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同为纤溶酶原激活系统的主要成员,是一种协调多种信号转导途径的多功能分子,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是其可溶形式。除凝血-纤溶以外,uPAR参与了肿瘤侵袭及炎症等多种疾病过程,而suPAR可能是一种良好的炎性标志物。本文就uPAR及suPAR在炎症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我国京津沪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已居于妇女恶性肿瘤首位川.研究表明,癌细胞在浸润转移的过程中存在着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和基底膜成分被相关蛋白酶溶解的活动,纤溶酶原激活在ECM水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受体(uPA-R)和抑制物(PAI-1、PAI-2)在肺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应用RIA分别对67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各期肺癌和30例肺部相关炎症患者及30名健康献血者进行了相应的检测.结果显示,小细胞肺癌Ⅱ期和Ⅲ期患者血浆中uPA、uPA-R、PAI-1水平显著升高(P<0.001),而PAI-2的水平逐渐降低;腺癌、鳞癌伴有浸润主支气管及肺门淋巴结者uPA、uPA-R与PAI-1水平亦显著升高(P<0.001);周围型肺癌未见淋巴结受侵者uPA、uPA-R、PAI-1与PAI-2水平异常升高.uPA、uPA-R与PAI-1在肺癌中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肺癌的浸润转移相关密切,可作为肿瘤患者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的有力指标.  相似文献   

4.
一些研究表明体液中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 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receptor,u PAR )浓度与癌细胞自身分泌和释放的水平及其浸润转移有关 ,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 PA)则与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的释放和血管新生有关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PAI 1)则对t PA和u PA起调控作用 ,同时参与癌细胞的转移等过程[1 ,2 ] 。为探讨癌生长和癌扩散转移及血管新生与上述指标之间的…  相似文献   

5.
Zhao ZS  Ru GQ  Ma J  Xu WJ  Meng Z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5):306-307
1.资料:105例标本来自1986年9月至1998年10月间本院外科胃癌患者根治手术切除标本,均有5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生存期的计算从手术日期至随访截止日期,或由于复发、转移而死亡的时间。患者平均年龄57.6(38~78)岁,男女比为2:1(70:35)。膨胀性生长48例,浸润性生长57例;按WHO1999年胃癌分类标准,管状腺癌37例,乳头状腺癌17例,低分化腺癌34例,印戒细胞癌8例,黏液腺癌9例;高、中分化腺癌63例,低、未分化腺癌42例。T120例,T224例,T329例,T432例;脉管侵犯76例,无脉管侵犯29例;远处转移42例(腹膜24例,肝18例),无远处转移63例。取同期距癌边缘5cm以上的邻近无增生或无异型增生的非肿瘤胃黏膜20例作对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特异受体(uPAR)与胃癌的关系及其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DNA-mRAN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分别检测了64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uPA和uPARmRNA表达情况,同时结合病人的临床生物学指征进行分析。结果:癌与癌周比较,uPA和uPAR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uPA和uPAR阳性例数分别为19/29和24/29,与无转移的10/35和13/35相比,P分别〈0.01和〈0.001。在浸润到肌层、浆膜层的病例中uPA和uPAR阳性例数分别为25/38和30/38,与浸润到粘膜和粘膜下层的4/26例和7/26相比,P均〈0.001。在uPA和uPAR同时阳性的病例中,伴有淋巴结转移和浸润到肌层以下的分别占15/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利用DNA改组(DNAshuffling)技术,获得更高活性tPA的可能性。方法:以人,恒河猴及大白鼠tPAcDNA为一组基因,进行tPA的DNA改组(DNAfamily shuffling)。以改组后构建的tPA多样性文库转染CHO细胞并进行克隆和筛选。结果:得到了两株有意义的克隆;t9和t17,其中t9克隆表达的tPA活性略高于人tPA,初步的比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活性约提高4倍。t17克隆表达的tPA虽然有88个氨基酸的缺失,但仍表现出与人tPA相同的活性,两株克隆经测序证明,为改组后的基因,其序列以人和恒河猴的tPAcDNA序列为主,少数序列来源于大白鼠tPAcDNA。结论:这一探索性结果将为后续几轮的tPADNA改组探明道路,为最终从改组后tPA多样性基因库中筛选到比较理想的重组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抗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溶血栓药物之一。它存在两种形式:单链尿激酶(scuPA)或称尿激酶原及双链尿激酶(uPA)或称尿激酶〔1〕。由于临床发现uPA大剂量注射易出现大面积出血的倾向,所以,人们对特异性强于uPA的scuPA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由于scuPA能选择性地在纤维蛋白表面激活纤溶酶原,进而选择性地溶解血栓,而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们虽已构建了高表达水平的工程细胞株,但纯化工艺有待进一步完善。鉴于国内尚未报道过scuPA单克隆抗体(mAb)的制备,我们用常规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血清和尿液纤溶活性物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28例肾病综合征(NS),36例非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和20例正常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尿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浓度,同时分析尿中t-PA和PAI-1的水平与血t-PA、PAI-1、血肌酐和24h尿蛋白总量之间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脏疾病出现血清t-PA、PAI-1升高,尿液t-PA、PAI-1降低,其中尿液t-PA、PAI-1的改变独立于血清,不受血肌酐和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结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存在纤溶活性物质的异常,其中尿液纤溶活性物质的改变可反应肾脏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0.
王钦红  王鸿利 《现代免疫学》1999,19(2):108-108,128
目的:为应用t PA单克隆抗体建立ELISA法检测t PA含量以及研究t PA功能和结构的关系。方法:运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地研制5株t PA单克隆抗体,并进行较系统的免疫特性的鉴定。结果:5株单抗特异性高,与u PA、PLG、Fg、Fb、BSA均无交叉反应;亲合力强1H4>3C10>5H10>4E6>4C6;腹水效价5×10-6~1×10-7;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G1和IgG2a;5株单抗中,3C10和1H4可明显抑制t PA活性,而5H10、4E6、4C6则对t PA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为进一步应用这些单抗作为研究手段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许俊 《医学信息》2018,(22):118-120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对比,旨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2例为AECOPD患者,对照组40例为COPD合并CAP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以及PCT、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咳脓痰、精神差、发热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1/FVC分别为(64.15±7.26)ml、(62.85±7.29)ml、(62.03±5.54)%,均高于对照组的(52.51±5.75)ml、(50.85±6.74)ml、(52.34±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T和CRP分别为(0.52±0.07)ng/L和(21.51±1.35)mg/L,均低于对照组的(0.97±0.08)ng/L和(40.05±1.57)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与COPD合并CAP患者相比,临床症状发生情况较少,肺功能较好,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测,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夏丽  陈洁  李秀 《医学信息》2019,(23):100-103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频繁急性加重患者与非频繁急性加重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274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根据患者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分为频繁组(住院次数≥2次/年)143例和非频繁组(住院次数<2次/年)131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量、mMRC评分、共患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嗜酸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PCT)、血气指标(pH、PaO2、PaCO2)及血氧饱和度(SpO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频繁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嗜酸粒细胞百分比、PCT、pH、PaCO2、共患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繁组病程、吸烟量、mMRC评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pO2、PaO2均高于非频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吸烟量、mMRC评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COPD频繁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PD频繁急性加重多病程较长,患者多长期吸烟,临床中应重视病程长、吸烟量大、mMRC评分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的COPD患者,加强对其的监护管理,防止发生COPD频繁急性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DD)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动脉高压(PH)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并确诊为COPD的500名患者,根据有无合并PH分为PH组(n=236)和非PH组(n=264),并对COPD并PH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单因素分析示,PH组和非PH组两组间DD(t=9.912,P<0.05)、NT-proBNP(t=5.592,P<0.05)、LDH(t=7.592,P<0.05)、HCO3-(t=6.471,P<0.05)、PO2(t=5.461,P<0.05)、PCO2(t=6.618,P<0.05)、年龄>65岁(χ2=10.307,P<0.05)、慢性心功能不全(χ2=8.30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DD、NT-proBNP、HCO3-、慢性心功能不全是COPD并P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ROC曲线示,DD曲线下面积为0.830,最佳阈值为2.18mg/L,灵敏度为0.816,特异性为0.712;NT-proBNP曲线下面积为0.794,最佳阈值为3225ng/L,灵敏度为0.820,特异性为0.782.结论 联合DD及NT-proBNP水平对COPD并PH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冯瑞丰 《医学信息》2019,(21):40-4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持续气流受阻进行性发展为特征的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COPD发病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安全。目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我国COPD防治的重要手段。我国早期COPD病例数量大,不同患者症状存在明显差异性。研究早期COPD诊治情况,有望探索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的方法,进一步促进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的临床诊治研究水平。本文现就COPD早期的诊治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周血Th17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2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临床表现分为COPD稳定期组(130例)和AECOPD组(13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水平,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记录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 AECOPD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IL-17、CRP及WBC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经过相应治疗后,AECOPD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IL-17、CRP、WBC水平及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ECOPD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CAT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1).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炎性因子IL-17也呈正相关(r=0.89,P<0.01),而AECOPD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CRP(r =0.084,P>0.05)、WBC(r=0.063,P>0.05)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95% CI0.774~0.918),以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3.72作为临界值时,其诊断AECOPD的敏感性为88.6%,特异性为86.4%,其显著优于CRP和WBC指标.结论 外周血Th17细胞在AECOPD患者中高表达,其可作为预测COPD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CD64指数在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抗生素应用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0月入住我院的12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根据2016年GOLD指南使用抗生素,实验组根据入院2 h内CD64指数水平来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在第4天、第8天复测CD64指数水平,若第8天CD64指数≤3,则停用抗生素,相反则继续使用抗生素。比较两组不同时间CD64指数、出院时相关指标(临床有效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平均抗生素花费)、出院后1年内相关指标包括:至下次急性加重时间、随访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变化。结果 治疗后第4天和第8天,实验组CD64指数水平分别为(1.84±0.65)、(0.86±0.05),对照组CD64指数水平分别为(2.52±0.30)、(1.45±0.03)均较入院时的(3.47±1.00)、(3.04±1.12)降低,且实验组CD64指数在治疗后第4天和第8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平均抗生素花费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有效率、至下次急性加重时间、随访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及FEV1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64指数可有助于决定AECOPD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对AECOPD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钟红燕 《医学信息》2019,(12):154-155
目的 探究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治疗中盐酸氨溴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病症恢复时间。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95.00% vs 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恢复时间、咳嗽恢复时间分别为(3.36±2.18)d、(3.15±2.04)d、(1.52±0.43)d,均短于参照组的(6.53±2.47)d、(4.22±2.16)d、(2.26±0.4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治疗中应用盐酸氨溴索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可快速改善病症,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血清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 4 0例COPD患者和 30例非COPD患者的血清NPY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OPD组血清NP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130 36± 2 0 5 8) pg/mlvs (86 6 2± 13 0 2 ) pg/ml(t =10 .2 0 1,P <0 0 1)。Ⅰ、Ⅱ、Ⅲ期COPD患者间神经肽Y水平有显著差异 (F =2 0 .334,P <0 0 1)。结论 :COPD患者血清NPY显著升高 ,且与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黄朝宗 《医学信息》2018,(1):112-113
目的探讨飞利浦V60 无创呼吸机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 考遥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7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35 例与实验组35 例,对照组采 取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曰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利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住 院天数尧使用抗生素药物时间的差异遥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37 例(92.50%)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31 例(77.50%)尧 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遥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能缓解慢阻肺急性加重患 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还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早患者康复出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