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高血压脑干出血的病例资料,均经微创手术治疗,根据时间节点分为框架辅助组17例(2014年1月-2016年3月)与ROSA辅助组16例(2016年5月-10月)。结果 ROSA辅助组血肿清除率优于框架辅助组(P=0.031),ROSA辅助组手术时间与术后拔管时间均少于框架辅助组(分别为t=1.762,P0.05;t=2.493,P0.05)。框架辅助组术后再出血3例,颅内感染2例;ROSA辅助组无再出血和颅内感染,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25和P=0.258)。结论 ROSA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在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等方面,均优于框架立体定向辅助治疗,适用于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超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治疗重型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98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组(39例)和对照组(59例),评估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3个月后改良Rankin评分,以及有效率、死亡率、持续植物状态(PVS)生存率。结果手术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周后GCS评分(t=2. 39,P=0. 012)、3个月后改良Rankin评分(χ~2=7. 36,P=0. 003)、有效率(χ~2=8. 27,P=0. 001)、死亡率(χ~2=-6. 15,P=0. 006)、PVS生存率(χ~2=-5. 43,P=0. 014)组间比较结果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本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治疗重型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保守治疗。结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治疗重型脑干出血,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死亡率、PVS生存率,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重型脑干出血系指脑干出血量>5 ml并伴明显意识障碍(GCS评分≤12分)[1].脑干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70%-80%[1].虽然也有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成功的报道[2],但对于多数重型脑干出血患者而言,目前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我院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超早期双侧侧脑室引流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159例,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中小量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中小量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以立体定向手术抽吸结合尿激酶引流治疗为立体定向治疗组(n=41),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为内科治疗组(n=41),比较2组病人发病后30 d瘫痪侧肢体运动功能和90 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情况。结果立体定向治疗组病人血肿消散时间为(3.3±1.5)d,内科治疗组为(24.0±7.3)d,两组血肿消散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立体定向治疗组中发病后30 d运动功能预后好者和发病后90 d GOS 5分者均明显多于内科治疗组(均P<0.05)。结论对于血肿量≤30 ml的基底核区脑出血、瘫痪侧肢体肌力为1~3级的病人,应首选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别行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联合治疗组,n=30)、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单纯手术组,n=30)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n=30)。观察三组病人脑血管功能、临床疗效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脑血管功能较其余两组明显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与单纯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而平均住院时间(14.2±2.5)d,显著少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疗效显著的方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梯度减压微创手术在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n=45)为2008-10-2010-12收治的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治疗组(n=42)为2011-10-2014-02收治的同型患者,采取神经内镜引导下微创梯度减压术。观察2组围手术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24h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24h后GCS评分、3个月后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微创梯度减压术对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界手术出血量(25~35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穿刺组(n=52)与保守组(n=50),穿刺组给予立体定向穿刺治疗,保守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穿刺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保守组(P0.01);穿刺组治疗良好率为46.15%,显著高于保守组的24%(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好效果,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传统保守治疗组(44例)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组(43例)。分别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出血量变化、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量表评分的改变,分析2组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7d、30d出血量均明显减少(P0.05),立体定向组在治疗后7d、30d的出血量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总有效率(45.45%,20/44)明显低于立体定向组(77.27%,34/43),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程度优于传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β=0.736,P=0.037)、GCS评分(β=0.829,P=0.023)和体重指数(β=2.19,P=0.017)为传统组的独立高危影响因素;而GCS评分(β=0.799,P=0.010)和高血压病程(β=0.616,P=0.004)为立体定向组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相比传统保守治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中等量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11我院收治的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20~50 mL)患者58例,分为立体定向手术组(32例)和内科治疗组(2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随访评估2组治疗后90d扩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结果立体定向手术组血肿完全清除24例(75%),次全清除8例(25%)。手术组患者治疗后14dNIHSS评分低于内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治疗后30dNIHSS评分低于内科组(P0.05),且治疗后90dGOS-E评分高于内科组(P0.05),2组发病后30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立体定向抽吸术可较快清除幕上20~50mL的脑内血肿,手术安全有效且损伤小,远期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对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20例,其中中脑血肿6例,桥脑血肿9例,中脑、桥脑联合出血5例,血肿量8~15ml.并行侧脑室穿刺,持续监测颅内压,给予亚低温治疗.所有治疗均在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结果 全部病例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死亡及手术并发症,术后存活18例,死亡2例.结论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实施亚低温疗法加以有效的颅内压监测可提高脑干出血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亚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治疗及其必要性.方法 对比分析亚急性高血压脑出血采用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定向组,n=40)与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保守组,n=32)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定向组和保守组近期优良率分别为75%、71.9%(P>0.05),远期优良率分别为95%、82.4%(P<0.05);动态CT观察血肿消失时间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组术后血肿消失时间为2±0.7d,保守组为9±0.4d,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引流可以缩短亚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吸收时间,改善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引流与保守治疗对基底节中等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2年9月本院接受基底节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选择手术与保守治疗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保守治疗,比较2组病死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及Barthel指数。结果 观察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2、4周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65.79%(P<0.05);观察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其他2例;对照组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肺部感染5例、其他2例;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8.95%(P<0.05);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引流对基底节中等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较保守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微创术与常规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断治疗的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开颅组和立体定向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结果立体定向组患者手术时间(48.53±10.96)min,较常规开颅组(73.86±20.83)min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26.75±9.36)ml较常规开颅组(147.39±30.42)ml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脑干是调节人体体温、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的中枢,脑干出血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呼吸、心跳停止,病死率极高。重症脑干出血系指出血量>5 ml并伴有明显意识障碍,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病死率高达80%~90%。到目前为止,此类患者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本文中,笔者对山东省龙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4-2009年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21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重症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未昏迷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微创钻孔引流手术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116例未昏迷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患者采用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手术治疗(微创手术组),42例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基底节区血肿的消除时间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治疗2周后,微创手术组血肿清除≥95%的患者的比率(97.3%)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47.6%),患侧肢体肌力改善亦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7,Z=5.617,均P0.001)。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未昏迷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手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内科保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立体定向治疗重度原发性性脑干出血(PB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4月湖州市南太湖医院经神经外科机器人立体定向下抽吸清除血肿的10例重度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分析脑干血肿分型与愈后的相关性。结果 术中无死亡病例,为期3个月的随访,存活6例,术后并发症死亡1例,放弃治疗死亡3例;根据改良Rankin评分,术后90 d内3分1例,4分3例,5分2例,死亡4例。结论 手术机器人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清除引流重度脑干出血是有效的,明显降低死亡率,0型及1型血肿清除术后患者90 d内死亡率及改良Rankin评分均优于2型及3型血肿,基于立体定向为基础的脑干血肿分型,有利于术前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T引导下行立体定向手术46例,根据CT定位徒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122例,保守治疗65例。结果保守治疗组患者的血肿吸收和住院时间均显著较长(P<0.05),恢复率(41.5%)则明显低于立体定向组(84.8%)和徒手穿刺组(70.5%),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亦最差(P<0.05)。立体定向组和徒手穿刺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死亡率和ADL评分无显著差异,但徒手穿刺组的病残率(22.1%)显著高于立体定向组(8.7%)(P<0.05)。各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尽早实施穿刺引流术对于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残死率具有积极意义。立体定向技术可明显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减少脑部损伤,从而提高恢复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脑卒中的微侵袭手术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微侵袭手术方法及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尝试探讨出血性脑卒中的手术指征。方法:选取中等出血量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脑CT立体定向引导血肿排空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同期对照传统保守治疗患者28例,并记录每个患者不同时期GCS评分及Barthel评分。结果:六月后随访结果,两手术治疗组患者预后均优于传统保守治疗组(P<0.05);脑CT立体定向引导血肿排空组患者预后优于小骨窗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脑CT立体定向引导血肿排空术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适宜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颞部入路立体定向手术对重症脑桥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05-2014-06收治的86例重症脑桥出血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颞部入路立体定向术,B组采用横窦下小脑入路立体定向术,术后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B组相比,A组术后病死率有所下降,临床总有效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方面,2组以肺部感染、再出血、肾功能不全、脏器衰竭以及脑积水为主,A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部入路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重症脑桥出血患者疗效确切,且在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0.
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微创治疗对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和内科常规治疗组,每组28例。测定正常对照组患者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周的血脑屏障指数,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及内科常规治疗组患者入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35.52±7.43、37.18±6.24,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周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21.89±9.45、34.58±11.2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7.32±1.22、10.43±2.2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组和脑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的血脑屏障指数分别为0.0062±0.0003、0.0087±0.0007、0.0073±0.0008,内科常规治疗组和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与内科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能减轻高血压脑出血血脑屏障的破坏,与内科常规治疗组比较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