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33例自发性SAH病人进行了DSA检奄,发现颅内动脉瘤29例,对以上病例均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 造影显示100%填塞21例(72.4%).90%1.2上填塞5例(17.2%),80%~90%填塞2例(6.9%),微导管不能跟进进入动脉瘤内1例(3.4%)。结论 自发性SAH病人均应进行DSA检查而确诊颅内动脉瘤的存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创伤小,适应症广,安全可靠,尤其对于手术夹闭困难的和危险Ⅸ域的动脉瘤,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6作者医院40例脑动脉瘤患者在出血72h内行栓塞治疗的效果。40例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且于出血72h内完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形状选用合适的弹簧圈将瘤腔逐步填塞充分。6例宽颈动脉瘤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4例宽颈动脉瘤应用球囊瘤颈成形弹簧圈栓塞术,1例应用双导管技术。结果 40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共47个动脉瘤中,100%完全栓塞39个,80%~90%栓塞3个,50%~60%栓塞2个,栓塞失败2个,多发动脉瘤未作处理1个。结论 急性期颅内破裂动脉瘤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可防止再出血及并发症,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6作者医院40例脑动脉瘤患者在出血72 h内行栓塞治疗的效果.40例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且于出血72 h内完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形状选用合适的弹簧圈将瘤腔逐步填塞充分.6例宽颈动脉瘤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4例宽颈动脉瘤应用球囊瘤颈成形弹簧圈栓塞术,1例应用双导管技术.结果 40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共47个动脉瘤中, 100%完全栓塞39个, 80%~90%栓塞3个, 50%~60%栓塞2个,栓塞失败2个,多发动脉瘤未作处理1个.结论 急性期颅内破裂动脉瘤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可防止再出血及并发症,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破裂颅内椎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及梭形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椎动脉夹层及梭形动脉瘤患者,其中8例采用微弹簧圈或球囊进行载瘤动脉闭塞术,13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8例载瘤动脉闭塞的患者,载瘤动脉完全闭塞,小脑后下动脉保持通畅;随访3-12个月,未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1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患者,术中1例因再出血死亡;余12例中,致密栓塞10例,接近完全栓塞2例.9例患者(包括接近完全闭塞的2例患者)有效造影随访3-11个月,致密栓塞的患者中动脉瘤无复发,载瘤动脉及PICA保持通畅;接近完全闭塞的2例患者中有1例部分复发,给予再次致密栓塞,另1例达稳定状态;另3例电话随访,未发现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破裂的椎动脉梭形及夹层动脉瘤效果肯定,但有潜在缺血的风险;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近期效果较好,但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疾病,其致残率、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动脉瘤颈夹闭手术。随着近二十多年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该技术现已达到、甚至超过传统动脉瘤颈夹闭手术的疗效。一、动脉瘤栓塞的发展简史最早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是Serbinenko,1974年他首先用乳胶球囊经血管内治疗动脉瘤;起初闭塞载瘤动脉,后开始栓寒动脉瘤,保留载瘤动脉通畅(?),随后这一技术被很多人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尽管可脱卸球囊的应用使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成为可能,但由于可脱卸球囊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8-01—2012-12收治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01—2012-12收治的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21~77岁,平均(45.4±5.8)岁。本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颅脑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52个颅内动脉瘤;单发动脉瘤38例,多发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12个,后交通动脉24个,  相似文献   

7.
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对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作初步分析。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共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113例颅内动脉瘤病人。手术夹闭61例病人共62个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52例病人共54个动脉瘤。病人术前状态采用Hunt-Hess分级,颅脑CT采用Fisher分级,术后1个月和6个月行改良Rankin评分。全部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手术夹闭组术前Hunt-HessⅠ~Ⅲ级53例,39例预后好,Ⅳ~Ⅴ级8例,3例预后好;术前CT Fisher分级Ⅰ~Ⅱ级35例,30例预后好,Ⅲ~Ⅳ级26例,13例预后好,术前Hunt-Hess分级和CT Fisher分级与mRS评分呈正相关。介入栓塞组术前Hunt-HessⅠ~Ⅲ级42例,33例顶后好,Ⅳ~Ⅴ级10例,2例预后好;术前CT Fisher分级Ⅰ~Ⅱ级37例,32例预后好,Ⅲ~Ⅳ级15例,7例预后好,术前Hunt-Hess分级和CT Fisher分级与mRS评分呈正相关。同一术前Hunt-Hess分级及CT Fisher分级在手术组和介入组病人中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均适合的动脉瘤,处于同一术前Hunt-Hess分级或CT Fisher分级的病人,不论手术夹闭还是介入治疗,术后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高龄、术前Hunt-Hess分级差的病人首选介入治疗。两种治疗办法的长期疗效对比仍有待于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分期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分期介入治疗的2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急性期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防止再出血,2~8周二期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 急性期单纯弹簧圈栓塞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7例,Ⅱ级13例,Ⅲ级3例。急性期弹簧圈栓塞和二期支架置入术间隔15~49 d,平均(23.9±9.9)d。分期手术间隔期未观察到再出血。二期支架置入术中,共成功置入支架24枚,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2例,Ⅱ级11例。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立即注入替罗非班后恢复。1例发生腹股沟血肿,手动按压后消失。无颅内出血。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2例,2分6例,3分5例。出院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0.6个月;末次随访,mRS评分0分19例,1分1例,2分1例;DSA随访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7例,Ⅱ级6例。结论 对急性期不具备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条件的病人,建议急性期单纯弹簧圈栓塞防止再出血,二期支架置入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优势及可行性。方法 27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30个)患者,一经全脑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检查证实,即在48h内、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前:Hunt—Hess分级:I级~Ⅱ级16例,Ⅲ级7例,Ⅳ级3例,V级1例;其中采用机械性可脱性微弹簧圈(MDS)栓塞治疗2例,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25例。结果 术后恢复良好者24例;出现一过性偏瘫、失语1例,单纯运动性失语1例,均于1个月后逐渐恢复;死亡1例(Hunt-Hess V级)。结论对Hunt-Hess分级I~Ⅳ级的患者实施超早期介入手术治疗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减少脑血管痉挛,降低死亡率;并具有微创、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最大直径大于25 mm的动脉瘤,治疗仍十分困难,我们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2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病人,并取得良好效果,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伴破裂囊泡形成的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年间治疗的此类病例30例,将其分为Ⅰ~Ⅳ4型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采用GOS评分判定,各型间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并行DSA复查.结果 Ⅰ型及Ⅱ型的19例中,GOS评分5分18例、4分1例.Ⅲ型7例山,GOS评分5分6例、1分1例.Ⅳ型4例,GOS评分5分2例、1分2例.x2检验见预后:Ⅰ及Ⅱ型>Ⅲ型>Ⅳ型.所有病例随访至半年至1年时行DSA复查,未见动脉瘤再通.结论 伴破裂囊泡形成的颅内动脉瘤病例采用血管内治疗多能获得较好疗效.这其中以Ⅳ型的预后最差,Ⅲ型次之,Ⅰ及Ⅱ型最好.  相似文献   

12.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未破裂性颅内动脉瘤(unrupture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s)在治疗上目前仍有不同意见。2000年6月至2005年5月作者对46例UIAs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病人在全麻下应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进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可先在载瘤动脉内植入血管内支架,进一步随访或同时以弹簧圈栓塞。结果本组无因介入治疗失败而转为开颅手术治疗者,介入治疗过程中无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生。完全闭塞11例,大部分闭塞4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创伤小,不受病情及发病时间限制,适合用于治疗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RIAS)患者介入治疗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350例老年RIAS患者,通过查阅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收集患者资料。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因素。结果 350例RIAS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36/350),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8例,术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新发硬膜下出血或脑实质出血5例、血栓栓塞事件1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χ~2=8.750)、Hunt-Hess分级(χ~2=18.314)、动脉瘤直径(Z=-8.357)和宽颈动脉瘤(χ~2=10.368)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因素(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3.503)、Hunt-Hess分级(■=3.290)、动脉瘤直径(■=3.571)和宽颈动脉瘤(■=2.191)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高血压、HuntHess分级、动脉瘤直径和宽颈动脉瘤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的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的治疗,11例行开颅显微手术,1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手术组11例中良好、轻残者5例,占45.5%;重残、植物生存者4例.占36.4%;死亡者2例、占18.2%,与手术有一定关系;介入组15例中良好、轻残肯8例,占53.3%:重残、植物生存者5例,占33.3%;死亡者2例,占13.3%,并非介入治疗并发症所致。结论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病人状态差,入院后应根据病情针对脑室出血、颅内血肿、脑疝等情况进行处理、并尽早行手术或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创伤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应作为Ⅳ、Ⅴ级帧内破裂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血管内早期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张家港澳洋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44个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早期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扫描确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得到DSA检查确认。术后根据GCS评分、疾病预后使用GOS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结果40例患者有44个动脉瘤,用栓塞体积比(VER)评估可脱性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疗效。其中27例100%栓塞(61.4%),12例95%(27.2%),4例90%(9%),1例80%(2%)。未出现出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出现脑血管痉挛12例(30%),经对症处理后病情缓解;出现迟发性脑积水2例(5%);恢复良好者35例(79.5%),轻度残疾2例(5%),重度残疾2例(4.5%),1例死亡(2.5%)。随访时间3个月~3年,随访期间无再出血。 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可减少动脉瘤二次出血的机会,在术后及时引流蛛网膜下腔积血,及时清除血性脑脊液中的有害物质及蛛网膜下腔积血的分解物、以减轻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机会,缩短病程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介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7例的经验并文献检索分析。结果病情好转5例,恶化1例,短暂神经功能障碍1例,无死亡。复发2例,1例再次行动脉瘤栓塞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血管内介入塞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近期安全有效,根据动脉瘤部位及形态特点,可选择载瘤动脉闭塞,弹簧圈栓塞瘤腔,球囊支架辅助栓塞。远期复发率较高,应加强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分级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的156例WFNS分级Ⅳ~Ⅴ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2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156例中,出院时预后不良68例(43.59%),预后良好8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年龄≥70岁及SEBES评分≥3分为高分级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出院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WFNS分级Ⅳ~Ⅴ级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的预后不良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年龄≥70岁及SEBES评分≥3分的病人,预后不良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脑血管异常而形成的瘤样突起,临床常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958年Chason和Hindman对2768例尸体进行检验发现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4.9%。目前颅内动脉瘤的处理方法除传统的开颅手术外,血管内介入治疗逐渐得到普及。最初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主要是球囊闭塞载瘤动脉,1973年苏联学者Serbinenko采用可  相似文献   

20.
我们自 1996年 3月至 2 0 0 0年 5月 ,用微弹簧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2 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 13例 ,女 16例 ,年龄 2 8~70岁 ,平均 4 5岁。 2 9例脑CT检查有SAH ,合并脑内血肿 5例 ,其中位于额颞叶 1例 ,颞叶 2例 ,前纵裂额底 2例 ,并破入脑室 ,血肿量 10~ 30ml左右。动眼神经麻痹 1例。发病到入院时间 :1~ 4天 2 6例 ,5~ 10天 3例。入院到脑血管造影时间 :1~ 4天 12例 ,5~ 10天 17例。动脉瘤栓塞治疗时间 :1~ 4天 3例 ,7~ 14天 18例 ,15天以上 8例。全部病人都做了脑CT和DSA全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