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目的:观察胺碘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患者共76例,其中胺碘酮治疗组38例,利多卡因对照组38例,比较两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显效3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与对照纽比较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可作为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康医学》2015,(21)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PR间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2%(x2=8.234,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R间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234、10.136、12.345,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7%,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4,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实行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R间期、QPR波时限及心率.结果治疗前,治疗组PR间期为(148.6±21.6)ms、QPR波时限为(91.4±10.5)ms、心率为(102.6±12.8)次/min,对照组PR间期为(148.9±21.3)ms、QPR波时限为(91.7±10.2)ms、心率为(102.9±12.8)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R间期为(189.7±20.6)ms、QPR波时限为(114.6±11.5)ms高于对照组PR间期为(172.8±20.6)ms、QPR波时限为(102.3±11.2)ms,治疗组心率为(72.2±9.8)次/min,低于对照组心率为(189.6±8.4)次/min;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电图情况,刺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所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有效率方面,试验组(92.5%)高于参照组(67.5%,P <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21/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取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2例给予利多卡因,30例使用胺碘酮。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短期预后。结果两种药物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及1个月内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但胺碘酮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高于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转复心律失常的时间也明显短于胺碘酮组。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选用利多卡因可快速有效转复心律失常,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康医学》2019,(14)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T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而QTd、H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QT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QTd、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CO、LVE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复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2/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利多卡因治疗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7.5%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及PR间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来为临床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5—12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接收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给药下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9,P=0.01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33)。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胺碘酮相比于利多卡因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显著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胺碘酮针与利多卡因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取1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观察对象分成二组,其中65例给予利多卡因针,73例给予胺碘酮针。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短期预后。结果二种药物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及1个月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4个月内胺碘酮针组病死率有一定降低。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选用胺碘酮针可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评价胺碘酮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确诊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对照组则给予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共显效60例,有效30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共显效25例,有效40例,无效35例,治疗总有效率65.0%,二者对比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死亡率,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 2 0年来 ,曾一度因过高估计它的不良反应而遭冷遇。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的进展以及一些前瞻性的临床研究 ,结果均提示胺碘酮仍是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之一。本文对急性心梗死 (AMI)后室性心律失常 32例病人应用胺碘酮静脉治疗 ,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对象 :32例均CCU住院病人 ,符合WHO规定的AMI标准。其中男性 2 4例 ,女性 8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82岁。室性心律失常类型、频发室性早搏 16例 ,多源、多形室性早搏 9例 ,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7例。2 ) 方法 :所有AMI病…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接诊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回顾性分析同期在该院接诊的5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治疗。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左房内径大小、心室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