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后6个月残疾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女性424例;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分型完全前循环型275例,部分前循环型377例,后循环型305例,腔隙性脑梗死型180例。记录其年龄、性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于病后6个月通过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 mRS)对其预后进行评价( mRS≤2分为预后良好,2<mRS≤5分为残疾)。用双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性别与残疾的关系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死,剩余的1014例中,376例女性患者残疾127例,638例男性残疾156例;女性患者残疾的比例(33.8%)高于男性(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P =0.002)。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示女性(P=0.002)、年龄≥73岁(P=0.000)、NIHSS≥8(P=0.000)、心肌梗死(P=0.001)、心力衰竭(P=0.000)、糖尿病(P=0.002)、心房颤动(P=0.000)、高脂血症(P=0.003)、复发脑梗死(P=0.000)、吸烟嗜好(P=0.003)、饮酒嗜好(P=0.004)、腔隙性脑梗死(P=0.000)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个月残疾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示女性[1.681(95%CI:1.183~2.390,P=0.004)]、年龄≥73岁[3.955(95%CI:2.708~5.776),P =0.000]、NIHSS≥8[7.473(95%CI:5.154~10.837),P=0.000]、复发性脑梗死[3.149(95%CI:2.150~4.614),P=0.000]、心房颤动[2.558(95%CI:1.465~4.466),P=0.001]和糖尿病[2.010(95%CI:1.415~2.855),P=0.000]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个月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腔隙性脑梗死[0.226,(95%CI:0.112~0.456), P=0.000]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个月残疾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风后的致残与包括女性性别在内的多个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B型钠尿肽( rhBNP)对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造影剂肾病( CIN)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的合并CHF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68例,分为rhBNP组(82例)和对照组(8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及水化治疗,rhBNP组在此基础上于PCI术前12 h开始应用rhBNP至术后24 h。测定PCI术前、术后24和48 h血肌酐(SCr)、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统计CIN发生率;测定PCI术前、术后1和7 d血浆B型钠尿肽( 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结果:rhBNP组患者术后SCr较术前逐渐升高但低于对照组(F组间=9.399,F时间=24.566,F交互=26.008,P<0.01), eGFR较术前逐渐降低但均高于对照组(F组间=12.880,F时间=33.263,F交互=25.307,P<0.01),rhBNP组CI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vs 16.3%,χ2=7.351,P=0.007)。 rhBNP组术后血浆BNP水平较术前降低,对照组则较术前升高(F组间=9.148,F时间=4.745,F交互=216.413,P<0.05)。 rhBNP组术后LVEF逐渐升高,LVEDD逐渐缩小;对照组术后1天LVEF较术前明显降低,LVEDD明显增大,术后7 d恢复至术前水平(LVEF:F组间=7.497,F时间=3.740,F交互=118.041,P<0.05;LVEDD:F组间=19.116,F时间=5.782,F交互=106.593,P<0.05)。结论:rhBNP联合水化治疗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减少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256层螺旋CT颈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依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水平将其分为H型及非H型高血压组,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特点及斑块造成的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差异。再按照血压水平分层,分别比较两组上述的差异。结果颈动脉总斑块在两组间的构成(OR=1.931,95%CI:1.035~3.601,χ2=4.281,P=0.039)、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在两组间的构成(OR=2.780,95%CI:1.631~4.738,χ2=14.123,P=0.000)及颈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在两组间的构成( OR=2.487,95%CI:1.398~4.424,χ2=9.613,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颈动脉稳定斑块在两组间的构成(OR=1.622,χ2=2.731,P=0.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血压水平分层,颈动脉总斑块在两组间的构成(ORMH =2.137,95%CI:1.723~2.651,χ2=47.767,P =0.000),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在两组间的构成(ORMH=2.971,95%CI:1.649~5.354,χ2=13.135,P =0.000)及颈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在两组间的构成( ORMH =2.584,95%CI:1.536~4.347,χ2=12.803,P =0.000)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斑块的不稳定性及斑块造成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均与H型高血压有关,且不受血压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钟永伟  陈小伟  季必池 《重庆医学》2015,(18):2515-2517
目的:探讨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48例OVCF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实施PK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SF‐36)、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影像学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 A 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84.393,P=0.019;F=61.388, P=0.028);观察组V A S评分治疗后1 d、6个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843,P=0.000;t=-17.174, P=0.000)。观察组S F‐36总分为(85.18±8.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6.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569,P=0.006)。观察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7,P=0.010);观察组治疗后1 d、6个月椎体中间高度分别为(19.72±2.44)mm、(19.70±2.17)mm均高于治疗前(F=23.221,P=0.028)。结论 PKP术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技术,对不同配伍芬太尼术后镇痛效应进行了研究。方法:100例(ASAⅠ-Ⅱ级)手术病例随机分成三组,F组(n=20):用0.0004%芬太尼十0.15%丁卡因;BF组(n=40):用F组药液+0.0009%丁丙诺啡;MF组(n=40):用F组药液+0.005%吗啡;采用双盲法对比观察。结果:术后24小时三组病人VAS评级F组最高(P<0.05),PCEA总按数/实进数(D/D)比值在0~2范围内的病例数,MF组BF组>F组(P<0.05),提示MF、BF组镇痛效果较好。三组病人PCEA期间呼吸、循环无明显变化,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较低(2.5%~5.0%),后两组有10%~15%病人嗜睡。结论:选择芬太尼和下卡因行PCEA时,复合小剂量吗啡(0.005%)或丁丙诺啡(0.0009%)其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SLNB)与腋窝淋巴结清扫( ALND)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障碍及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方法选择40例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SLNB组( n=20)和ALND组( n=20)。结果①SLNB组上臂周径在术后第1、2、4周时均与术前接近(P=0.067、P=0.212、P=0.698);ALND组在术后第1、2周时大于术前(P=0.004、P=0.012),第4周时与术前接近(P=0.204)。②SLNB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术后第1、2周时均小于术前(P=0.000、P=0.000),第4周时恢复至术前水平(P=0.163)。 ALND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术后第1、2、4周时均小于术前(P=0.000、P=0.000、P=0.000)。③术前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与肩关节外展角度SLNB组与ALN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84、P=0.558)。术后第4周SLNB组均高于ALND组(P=0.000、P=0.000)。结论前哨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SLNB替代ALND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障碍及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医科大学三年级学生近视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烈  张治英  李富军  龙泳  徐德忠 《医学争鸣》2001,22(18):1714-1716
目的:观察某医科大学中期学习的学生视力状况,探讨影响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把三年级医疗专业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式调查,近视作为病例组,视力正常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的成组处理,作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学生中近视率为69.19%;男生为64.3%,女生为84.4%,差异显(P=0.011)。单因素分析表明,近视与居住在城市(OR=2.78,P=0.007),眼疲劳史(OR=2.24,P=0.018),阅读距离远(OR=0.22,P=0.000),看电视多(OR=3.54,P=0.000)四种因素相关;其中居住城市、阅读距离远、看电视多与近视有一定剂量效应关系。多因素分析发现,阅读距离远(OR=0.23)、床上阅读(OR=2.07)、父母近视(OR=2.47)为近视的主要保护和危险因素。结论:性别可能是混杂因素;居住城市、床上阅读、看电视多、阅读距离远与父母近视是学生近视的主要危险或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刘安全  吴小候  陈挺  代苗英 《重庆医学》2015,(32):4576-4578
目的:比较经腹股沟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不同精索静脉切除长度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精索静脉曲张患者97例,根据术中精索静脉切除长度的不同分为A组(0~2 cm )35例、B组(4~6 cm )33例、C组(8~10 cm )29例,比较3组术后并发症、精液质量改善及阴囊不适感改善情况。结果术后半年内复诊,3组无并发症所占比例分别为:A组94.29%、B组96.97%、C组79.3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5,P=0.038),B组并发症的例数明显低于C组(χ2=4.806,P=0.028)。3组精液质量改善率分别为:A组31.43%、B组66.67%、C组44.8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1,P=0.014),其中A组精子质量改善率明显小于B组(χ2=8.444,P=0.004)。3组在术后阴囊不适改善率分别为:A组37.14%、B组30.30%、C组75.8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66,P=0.001),其中C组阴囊不适改善率明显大于A组(χ2=9.595,P=0.002)和B组(χ2=12.829,P=0.000)。结论经腹股沟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中切除4~6 cm长度精索静脉对改善患者精液质量有优势,术中切除8~10 cm长度精索静脉对改善患者阴囊不适症状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者自然转归与HLA多态性的相关性,为HCV治疗策略的制定、预后的评估及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广州献血人群中373例HCV感染者,分为两组:自发清除组(133例)和慢性感染者(240例),利用HLA-SBT方法对373份感染者进行HLA-Ⅱ类等位基因分型,用χ2检验分析每个HLA等位基因频率在自发清除组和慢性感染组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异,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HCV自然转归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自发清除组与慢性感染组相比年龄较小[(28.2±9.9)岁vs(31.3±9.0)岁,t=-2.998,P=0.003],HCV自发清除组女性比例较高(34.6% vs 17.9%,χ2=13.090,P<0.01)。 DQB1*05:02(P=0.002,OR=0.411,95%CI=0.232~0.727)和DRB1*14:54(P=0.027, OR=0.350,95%CI=0.132~0.926)在慢性感染组中更为多见,DRB1*11:01在自发清除组较为常见( P=0.007, OR=2.169,95%CI=1.223~3.8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 P<0.01,OR=1.035,95%CI=1.018~1.053)、性别(P<0.01,OR=0.423,95%CI=0.297~0.603)和DQB1*05:02(P=0.016,OR=0.480,95%CI=0.264~0.873)、DRB1*11:01(P=0.016,OR=2.072,95%CI=1.142~3.758)等位基因是HCV感染自然转归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女性、较年轻的HCV感染者比较容易发生自发清除,携带DQB1*05:02等位基因的人群在感染HCV后更易发生慢性化,携带DRB1*11:01基因则容易发生自发清除。  相似文献   

10.
肖汉  许亚运  高梦婷  燕虹  李十月  左丹 《重庆医学》2014,(27):3617-3620
目的:了解恩施州6~24个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724名婴幼儿,使用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的一般情况、家庭情况、看护人情况及看护行为和过敏性疾病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探索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接受调查的婴幼儿中,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为11.83%,主要为湿疹,患病率为7.54%,其次为过敏性哮喘(1.97%)。单因素分析显示,民族(χ2=17.865, P=0.000)、月龄(χ2=9.420,P=0.009)、喂养方式(χ2=6.304,P=0.043)、添加辅食时间(χ2=12.695,P=0.002)和家庭收入(χ2=9.259,P=0.010)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有关;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OR95% CI:1.86(1.27~2.73), P=0.001]、人工喂养[OR95% CI:1.17(1.01~2.82),P=0.045]的婴幼儿患过敏性疾病的危险较高,月龄18~24个月[OR95%CI:0.57(0.39~0.84),P=0.005]和家庭年收入大于30000元[OR95% CI:0.64(0.43~0.96),P=0.030]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呈负相关。结论恩施州6~24个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少数民族、低月龄、人工喂养和低家庭收入的婴幼儿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洛地特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小剂量舒洛地特组、常规治疗+大剂量舒洛地特组,以24 h尿蛋白(TP/24 h)小于0.15 g或下降基础值50%作为治疗有效,评价各组患者治疗有效性。结果:随访16周,常规治疗组、小剂量舒洛地特组和大剂量舒洛地特组有效性分别为10%、14.3%和63.6%,停用舒洛地特进入洗脱期8周后,大剂量舒洛地特组治疗有效性下降至27.2%,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舒洛地特可以有效降低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L-FABP)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依据尿蛋白/肌酐比(ACR)和血清肌酐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45例),微量蛋白尿组(36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0例),肾功能衰竭组(21例),以6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尿L-FABP含量,同时检测血肌酐(Scr)、尿肌酐、肝功能、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量、尿白蛋白等指标。结果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尿L-FABP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P <0.01),亚组分析显示正常白蛋白组尿L-FABP水平高于健康组( P<0.05),微量白蛋白组尿L-FABP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组( P <0.01),临床白蛋白组尿L-FABP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组( P<0.01),肾功能衰竭组尿L-FABP水平高于临床白蛋白组( P <0.01);尿L-FABP水平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eGFR )呈负相关( r =-0.812, P <0.01),尿L-FABP水平与Scr呈正相关( r =0.901, P <0.01),与HbA1c无关( P >0.05)。结论尿L-FABP水平不但可以更早预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还可以监测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不同分级和病程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尿检4项指标水平监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玉环市人民医院2018年6—12月263例门诊送尿检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高血压分级分成1级组(94例)、2级组(102例)、3级组(67例)3组,按高血压病程分成<10年组(96例)、≥10~<20年组(91例)、≥20年组(76例)3组,比较不同组间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以下简称尿检4项指标)水平。 结果 不同高血压分级组(F=5.422、126.450、24.756、10.325)、不同病程组(F=6.452、36.750、33.911、7.180)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检4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级组、3级组的尿检4项指标水平均高于1级组(均P<0.05);3级组高于2级组(均P<0.05)。病程≥10~<20年组、≥20年组的尿检4项指标水平均高于病程<10年组(均P<0.05);病程≥20年组高于病程≥10~<20年组(均P<0.05)。 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检4项指标水平均随高血压分级的升高而升高、随病程增长而升高,即高血压分级越高、病程越长,其尿检4项指标的水平越高,提示临床需重视对病程长、病情重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尿检4项指标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与泌尿系结石尿液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血液及尿液检查结果。比较伴有与不伴有代谢综合征者之间血液、尿液指标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多因素分析研究代谢综合征与尿液成分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8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其中50例伴有代谢综合征。伴有代谢综合征者的尿液pH值小于不伴有代谢综合征者,24 h尿液中钙、磷、尿酸、草酸、钠、钾均多于不伴有代谢综合征者。多因素分析显示,相比较于不伴有代谢综合征者,伴有代谢综合征者的尿液pH值偏低04(95% CI:-0.7~-0.1,P=0.014),24 h尿液中钙偏高1.03 mmol(95% CI: 0.08~1.99,P=0.034),尿酸偏高608 μmol(95% CI: 133~1 083,P=0.012),草酸偏高700 mg(95% CI: 2.52~11.47,P=0.002)。结论  代谢综合征与尿液中钙、草酸、尿酸含量增多和尿液酸性程度增加等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肾绞痛患者输尿管D-J管置入术后与泌尿道感染相关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及恩泽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妊娠期急性肾绞痛行输尿管D-J管置入治疗的109例患者资料,其中31例(28.4%)在输尿管D-J管置入术后至分娩前发生泌尿道感染者为感染组,78例未发生感染者为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评估输尿管D-J管置入术后发生泌尿道感染的预后因素。结果109例患者年龄28(25,33)岁[M(Q1,Q3)],孕周26(21,31)周,体重指数24.84(22.60,27.43)kg/m2。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既往尿培养阳性比例较高[38.7%(12/31)比15.4%(12/78),χ2=6.56,P=0.010],孕周数较低[23(20,28)比27(21,32)周,Mann-WhitneyU检验,P=0.006],有糖尿病病史的比例较高[45.2%(14/31)比11.5%(9/78),χ2=13.8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7.739,95%CI:2.579~23.223,P<0.001)、既往尿培养阳性(OR=3.249,95%CI:1.131~9.330,P=0.029)、孕周(OR=0.201,95%CI:0.042~0.955,P=0.044)是妊娠期急性肾绞痛输尿管D-J管置入术后发生泌尿道感染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糖尿病病史、既往尿培养阳性、孕周是妊娠期急性肾绞痛输尿管D-J管置入术后发生泌尿道感染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菊糖对大鼠肠源性高草酸尿症的疗效。方法 实验1:健康雄性 SD 大鼠24只,分别在第1、2、3天给予无草酸饲料、草酸含量为74.82 mg/100 g饲料、草酸含量为74.82 mg/100 g饲料,并在第3天另外给予每只大鼠2 g菊糖,检测大鼠每天的24 h尿量、尿草酸浓度、尿肌酐浓度,并计算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实验2: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均给予草酸含量为74.82 mg/100 g的高草酸饲料,实验组大鼠另给予2 g菊糖,检测并计算出两组大鼠的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结果 实验1:时间因素对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有显著影响(F=11.481,P=0.035),第2天大鼠的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明显高于第1天(P=0.026)和第3天(P=0.037),第3天也明显高于第1天(P=0.004)。实验2:实验组大鼠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结论 菊糖对大鼠高草酸尿症可能有潜在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在紫癜性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纳入实验组,其中合并紫癜性肾炎的45例细胞,按照尿微量白蛋白(UMALB)测定分为正常尿白蛋白组(第1组)?微量尿白蛋白组(第2组)及大量尿白蛋白组(第3组);12例无尿常规异常者为单纯性紫癜组(第4组);同期选取1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尿MCP-1及血浆IL-8水平,并比较各组间尿MCP-1及血浆IL-8水平的差异;计算紫癜性肾炎病例尿MCP-1?血浆IL-8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其在紫癜性肾炎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尿MCP-1水平在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8.52,P < 0.01),且随着尿白蛋白的增加,尿MCP-1水平随之上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血浆IL-8水平在1~4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89.55,P < 0.01),两两比较显示:血浆IL-8水平在不同水平尿白蛋白组(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正常尿白蛋白组(第1组)与单纯性紫癜组(第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4组血浆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尿MCP-1?血浆IL-8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83,其诊断界值分别为111.50?349.54 ng/L,灵敏度分别达到82.22%?68.89%?结论:尿MCP-1对紫癜性肾炎早期诊断的灵敏度优于血浆IL-8,且两者都有助于判断紫癜性肾炎肾脏损害的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肾康冲剂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脾肾亏虚证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隐匿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刺五加注射液和灯盏花素静滴,治疗组加用肾康冲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24h尿蛋白定量、尿常规中蛋白和红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尿蛋白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分别为53.33%、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值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肾康冲剂能明显改善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脾肾亏虚证的临床表现,降低24h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损伤标志物肾损伤分子1(Kim-1)、热休克蛋白72(Hsp72)、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87例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根据尿蛋白4项,即尿微量清蛋白(MA)、尿转铁蛋白(TRU)、尿免疫球蛋白(IGU)、尿α1-微球蛋白(A1M)结果分成尿蛋白阴性组(A 组)48例和尿蛋白阳性组(B 组,至少有一项尿蛋白阳性)139例;50例尿蛋白阴性的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NC 组),对各组分别测定其晨尿中 Kim-1、Hsp72、PAI-1、NGAL 的水平。MA、TRU、IGU、A1M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Kim-1、Hsp72、PAI-1和 NGAL 采用 ELISA 法。结果A 组患者尿中 Kim-1、Hsp72和 PAI-1水平与 N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NGAL 的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B 组 Kim-1、Hsp72、PAI-1、NGAL 各指标的水平均明显高于 NC 组(P <0.01),并且 B 组与 A 组相比,各项指标升高更明显(P <0.01)。Kim-1、Hsp72、PAI-1、NGAL 4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P <0.01),在 A 组的阳性率为66.70%。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 Kim-1、Hsp72、PAI-1、NGAL 在尿蛋白出现前就已出现明显异常,且这种异常变化随肾损伤程度的加重而明显;Kim-1、Hsp72、PAI-1、NGAL 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损伤早期的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极大地提高了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含量与肾小管间质受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 353例健康人群及186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各种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肌酐清除率(Ccr)、肌酐(Cr)、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比重(SG)、尿渗透压等项目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