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期脑梗死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及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颈动脉斑块、血脂水平、血浆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高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比例、颈动脉斑块面积、内中膜厚度、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差异,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期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有效缩小、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炎、降血脂功效更加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段使用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数字表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各30例,其中A组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B组患者在发病36 h内、C组发病36~72 h、D组发病72 h后给予瑞舒伐他汀钙,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血脂、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IMT及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经过2周的治疗后发现A组TG、TC、LDL-C水平低于其他3组,HDL-C水平高于其他3组,但差异均不明显(P>0.05),A组hs-CRP、TNF-α、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并且与C组和D组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发现A组IMT值、斑块面积、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其他3组,但是4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 4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使用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临床常见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发生血液供应障碍及缺血缺氧性病变。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01—2013-01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45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比较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患者空腹静脉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TC、TG、LDL-C、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瑞舒伐他汀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组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分别为11.11%(5/45)和24.44%(11/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轻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有很好的降脂及抗炎作用,且不良反应情况类似,但瑞舒伐他汀效果更为显著且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163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36例,普通治疗;B组40例,每晚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C组42例,服普罗布考250mg;D组45例,联合服用瑞舒伐他汀和普罗布考,均治疗14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d、14dhs-CRP、NO的变化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hs-CRP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C、D组hs-CRP下降较A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d,D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在治疗7d、14dNO较治疗前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和14d,B、C、D组NO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D组NO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hs-CRP与梗死体积显著正相关(r=0.724,P<0.01),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437,P=0.001)。治疗前NO与梗死体积呈显著负相关(r=-0.797,P<0.01)。结论血浆hs-CRP、NO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瑞舒伐他汀、普罗布考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浆hs-CRP水平,升高NO水平,两药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剂量为A组10 mg/d,B组20 mg/d,C组不加用任何调脂药物。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脂、炎性因子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 B组TC、TG、LDL-C下降幅度显著大于A组(P0.05);A、B组炎性因子水平下降幅度及ADL及NIHSS评分改善幅均显著大于C组(P0.01),且B组炎性因子和FIB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A组(P0.05)。结论与10 mg/d的剂量相比,20 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更为有效地降脂、抗炎,从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恢复神经系统损伤,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入院查颈动脉彩超提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39~84岁,平均年龄74±15岁。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39~83岁,平均年龄73±16岁,予阿托伐他汀(20mg.d-1);第二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1~84岁,平均年龄76±18岁,予阿托伐他汀(20mg.d-1)、普罗布考(500mg.d-1)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6M)、12个月(12M)、24个月(24M)进行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临床预后,mRS 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并记录脑梗死复发情况,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1)两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情况:第一组治疗后6M、12M、24M的NIHSS评分分别为5.83±3.25、4.96±2.61、5.02±3.11,较治疗前9.42±3.38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2M时下降较明显(P<0.01);第二组治疗后6M、12M、24M的NIHSS评分分别为6.01±3.74、3.24±2.08、3.17±2.52,治疗后6M较治疗前NIHSS评分(9.89±3.67)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12M、24M较治疗前下降更明显(P<0.01),且治疗后12M、24M的NIHSS评分也低于治疗后6M(P<0.05);两组相比,治疗后24M第二组较第一组NIHSS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2)两组各时间点mRS情况:第二组治疗后24M预后良好率为90.7%,较该组治疗后6M的72.2%有所提高,且高于第一组治疗后同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率(76.8%),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mRS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24M脑梗死复发率分别为28.6%、22.2%,两组比较,各时间点脑梗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定斑块是治疗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而长远的策略,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从多方位、多靶点的抗AS作用,从而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其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有待于扩大样本,进一步完善随访,以获得更全面、更具有代表性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CIS)对患者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86例老年C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8-异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42/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2/43)(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C、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余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8-iso-PGF2α、ox-LD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8-iso-PGF2α显著降低,对照组则显著增高(P<0.01);两组治疗前ox-LDL均显著增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老年CIS患者具有确切疗效,且能够有效缓解或减轻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程度,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76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予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他汀组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AIS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AIS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依次升高(P<0.05);治疗后他汀组与常规组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上述指标他汀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而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抑制AIS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后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治疗后2组患者CRP、IL-6、TNF-α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可显著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停用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05—2011-05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阿乐)口服,出院后随访1年,研究停用阿托伐他汀的发生率,比较口服阿托伐他汀药物组与停药组脑梗死复发率及两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1)停药组87例患者复发率17.2%,未停药组113例复发率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a后停药组未复发患者NIH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突然停用他汀类药物可增加脑卒中的复发率,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住院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及高剂量治疗组,分别检测治疗当日(入院后、治疗前)、14d、30d、90d时的Hcy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hcy下降更为明显,且高剂量治疗组与低剂量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Hcy,且高剂量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常规治疗组(10mg/d)和强化治疗组(20mg/d),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清IMA、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2组ACS患者血清IMA、hs-CRP、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强化治疗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抑制斑块内炎症反应,在ACS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诊断早期ACS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片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 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30d后分别对2组行NIHSS评分和血脂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30d后,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血脂,更有助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 对78例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外,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治疗3个后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肝肾功能,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IMT).结果 瑞舒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患者TC、TG、LDL-C和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除降脂作用外,还可以稳定并缩小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改善情况,观察随访期间脑血管事件复发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TG、LDL-C、HDL-C、TC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a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4—2015-04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神经功能恢复及脑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双侧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快、搏动指数均有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增快脑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强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CPR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4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240例,2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载瑞舒伐他汀,10mg/(次·d),阿托伐他汀组则加载阿托伐他汀,10mg/(次·d),均连续治疗24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周采血,测定血脂四项,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周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粥样斑块内膜-中膜厚度(IMT)并采血测量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后12周、24周,2组TC、TG、LDL-C和CRP较疗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中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较疗前显著下降且低于同时期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长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可降低血脂水平并减少颈动脉斑块IMT及斑块内炎症反应,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03—2013-07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2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ADL评分改善程度及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351,χ~2=5.408,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447,P0.05)。结论临床应用多奈哌齐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正研究表明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患者动脉壁对损伤以及炎症的一种修复反应。30%~35%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2]。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一类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不仅能够对脑卒中患者的脑及血管产生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都起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