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和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得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设计:回顾性、干预性病例序列研究。方法:56例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60眼采用联合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和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得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视力、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和  相似文献   

2.
1例52岁的男性患者因右眼视力下降3周就诊,患者视力为20/120。检查发现后极部隆起的脉络膜痣。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显示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延伸至黄斑区。使用维替泊芬对患者进行两次光动力治疗,其视力增至20/40。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区域消失,并且黄斑区病变消失。最后一次治疗后7个月,患者的视力保持稳定。使用维替泊芬进行光动力疗法对于继发于脉络膜痣的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可能是有效的选择。光动力疗法治疗继发于脉络膜痣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Levy J.$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Soroka Universit…  相似文献   

3.
眼科学文献     
曲安奈得用于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的辅助治疗,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得后黄斑格栅光凝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从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VIP)试验获得的隐匿性非典型中央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老年性黄斑变性与临床有关的自然病史信息:VIP报道之4,4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3通道保留晶状体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的视力预后,视神经放射状切开治疗半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在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VIP)试验中,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患者安慰剂组的资料能否提供合理依据以判断隐匿性中央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是否需要继续随访。隐匿性非典型病变设定为近期疾病发展、损伤面积较大(>4倍视盘面积)、视力较好(患眼Snellen equivalent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应用维替泊芬对继发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的主要为黄斑中心凹外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进行光动力治疗(PDT)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20只眼)黄斑中心凹外、以典型性CNV为主的AM D患者接受维替泊芬PDT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  相似文献   

6.
背景: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治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比较新的方法。维替泊芬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引起罕见的反应已有报道。方法:光动力治疗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87只眼,3只眼在治疗前出现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焦距分离。这3只眼按照维替泊芬标准方法治疗,用单光点覆盖新生血管芽。结果:治疗1个月后,3只眼均出现新生血管桥把两个分离的新生血管连在一起。结论:在维替泊芬治疗后,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多焦距眼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多种因素,例如经过治疗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增加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应用维替泊芬(Visudyne)治疗华人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的临床效果。并将这些患者的入选特征和视力预后分别与AM D光动力治疗(TAP)研究和应用维替泊芬进行光动力治疗(VIP)研究进行比较。设计:回顾性比较病例序列。方法:患者入选标准:年龄>50岁,最佳矫正视力>20/200,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均位于黄斑中心凹下,类型为最大径线>5400μm的典型CNV为主型或为继发于AM D的纯隐匿型CNV。按照TAP研究的治疗方法,在维替泊芬注射15m in后,应用非产热激光对病变区进行照射。每隔3月进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如果出现CN…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用维替泊芬行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西龙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引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前瞻性、非对照、干预性临床试验。受试者:184例在同一视网膜治疗中心行新生血管性AMD治疗的患者。方法:研究纳入184例平均年龄76.5岁的连续患者(63.6%女性,36.4%男性)的184只眼,平均随访38.8周(极差12~103周)。148例(80.40k)患者有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19例(10.3%)患者有旁中心凹脉络膜新生血管,17例(9.2%)有中心凹外脉络膜新生血管。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采用推荐的标准方案进行。184例患者行光动力疗法后16h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含25mg曲安西龙溶液。在3个月1次的随访观察中,只要血管造影记录了持续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就重复这种联治合疗。  相似文献   

9.
对继发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黄斑中心凹外脉络膜新生血管应用维替泊芬进行光动力治疗,应用经Tenon囊球后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腔戊糖素的浓度比较,α-甘露糖苷过多症患者中迟发性视网膜营养不良,伴有眼外肌损伤的外伤性眼球异位入上颌窦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低能量和标准能量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不宜使用光动力治疗(PDT)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继发活动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患者均为PDT治疗小组推荐的患者。方法:回顾性调查了79例主要为活动性隐匿型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或经典的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但Snel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次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合并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的 2 0例 2 0只老年黄斑变性伴有脉络膜新生血管眼经光动力治疗的疗效。随访 3个月。以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为观察指标。结果 按最后一次随访记录分析 ,视力提高 3行者 2例 ;视力提高 2行者 3例 ;提高 1行 5例 ;视力保持不变 1 0例。 1周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 :8例以典型性为主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渗漏停止 ;1 2例轻微典型性和完全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渗漏均较治疗前减少。随访结束时眼底荧光造影显示 :以典型性为主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4例荧光渗漏停止 ,4例荧光渗漏 ;轻微典型性和完全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现 3例渗漏加重 ;9例荧光渗漏减少或不变。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明显好转。该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见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光动力疗法短期内能封闭或抑制老年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目前尚未见明显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光动力学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脉络膜造影改变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琦 《重庆医学》2000,29(6):507-508
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 ,CNV)是引起老年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 ,AMD) (湿性 )的主要原因 ,是导致老年人视力丧失或视力减退的主要因素[1 ] 。常规的激光治疗是利用热量直接破坏新生血管 ,只能用于黄斑旁区的新生血管膜 ,黄斑部距中心凹 30 0 μm~ 5 0 0 μm为禁区。治疗后复发率高 ,但大量病人因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位于黄斑中央区 ,因此不能用常规的激光治疗而致盲[2 ] 。始于 1995年的光动力疗法治疗CNV是采用静脉注射能…  相似文献   

13.
1例45岁的男性患者诉左眼视力下降2个月,视力为20/200,视力下降继发于微小的视乳头旁脉络膜血管瘤,引起深部黄斑囊样水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病变的视网膜厚330μm。由于严重的黄斑囊样水肿,视力预后差。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后1个月,黄斑囊样水肿完全消退,黄斑解剖结构恢复正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厚度为179μm,视力提高至20/25。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血管瘤可有效地解决黄斑囊样水肿,使视力提高。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血管瘤后重度黄斑囊样水肿消退@Shields C.L.$Ocular Oncology Service,Wills Eye Hospital, 840 Walnut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应用维替泊芬进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继发于血管样纹(AS)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解剖—功能结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评估10例连续的继发于AS的CNV患者(10眼),所有患者应用标准PDT维替泊芬治疗方案。主要评估指标是经ETDRS视力表测量视力(VA)下降<3行患者的比率,次  相似文献   

15.
背景:在一项非随机性、公共机构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中,应用维替泊芬对伴有黄斑下渗出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患眼进行光动力治疗。方法:应用PD T治疗40只PCV患眼,以患者最初检查和治疗后超过2年的盲法检查最佳矫正视力、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病理性近视、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中应用光动力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09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74例(85眼)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病灶大小及渗漏情况及视力进行观察。结果 22例(24眼)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12例(14眼)为病理学近视,40例(47眼)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经过6个月的治疗,以上三组最佳矫正视力稳定及提升率分别为95.83%、92.86%、91.49%;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减少及停止三组分别为75.00%、64.29%、61.70%;与治疗前相比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减轻的患者分别为91.67%、78.57%、93.62%。结论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中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效果确切,对病变进展可有效控制,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维替泊芬光动力治疗(PDT)诱导的继发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凋亡。方法:回顾了22例手术切除的CNV,其中12例患者在3~146d前曾经接受PDT治疗。使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并且与CD34(内皮细胞,EC)、CD105(活化的内皮细胞)、Ki67(增殖标记)和细胞角蛋白18(  相似文献   

18.
光动力疗法对迟发型眼底黄色斑点症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视觉诱发电位在评价眶周血管瘤中的价值;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伴黄斑裂孔的自发性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动态轮廓眼压测量法测量眼内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典型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伴随老年性黄斑变性(ARM D)的成本-效用及PDT的价值。设计:采用临床试验资料、基于患者治疗时间的折衷效用参数和三级保险公司成本观点进行平均成本-效用分析。方法:从TA P(采用PD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研究得到的5年视力数据资料,利用2004年医疗保险的费用和$/QALY(美元/质量校正生命年)结果将上述资料模拟成一个12年的以价值为基础的参考病例成本-效用模型。根据健康与医疗小组的推荐,应用纯现值分析折算治疗预后与治疗花费的年率为3%。结果:应用维替泊芬(维速达尔)染剂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光动力疗法(PD T)治疗高度近视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视力预后,并确认预后视力与治疗年龄的潜在关联。方法:干预性、回顾性、对照病例研究。机构:眼科门诊。患者:纳入29例(30只眼)患有病理性高度近视导致黄斑下CNV的连续病例,于2000年1月至2003年5月期间,接受应用维替泊芬作为光敏剂的PD T。干预措施:所有患者都接受维替泊芬PDT,并行临床随访和荧光血管造影。回顾临床记录和造影结果。以中位年龄60岁作为分界值,将受试者分为两组。主要观察指标:随访期末,高龄组与低龄组的视力(V A)对比。结果:平均年龄为63.1岁,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