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1995年2月—2011年6月共收治食物团性肠梗阻45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45例,男40例,女5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8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32例,粘连  相似文献   

2.
陈治龙  霍克新 《吉林医学》1993,14(4):216-216
<正> 我科自1989年至1992年共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物团性肠梗阻27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7例中,男24例,女3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2岁,平均43岁。均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病,其中B—Ⅱ式26例,B—Ⅰ式1例。发病时间为手术后2个月至16年,既往均无肠梗阻病史。26例发病前食用糖葫芦或山楂,最少食用5枚;1例发病前食用粘糕。食后距发病时间为5小时~14小时。  相似文献   

3.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物团肠梗阻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物团肠梗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容易被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1991~1999年,我们共收治食物团肠梗阻病人2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病人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6~65岁,平均42岁.原发病:胃癌14例,溃疡病7例;行毕-Ⅰ吻合术13例,毕-Ⅱ吻合术8例;发病距手术时间3~26年,平均15年.21例中,16例入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效果差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距发病后3~6d,平均4.5d.手术证实均为食物团梗阻,梗阻部位:空肠13例,回肠3例,其中12例取出的梗阻团块中含山楂或柿子果核,4例于术中捏碎梗阻团块并推人结肠术后使出果核.5例术前病因明确,其中1例在非手术治疗6d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而行手术治疗,其余4例非手术治愈,梗阻解除后第2天便出大量果核.非手术治疗的病人,采用胃肠减压管中注入植物油等,使肠道润滑程度增高,或中药大承气汤加减方剂调节肠道功能而治愈.  相似文献   

4.
小儿肠梗阻甚为常见 ,然而肌团所致者则相对少见。我院从 196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手术治疗小儿肌团性肠梗阻 13例 ,现予报告 ,并分析其原因。1 临床资料本组 13例 ,其中男 9例 ( 69 2 3% )、女 4例( 30 77% ) ,年龄最小 7岁、最大 12岁、平均 10 7岁。1 1  13例患儿均有多量食肉史其中 8例 ( 61 54% )为食羊肉串后发病 (最少进食 7串 ,约 2 10克 ;最多 11串 ,约 330克 ) ,3例为进食风干之羊肉条 ,另外 2例分别为食熟牛肉后又食用黑枣及柿子而发病 ,兰州本地人 11例 ,外籍 1例 ,均在兰州市发病。1 2 主要临床表现为食肉后 3~ 5h…  相似文献   

5.
王岩 《当代医学》2016,(15):95-96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低位癌性肠梗阻的护理措施,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恶性肿瘤所致低位肠梗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护理方法包括(患者病情的观察护理、导管的固定护理、保持导管引流通畅及可能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定期注药等处理,观察1周后,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及引流正常时间.结果 观察组发生腹胀缓解和腹围缩小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因症状无缓解需手术治疗的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引流正常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做好肠梗阻导管治疗低位癌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内通过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一般由肠粘连、肠的炎症或肿瘤、消化道功能低下、蜊虫、肠道异物、粪块或结石等因素引起。在老年肠梗阻中,又以食物性梗阻较为多见,其危害性也大,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中药芒硝敷脐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该院接收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9例,所有病例均行中药芒硝敷脐治疗,以不同护理方法为依据分组:干预组(35例,予以临床护理),参照组(34例,予以一般护理),比对2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35例:有效率97.14%,护理满意度94.29%;参照组34例:有效率73.53%,护理满意度76.47%,(P<0.05).结论:临床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中药芒硝敷脐治疗的同时,予以临床护理,可在提升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连性肠梗阻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非手术疗法无效者或就诊时已发生肠绞窄者 ,均需急诊手术。患儿往往有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乃至休克 ,故观察病情及护理极为重要。我院近 10年来收治 13例小儿粘连性肠梗阻 ,均手术治疗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3例 ,年龄出生后 3月~ 10岁 ,平均年龄约 5 .5岁。阑尾切除术后 6例 ,腹股沟斜疝手术后 3例 ,先天性巨结肠症根治术后 2例 ,家族性多发性息肉行结肠切除术后 1例 ,胎粪性腹膜炎粘连分离术后 1例。第 1次手术至发生肠梗阻的时间除 1例 1年外 ,余 12例在 3~ 3 0d ,平均 13d…  相似文献   

9.
刘改香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60-1861
目的探讨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对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80例患者实施临床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患者均痊愈。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粘连性肠梗阻至关重要,能及时发现梗阻性质,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马强 《河北医学》1997,3(6):44-45
粘连性肠梗阻32例临床分析(067200)兴隆矿务局职工医院马强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我院外科1987年至1995年共诊治机械性梗阻78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32例,占41%。现报告如下并加以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男19例,女1...  相似文献   

11.
临床工作中,胆石性肠梗阻,多见于年老体弱的女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死亡率更高,常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及糖尿病.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肠梗阻的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地塞米松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排空肠内容物、降低肠内压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服用相应的抗生素或干扰素预防并发感染;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地塞米松对症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手术治疗率、治疗顺从性强、病情复发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手术治疗率、治疗顺从性强、病情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地降低炎症反应,减少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76例进行分析。结果保守治疗痊愈122例,手术治疗54例,其中痊愈50例,死亡4例。结论多数发生于术后4天至1个月内,认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能及时发现肠梗阻性质。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采取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液抗炎、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配合针刺、按摩、中药或花生油胃管注入等治疗,保守无效应及时手术。强调术后早期协助患者进行床上适应性活动、开塞露刺激肛门、温水泡足等方法,能促进肠功能早日恢复,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堵塞性肠梗阻中医谓之“关格”,又称“肠结”。其病因复杂,机理有一定特殊性,医务人员若考虑不周,容易误诊,给治疗造成被动并影响预后。我院自1977~1993年共收治肠梗阻患者178例,其中堵塞性肠梗阻21例,占11.8%。现就其病因、发生机理、诊断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浅析于下,以就教于同道。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5个月~77岁。有腹痛症状者21例,腹胀者19例,呕吐12例,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者15例。腹部有压痛者21例,反跳  相似文献   

15.
小儿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连性肠梗阻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 1 994年 1 2月~ 2 0 0 1年 6月经手术治疗36例 ,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 :本组共 36例 ,男 2 4例 ,女 1 2例。男∶女为 2∶1。年龄 3天~ 1 6岁 ,平均 4岁 6个月。发病至手术时间 1~ 1 3天 ,平均 3天。发病原因先天性 3例 ,后天性 33例。1 2 临床表现 :腹胀 3例 ,腹胀伴腹痛 4例 ,腹胀伴呕吐 9例 ,腹痛伴呕吐 2 0例 ,其中并发营养不良Ⅲ 1例 ,脱水、酸中毒、腹膜刺激征阳性 5例。 36例均有肠鸣音亢进或气过水声 ,X线检查均有机械性肠梗阻表现。1 3 既往手术史 …  相似文献   

16.
假性肠梗阻是指具有肠梗阻的症状与体征,而实际上并无机械性肠梗阻病变的一种综合征。其病变可发生于任何肠段。也可累及整个消化道,多呈急性肠梗阻的表现。患儿突然出现难以控制的阵发性哭闹不安、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并出现弥漫性腹胀。腹部X线平片:肠腔扩张积气。局限性液气平,监测腹部X线表现及肠梗阻的症状、体征不呈进行性进展及恶化,病程中均未出现腹膜刺激症。经治疗原发病及肛诊生理盐水灌肠刺激肠蠕动,肠梗阻的症状完全缓解。小儿假性梗阻酷似机械性肠梗阻.易误诊,影响患儿及时、正确治疗。在此报道近年来我院收治的小儿假性肠梗阻23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对肠梗阻患者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时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57例采用肠梗阻导管进行肠梗阻治疗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显效41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护理有效率为96.5%。结论:在对肠梗阻患者进行肠梗阻导管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护理措施,能够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病症,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40例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4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后,40例患者中有24例治愈,14例好转,2例无效,治愈率为95.0%,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过1年的随访观察后,均未出现复发。结论:对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能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减少并发症及复发,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杜俊玉  高德梅 《吉林医学》2011,(33):7181-718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50例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需药镇痛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提高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