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ELISA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在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中的对比应用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疑似乙肝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ELISA法和ECLIA法检测,对比两种方法对不同乙肝病毒标记物的检测阳性率以及对同一强阳性样本的稀释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HBs Ag、HBe Ab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HBs Ab、HBe Ag、HBc A的检测,两种方式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ECLIA法的阳性检测率显著优于ELISA法,同时还可以进行动态观察和监测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ELISA法和ECLI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性能。方法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ECLIA(电化学发光法)对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对强阳性标本进行稀释。结果对120例患者的血清进行HBV五项的检测,ELISA法和ECLIA法对HBs Ag、HBs Ab、HBe Ag三项标志物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HBe Ab和HBc Ab的检测,电化学发光法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法(P0.05)。结论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ECLIA法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的灵敏度和自动化程度均高于ELISA法,并可动态观察疗效和监测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三种方法检测低浓度乙肝表面抗原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集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的HBsAg为1.0≤S/C0≤3.0的300份血清标本和164例ECLIA检测的HBsAg阴性标本分别进行TRFIA、CMIA和ELISA检测,以ECLIA为标准,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TRFIA阳性率最高,ELISA最低;TRFIA特异度最高,ELISA最低;TRFIA和ELISA敏感度高于CMI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FIA和CMIA检测低浓度HBsAg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前S2抗原(PreS2)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2抗原进行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在520例HBV-DNA阳性血清中,HBeAg阳性率为46.1%,前S2抗原阳性率为92.1%,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20例标本按照HBV-DNA含量高低分为四组,每组前S2抗原和HBeAg的阳性率进行比较,每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前S2抗原与HBrAg和HBV-DNA密切相关,前S2抗原较HBeAg更敏感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状态,是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较为直接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和胶体免疫层析法在细菌感染、脓毒症或败血症患者中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细菌感染、脓毒症或败血症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1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胶体免疫层析法测定两组降钙素原(PCT),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胶体免疫层析法测定PCT水平及阳性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CT水平2.0 ng/ml,两种方法测定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2.0 ng/ml,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阳性率高于胶体免疫层析法(P0.05)。结论电化学发光法和胶体免疫层析法均能测定机体PCT水平,电化学发光法阳性检出率更高;而胶体免疫层析法检测时间较短。临床上,PCT检测时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帮助患者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弱反应性标本的结果。方法将由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的HBsAg结果(S/CO)在0.7~5.0之间的824份弱反应性血清标本进行电化学发光(ECLIA)测定。结果①352例S/CO在0.7~0.99区间,即ELISA定性为阴性,ECLIA检测结果有48例COI≥1.0(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32例S/CO在1.0~LPC(弱阳性质控),即ELISA定性为阳性,ECLIA检测结果有248例COI(cutoff指数)〈1.0(阴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③40例S/CO在LPC~5.0,即ELISA定性为阳性,ECLIA检测结果COI≥1.0(阳性)。结论 S/CO在0.7~0.99的标本,ECLIA灵敏度优于ELISA;S/CO在1.0~LPC的标本,ELISA的影响因素较多,容易造成假阳性结果,应分析原因并进一步复查;S/CO在LPC~5.0的标本,ELISA和ECLIA方法均能准确地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测定HBsAg的检测灵敏度,了解低水平HBsAg患者血清HBV-DNA的分布特点.方法 通过微粒子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筛选并收集了113例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0.05~10 IU/ml)患者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HBsAg测定,根据曲线拟和法得出ELISA法的检测灵敏度;并对上述血清标本进行HBV-DNA测定,分别以ELISA法检测HBsAg的检测灵敏度和微粒子发光法检测的HBeAg阴阳性对113例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评价和比较HBV-DNA的检出率以及分布范围.结果 ELISA法检测灵敏度为0.46 IU/ml,113例低水平HBsAg采用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44.2%;以ELISA法HBsAg检测灵敏度分组显示,HBV-DNA的检出率和分布范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微粒子发光法测定HBeAg阴阳性分组显示,HBV-DNA的检出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布范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水平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检测灵敏度有重要现实意义;低水平HBsAg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和分布范围与HBsAg不相关,临床应加强低水平HBsAg患者血清HBV-DNA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5,(8):1044-1045
目的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探讨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90份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的体检者的血清,采用ELISA法和FQ-PCR两种方法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 HBs Ag(+),HBe Ag(+),HBc Ab(+)阳性组血清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95.6%,HBs Ag(+),HBe Ag(+)组阳性检出率为100.0%,HBs Ag(+),HBe Ab(+),HBc Ab(+)组阳性检出率为20.6%,HBs Ag(+),HBc Ab(+)组阳性检出率为36.4%。第1组、第2组、第3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3组和第4组相比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感染者HBV DNA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男性感染者的阳性均值略高于女性感染者。结论荧光定量PCR和ELISA两种方法在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中有密切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法结果更为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乙肝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感染疾病,提早预防、诊断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寻最佳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方法开展了本次试验,本研究探究比较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金法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差异性。方法将采集到的200例血清标本分为ELISA组与胶体金法组,分别进行ELISA和胶体金法检测实验。以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A)检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ELISA检测阳性率为6.65%,胶体金法检测阳性率为6.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5 4。ELISA法和胶体金法准确度分别为99.00%和97.50%,灵敏度分别为87.50%和75.00%,特异度分别为100.00%和9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LISA与ECLIA的一致性为高度一致,Kappa=0.724,胶体金法与ECLIA的一致性为中度一致,Kappa=0.525,ELISA与胶体金法一致性为中度一致,Kappa=0.596。胶体金法检测所需时间为(8.22±1.64)min,短于ELISA的(83.41±12.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80,P0.001。结论 ELISA法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优于胶体金法,但操作繁琐程度和耗时大于胶体金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探讨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乙肝五项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挑选出e抗原阴性的780例HbsAg阳性标本分为两组:A组,HbsAg HbeAb HbcAb阳性组(1,4,5阳性即小三阳模式组);B组,HbsAg HbcAb阳性组(1.5阳性组).两组分别进行前sl抗原(ELISA法)和HBV-DNA含量检测[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法进行,以HBVDNA拷贝数大于103copy/ml为阳性).结果 (1)在小三阳模式组中,pre-SlAg总阳性率为39.57 %,HBV-DNA总阳性率为43.4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在1,5阳性模式组,pre-SlAg总阳性率为27.42%,HBV-DNA总阳性率为31.29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个模式组的pre-SlAg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HBV-DNA阳性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e抗原阴性时,小三阳模式组与1.5阳性组相比,pre-SlAg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DNA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模式组下的pre-Sl Ag与HBV-DNA阳性率比较接近,pre-SlAg也可以反映HBV-DNA复制情况;(2)e抗原阴性时,并不一定体内无病毒复制,必须联合检测pre-SlAg等指标,才能在乙肝病毒复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诊断效果及与电化学发光免疫法符合率。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孕妇88例,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妇HBsAg,比较两种方法检测效果。结果:两种方法检测HBsAg阳性符合率、检测效能及对血清HbcAb和HbsAb指标项检测结果均未见差异(P0.05)。结论:对孕妇HBsAg进行检测,ELISA和ECLIA检测结果相同,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肿瘤标记物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和CA125联合检测鉴别妇科盆腔肿块患者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诊断为妇科盆腔肿块拟行手术的108例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妇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HE4含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A125含量。结果:卵巢癌组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高于盆腔良性肿块组患者(良性组)及健康妇女(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血清HE4水平与健康妇女(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组血清CA1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对照组血清HE4的阳性率均为0,而良性组血清CA125为30.1%,良性组中HE4的阳性率与同组血清CA125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4+CA125联合检测卵巢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4%、80.5%,与单一指标检测敏感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4是一种较理想的卵巢癌肿瘤标志物,其血清水平对妇科盆腔肿块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CA125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盆腔肿块患者中卵巢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法与Elisa法检测癌胚抗原(CEA)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血清样本检测癌胚抗原,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Eclia)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法癌胚抗原阳性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阳性的结果相当,在检测癌胚抗原上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2016,(3):383-385
目的比较和评价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甲型肝炎病毒(HAV)抗体IgM。方法选择本院住院或门诊患者血清共116例,均使用ECLIA和ELISA检测HAV-IgM抗体,对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和临床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用ECLIA和ELISA方法同时检测116例血清标本的HAV-IgM抗体,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12.8%,阴性符合率为100%,总符合率为70.7%,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34例患者进一步跟踪和随访,以临床诊断为标准,ECLIA检测HAV-IgM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2.5%、100.0%、4.3%;ELISA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检出率分别是:100.0%、71.3%和33.6%。结论 ECLIA和ELISA对HAV-Ig M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低,ELISA方法敏感度高,但ECLIA特异性好,检测过程可全自动化,检验结果更符合临床,可引入实验室检测,为临床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在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疑似乙型肝炎患者2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CLIA与ELISA法检测HBs Ab、HBs Ag、HBe Ag、HBe Ab、HBc Ab五项指标,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率。结果 CLIA法对HBe Ag、HBs Ag、HBe Ab标志物检出率比ELISA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低水平HBs Ag检测值>1.0 IU/ml时,ELISA法与CLIA法检测结果相同;而当低水平HBs Ag检测值<0.01时,CLIA法检测HBs Ag低水平结果高于ELISA法检测HBs Ag低水平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IA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3 IU/ml,ELISA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13 IU/ml。结论 CLIA能定量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HBs Ab、HBs Ag指标,比ELISA法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更有利于临床乙肝病毒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6.
TPPA法测定梅毒特异性抗体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TPPA法测定梅毒血清学标志物室间质评样本结果。方法采用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检测45例梅毒血清学标志物室间质评样本及77例临床标本,并加做原血清检测。结果对于室间质评样本,我室定性检测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与标准血清的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血清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定性检测(P<0.05)。结论对于临床标本必须加做原血清标本避免TPPA法导致的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临床筛查的600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HBV-M,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按不同的HBV-M模式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的标本,检测HBV-DNA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HBeAg阴性模式的阳性率,亦高于HBsAg阳性的其它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检测在各种模式的HBV-M阳性血清中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者HBV-DNA检出阳性率最高(100%),检测乙肝患者HBV-M的同时检测HBV-DNA,对于早期诊断、判断患者传染性程度、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三水区麻疹流行特点,为本区麻疹监测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全区88例疑似麻疹患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 M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核酸,将结果汇总分析。结果麻疹病毒Ig M抗体检测阳性率71.76%,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率87.5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月为麻疹发病高峰期;阳性病例集中在0~2岁和21~40岁;本地与外地人口麻疹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采样时间,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M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麻疹病毒核酸可以弥补出疹早期(<3 d)麻疹Ig M抗体滴度过低导致血清ELISA法漏检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癌抗原125(CA125)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卵巢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中选取4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卵巢良性病变患者48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A125及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及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病理分期患者血清CA125及VEGF水平组间差异较大,Ⅲ期患者最高,Ⅰ期患者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CA125及VEGF的表达水平在卵巢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反映疾病发展进程及恶性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8,(1):69-70
目的探讨三种检验方法在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丙型肝炎患者,采集其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电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分析。观察对比三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显示,丙型肝炎阳性率为73.33%(88例);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显示,丙型肝炎阳性率为75.00%(90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显示,丙型肝炎阳性率为90.83%(109例)。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的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荧光定量PCR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电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PCR法均可应用于丙型肝炎的临床检验,但荧光定量PCR法的阳性率更高,检测结果更直观,可作为丙型肝炎的首选临床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