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帝内经》成书虽然晚于《史记》,但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仅仅29个医学案例约1.1万字的内容,就与《黄帝内经》在征引医学文献名谓、行文格式、问对体例、医学术语、精气—阴阳—五行的哲学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成书于《史记》之后《七略》之前的几十年期间,其主要内容的建构汲取了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受到了秦汉诸家思想的影响极为深刻。这一时期的"重生"、"重民"、"重阳"、"重土"、"天论"、"天人合一"等思想,以及《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记》等重要著述都对《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的构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于这一时期的天文历法知识乃至医药学成就,更是其理论构建时必须吸纳的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的出现全面影响了《黄帝内经》理论的建构和成书。其中的"兼收并蓄"治经理念成为《黄帝内经》理论建构的重要思路。秉承先秦道家宇宙观的本体论,认为宇宙万物同源于气,气是宇宙万物生成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共同规律,在此大前提之下,也以"道"以"气"论述人类生命活动。在气、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之下解释相关现象,其中包括人类生命活动,这些内容都对《黄帝内经》的理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中有关养生、病证(7类59种病症)、治疗,以及药物(20多种)的内容,不但反映了西汉早期医药学成就,也说明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对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医学理论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梦象理论"是中医学象思维的一个代表。《黄帝内经》关于梦的理论以人体生理病理为基拙,开辟了人类对于梦的认识和研究的新途径,所确立的中医梦象理论,,在当代依然具有临证意义。笔者通过对《黄帝内经》梦象理论十数载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梦象辨治在中医神志疾病领域诊疗过程中释梦治病、辨梦辅治和判断疗效3个重要作用。相信随着实践的不断加深,可以得到更多的体会与感悟,梦象辨治的应用或将不局限于神志病范畴。  相似文献   

5.
深度挖掘《黄帝内经》病证结合思想,《黄帝内经》首开辨病论治之先河,在此基础上,又将辨病与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及六经辨证有机结合,开启了病证结合思想的萌芽,为后世病机、证候、治则治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病机、证候、治法、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与统一性,提出病证结合是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立论基础,循证病机-证治体系以疾病为研究基础,以病机为核心要素,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标准,“基于疗效,评价病机”是构建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关键。在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以方测证、验证病机”的方式,为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深受汉武帝的重视和推崇,82篇内容以《春秋公羊传》资料为基础,凸显了他的政治主张和学术立场.他用当时人们对人类自身形体大致构造、某些生理机能、脏腑形体关系、形神关系的医学认识,言思想、言文化、言治国、言治事、言治人等等,其中宣扬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观点,运用精气、阴阳、五行等世界观和方法论阐释治国方略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以及生命科学的等相关道理,除有专章讲述养生之外相关内容还散见于别章,较全面地勾勒出这一时期人们对养生的认识.作为影响汉武帝期朝野思想的《春秋繁露》,也就很自然地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也可以从中窥视到此后成书《黄帝内经》理论构建的相关背景.  相似文献   

7.
有关"逆顺"之语在《黄帝内经》中多次出现,并有两篇直接以"逆顺"用作篇名:《灵枢·逆顺肥瘦》和《灵枢·逆顺》。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与新近出土的天回医简《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可以看出,"逆顺"这一医学术语早在先秦两汉已被广泛使用。本文对"逆顺"在《黄帝内经》中的医学内涵进行了详细探析,发现其包括自然界气候与人体的关系、生理与形体、与疾病的联系、临床治疗、禁忌等多方面。同时参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充分挖掘其医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及“养生观”不仅对防治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两者相辅相成,养生是基础,治未病是方法,对后世预防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现代健康教育和临床实践也仍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学者们普遍认为马王堆医书是<黄帝内经>的雏形,从而把<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推迟到西汉中晚期.文章探悉了马王堆医书和<黄帝内经>的内容,以及<史记>所载的马王堆墓主人生活时代的医学状况,证明马王堆医书与<黄帝内经>之间不存在前后关系,可能比<黄帝内经>更晚,不足以成为<黄帝内经>成书之上限.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形成了完备的治疗理论和治则。《内经》的治则治法可以概括为:早期治疗,治未病;治病求本,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两者相互关系和具体运用;调整阴阳,掌握阴阳相互关系和作用,损之有余,补之不足;因势利导,病位不同立法各异;三因制宜,根据天时、地域、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内经》的治则治法可分为内治、外治和内外合治三种。《内经》的治则治法灵活丰富,充分体现《内经》的治疗思想和精髓。  相似文献   

11.
《外诊法》辑集了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等23种医学著作中关于诊法的内容,其中《黄帝内经》占一半以上。该书在众多医家中选择了张志聪等人的注解,体现了对《黄帝内经》理论的独特解读方法,即:在选文方面初具规模和系统,内容简要精辟;注文的质量较高,解读重在实用;在诊法方面,诊察由外及内,汲取了《黄帝内经》的精华,奠定了后世关于四诊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 《黄帝内经》中有不少关于医学心理学思想的记载,其中心理治疗的论述散见于各篇,内容丰富,为后世医家用各种方式进行“以情胜情”等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奠定了基础,是一份珍贵的医学遗产。试就其论述,略举一二,谈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一、《内经》心理治疗的理论观点心理治疗是一种必要的和十分重要的治  相似文献   

13.
简要分析了《黄帝内经》中的风邪理论,认为《黄帝内经》在外感病邪中突出风邪的重要地位,既归纳了风邪致病的症状特点,也揭示了风邪致病的机理,并且从防、养、治3个方面立体有序的提出了风邪所致疾病的应对方法,还列举了大量由风邪引起或以风命名的疾病,为后世风邪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黄帝内经》有关不孕症的论述为依托,对祖国医学在不孕症的诊治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黄帝内经》的仔细研读、思考,对其中不孕的相关经文进行分析,并参阅历代医家有关《黄帝内经》不孕经文的注解,阐述不孕的的因机证治。[结果]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的疑难杂症。《黄帝内经》以胞宫、两精、督阳、肾之阴阳为孕育之基础,谓"肾虚督损"为不孕症主要原因,兼顾先天不足及天地生化的影响,诊治时当以益肾填精、温煦督阳为主。[结论]《黄帝内经》在不孕一证的理论初具规模,对不孕证治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内经》,在《金匮要略》中所涉及的范围就有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5个方面。所以,医学有2个目标,一是治病,二是防病。从根本意义上讲,医学应该是关于"健康"的学问,而不是关于"疾病"的学问。故而医学关注方向也从"已病人群"的"疾病医学"逐渐向‘"未病人群"的"健康医学"扩展,对疾病的策略从"有病求医"向"预防为主"转变,与中医的"治未病"相一致。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的中医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方式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亚健康,《黄帝内经》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  相似文献   

16.
《医学源流论》充分反映了徐灵胎的医学建树和学术思想,集中其毕生治医心得,为徐灵胎之力作,其中"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篇,在治病原则上阐明了"治病必分经络脏腑"思想,体现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病位确定的重要性。在其所著《洄溪医案》89案例中,有十余例着重强调用药施治前应当先确定病位所在,体现了徐灵胎非常重视治病必究病根之在,对后世医家进行疾病的诊疗施治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学者多以马王堆出土医书为据,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之上限在其之后.文章根据<左传>、<史记>、<黄帝内经>的有关内容,以及国学对<周官经>成书时代的考证,提出<黄帝内经>成书时代可以限定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531年后的200-300年之间.某些篇章成书更早,可能追溯至殷商.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形成了完备的治疗理论和治则。《内经》的治则治法可以概括为:早期治疗,治未病;治病求本,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两者相互关系和具体运用;调整阴阳,掌握阴阳相互关系和作用,损之有余,补之不足;因势利导,病位不同立法各异;三因制宜,根据天时、地域、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内经》的治则治法可分为内治、外治和内外合治三种。《内经》的治则治法灵活丰富,充分体现《内经》的治疗思想和精髓。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考证的方法,比较分析“仓公传”所载医学内容与今本《素问》、《灵枢》的相同及差异,以及传中所载古医经在《素问》的载录情况。推断:①《黄帝内经》的编撰成书应在仓公之后,其成书年代的上限不早于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书中亦包含了仓公的医疗学术经验。②认为《黄帝内经》可能是仓公的学术传人在西汉医学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对先秦及汉初零散的医学篇章作系统的加工整理、修改补充而成,它既保留了先秦的一些医学思想和理论,更汇集了西汉时期的医学理论和医疗经验,反映该时期的医学学术水平和成就。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古代预防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容广泛、博大精深,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极具特色的重要内容。《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现代预医养生的实践,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一、"治未病"的理论内涵《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