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大鼠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β1(PDGF-β)表达的影响,及推测血必净缓解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恶化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模型,以免疫组化法观察PDGF-β在肾脏的表达及药物对其影响。结果:主要表达于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近曲、远曲上皮细胞为主。结论:血必净可能通过下调PDGF-β的表达而减少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2.
临床所谓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Chronic Glomorulonephrits)是指肾炎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等迁延不愈超过1年以上或伴有肾功能减退音。在病理分类上包括系膜增殖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根据资料统计,在我国一般以系膜增殖性肾炎最多见,其次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 (L PL)对极低密度脂蛋白 (VL DL)引起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血小板原性生长因子 (PDGF) - A 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 L PL对 VL DL引起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 ;逆转录 - PCR伴还原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PDH)同管共扩增方法检测 L PL 对VL DL引起的肾小球系膜细胞 PDGF- A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 VL DL对系膜细胞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的线性增殖关系 (r=0 .989,P<0 .0 1) ;L PL 组与不加入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在 L PL 浓度为 3μg·ml- 1 对系膜细胞的增殖作用较其它浓度显著 ;VL DL 与 L PL 的交互作用存在 (P<0 .0 1)且呈协同关系。(2 ) VL DL 组、L PL 组及 VL DL L PL 组系膜细胞的 PDGF- A m 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 (P<0 .0 1) ,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 1.4倍、1.7倍和 2 .5 3倍。 VL DL与 L PL的交互作用存在 (P<0 .0 1) ,VL DL增加系膜细胞的 PDGF- A m RNA表达可因L PL 的存在而增强约 5倍。结论 :L PL能增强 VL DL 引起的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 PDGF- A m 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 1型受体拮抗剂 ( AT1RA)减轻肾小球硬化的机理。方法 :将 3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 ,模型组和治疗组行单侧肾切除大鼠加阿霉素注射诱导阿霉素肾病肾硬化模型 ,治疗组每日给予缬沙坦 2 0 mg/kg灌胃 1次 ,共 1 2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BB( PDGF- BB)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较对照组肾小球硬化明显 ,表达明显增强 ;缬沙坦治疗组肾小球硬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 ,PDGF- BB表达亦减弱。结论 :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时 ,PDGF- BB表达增强并参与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AT1RA可能通过降低 PDGF- BB在肾组织表达发挥其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江西省儿童单纯性血尿的病理类型.方法 对159例单纯性血尿的患儿进行肾组织活检,并行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 单纯性血尿肾脏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依次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9例(43.4%)、IgA肾病36例(22.6%)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24例(15.1%),其次为轻微病变17例(10.7%)、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例(2.5%)、微小病变1例(0.6%)、膜性肾病1例(0.6%)、新月体肾炎1例(0.6%)、膜增殖性肾炎1例(0.6%)和IgM肾病1例(0.6%).结论 单纯性血尿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次是IgA肾病及局灶阶段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板层蛋白(laminin,LN)在儿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肾活检肾组织中表达的质或量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以板层蛋白α_1、α_2、β_1、β_2、γ_1结构链为观察对象,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它们在18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活检组织和6例正常成熟肾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①LNα_1;、LNγ_1在肾小球系膜增殖节段蛋白表达增强;LNα_2、LNβ_1在部分增殖的肾小球系膜区出现节段性异常表达;LNβ_2链在增生的系膜区和肾小球基膜(GBM)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②LNα_1、α_2、β_1、和γ_1的mRNA在系膜增生的肾小球内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轻度、中度和重度系膜增生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①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板层蛋白的表达既有量的改变也有质的变化,增生的系膜细胞是肾小球内板层蛋白量的积聚和异常合成的重要细胞来源。②板层蛋白各分子链分布的改变可能是肾小球功能异常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63例经皮肾活检的肾病综合征(NS)患者进行分析,发现 NS 疗效与病理类型关系密切。微小病变型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增殖性肾炎疗效最高;弥漫性系膜增殖性肾炎及膜性肾病次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 肾病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炎疗效较差;系膜毛细血管增殖性肾炎疗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血SIL—2R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A-ELISA法测定54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SIL-2R水平。其中14例为系膜增生性肾炎,20例为IgA肾病,另20例为局灶节段性硬化。结果表明:系膜增生性肾炎组和IgA肾病组患者SIL-2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局灶节段性硬化肾炎组,SIL-2R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局灶节段性硬化肾炎缺乏免疫发病机理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方法对SD大鼠行右肾摘除术,分2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每次3mg/kg,并喂饲高脂饲料。结果该模型表现为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病理学检查、计算机图像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肾小球主要表现为系膜基质增加,肾小球出现局灶节段性硬化,细胞外基质FN、CoLⅣ表达上调。结论本模型为研究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机制及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并观察LOX-1抑制剂多聚肌苷酸(PIA)对ox-LDL上述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RT-PCR检测不同浓度(0、25、50、100 μg/ml)ox-LDL组肾小球系膜细胞 LOX-1 mRNA的表达;RT-PCR观察空白组、ox-LDL组(50 μg/ml)和PIA组(50 μg/ml ox-LDL 250 μg/ml PIA)肾小球系膜细胞 LOX-1、TGF-β1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述3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纤连蛋白(FN)、Ⅳ型胶原(Col Ⅳ)的含量.结果:RT-PCR结果表明,25、50、100 μg/ml ox-LDL组LOX-1 mRNA表达明显高于0 μg/ml组(P<0.05),其中50 μg/ml组表达最高;50 μg/ml ox-LDL组肾小球系膜细胞 LOX-1、TGF-β1 mRNA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和PIA组(P<0.01).ELISA结果表明50 μg/ml ox-LDL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 、FN、Col Ⅳ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和PIA组(P<0.05).结论:ox-LDL体外可促进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LOX-1、TGF-β1及分泌细胞外基质,PIA可抑制ox-LDL的上述作用,提示LOX-1可能介导了ox-LDL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损伤,参与了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β_2-微球蛋白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预后评价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燕舞  林栩  杨发奋 《右江医学》2008,36(4):398-399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G)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46例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尿β2-MG水平,同时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在不同病理类型患者中比较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微小病变、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相比,膜增殖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的预后差,而后三者的血、尿β2-MG明显升高。结论β2-MG可预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预后,应将β2-MG作为临床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2.
肾病综合征     
一、血白蛋白水平是肾病综合征的病情“晴雨表”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3.5g/d)和血白蛋白减少(〈30g/L)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前者按肾脏病理学区分,包括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及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成药复方肾疏宁对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探讨肾疏宁防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并阿霉素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用数字表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组+肾疏宁治疗组和模型组+苯那普利治疗组,共观察8周。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肾小球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检测肾小球内α-SMA和TGF-β1染色阳性面积/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面积的改变。同时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球硬化大鼠体质量、尿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氮、肌酐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球内未见α-SMA表达,可见TGF-β1少量表达;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内α-SMA和TGF-β1显著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白蛋白、总蛋白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蛋白、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疏宁治疗组和苯那普利治疗组24h尿蛋白排泄量、血尿素氮、肌酐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小球内α-SMA阳性面积/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面积和TGF-β1阳性面积/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面积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α-SMA和TGF-β1呈显著正相关(r=0.637,P<0.01)。结论肾疏宁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减少肾小球内固有细胞α-SMA和TGF-β1的表达,降低24h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可能是防治肾小球硬化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并早期肾衰竭应用小剂量激素与他克莫司胶囊联合治疗对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并早期肾衰竭6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2例,研究组予以小剂量激素与他克莫司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予以小剂量激素治疗,分析两组血液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舒张压及收缩压)、血糖及血钾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指标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钾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U-TP)及血肌酐(SCr)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P<0.05),研究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并早期肾衰竭患者应用小剂量激素与他克莫司胶囊联合方案,能有效改善对血糖、血压及血钾水平的不良影响,同时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肾小动脉增厚在IgA肾病中的意义.方法 将78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伴有肾小动脉增厚)和对照组(不伴有肾小动脉增厚),并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观察组的肾功能不全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理类型表现为局灶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及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观察组的病理特点表现为系膜中度增生、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球硬化≥20%、肾缺血改变、新月体形成、血管洋葱皮样改变、球囊粘连、肾间质纤维化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肾小动脉硬化在肾功能不全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参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及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及形成,与IgA肾病的预后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迷迭香酸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大鼠系膜基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5/6肾切除),以迷迭香酸作为干预因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法测定迷迭香酸对大鼠系膜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胶原Ⅳ(Col-Ⅳ)及TGF-β1,的影响,电镜观察肾小球病理学变化,测定血、尿肌酐值.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迷迭香酸组肌酐清除率(Ccr)水平升高(P<0.05);(2)Fn、Col-Ⅳ在肾脏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减少(P<0.05);(3)TGF-β1表达减少(P<0.05).结论 迷迭香酸可以抑制TGF-β1的表达,减少Fn及Col-Ⅳ在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延缓肾小球硬化,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疾病可能具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例1.先证者,女,32岁,高血压、尿检查异常1年6个月入院。于孕7个月时出现水肿,血压210/140mm Hg(1mmHg=0.133kPa),尿蛋白阳性,分娩后血压仍高,不规律服用降压药。入院查体:血压170/100mm Hg,其余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WBC6.8×109/L,Hb148g/L,PLT267×109/L,TP59.8g/L,Alb34.7g/L,BUN12.12mmol/L,Cr170μmol/L,UA431.3μmol/L,TC6.66mmol/L,其余血生化正常。尿蛋白(+++),尿蛋白定量5.36g/24h,尿潜血(+),RBC1~2个/HP。眼底检查可见渗出及出血。肾活检病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免疫荧光IgM(+~++),C3(++),其余均(-)。光镜见16个肾小球:8个球性硬化,5个节段性硬化,2个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弥漫增生,1个肾小球细胞增生肥大伴球囊粘连,系膜区可见嗜复红蛋白沉积,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及颗粒变性,肾间质多灶状或片状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伴纤维化,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部分玻璃样变,符合增生硬化型肾小球肾炎,结合病史及荧光检查,可能由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TGF-β1)对其反应性基因产物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在大鼠系膜细胞中表达的影响及两者在人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RT-PCR、Westem blot法观察外源性TGF-B1对大鼠系膜细胞中AR表达的影响;以12例肾小球轻微病变作为对照,对各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lgA肾病(15例),膜性肾炎(14例),局灶节段增生性肾炎(12例),狼疮性肾炎(14例),新月体性肾炎(9例)的人肾穿刺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分别观察TGF-β1和AR在肾炎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染色强度作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外源性TGF-β1作用后,大鼠系膜细胞中AR的mRNA表达与蛋白水平升高,并显示出一定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各型肾炎中TGF-β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除lgA肾病之外的各型肾炎中AR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R的表达与TGF-β1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TGF-β1相关反应性基因产物AR的表达与TGF-β1的作用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了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Ⅳ型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TGF-β1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Ⅳ型胶原表达以模拟肾脏疾病中的细胞纤维化,实验分为5组:空白组,对照组,川芎嗪高、中、低剂量(终浓度分别为100、30、10μg/ml)组。MT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抑制率,ELISA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川芎嗪高剂量(100μg/ml)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P<0.01);川芎嗪可抑制TGF-β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中Ⅳ型胶原的表达,以高剂量组(100μg/ml)效果最为显著(P<0.01)。结论川芎嗪可抑制TGF-β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Ⅳ型胶原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