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护理配合方式的临床方法:76例外伤性脑疝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术前以及术中护理配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结束时间、预后效果以及手术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麻醉完成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预后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伤性脑疝患者急诊治疗中,加强术前以及术中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术后预后效果,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高伟丽 《大家健康》2014,(7):230-230
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护理配合方式的临床方法:76例外伤性脑疝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术前以及术中护理配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结束时间、预后效果以及手术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麻醉完成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预后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伤性脑疝患者急诊治疗中,加强术前以及术中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术后预后效果,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程凤华 《黑龙江医学》2021,45(14):1529-1530
目的:观察握手联合信息支持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术中配合程度及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双盲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84例DLSS患者分为A、B两组(A=42,B=42).给予A组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于术中接受握手联合信息支持.比较两组术前、手术结束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两组手术前和术中的状态焦虑量表(SAI)和特质焦虑量表(TAI)评分;比较两组术中配合度评分.结果:术前,两组HR、SBP、D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结束时B组HR、SBP、DBP水平均低于A组(P<0.05);术前,两组SAI和T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中SAI和TAI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术中配合度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握手联合信息支持可有效改善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DLSS患者术中配合程度,且有效能减轻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反应,该护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罗长春 《吉林医学》2014,(9):1972-197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3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115例。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B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护理后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B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将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取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专科治疗时间等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致残率为8.00%,死亡率为4.00%,均低于对照组的32.00%、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能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身体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纳入研究,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41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B组接受集束化护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护理后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A组, B组患者护理后SF-36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护理满意度评分[(78.43±6.21)分]低于B组[(89.49±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应用一般急救护理的32例患者纳入A组。将应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的38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结局,抢救成功患者的抢救用时[会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有效救治时间],抢救成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71.88%(23/32)、92.11%(35/38)。B组抢救成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抢救成功患者会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有效救治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缩短急救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急救护理流程的优化及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3月,我院两院区急诊部收治ACS病人258例.按院区接诊病人进行分组,院区A的病人为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组(A组) 112 例,院区B的病人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组(B组)146例,比较两组抢救进入时间、开始冠脉再灌注治疗时间、发病至开始冠脉再灌注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日、治疗成功率、病人病死率;同时比较两组护理流程缺陷情况、护理质量考核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两组病人抢救进入的时间、开始冠脉再灌注治疗时间、发病至开始冠脉再灌注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98~3.04,P<0.05);两组护理流程缺陷部分指标、护理质量考核和病人终末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51~6.11,Uc=3.21、2.17,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提供一种便捷有效的单病种救治时间窗并改善ACS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高位肌间沟一点阻滞法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30例择期锁骨骨折内固定患者随机分入超声引导高位肌间沟一点神经阻滞组(A组,n=15)和解剖定位臂丛联合颈丛阻滞组(B组,n=1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两种麻醉方案操作时间及患者阻滞后10、20和30min和手术切皮、骨性操作、手术缝皮时VAS评分,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操作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1);A组麻醉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1);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P<0.05);A组术中辅助用药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高位肌间沟一点阻滞法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干预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术中护理组(A组,n=26)与常规组(B组,n=24)两组。B组给予常规护理,A组则在上述基础上予以术中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情况,记录其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感染率。结果:1A组患者术中、术后DVT总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37.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中重度水肿发生率分别为7.7%和0.0%,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33.3%和1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减少其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及感染情况,对患者预后质量的提升、疼痛的缓解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燕 《中外健康文摘》2012,(37):340-341
目的总结YL-1型碎吸针微创与小骨窗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20例不同年龄脑出血患者采用碎吸针微创(A组)与小骨窗手术(B组)治疗,采取个体化护理.结果 A组总有效率85.0%,死亡率8.3%;B组总有效率45.0%,死亡率30.0%.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比较:x2=12.4701,P<0.05;死亡率比较:x2=8.0011,P<0.05).结论小骨窗与YL-1型微创碎吸引流针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好的方法,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李艳 《黑龙江医学》2022,46(2):228-229
目的:探究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健康管理模式在血糖控制及并发症防控方面所产生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时间分段法分为两组.2018年1—12月接收的55例实施常规健康管理,纳入A组,2019年1—12月接收的55例实施综合健康管理,纳入B组.观察管理前后血糖、血压控制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水平较管理前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0、3.825、7.766,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水平较管理前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80、10.210,P<0.05).两组患者SAS得分较管理前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8,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低于A组的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血压,改善其焦虑情绪,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比较两组救治效果、救治成功率、复发率、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急诊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6%,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可有效促进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提高救治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申景芳 《吉林医学》2014,(22):5054-5055
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手术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组34例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B组患者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A组,术后12 h内出血量明显低于A组,24 h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舒适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甲状腺手术患者精心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效果,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体温维持护理对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寒战和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38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接受术中体温维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手术进行1、1.5、2 h以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寒战发生率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体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进行1、1.5、2 h以及手术结束时,B组患者体温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术中寒战发生率为36.84%(14/38),B组为2.63%(1/38),B组患者术中寒战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1.58%(12/38),B组为2.63%(1/38),B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体温维持护理可有效减少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寒战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顺序分成护理标识组(A组,n=57)和常规对照(B组,n=57)两组。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护理质量优良率差异,记录其手术差错及投诉情况。结果:1A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护理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1.2%和93.0%,显著高于B组的73.7%和78.9%(P<0.05);2A组投诉率及差错发生率分别为1.8%和3.5%,显著低于B组的12.3%和15.8%(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有效降低差错发生风险,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脑疝复位天幕切开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引起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血肿出现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本院选择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常规手术组30例;B组脑疝复位天幕切开组30例,患者术前GCS计分均为3~5分、双瞳孔散大或有不同程度散大,所有患者都经头颅CT扫描确定脑损伤情况在临床中观察患者病情反应,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术后病情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后存活者随访1年,脑疝复位天幕切开组:恢复良好/中残10例,重残/长期昏迷7例,死亡14例(45%);常规手术组:恢复良好/中残1例,重残/长期昏迷3例,死亡21例(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复位组术后大脑后动脉梗死、应激性溃疡、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治疗重型脑外伤引起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血肿出现脑疝晚期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手术,减轻了术后的负面影响,在治疗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杨丽 《黑龙江医学》2021,45(18):1994-1995
目的:探讨术中改进"人字形"卧位在直肠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83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体位安置方法的41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用术中改进"人字形"卧位的42例患者纳入B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体位安置前3 min(T0)、体位安置后3 min(T1)、恢复平卧位后3 min(T2)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于术后24 h比较两组下肢、肩部疼痛程度;于出院前,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两组T0时间点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时间点MAP水平低于A组,T2时间点MAP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4 h下肢、肩部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改进"人字形"卧位在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稳定其血流动力学,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孔令敏 《黑龙江医学》2021,45(22):2393-2394
目的:探究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对视网膜脱落手术患者健康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3—8月期间接受延续性护理的42例视网膜脱落手术患者纳入A组,2019年9月—2020年2月期间接受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的42例视网膜脱落手术患者纳入B组.观察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健康行为量表(SRAHP)]及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压力调节、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营养、躯体活动、健康责任感情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2、3.403、4.569、3.626、6.473、6.248,P<0.05);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评分高于干预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1、2.010、2.001、6.140,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提高视网膜脱落手术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姬利 《黑龙江医学》2021,45(21):2299-2300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应激指标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2020年4月间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且完成随访的5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的30例患者纳入B组.术后1 d,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并对比两年内妊娠、分娩成功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较A组少,手术时间较A组长,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6、4.927、4.547、6.602、3.070,P<0.05);淋巴结清扫数略高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妊娠、分娩成功率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4、6.249,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康复进程,提高妊娠率,改变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