(P <0. 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无钙化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冠心病病程、血清CML水平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冠心病病程、血清CML水平,其中血清CML水平异常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化酶-1 (heme oxygenase-1,HO-1)对脓毒症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观察肾脏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表达的变化以及血红素氧合酶-1对其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erforation,CLP)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72只脓毒症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LP组、HO-1促进剂(CLP+hemin)组、HO-1抑制剂(CLP+ZnPP)组,每组18只,后3组大鼠分别于腹腔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hemin和ZnPP,12 h后在大鼠腹白线做正中切口约1.5cm,分离盲肠,在盲肠的近端和末端各穿一个孔,挤出少许粪便于腹腔内,回纳盲肠,分层缝合腹腔,造成腹腔感染脓毒症模型。分时相处死大鼠,留取血浆、肾脏组织,分析各组之间肌酐(Cr)、胱抑素C(Cys-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差别,ELISA法检测血浆EP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肾脏组织经马休黄/猩红/天青石蓝染色法(MSB)对比各组之间病理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分析肾脏组织EPCR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脓毒症组中大鼠肾脏微血栓形成明显,凝血功能障碍,炎症反应明显,肾脏功能受损;在HO-1促进剂组中大鼠肾脏微血栓及炎症反应较脓毒症组显著减轻(P<0. 05),肾脏功能得到改善,EPCR表达较脓毒症组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O-1抑制剂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结论血红素氧合酶-1能够增加脓毒症大鼠肾脏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的表达,发挥抗凝血及抗炎作用,从而改善脓毒症大鼠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脂肪酶(LPS)、淀粉酶(AMY)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患者各症状改善时间,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LPS、AMY、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统计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AMY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血LPS、AMY、CRP、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10 d,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P <0. 05),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方案,临床价值肯定,可明显下调患者血LPS、AMY及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其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