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钢丝绳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控制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某钢丝绳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粉尘、毒物、高温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合绳捻股车间捻股机、合绳机岗位噪声强度检测结果超标率100%,拉丝车间噪声检测合格率16.7%。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不够完善。结论该公司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企业,劳动者有发生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职业性化学性灼伤、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企业喷漆车间整改前后苯系物的浓度进行调查比对,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对某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次工程改造前后车间工人接触的苯系物超标率分别为65%和0%,改造后车间工人接触苯系物的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此次工程整改防毒设施达到预期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海  王建宇  李建林  凌伟洁  刘影玫  刘移民 《职业与健康》2012,28(16):1972-1973,1976
目的通过对某汽车零部件公司二氧化碳保护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改造,使二氧化碳保护焊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方法运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卫生工程检测等方法进行识别、检测和分析。结果整改前共检测了20个二氧化碳保护焊岗位的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其中电焊烟尘合格率为20%,锰及其化合物合格率为30%。整改后共检测了20个二氧化碳保护焊岗位的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其中电焊烟尘合格率为95%,锰及其化合物合格率为95%。结论二氧化碳保护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的改造措施是可行的,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张海  王建宇  张燕  钟坤鹏  刘移民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192-1194
目的通过对某扬声器厂涂胶工艺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改造,使涂胶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效果。方法运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卫生工程检测等方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厂整改前涂胶岗位甲苯超标,超标率为60%;整改后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甲苯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为100%。结论涂胶工艺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改造措施可行,防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北京市朝阳区某家具厂涂装车间流水线项目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对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法等分析法对某家具厂涂装车间流水线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项目涉及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甲苯、乙苯、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丁酯、环己酮、粉尘和噪声。化学毒物共检测8个点,合格率100%;粉尘共检测2个点,合格率100%;噪声强度测定2个点,整改后合格率为100%。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可行有效,在落实评价报告中提出的补充措施及建议后,职业病危害基本可控。  相似文献   

6.
了解打印机制造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接触水平,找出该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并开展防护措施,为该行业防护措施的整改和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对该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分析结果,针对关键作业岗位防护措施进行整改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显示,整改前投料、充填、加剂、涂布、分解和压片岗位炭黑粉尘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清扫、碎料、冲压、卸料和空压机巡检岗位噪声现场检测强度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整改后作业场所炭黑粉尘和噪声现场浓度或强度和合格率均明显优于整改前。提示,该企业针对关键作业岗位炭黑粉尘和噪声的整改措施可行,防护效果良好,能有效的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某印刷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对该印刷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等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正己烷、二甲苯、正庚烷、噪声、粉尘等。检测7个岗位的化学毒物浓度,合格率为85.71%;噪声强度测定3个岗位,合格率为100.00%;检测粉尘3个岗位,合格率为100.00%。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较重,但是整改后,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职业病防护干预措施进行调查及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两家(A企业、B企业)主要的焦化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的调查,分析并评估企业内存在的职业病相关危害因素,并对企业施行的生产流程、防护职业病的相关安全措施、职业卫生的管理手段进行分析,同时分析B企业施行相关安全防护措施前后的体检结果差异。结果采取较完善职业防护措施的B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较高;针对B企业在控制效果评价时存在的问题,提出职业病防护干预措施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合格率较整改前明显提高。干预前粉尘、焦炉扩散物、噪声控制合格率分别为89.6%、2 6.0%、60.0%,干预后分别为96.8%、91.6%、70.0%。结论在焦化类别企业中实施规范性的安全防护,可明显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五金制品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和措施及其效果,提出整改建议,为该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噪声、高温、低温、粉尘、工频电场。化学毒物检测点结果均低于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检测合格率100.0%;粉尘检测点合格率为91.5%,主要为喷砂岗位的矽尘超标;噪声检测合格率为91.7%; WBGT指数、工频电场结果均符合职业卫生限值的要求。职业健康检查岗前体检率为100.00%,在岗期间体检率为98.58%,其中有19名员工出现听力损伤、心率异常情况,需复查。结论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是噪声以及矽尘,需完善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并对喷砂房进行整改。进一步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组织员工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更好地提升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职业卫生现况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对30家木质家具企业的职业卫生现状进行调查。30家木质家具企业木粉尘检测点合格率为81.1%,毒物检测点合格率为88.7%,噪声检测点合格率为75.8%;木粉尘超标倍数最高为14.6倍,毒物中二异氰酸甲苯酯超标倍数最高为10倍;大中小型木质家具企业木粉尘、毒物检测点合格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噪声检测点合格率在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型企业职业病防护措施均好于中小型企业,而中小型家具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防护效果差,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提高工人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川省阆中市西山中心校甲型肝炎(甲肝)暴发因素和控制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山中心校甲肝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甲肝暴发,发病77例,罹患率120.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1~16岁(占77.92%),患者中有55例(71.43%)为住校学生,住校生罹患率是走读生的3.64倍.结论报告迟缓,疫情蔓延历时54 d,而学生普遍未进行甲肝疫苗接种,造成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本次暴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本次霍乱发病原因,为今后霍乱疫情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所有聚餐人员及接触者,按《霍乱防治手册》确定病例。结果调查高危人群788人,发现病例1例,带菌者3例,病原学确认均为O139血清型。结论本次霍乱疫情由聚餐引起,发病原因可能为食用的甲鱼、蟹或虾污染霍乱弧菌所致,提示应加强餐饮业监督管理和培训工作,加大对公众霍乱防治知识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Access 2000构建一个小型数据库系统。通过需求分析确定数据库结构,并设计出主界面和查询界面。采用拆分数据库的方式实现了数据库的"服务器/客户端"管理结构,设置用户权限和密码保护提高数据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As schools of the health sciences come under increasing financial pressures and providers must cope with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the health care system, mutually supportive arrangements may become more common and more important to both parties. Underlying such arrangements is the expectation that the schools of the health sciences may gain sources of support f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access to training opportunities and that the providers may gain in operational capacity and access to specialized expertise. We have developed a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a multispecialty group medical practice. Although in some respects an improbable combination, the relationship has yielded benefits and may be of interest to other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