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实验室儿童血细胞11项分析参数年龄组间的差异对参考范围设置的影响.方法 收集1 274例1~12岁健康查体儿童静脉血,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获得血细胞分析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小板数、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比率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计数、单核细胞比率计数11项参数,并将其分为1~岁、3~岁、6~12岁3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岁组与3~岁组比较,白细胞、红细胞比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中性粒细胞比率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计数的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528、2.490、2.128、3.442、8.072、6.939,均P<0.05).3~岁组与6~12岁组比较,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比率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计数的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3.291、3.259、8.323、9.327、7.070、6.784、10.890、11.189,均P<0.01),血小板数的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t=1.989,P<0.05).结论 健康儿童全血细胞11项分析参数比较结果提示有8个分析参数存在年龄组差异,建议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计数参数可分3个年龄段设置参考范围,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参数可根据各自实验室分析数据设置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饮水添加不同水平硼对大鼠血细胞计数、形态结构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96只28±2d清洁级SD大鼠,分为6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分别饮用添加0、40、80、160、320和640mg/L硼的蒸馏水,试验期2个月。试验结束时,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右心房采血,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测定,血涂片制作、瑞氏-吉姆萨氏染色、显微观察与摄影。结果(1)试验Ⅰ、Ⅱ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Ⅲ~Ⅴ组红、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网织红细胞数不同程度升高。(2)试验Ⅰ组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粒细胞胞核体积增大。试验Ⅱ~Ⅴ组,随硼添加剂量增加,变形、破碎的红细胞增多;淋巴细胞胞核先固缩后肿胀;粒细胞胞质内的特殊颗粒减少甚至消失,细胞核难以着色,其中试验Ⅴ组多叶型中性粒细胞较多。结论饮水添加40 mg/L硼对大鼠血细胞的发生、增殖及形态结构与功能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添加80 mg/L硼对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有一定不良影响;添加160~640 mg/L硼对大鼠的血细胞则有不同程度损伤,甚至表现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境电磁辐射对大学生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以重庆某两高校1 103例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组织问卷调查了解血液系统相关疾病自主症状,并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其末梢血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较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四肢无力发生率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P小于0.05)。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P小于0.0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及浓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和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P小于0.05);其中较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居住年限(1—4年内)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小于0.05)。结论现有环境电磁辐射对大学生血相有一定影响,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相对增多,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小剂量电离辐射对辐射医务人员血细胞的影响及防护水平。方法随机抽取1969—2019年广州市南方医院及其附属单位从事电离辐射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及不接触电离辐射岗位医务人员各75名,分为辐射组和对照组,辐射组又按照性别、工作年限和岗位分为不同亚组,皆于年度健康检查时抽取静脉血,以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辐射组男性、女性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平均值皆在正常范围内,不同工作年限、放射岗位人员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辐射组男性女性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辐射组淋巴细胞比值40%的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电离辐射对辐射医务人员血细胞的影响与性别、工作年限、岗位无关,但对血细胞的负面影响客观存在。目前防护措施总体有效,仍需进一步重视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工频电场对35 kV配电间和220 kV变电站工作人员血液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对69名低压电工(35 kV配电间工作人员)、36名高压电工(220 kV变电站工作人员)和110名对照组人员的血液学指标和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血液学指标包括红细胞数、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数、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单核细胞数、单核细胞百分数、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等;免疫学指标包括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结果高压电工组的淋巴细胞计数(LYMP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核细胞百分数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电工组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g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压电工组血液学和免疫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接触220 kV高压工频电场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血液学指标及免疫功能产生轻微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军 《医疗装备》2022,(21):49-52
目的 探讨应用Sysmex-xs500i血液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替代静脉血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1年7—12月在医院接受静脉血常规检测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的53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标本类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静脉血)和试验组(动脉血),各53份,两组标本均应用Sysmex-xs500i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 对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13个项目,试验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动脉血)血常规结果可以直接替代对照组(静脉血)血常规结果;而对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血常规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筛选出2018年10月-2019年9月于在我院进行诊治处理的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记录、对比两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血常规指标水平。结果对检测结果展开分析后可知,两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血常规指标水平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等血常规指标水平呈现明显的提升趋势(P<0.05),而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等血常规指标水平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结论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指标会发生明显变化,对血常规指标进行监测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剂量核辐射暴露、肥胖、腹部型肥胖对核电站工人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某核电站1 388名男性在职工人的健康检查资料,检测工人的外周血总白细胞、白细胞各分类、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体块指数 ≥ 30 kg/m2定义为肥胖,男性腰围 ≥ 90 cm定义为腹部型肥胖。结果 工人工龄增高是总白细胞计数增高、单核细胞百分比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是总白细胞计数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腹部型肥胖是总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增高和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按工龄分层后,1~9 a工龄组肥胖工人总白细胞计数高于非肥胖工人,1~9 a、10~19 a工龄组腹部型肥胖工人总白细胞计数高于非腹部型肥胖工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低剂量核辐射长期暴露可能与核电站工人外周血总白细胞数增高有关,患肥胖或腹部型肥胖可能加重核辐射对外周血细胞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太钢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评价放射防护设施和管理绩效。方法采用胸章个人剂量计,对四个年度不同放射工种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放射工作人员的年人均剂量当量1998年以后比1993年以前显著下降;超过5 mSv*aˉ1剂量当量的人数明显减少;医用X射线诊断工种受照剂量明显高于工业γ射线工种。结论太钢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未超过国家标准的十分之一,工作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γ射线模拟核设施检修职业照射对大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个照射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照射剂量组接受137Cs γ射线小剂量率照射,累积剂量分别为0.05、0.20、0.50、1.00和2.00 Gy;对照组不接受照射.照射结束后第2天和第11天,进行大鼠血液白细胞计数(WBC)及其分类、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检测.结果 ①γ射线照射累积剂量0.50 Gy以上可以造成WBC在照射结束后第2天暂时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结束后第11天恢复正常.②0.05~0.50 Gy剂量可导致单核细胞(Mo)比例在照射结束后第11天升高.③1.00 Gy以上剂量可导致Hb水平在照射结束后第11天降低,照射结束后第2天和第11天淋巴细胞比例均降低,Mo比例均升高,此3项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和P<0.01).结论 γ射线模拟职业照射对大鼠WBC及其分类有明显影响,1.00 Gy以上剂量可能造成受照大鼠在照射结束一段时间后发生贫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