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区护士口罩使用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口罩使用期间细菌污染情况,探讨病区护士口罩消毒、清洗的时间,现对我院8个病区的护士口罩使用不同时间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护士戴口罩细菌污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临床护士戴口罩细菌污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护理部于2005年12月对我院48名临床护士使用中棉纱口罩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了抽样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临床护士使用中口罩细菌污染率为70.8%,检测出有致病菌口罩20只占41.7%,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普通病区在班临床护士,口罩为已使用以上,1周内无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2.方法。(1)随机抽取全院普通病区48名护士正在使用中的棉纱口罩。(2)采样方法。口罩由护理部配合检验科统一按要求收集,按无菌方法采样,取口罩内面中间部分9 cm×10 cm的一层纱布(1 g)放入10 ml灭菌生理盐水中浸泡,…  相似文献   

3.
护士手的细菌污染与清洁消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秀红 《现代护理》2004,10(1):69-70
医院是各种病人聚集的场所。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接触病人最频繁的人。在纷繁的治疗护理工作中,护士手上各种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比其他人群多,手的细菌污染情况相当严重。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护士手的清洁消毒是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的主要环节。有资料报道,婴儿自出生到出院的感染与抱婴儿护士手是否经过清洁消毒有明显关系,抱婴儿前未洗手的感染率为2.65%,手清洁消毒后则为1.24%。  相似文献   

4.
病区护士口罩使用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口罩使用期间细菌污染情况,探讨病区护士口罩消毒、清洗的时间,现对我院8个病区的护士口罩使用不同时间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童血培养细菌的分布及污染率情况,为临床判断血培养细菌结果是否为污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共计6530份血培养的阳性细菌结果进行分析,根据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和微生物学3个方面鉴别其中的污染细菌。结果6530份血培养共分离出细菌314株,阳性率为4.8%。其中G+细菌228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43.9%),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9%),口细菌86株,以大肠埃希菌居多(占9.6%),肺炎克雷伯菌次之(占8.3%)。其中污染细菌156株(占总检出的49.7%),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31.2%),其次为芽孢杆菌属(占6.4%)。结论儿童血培养阳性污染率较高,污染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需综合临床和实验室的资料判定其临床意义,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临床使用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产品中的氧气湿化液与使用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液的调查研究。方法实验组50例患者予以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作为常规吸氧护理材料,对照组50例患者予以蒸馏水作为湿化液吸氧,比较24h后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中的氧气湿化液的细菌污染情况与蒸馏水作为湿化液的细菌污染情况及吸氧依从性的观察。结果实验组湿化液的细菌污染为0%,观察组湿化液的细菌污染为16%,实验组较观察组有显著差别,同时吸氧依从性有明显改善。结论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作为常规吸氧护理材料临床观察可避免细菌污染,又可提高患者对吸氧的依从性,对防止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调查表明,手术室使用中与备用的冲洗创面生理盐水,其细菌污染率分别为56.52%(156/276)与1.80%(2/111)。将生理盐水改为一次使用性包装后,手术切口感染率由11.33%降至2.67%。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口罩使用期间细菌污染情况,探讨病区护士口罩消毒、清洗的时间,现对我院8个病区的护士口罩使用不同时间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0个口罩均采用纯绵脱脂罗纹布口罩,医院各科室白班护士使用口罩的口鼻面为研究对象,同一口罩在不同时间采样4次。1.2采集方法50个口罩经高压消毒后使用,时间从护士上班接到口罩开始计算,上班期间随意按需取戴口罩,分别在使用后2h、4h、6h、8h采样,每次采样均按国家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第3版要求进行:用沾有无菌盐水的棉拭子在口罩的口鼻面正中横竖往返各涂抹10…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护士给新生儿沐浴前后手细菌污染以及采用不同洗手方法后手部细菌杀灭的情况。笔者分别于新生儿沐浴护理前后未进行手部清洁时、使用手快速消毒液后及采用洗手七部法洗手后采样,发现护士在新生儿沐浴前后未进行手部清洁时。细菌菌落数均超标。使用手快速消毒液、洗手七部法洗手后手部细菌检测均符合卫生学的标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护士工作服污染是医院交叉感染的原因之一。2006年,感染控制科对全院135人次护士工作服袖端细菌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工作服穿后3天,袖端细菌数已超过规定的标准,春夏二季及感染病种疗区护士工作服袖端污染更严重。我们认为,护士工作服应勤换勤洗,工作服袖端的制做工艺需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安岳县饮食业餐具细菌污染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3月,对安岳县县城288家大、中、小型餐馆的餐具进行了细菌污染检测。检测时,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在餐具内表面螺旋式涂抹采样,检测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数。以细菌总数超标(≥50cfu/cm2)或大肠菌群数超标(≥30个/25cm2)或检出致病菌为不合格。 结果,细菌总数超标率为42.4%(206/486),大肠菌群数超标率为33.3%(162/486),致病菌检出率为38.9%(189/486),不合格率为47.l%(附表)。安岳县饮食业餐具细菌污染检测@汪安$四川省安岳县卫生防疫站!安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空调器对普通手术室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细菌污染情况,为减少细菌污染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选用面积为36普通手术室作为实验场所,采用消毒前和消毒后菌落总数计数的方法,获取计数结果加以比较。结果消毒后的手术室空气和物体表面的菌落总数含量随空调器工作时间延长而增加,8小时后菌落总数为消毒后分别为17.2倍、12倍,接近或超过了菌落总数卫生标准,而不开空调无菌手术室在48小时后空气中菌落总数和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分别为消毒后的4.7倍和5倍。将15mm的海绵浸泡在1%84消毒液中15分钟后罩于空调器的过滤网上,对照观察空调器工作状态下手术室中空气和物体表面的菌落总数情况。空调器加罩与不加罩,空气中茼落总数和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其P均小于0.01,有高度显著差异。结论实验结果说明空调器对手术室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细菌污染是存在的,用1%84消毒溶液浸泡海绵加罩于空调器,既能净化过滤空气,又不影响空调器的正常使用,对减少室内空气中细菌污染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经检测,平南县中、小学学生食堂餐(用)具细菌总数超标率达40.28%~81.25%,大肠菌群检出率为24.59%~53.70%。私立学校或无消毒设备与药品的食堂餐(用)具细菌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疗卫生机构常用化学消毒剂使用过程的细菌污染情况。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采样监测。结果:共采样6058份,超标169份,总超标率2.8%。消毒剂超标率由高至低依次顺列为:新洁尔灭8.1%、碘甘油4.3%、金星2.9%、酒精2.5%、碘酒1.9%、双氧水0.09%,戊二醛0.07%、安多福和诗若氏未发生污染。结论:各级医疗单位应将消毒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领导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医院消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医护人员责任。提高消毒灭菌水平,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饮水机水的细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饮水机所供水的细菌污染状况,对水中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进行了检测。结果,检测100台待出厂饮水机所供纯净水,细菌总数均为 0cfu/ml,均未检出大肠菌群。检测95台使用1年以上的饮水机所供纯净水,有细菌污染者达16.8%(16/95)。其中,水箱盖容易打开的饮水机,水细菌污染率达37.5%(12/32),水箱盖不容易打开者仅1.8%(1/56),连续20d未用者则高达42.9%(3/7)。因此,机中水要勤换,使用中尽量少开箱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开放性骨折创面的院内污染情况和感染常见细菌种类,探讨有效预防创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36例病人39处开放性骨折创面在入院时、清创前后及术后6例感染创口用棉拭子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找到创面新增细菌种类.并对感染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详细记录病人的治疗过程,分析造成污染和感染因素。结果 本组病人人院时创面污染的细菌有11种,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69.62%)和革兰阳性杆菌(20.25%),革兰阴性细菌污染较少(10.13%);与入院时比较,清创前有14个创口创面有9种新增细菌出现,主要为人体体表的革兰阳性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和医院内常见菌株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表明病人创口在入院后至清创前这段时间内有新的污染,清创前新增污染细菌主要出现在从入院到清创开始之间时间较长(超过3h)的创面上;清创后有5处创口查出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细菌;6例术后感染创口中有4例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并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且这4例病人的创口感染菌与入院时同一创面组织内检出的细菌不一致,表明为院内感染。结论 院内污染主要发生在入院至清创前,此阶段应为护理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简阳市医疗单位贯彻消毒管理办法前后消毒工作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经调查,简阳市基层医疗单位贯彻执行《消毒管理办法》后,使用中消毒液与灭菌医疗器械细菌污染明显降低,合格率分别由原51.79%与28.42%上升至82.55%与87.01%;压力蒸汽灭菌合格率亦由原来32.14%上升至83.93%。  相似文献   

18.
眼药滴瓶口颈细菌污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眼药在使用过程中滴瓶口细菌污染情况。方法 将需点眼的20人分为1组,对眼药滴瓶口颈进行细菌培养,连续观察7天,并进行细菌分类。结果 眼药使用24h后,即有细菌污染的存在,且细菌阳性率随着眼药的使用天数的增加而增多,结论 眼药使用时应防止瓶口的污染,每周更换,瓶装眼液以小容量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使用中洗手液污染情况及原因。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检验技术,对该医院临床科室使用中洗手液染菌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共抽检该医院11个临床科室123份洗手液,不合格25份,其中细菌总数超标4份,检出条件致病菌21份,超标率20.33%。在洗手液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71%,大肠埃希菌占19%,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占5%。该医院不同科室使用中洗手液细菌污染超标率最高者为重症监护病房,其次是普通病区和手术室。结论该医院用于手卫生的洗手液不规范使用导致细菌污染超标严重,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应用感应式取液器及规范的消毒措施可提高合格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眼药在使用过程中滴瓶口细菌污染情况。方法:将需点眼的20人分为1组,对眼药滴瓶口颈进行细菌培养,连续观察7天.并进行细菌分类。结果:眼药使用24h后,即有细菌污染的存在,且细菌阳性率随着眼药的使用天数的增加而增多。结论:眼药使用时应防止瓶口的污染、每周更换,瓶装眼液以小容量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