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述从肝论治中气下陷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从肝论治中气下陷证。认为中气下陷证虽为脾胃虚弱、气相不调、升降失常所致,但“肝为脾之主”、“肝内升降发始之根”,其制在肝,肝气不能疏达升发是脾气不升的病机关键。临床治疗证明从肝论治中气下陷证,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1中医脾虚证的辨证要点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又有统血之功,前贤医家认为:"脾气得安,五脏受荫,脾气虚弱,则百病由生。""诸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黄元御在执中治本论中说"……脾胃气血精神之化源,赖以升降的轴心,中气旺则阳化有源,阴生有本,气血因之充旺,精神因之而交泰,一旦中气升降窒塞,脾土因之而下陷,胃土因之而上逆,阳化匮源,阴生乏本。"  相似文献   

3.
脾为"后天之本",脾气虚弱,则易感受外邪,成脾虚外感之证。李东垣谓"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就是: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所以容易感受风寒,而得外感病。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方治之;张仲景对脾虚外感的证治则用小建中汤和桂枝人参汤为主方辨治。  相似文献   

4.
举元煎出自<景岳全书>,方用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升麻组成.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之亡阳垂危等症,血崩血脱之症妇产科现代临床多年采用手术治疗.笔者近十年来,对于不愿手术、功能性子宫出血多的女性,采用举元煎加味,临床疗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举元煎出自《景岳全书》,方用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升麻组成。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之亡阳垂危等症,血崩血脱之症妇产科现代临床多年采用手术治疗。笔者近十年来,对于不愿手术、功能性子宫出血多的女性,采用举元煎加味,临床疗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1.开阖有法,贵应病机崩漏为血病,血得热则溢,因热致溢者,是开泄太过。而冲任受损,脾气虚弱,中气下陷,血分虚寒等,不能统血摄血者,则属固摄无权。致崩漏之热乃为虚火。识辨开阖,病机在握,治疗就可执简驭繁。因于热者,清而止之;因于寒者,温而止之;因于虚者,补而止之;因于实者,泻而止之。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记载脾胃病症之一者,脾胃虛弱,分别为中气不足、中气下陷两大类症。因虚弱由“不足”至“下陷”是整体性病势程度的差异。而“针刺对胃运动呈现调整作用”,可以提高处于虚陷胃脏之运动功能,增强其紧张力。临症针治时诊其别、究其异,治疗才能收效满意。 现诊胃下垂和低张力胃是体腔脏器松弛低下,以胃运动功能紊乱为主的脾胃虛弱慢性病  相似文献   

8.
乳糜尿大多由丝虫病引起,现代医学尚无满意的治疗万法。近几年笔者用“补中益气汤化栽”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基本方组成及方解炙黄芪20克荷叶10克党参20克山药15克灸升麻10克金樱子12克芡实12克阿胶10克草12克炒黄柏10克土茯苓15克小蓟15克黄芪和荷叶为本方之君药黄芪具春令升发之性,昧甘气温,皆得中和之正,能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最宜,荷叶“生发之气稗助脾胃,涩清浊散瘀血”,升麻长于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升麻、荷叶并用,最能协助黄芪。升举下陷之中气,共同鼓舞,相得益彰;党参、山药…  相似文献   

9.
补气生阳: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症。脾为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脾肺气虚则会出现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等症。如兼中气下陷,则能导致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如气虚不能摄血,则能引起便血、崩漏。黄芪能补脾肺之气,为补气要药,且有升举阳气的作用,所以可用于上述诸症,须随不同的气虚表现而相应的配伍。  相似文献   

10.
脏器下垂类疾病与中气下陷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脏器下垂类疾病,从祖国医学理论分析,多由中气下陷所致,以补中益气汤治之也确有疗效,此为众所公认。然脏器下垂类疾病与中气下陷证毕竟是两个不同理论体系的概念,因而虽有所同,亦有所异。脏器下垂类疾病与中气下陷证都有“向下”的一面,后者亦可出现脏器下垂,二者都可益气升提,但脏器下垂类疾病并非都由中气下陷所致,有血瘀者,亦有胃下垂反表现为胃气上逆者。反之,中气下陷者也并不都只见于脏器下垂,如慢性肠炎和低血压者亦可出现中  相似文献   

11.
“下者举之”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是针对中气下陷之证采用的一种治疗原则。临证每选用具有升清、举陷、补中、益气、发散、温阳、收敛、固脱等功效的药物组合成方,遵“逆其病而治之”的原则,广泛治疗因脾气、肺气、肾气、胃气下陷,冲、任、督、带脉气衰微而导致的诸如泄泻、痢疾、淋证、癃闭、疝气、遗尿、便血、尿血,各种内脏下垂及妇科崩漏、带下、滑胎、阴挺、不孕等疾患,故极有实用价值。今不揣浅陋,将临证运用此治则的心得简介于后,仅供参酌,不当之处,祈请指正。 一、急性菌痢,“逆流挽舟”速效 痢疾证,自刘河间倡“治诸痢者,莫若以苦辛  相似文献   

12.
黄芪主含甙类、多糖等,是临床上应用极其广泛的一味中药,具有扶正益气、固表利水、托毒排脓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目汗、气虚水肿、久溃不敛等[1,2].  相似文献   

13.
补中益气汤是宋金时期名医李东垣先生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的治疗法则而创制的,载于他所著的《脾胃论》中,为治疗脾阳不振、中气下陷、脏腑虚衰或机体抗病能力低下等一系列虚弱性疾病的有效方剂。以下就方剂的组成、方义与临床运用等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4.
李东垣所创补中益气汤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滞,为补齐升阳,甘温除热之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组方严谨,在妇科应用中,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凡有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者,均有良效,现谨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乳糜尿属于祖国医学“尿浊”范畴。以小便混浊不清、尿如米泔为主证,而无尿道刺痛的症状,以此异于淋证。尿浊有赤白之分,但临床以白浊多见。历代对本病的认识,不外乎湿热、中气下陷和肾虚。湿热为患大多是脾胃湿热,其次有过食肥甘,外界湿浊,致脾移热于肾,以内生湿热为主。治宜清热化湿,常用萆薢分清饮一类方剂。劳倦、思虑太过损伤脾气,可导致中气下陷,精微下注,而成尿浊,治宜健脾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肾虚有寒热之分,有肾虚下元虚冷致固摄无权,脂液下  相似文献   

16.
从历代本草记载及临床应用可见柴胡具有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等特点,能够解表退热、截疟、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适用于肝郁气滞证、中气下陷证、少阳证、外感发热等,常与黄芩、黄芪、升麻、香附等药物配伍以增效。现代研究多认为柴胡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等功效,适用于外感发热,病邪在少阳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所致胁痛、乳胀、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  相似文献   

17.
也议甘温除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温除热有一定范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疲劳则阳气外张而发热与“罢极”是一样的。亦即疲劳过度,则中气损伤,脾阳下陷,消化不良,营养不足,中气不固,脾气不敛而虚热内生。 肝喜调达,易寒,易热,精神过度紧张而致肝脾不和,亦能引起低热,这种病理在肝脾两脏。亦可用甘温除热法。  相似文献   

18.
黄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黄芪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传统中药。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  相似文献   

19.
举元煎为《景岳全书》之方剂。其方由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组成,原书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等证。余在临床上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崩漏、产后恶露不绝、胎动不安、产后小便失禁及阴挺等妇科疾病颇效。今举验案四则,以资印证。配养血敛阴之品治崩漏重证崩漏属妇科急症范畴,其证型名目繁多,临床各型又多相兼为病。人身气根于血,血附于气,两相维系。崩漏日久气随血衰,必然导致气不摄血,两者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故崩漏反复难愈。据此,余临床每用大剂举元煎为主补气摄血,稍佐养血敛阴之阿胶、白芍等急治其标。俟血止后,再宗“澄源”、“复  相似文献   

20.
脾胃居于中焦,为“后天之本”。在临床上,脾病和胃病均有虚证和实证两大类型。脾虚证包括脾气虚弱、脾气下陷、脾不统血、脾阳虚衰等,实证有温邪困脾和脾(胃)湿热。胃病亦有虚、实、寒、热之分,又因脾和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其症状常可互见,不可截然分开,故常合并分型,各型之间既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