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比头部运动区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3-06—2017-06就诊于菏泽市立医院儿科6个月~6岁的痉挛性脑瘫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治疗组,所有患儿接受运动及综合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头部运动区注射,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0d。观察2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3个疗程后GMFM-88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个疗程后GMFM-88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6个月~3岁患儿评分与3~6岁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改善6个月~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智力影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智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用穴位注射和功能训练,对照组单用功能训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71.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肌张力及智力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能够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提高智力,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神经发育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配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进行运动功能的评定及Gesell发育量表进行发育商评定,判断综合疗效。结果 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及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脑性瘫痪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童康复科2015-01—2016-06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3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按摩、引导式教育、理疗等,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1次/d,每次4~6个穴位,10d一疗程,停药5d后进入下一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综合痉挛量表(CS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治疗前2组CSS评分、GMFM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SS评分明显降低,GMFM评分、ADL评分明显增加,且试验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MFM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缓解肢体痉挛,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发育质素(PDI)、粗大运动功能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2%)明显高于对照组(72.3%),2组治疗前智力发育、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智力发育、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均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智力发育、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康复治疗,穴位注射mNGF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瘫效果更佳,促进智力发育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偏瘫患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核心稳定训练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90例小儿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处理联合一般功能训练,不对健肢的使用进行限制,观察组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核心稳定训练,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2组治疗前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得到明显的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对照组与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偏瘫患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核心稳定训练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大大提高上下肢Fugl-Meyer评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药物和物理康复治疗及其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 (BTA)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临床治疗价值及物理治疗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采用BTA神经阻滞治疗肌痉挛 ,上肢肌群注射BTA的起始剂量为 1~ 2U/kg ,下肢肌群的BTA注射的起始剂量为 3~ 4U/kg。结合物理康复治疗 ,治疗前后进行Gross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经BTA注射后的肌张力有明显降低 ,关节活动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改善了患儿的运动功能 ,Gross运动功能评分 5个功能区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BTA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肢体痉挛肌群进行神经阻滞注射及结合物理康复治疗 ,有缓解肌痉挛、改善站立和行走等运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运动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法将6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系列运动疗法,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及运动疗法.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评定截瘫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及运动功能恢复的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2组ASIA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2组ASIA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但治疗组运动功能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外伤性截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痉挛三针"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8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头针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痉挛三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评分、GMFM-88中D区与E区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改良Ashworth评分均不同程度降低,GMFM-88中D区与E区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0.7%)显著优于对照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痉挛三针"可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儿童内收肌肌张力,使患儿获得更好的独立行走及跑跳等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偏瘫型脑瘫儿童40例,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20例和单纯康复治疗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到患儿腘伸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注射后第2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共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腘窝角和足背屈角角度的测量、改良的Ashworth量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的腘伸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比注射前改善明显(P〈0.0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A型肉毒素配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儿患侧的肌张力,有助于提高运动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重锤式髋关节训练器对脑瘫痉挛型双瘫的疗效. 方法把120例住院治疗的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接受重锤式髋关节训练器治疗,对照组不接受,其他康复治疗项目2组相同.观察治疗2个月后其运动发育年龄、异常姿势、内收肌肌张力及股角变化情况. 结果 2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在运动年龄、内收肌肌张力及股角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异常姿势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重锤式髋关节训练器是一种经济实用对脑瘫痉挛型双瘫有很好疗效的训练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恢复期患儿临床特点,早期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配合针刺、按摩及功能训练。结果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恢复期患儿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针刺及按摩能促进患儿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球后注射治疗小儿脑瘫皮质盲的效果,寻找治疗小儿皮质盲的治疗方法。方法40例小儿脑性瘫痪皮质盲患儿均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为双侧球后,注射后按压3 min止血,每周治疗3次,10次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评估。结果痊愈26例,有效4例,无效10例,其中22例第一个疗程见效。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球后注射治疗皮质盲有确切疗效,预后较好,年龄越小预后越好,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4.
288例小儿脑瘫康复综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小儿脑瘫综合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自1999-01~2008-09在我院就诊,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的288例脑瘫患儿,按就诊时月龄分别为1~6月组,7月~1岁组,1~3岁组.1~6月组每月静脉使用脑蛋白水解物4~6ml/d,胞二磷胆碱(CDPC) 0.125g/d;7月~1岁组每2月静脉使用脑蛋白水解物6~8ml/d,CDPC 0.25g/d;1~3岁组每3个月静脉使用脑蛋白水解物10 ml/d,CDPC 0.25g/d.均为10d一疗程.治疗期间同时进行高压氧舱治疗、捏脊按摩疗法、运动功能训练、穴位封闭、针灸疗法、脑循环治疗仪、导平治疗仪、痉挛肌治疗仪等治疗.按照诊疗后运动功能恢复、异常姿势改变、肌张力改变、听力恢复,每治疗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一次.结果 经综合康复治疗后,患儿1~6月组正常化21例,显效84例,有效63例,无效3例,有效率98.24%;7月~1岁组正常化9例,显效63例,有效30例,无效15例,有效率87.18%.1~6月组与7月~3岁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性(χ2=4.84,P<0.05).结论 应用药物间歇短疗程,加强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穴位封闭、高压氧舱及导平仪等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干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是治疗脑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平足穴与承山穴药物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疗效。方法 120例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予以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平足穴与承山穴药物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腓肠肌的肌张力及结合足背屈角测量综合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尖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足穴与承山穴药物注射治疗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状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手足口病后下肢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44例手足口病后下肢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常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加用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22例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2组疗程均为15d。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临床疗效、肌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5.45%,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治愈率18.18%,总有效率68.18%;2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下肢神经损伤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6例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 :药物局部注射 (治疗组 ) 5 4例 ,隔天 1次 ,10次为一疗程 ;B组 :上田敏法 (对照组 ) 42例 ,1次 /d ,2 0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局部注射疗法使局部组织新陈代谢活跃 ,再生过程加强 ,肌肉软化松解 ,从而达到降低肌张力的目的 ,为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又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痉挛肌治疗仪对尖足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改善角度的作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痉挛肌治疗仪加综合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组),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以足背屈角改善角度作为评估指标进行评估。结果痉挛肌治疗组患儿踝关节改善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肌治疗仪可以辅助降低踝趾屈肌群痉挛,明显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从而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站立、行走模式,是脑性瘫痪患儿安全、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结合Bobath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 用少量VitB1、VitB12加生理盐水稀释,按照运动,智力、视听、语言等异常情况在头皮、四肢、腰椎间隙选取相应位点及穴位进行注射刺激,并同时结合Bobath运动疗法,每疗程各10次,隔日交叉进行,疗程间隔7~21d,平均4~5个疗程.对采用上述疗法的90例脑瘫患儿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有效率96%,正常化45例(50%),显效27例(30%),有效15例(16.7%),无效3例(3.3%).91.7%(66/72)患儿脑CT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结合Bobath运动疗法治疗脑瘫,疗效好、见效快,是一种较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5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肌力训练组,30例)和常规康复治疗组(28例)。两组患儿入组后开始为期2周的康复治疗,2周后改由家长在家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6周、12周进行以下评定:(1)综合痉挛量表(CSS);(2)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和E两项;(3)步行速度。结果两组患儿的CSS、GMFM评分及步行速度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6周、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氏0.05),GMFM评分、步行速度治疗后6周、12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氏0.05)。结论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