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军事训练伤是影响官兵健康、削弱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尚缺乏对特定体系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现状的大样本调查研究.目的 分析某部队近5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优化军事训练伤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某军队卫勤统计系统收集2015-2019年某部队符合军事训练伤的官兵数据资料,从伤员基本情况、伤残等级分布、训练伤病种分类、训练伤部位分类和训练伤月度分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结果 2015-2019年共发生军事训练伤3712例,21~30岁年龄组占比最高(60.75%),军士是最大发病群体(51.56%).伤残等级集中在7~10级(98.38%).骨关节损伤2628例(70.80%),软组织损伤944例(25.43%),器官损伤140例(3.77%).骨关节损伤中前3位是骨折(43.38%)、半月板损伤(21.69%)和腰椎间盘突出(13.51%).软组织损伤中韧带损伤(79.77%)最常见,其次为肌腱损伤(14.41%).器官损伤中耳损伤(42.14%)和眼损伤(19.29%)居多.下肢损伤比例最高(55.39%),其次是上肢(24.62%)和躯干部(16.38%).下肢损伤部位中前3位是膝关节(61.53%)、踝关节(19.21%)和股骨(6.03%).上肢损伤最常见于肩关节(38.18%),躯干损伤最常见于腰椎(90.13%).每年3-5月和10-12月是训练伤发生的高峰时段,分别占总数的27.75%和29.58%.结论 该体系部队军事训练伤好发于年轻军士,以骨关节损伤为主,骨折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损伤部位多为下肢,尤以膝关节最多.3-5月和10-12月是军事训练伤的高发期.  相似文献   

2.
强化训练和野外驻训是新学员步入军校后的第一堂课,直接参训人员因军事训练而导致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即为军事训练伤,简称军训伤。为掌握作者所在单位新学员军训伤发病规律,做好针对性训练伤防治工作,现对作者院校今年的新学员入学军训伤情况予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水面舰艇人员军事训练伤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调查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特殊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和分布特征。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选取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官兵790人,对全军事训练伤进行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年里,军事训练伤累积发生率为12.07%,时间分布以7、8月份为高峰;50%的伤者为机电部门人员;损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占37.23%;军事训练伤类型以非急性创伤为主。结论:舰艇部队军事训练发生情况与其它军兵种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某舰艇部队官兵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为军事训练伤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舰艇部队所属岸勤部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中2018-2020年因军事训练伤就诊的官兵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情况、伤病种类、受伤部位、致伤科目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 3年中,因军事训练伤就诊的官兵占军人门诊就诊总数的19.92%。软组织损伤最常见,其次为特殊环境(因素)损伤和骨关节损伤,其中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擦伤、挫伤、慢性腰肌劳损、肌纤维组织炎和关节扭伤,共计占训练伤总数的59.15%。军事训练伤发生部位以下肢最多,其次为上肢;排在前5位的损伤部位分别是腰腹部、膝关节、腕关节和手、踝关节和足、小腿,共计占训练伤总数的67.07%。致伤科目依次为专业训练、执行任务、体能训练和装备保养,排在前5位的具体致伤训练项目是损害管制训练、枪帆、机电、撇缆拖缆接缆、除锈补漆,共计占训练伤总数的62.22%。结论 预防和减少军事训练伤是部队训练和卫勤工作的重点,应根据舰艇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部汽车兵训练过程中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特点。方法对2012年度427名汽车兵训练伤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发生次数、人群分布特点进行回顾调查。结果训练伤发生率为64.64%,按伤情高发分类依次为软组织损伤(53.62%),器官损伤(28.62%),骨关节损伤(17.75%)。训练伤按部位分类,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排序为眼部、手及腕部、腰部、肩背部、足部、腿部、膝关节等。训练过程中分别有10.30%的患者发生2次损伤及有3.75%的患者发生3次损伤。发生率在老学员组与新学员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疾病谱分布也有所不同。结论根据发生特点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新入学学员强化训练期易受训练伤,对受伤者后期的训练和学习将产生很大影响。研究表明,根据具体情况开展调查分析,把握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与规律,有助于科学组训,总体降低训练伤的发病率[1]。本文调查分析了我院2011级新入学学员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学员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的情况、致伤科目、致伤原因、受伤性质以及学员对中医药的需求情况,为防治军事训练伤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对军校学员1051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训练伤的发生情况以及中医实用技术对训练伤救护、治疗和需求情况,最后进行汇总、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训练伤254例,发生率为24.17%,其中下肢损伤占70.87%,训练量过大和意外造成的训练伤约占所有训练伤的70.07%;另外,80.59%的学员认为需要开展中医药防护和救治训练伤。结论军校学员训练伤发生率较高,应该采取措施积极防治;中医药防治训练伤需求大,效果好,应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8.
初级指挥院校新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双  辛向 《医学争鸣》2004,25(22):2065-2067
目的:准确把握军校新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初级指挥院校新学员的管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军事院校新学员31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军校新学员经过3mo强化训练,只有6.8%的少数学员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地方学员、独生子学员、来自城市的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其中,战士学员除敌对因子外,其他因子均较地方学员更健康;非独生子较独生子在躯体化、抑郁两因子上更健康;来自农村家庭的学员在躯体化、敌对、偏执3个因子上较来自城市与县城的学员更健康。结论:军校新学员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正常,但对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学员要注意管理方式,可结合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海军舰艇部队官兵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为训练伤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军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2018-2019年因军事训练伤就诊的患者资料,对其病例、伤病种类、受伤部位、致伤科目统计及分析.结果 2年中因军事训练伤就诊官兵占军人门诊就诊总数的18.39%.软组织损伤最常见,其次为骨关节损伤.训练伤发生部...  相似文献   

10.
军事训练致踝关节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军事训练中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方法通过某部队300名战士问卷调查方式,对他们在训练中躁关节损伤的人数,部位,程度,项目等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踝关节损伤占19.3%,损伤部位以外侧韧带受伤为主,发生于越野训练,步伐训练等项目,程度以轻伤为主。结论在踝关节的训练伤中,用力不当是首要因素。科学训练,掌握相关的训练知识和医学知识可以避免和减少踝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某兵种部队战士训练伤的发生情况,2007年我们对某部队参加训练的620名士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及其致伤因素.方法 收集某旅新兵在新训结束后训练伤发生情况,根据新训期间是否发生训练伤将其分为训练伤组与未受伤组,比较两组新兵的个人情况和训练情况,探究其致伤因素.结果 ①伤情概况:该旅新兵集训期间,共调查1647名新训士兵,1427份有效问卷(86.64%)纳入数据分析,其中发生训练伤者353人(24.74%);②伤情类别:本调查群体共计发生训练伤656频次,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软组织与骨关节损伤(571次,87.04%),环境损伤(54次,8.23%)和器官损伤(31次,4.73%);③损伤部位:下肢受伤占比最高(71.82%),前3位的依次为足部(186次,28.18%)、膝部(171次,25.91%)和踝部(117次,17.73%);④致伤项目:体能及军事技能训练项目中的致伤项目排序依次为是3000m(254次,43.19%),折返跑(80次,13.60%),单双杠(59次,10.03%),战术训练(174次,29.59%)和投掷训练(21次,3.57%);⑤致伤原因:前3位依次为扭伤(252次,37.39%)、其他伤害(205次,30.42%)和碰撞伤(160次,23.74%);⑥影响因素:新兵训练伤的发生率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完成当前训练能力、入伍前运动基础和对训练伤的防治知识了解程度有关(x2依次为42.985,78.987,58.315,73.033,P均<0.001).结论 新兵训练伤累及的部位较为固定,主要发生在下肢且以软组织与骨关节损伤和碰撞伤为主,致伤项目主要为3000m、折返跑和战术训练.技术动作错误、身心状态不良、运动负荷过大、组织训练不科学和思想重视程度不够为训练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对高BMI、完成训练较吃力、入伍前运动基础薄弱和训练伤防治知识了解较少的新兵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预防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和防治驻某地区濒海训练部队高发皮肤病.保障指战员的健康。方法:对驻某地区某应急作战部队、某海防师、某舟桥团等3类部队共11389名指战员进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种措施对高发皮肤病进行防治。结果:浅部真菌病患病率最高,共2391例,占20.99%。昆虫皮肤病共2223例,占19.52%,居第二位,其中海蜇皮炎2161例,占18.97%。日晒伤共2190例,占19.22%,居第三位。海训部队所驻地区、海训海域及海训工作、生活特点等是皮肤病高发的易患因素。某应急作战部队采取防护措施后日晒伤发病率明显减低。结论:通过采用人一日损失计量化分析,提示常见皮肤病,尤其是浅部真菌病、海蜇皮炎、日晒伤可造成濒海训练部队在训练时较大减员,据此提出濒海训练部队皮肤病防治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院校学员体能训练的特点及常见损伤,针对性地制订相应预防措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方法对参训的3000名学员按性别、年龄损伤的种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训练伤按比例依次为:各种擦伤5%、软组织损伤3.5%、疲劳性骨膜炎0.8%、滑囊及滑膜炎0.3%、四肢骨折脱臼0.1%、其他损伤1%;其中软组织损伤以踝关节、膝关节、腰肌劳损为主。结论根据各种训练伤的发生原因及机制提出针对性措施,在训练中严格按照制订的预防措施去执行,可明显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建议基层在训练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军事训练是部队官兵日常科目的重要部分,在其进行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运动系统急、慢性损伤统称为训练伤。其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思想上应高度重视。本研究对2007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接诊的某院校479例训练伤致伤分类,及损伤原因深入探究,笔者认为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身体素质、心理准备、训练场地、环境、宣传教育、训练方式方法、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讲解、思想动员等因素密切相关。就其致伤特点、发生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部队体质状况和训练水平,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依照GJB2125094规定的方法测定492名男战士,学员的7项体质指标,经T标准发处理,计算出个体和群体体质指数,结果:群体体质指数为50.21,个体体质指数优秀率为4.9%,良好率为11.8%,一般率为65.4%,较差率为13.2%,差率为4.7%。结论:武警某部男战士,学员群体体质评价为一般水平,三个单位的体质状况以指挥院校学员最好,连队战士和医学院校学员在入伍(校)体质标准的掌握上应严格把关,在体质训练方面尚须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军事院校1995年~1999年卫生保障情况的回顾和分析发现,新学员训练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身体素 质较差、缺乏训练经验、心理不平衡、训练前活动不充分、训练内容安排不尽合理、过度疲劳、防伤知识宣传教育未充分 展开、医学监督工作不够、训练着装不科学等几个方面。针对上述情况,提出新学员军训中应注意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军事院校1995年-1999年卫生保健情况的回顾和分析发现,新学员训练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身体素质较差、缺乏训练经验、心理不平衡、心理不平衡、训练前活动不充分、训练内容安排不尽合理、过度疲劳、防伤知识宣传教育未充分展开、医学监督工作不够、训练着装不科学等几个方面。针对上述情况,提出新学员军训中应注意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海军陆战队某部海上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海军陆战队海上训练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和分布特征。方法:以参加海上训练的战士为研究对象,以统一的诊断标准,采用就诊登记法进行军事训练伤前瞻性调查。结果:971名战士军事训练伤累积发生率9.58%,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18.67%(56/300),老兵为5.51%(37/671),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各单位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差异非常显著,受伤部位以小腿和踝关节为主;战术训练和跑步是致伤的主要课目。结论:应对新兵加强卫生防护教育,训练中加强卫生监督,注重训练的科学性,以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特种部队两栖骨干集训训练伤特点及医疗保障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特种部队骨干集训训练伤特点,提高训练医疗保障水平。方法:对集训期间参训人员发生训练伤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训练伤发病率高,就诊率为97.5%,伤病以皮外伤、海蜇伤(过敏)、腰腿痛、真菌性皮炎(手足癣、股癣)、不明原因腹痛腹泻、上呼吸道感染、虫咬伤、结膜炎等为最常见,且复诊率高。结论:特种部队训练急、难、险、新,应加强伤病预防措施,制订医疗保障预案,提高卫生防病和疾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